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的传人龙的舞蹈 —— 记国家级非遗项目陆丰市大安滚地金龙

陆丰大安那些事 

抖音号/视频号开通啦......

抖音号:daan10086

微信视频号:陆丰大安那些事

抖音/视频号 视频版

微信公众号 文字版


图为刚落成的滚地金龙会馆

近日,记者在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采访时发现,该村的大安滚地金龙会馆已经落成,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没来得及启用。

大安滚地金龙,名闻遐迩。它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演出,获荣誉无数。比较重要的奖项有:1986年,参加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获二等奖;同年参加国家文化部、电影电视部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获三等奖;199610月,参加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开幕和闭幕式演出;20021月,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表演艺术(动物舞蹈)大赛,荣获“肇庆奥星杯综合舞”金奖;200210月,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荣获金奖;200511月,参加广东省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荣获金奖;2011年获得了民间艺术表演大奖“山花奖”,该奖是我国民间艺术界的最高奖项。2013年后曾赴乌克兰、白俄罗斯、美国等演出,载誉而归。

滚地金龙的悠久历史

根据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老人黄天枢藏书中的记载和部分知情者的叙述,“滚地金龙”始创于北宋末年,大安镇南溪村黄氏始祖福建漳州的黄簪善身任高宗皇帝大臣,当时金兵入侵,偏安一隅的傀儡皇帝高宗终日沉湎酒色,不务朝政,更不思收复失地,朝廷昏庸,黄簪善为了整纲肃纪,振兴国运,曲进忠谏,微服出访。一天,他在民间偶得《地龙腾飞图》,甚为欣喜,遂描图献帝,高宗皇帝见图顿开茅塞,从萎靡中醒悟,龙颜大悦,即命黄簪善按图制龙编舞招福纳祥以转国运,并谕示每年春节演舞祈祝国泰民安。可是,原来寓意整纲兴国的龙舞,却变成了只供娱乐的宫廷舞。满怀忧愤的黄簪善看振兴无望,不久后便告老归家。回到老家后,黄簪善为不使龙舞失传,便编排教演,并嘱子孙族亲每逢佳节在本村府内舞演。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大安南溪村,并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南溪村原来也有传统武术,只因年久失传较多,一直到了清末民初,西南镇青塘村的老拳师将青塘的传统拳术传到南溪村,使南溪村习武的人又多了起来,他们根据《滚地金龙演史传》编排教演,让滚地金龙舞动在人间。

“龙”舞南溪几百年,可以说,黄簪善是滚地金龙在南方流传的推广者,而黄氏光昭公的子孙是对陆丰民间“滚地金龙”舞自主性传承和发扬的积极推动者,是“龙的传人”。

滚地金龙的艺术特色

大安滚地金龙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属于龙舞的一种,适合在节日喜庆场合表演。滚地金龙是以龙为特色的民间广场艺术,它是在地上翻滚起舞的道具舞,是原创性的民间艺术,是活态的文化遗产。

顾名思义,“滚地金龙”必须有“龙”。南溪村对“龙”的制作有着“独门秘笈”:龙头用竹篾精工扎制,蒙以绢纱和纱纸,再绘彩点金,龙身用丈余长、两米宽的布制成龙被,再在上面点彩描鳞,末端绘制龙尾,便告完成。表演时,锣鼓击乐奏起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互相配合席地伸缩翻滚,在地上模仿龙的动作。舞蹈造型动作栩栩如生,舞韵独特,以滚为主,十分动人。舞蹈由开场见礼、打回巡洞、游潭戏水、伸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等八个环节组成,金龙随之做出腾、挪、翻、滚等一连串的动作。舞动时,只见它时而卧伏于地,形似沐浴,一伸一缩,如游云戏水;时而勾头勾尾,伸筋舔鳞;时而又半睡半醒,伸头附耳,好象在细听雷鸣。忽然间,金龙迎雷起舞,精神奋发,复回行龙动作,头尾都挺了起来;继而盘旋跃……整组舞蹈动作紧凑,没有停顿间歇,一气呵成。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动作。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有《宫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头》等曲牌。表情丰富、套路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

滚地金龙十分讲究“滚”,“滚”的技巧深,难度也大。而且,舞龙的运动量特别大,是一种剧烈的全身活动,浑身上下的每个关节,都要互相配合;更为重要的是,龙头和龙尾配合要默契。特别是舞龙头的人,更为辛苦,需要有强壮的体魄。为守护这一民间艺术奇葩,一代代的南溪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海陆丰民间舞蹈极为丰富多样。每年的春节初一至元宵期间,各地各村的狮舞喜欢互相到其他的村庄群落去表演,俗叫互相“参拜”。为了搞好村与村的关系,加强节庆联欢,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南溪村也经常把滚地金龙舞出去,向人们展示它的独特风采。

聪明的南溪村人与时俱进,在自主性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别家狮、龙舞的美妙舞姿。例如,滚地金龙在空中飞舞蹈的部分,表演时就渗进了盛行于海陆丰的狮舞动作;而舞龙结束后,下半场又专门表演武术,俗称打“虎狮拳”,也是学习了外村的狮舞艺术表现。

滚地金龙的传承发展

作为大安南溪村滚地金龙第十七代传人,黄锐胜异常低调,他说:“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年轻人好胜,应该多给予表现的机会。”

1943年黄锐胜出生于大安镇南溪村,这是个十里八乡敬畏的“武术之乡”,而黄锐胜的家族则是村里的佼佼者,祖辈都是武艺超群的拳师。黄锐胜耳濡目染,从小就把拳棍耍得有板有眼,十八岁就进入村里的舞龙队并开始习武,这对他后来成为滚地金龙舞中的龙头艺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的黄锐胜灵活、努力,有功底,不多久便成龙头舞者,作为团队里的精英,他摸滚打爬十余年,成为了该团队的队长,这队长一职,一当就是四十多年。

由黄锐胜带领的南溪滚地金龙队因其精湛、威武的表演在十里八乡中越来越受欢迎,也受到了当时陆丰县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1972年就参加了广东省艺术大赛。据黄锐胜回忆,改革开放后,民间艺术引起了政府的重视,80年代初,省委宣传部某领导观看了南溪的滚地金龙表演,对他提出了要求:能否思考进行演变?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年轻的黄锐胜热血沸腾,他开始对滚地金龙的表演套路进行思、变。“经过多次的揣摩、排练才形成了现在的这一套表演路数,”黄锐胜介绍说:“这一套表演有八个动作,要求一气呵成,相比旧的路数,难度大,对舞者的体力有更高的要求,表演起来更加惟妙惟肖,龙的动作神态鲜明,观众一目了然,有艺术感。”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他编导的双人舞狮《金龙戏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得创作三等奖。

经过发展演变,南溪村让滚地金龙演变成当地强身壮体的运动,舞龙习武的传统也慢慢成了时尚。舞龙队的那些“龙人”平时在外务工或做生意,每次演出前都要集训几天,外出的队员都乐意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回来参加训练、演出。

理事者黄宽远说,比起其他的文化艺术,“龙舞”的传、帮、带有一定的特色。光靠前辈的指指点点,初学者很难精准地领悟“龙舞”的动作要领,所以每次练习都是边观看“滚地金龙”队演出时录制下来的视频,边学习动作,这样才学得快学得准。

为了发扬魅力无限的滚地金龙,南溪村创办民间训练班,从人才、表演、吹奏乐等多方面,提高“滚地金龙”的艺术档次,不断培养新的表演者。村里的外出人士几年前还成立了发展基金会,为舞龙队日常训练和出外参加各种活动提供经费。随着滚地金龙会馆的启用,相信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记者:沈洛羊
通讯员:陈建深
来源:汕尾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滚地金龙
清平乐·(观看陆丰南溪村滚地金龙有感)
绝了!陆丰滚地金龙
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在陆丰石寨村揭牌
“杂粮走地鸡”——好货不怕比,好鸡不怕试
广东黄氏(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