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生苑:贾孟辉教授耳针治疗经验举隅

贾孟辉教授耳针治疗经验举隅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在读研究生   王娜琳

导师贾孟辉教授系宁夏第二批名老中医,银川市“首届凤城名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及教学研究30余年,诊疗经验丰富,常常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普通针刺、头皮针、耳针)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诊疗,颇有造诣。导师认为,耳针法操作简单、见效快,且常用的穴位及针刺法易于掌握运用,故通过长期临床经验不断观察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有效的诊疗方法,现就其耳针治疗经验论述于下。

1.耳穴概论

关于耳穴的论述,早在马王堆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炙经》中就有对上肤、眼、咽、喉相联系耳脉的原理记载,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导师言,耳被称为“采听宫”,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信息接收站之一,《灵枢·口问》篇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可知其与脏腑经络关系十分密切,是相互对应的,它是人体脏腑重要的外相,通过对耳穴所在相应内脏经络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应的治疗作用。正如张颖清先生提出的全息学说[1, 2]所认为的一样,其证实人类的耳朵是人类的一个缩影,耳包含整个人体的生理、病理所有信息[3],耳穴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同时可以进行诊断、预防疾病[4],并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起到镇痛作用[5, 6]。常见的耳穴疗法包括耳穴压豆法、耳穴埋针法、耳穴放血法以及毫针法、皮内针等[7]。并且,现在临床常见常用的耳穴的局部取穴治疗法如耳穴压豆、耳穴埋针等也颇有疗效,并受到患者的极大认可。

2.导师耳针治疗经验

2.1耳穴的定位、选穴与沿皮透穴刺法

1957年,法国Nogier博士在《德国针术杂志》上发表了其依据压痛法定位提出的胚胎倒影耳穴分布图[8, 9],由此,耳针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为统一规范耳穴定位,我国于2008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GB/T13734-2008)。本文所述采用国家标准定位执行。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实践对耳部的取穴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主要划分为几个区域(见图1),外侧耳轮区软骨侧为上肢、皮肉侧为肌肉,对耳轮上下脚区域为下肢;耳屏后即为呼吸系统,沿至对耳屏区域(即耳甲腔内);耳甲艇内为脾胃系统;三角窝内为妇科生殖系统,以及主管交感神经的神门穴。以上通过区域划分的穴位记忆法实用性更强、且结合区域针刺法更简单便捷易于掌握和运用。例如,肩臂痛的患者,考虑其以肩部的肌肉疼痛为主,故选取同侧耳的外耳轮肩关节处进行皮下针的透穴刺法,以针刺激其上肢区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导师主张通过辨病辩证后对区域学位以沿皮透刺法进行区域(以带、以面为主,而非一个点)的刺激达到治疗效果,且该方法已有不少临床医家[10-12]认为并证实其治疗疼痛等效果优于普通的耳针直刺法,其观点与导师的观点经验不谋而合。

2.3.病案举隅

患者李某某,女,57岁,右下肢外侧皮肤麻木不适1月余,入夜尤甚,师以毫针刺其右耳之腰椎、腰骶椎、膝、髋四穴,沿皮下向耳前上位方向皮下深刺半寸许(见图2),嘱患者再次感觉腿部麻木之感,述能减轻,并同时辩证开方与中药汤剂调服。

患者贾某,女,24岁,右肩部疼痛1周,伴怕冷,梦多,师以毫针刺其右耳之神门、上肢部位穴(见图3),沿皮下深刺,痛顿减。

患者曹某,女,51岁,腰痛,查腰椎CT提示腰椎退行性变,腰4-5椎间盘突出(外侧型),刺其左耳(见图4)

患者女,49岁,诉左侧胸胁及左背部疼痛,甚则触之痛,予刺之左耳胸、肝、脾部位并沿耳尖方向皮下深刺1寸

3.讨论

耳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的发现可上溯到《黄帝内经》《灵枢经》的相关描述,后至法国Nogier博士胚胎倒影学的提出,以及20 世纪 60 ~ 80 年代后人们对耳穴经络感传现象研究[13],均表明,耳与经络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是运用毫针进行耳部穴位的皮下透刺法,是用毫针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贯该穴区全程的毫针刺法[14]。该法适用于耳廓、二轮、及上下角部位,可以治疗四肢关节疼痛及颈椎、腰椎病变等引起的疼痛。且与耳针直刺法相比较,沿皮透穴刺法对多种外周神经痛有更好的快速镇痛效果[15, 16]

导师在临床中通过对耳穴埋豆、耳针贴压、耳针直刺法及耳穴沿皮透刺法逐步应用对比,探索发现耳穴沿皮透刺法疗效明显,对于各种关节疼痛及颈、腰痛的疼痛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提倡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颖清. 全息胚与全息胚学说[J]. 自然杂志, 1989(01):26-34.

 [2]张颖清. 全息生物学及其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地位[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1):2-11.

 [3]淳于家平. 气功针疗与减肥[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198.

 [4]焦海燕, 严志祎, 姜幼明, . 耳穴诊断法的研究概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5(24):150-152.

 [5]高淑霞, 朱振仙, 韩淑凯. 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19(08):1449-1451.

 [6]童培建, 汪海东, 马镇川, . 耳穴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0(09):931-934.

 [7]刘继洪, 许艺燕, 徐光镇, . 耳穴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3.

 [8]陈巩荪等编著. 耳针研究[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469.

 [9]魏薇. 耳穴贴压疗法临床应用近况[J]. 上海针灸杂志, 1992(02):35-37.

[10]刘二军, 贾春生, 李晓峰, . 耳针不同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 中国针灸, 2010,30(01):35-39.

[11]李常法, 贾春生, 李晓峰, . 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0,35(01):56-60.

[12]贾春生, 石晶, 马小顺, .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 针刺研究, 2007(03):186-189.

[13]刘智艳, 姚小红. 耳针疗法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05(04):62-63.

[14]贾春生.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 2001(09):32-34.

[15]贾春生, 马小顺, 葛建军.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初步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10):60-61.

[16]贾春生, 葛建军, 马小顺, . 耳针沿皮透穴刺治疗肩周炎即时效应观察[J]. 中国针灸, 2003(04):38-3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美容之耳针法
【耳针讲堂】耳穴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针灸治疗
[转载]耳穴疗法概述
耳穴疗法的现状和分类,以及耳穴贴压疗法的由来,值得收藏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