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鹤槎山房:浅析渣斗、唾盂、尊、觚的区分

 陶瓷中有几个器型比较容易引起混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相关书籍和博物馆都有此类叫法上的混乱,让很多陶瓷器爱好者无所适从,这几种器型就是“渣斗”、“唾盂”、“尊”和“觚”。

  “尊”和“觚”属于酒器和陈设之物,虽然器型和前两者相近,但还是比较容易区分,我们就拖后来叙述和比较。“渣斗”、“唾盂”这二个器型的出现还是比较早的,虽然出现较早、具体的使用功能上,后期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但作为一种器型来说,两者能一直延续到至今,而且总体形状变化还算不大,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这在相关的陶瓷器皿中,可以有这么长时间的延续还是比较罕见的。为了便于学习和了解这二种容易混淆的器型,我在这里简单的进行一下归纳和解读。

  “渣斗”,从常规的解释是:宽沿、大口、深腹,用于盛放食物残渣的器物。材质常见有陶瓷、青铜等。“唾盂”为吐唾口水等液体的盛器,材质和“渣斗”变化相同。但我们在查阅当前一些相关“渣斗”资料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明是“渣斗”却被和“唾盂”混淆在了一起,让人莫名其妙,今天我试着用简单的描述来解读二者的不同。

 这里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剖析,来看看我们先人怎么会起“渣斗”这个名称的。“斗”是我们古代的一种带柄的盛物器皿,形状为上大、下小、中空,后来泛指那种宽沿大肚的容器。后人把这种形状的器物统称为“某斗、斗某”。我们常见有“漏斗”、“熨斗”、“升斗”、“斗笠”等等。再以“斗”的名称作为一个基础继续加以演变,“斗”的下面开一个洞叫“漏斗”,“斗”的里面放上炭火熨平褶皱织物叫“熨斗”,把挡阳遮雨的“竹笠”做成“斗”的形状,那就叫“斗笠”。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古人把盛放残渣的器物做成“斗”状之型叫“渣斗”。“渣斗”我们再和其他器物来类比得知,具有那种“宽边、鼓腹、、翻边、卷口”的器型后人才叫“渣斗”。“宽边”的特征是后期“斗”的特殊标志,“鼓腹”能最大限度盛放残渣,“翻边、卷口”是防止那些带汁水的渣滓不容易溅出器皿。“渣斗”的主要特征为口沿平宽且微微上卷,夸张扁平而宽大的口沿,将下半身至于了它的“帽檐”之下,绝大多数口缘做成“挡水”的唇口,很多“渣斗”上下衔接的口相对比较窄小,这是不是为了像“漏斗”一样便于“潷”出残渣的水分,那就需要继续佐证,这就是“渣斗”。“渣斗”到底是茶器还是餐边骨盆,那就另当别论。

  “唾盂”:先说“盂”,最简单的解释为一种盛放液体的敞口器皿。我们可以从篆书“盂”的写法上也可以看到古代对于“盂”的解读。“

”器物下面为一个鼓腹盛体、大口有盖。“盂”的基本特征还是在口沿,和“渣斗”宽大帽檐状的翻口不同是,“盂”的口沿基本直立的大口,口稍微外撇。民间有很多各种“盂”,有“水盂”、“烟盂”、“漱盂”、“钵盂”、“茶盂”还有今天我们说的“唾盂”等等。我认为从器型来说“唾盂”主要还是用来“吐唾”和倒放液体之物,口沿做成盘口或者有凸棱的挡水唇口,也是有防止液体飞溅的功能。我们普遍可以看到“唾盂”中间的空洞要明显大一些,这是为了液体流淌顺畅,器型更加固定一点,千百年来变化不大。

  用当前垃圾分类来简单的归纳一下:“渣斗”属于干垃圾“桶”,“唾盂”属于湿垃圾“桶”,二者口沿都带挡水或者有弧状上翻,这样比较简单易懂。“渣斗”口沿平坦、更宽,是一只带着遮阳帽的皿器,相对下身来说,头大身体小。“唾盂”口沿相对直立、相比下身来说,尺寸上没有明显差异。“渣斗”和“唾盂”二者基本都是矮圈足,便于置放于桌子上,这和后期放地上的“痰盂”圈足上有明显不同。在元以前的功用比较单一,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渣斗”、“唾盂”的功能变化不仅仅限于“卫生洁具”了,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二者以花器的身份出现。无论是宫廷和民间,都有将类似器型作为陈设和花瓶摆设,也终于从饭桌、茶室登堂于厅堂之上。 

笔者近期从国外买到一只雍正左右青花“渣斗”,基本特征虽然具有“渣斗”的描述形状,但从它的小腹、短身、圈足等明显不能作为“渣斗”来用,口沿为平直下翻,不易盛水,具有传统“尊”的显著特征,所以洋人将它误认为“渣斗”是错误的!

  “尊”远古为酒器,《周礼·春宫·小宗伯》:辩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后演变成陈设之器和祭天礼器。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看到很多青铜“尊”,“尊”的形制为圈足、鼓腹(园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宋以后“尊”的出现往往是以陶瓷器的材质出现,频频见于各类绘画题材中,墓葬中作为祭器也屡有发现。再说“觚”,“觚”和“尊”一样,也是一种酒器和礼器,《说文》谓“觚”为乡饮酒之爵也。“觚”高足、细腰、鼓腹(有些没有)、喇叭口,这样的描述和文章中描述的其他器型极端类似,但“觚”的修长身材,相比其他几种还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早期材质以青铜为主,明清以后以陶瓷器为主。

  “尊”和“觚”的目视辨别,简单的可以用相对矮胖和修长来区分,“尊”相对短小粗壮,很man.“觚” 很修长,亭亭玉立很girl

  “尊”、“觚”和“渣斗”、“唾盂”器型上有着强烈的天生相似性,它们的功能原来都是盛放和液体(酒)有关联的,但器型相对都有很细微的区别,圈足更容易拿捏。一般来讲“尊”、“觚”都有明显的高圈足。明清以后,“尊”的体态虽然各异,但“觚”的变化却不大,二者明显区别于“渣斗”和“唾盂”。“尊”、“觚”二种器型独立于众多的瓷器器型之中,而“渣斗”和“唾盂”发展到后来却越来越混淆,以至于现在难以说清何谓“渣斗”、哪是“唾盂”?在民国的老先生概念中“渣斗”就是“唾盂”,这显然也是一种讹传。

  现实中很多藏家或者商家会故意将前面几种器型混淆,目的是为了提升藏品的地位和价格,但我认为在理论上的称谓研究,是不能混淆的。“渣斗”、“唾盂”、“尊”、“觚”可能在一定的场合中的运用会有互通的现象,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它们角色的相互转换,但作为某种特定的叫法,这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作为喜欢的收藏品,他们的地位应该都是相同的,没有谁尊谁卑。希望这篇文章中的各种拙见浅知能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个启发,让更多的爱好者来参与讨论和辨析相关知识,让更多的正确观点来丰富我们的收藏知识。

             2021-9-10

沈伟写于鹤槎山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种类名称区分
今秋多吉金:2015年秋季青铜器精品图集(一)
更新期
关于渣斗 你知多少?
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带你认识30种古代器物
这些青铜器型认识三个就算你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