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5)

41.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Mixed cryoglobulinemia,MC)

流行病学:一种罕见的疾病,没有足够的流行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地域差异大,有报道南欧高于北欧和北美。

临床表现:与受累脏器有关:紫癜样皮疹,皮肤溃疡或坏死,网状青斑或寒冷相关的荨麻疹、紫绀及雷诺现象等;周围神经病;存在肌痛和关节肿痛等症状;出现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定量>132 μmol/L)和(或)24 h尿蛋白>0.5 g和(或)尿潜血阳性,且能除外其他肾脏疾病,或经肾脏活检病理证实为冷球蛋白相关肾小球肾炎;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病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间质病变、弥漫性肺泡出血。

发病机制冷球蛋白(cryoglobulin)是一种低温下会出现沉淀、复温至37 ℃后又能重新溶解的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血症分为3型:Ⅰ型由单纯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组成;Ⅱ型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组成;Ⅲ型由多克隆IgM和多克隆IgG组成。

混合型(II型或III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步骤的发病过程:远程事件包括感染因子,主要是HCV,易感宿主因素,以及可能的未知环境/毒性因素。

病毒抗原(如HCV核心抗原、包膜E2、NS3、NS4、NS5A蛋白)可能通过特定的淋巴细胞受体,对宿主免疫系统施加慢性刺激。

易感的宿主因素可能包括特定的HLA等位基因、代谢和激素条件。其主要后果是“良性”b细胞增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包括类风湿因子(RF)和低温和非冷沉淀免疫复合物,引起相应器官的损伤。

Bcl2原癌基因的激活,延长B细胞存活,可能是其他遗传畸变的易感条件,这可能导致B细胞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部分患者可见,作为晚期并发症。

Clodoveo Ferri,Mixed cryoglobulinemia,Orphanet J Rare Dis. 2008 Sep 16:3:25. doi: 10.1186/1750-1172-3-25.

4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流行病学国外资料显示AIHA的年发病率为(0.8~3.0)/10万,国内尚无AIHA流行病学的数据

临床表现:贫血相关临床表现。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所需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wAIHA)、冷抗体型(cAIHA)和温冷抗体混合型(mAIHA)。前文所述CAD属于cAIAH。

AIAH诊断(Berentsen S, Fattizzo B and Barcellini W (2023) The choice of new treatments in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how to pick from the basket? Front. Immunol. 14:1180509. doi: 10.3389/fimmu.2023.1180509)

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

4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流行病学国外报道的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略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国内尚缺乏相关数据。

临床表现:差异大,无症状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发生。

发病机制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

Singh, A.; Uzun, G.; Bakchoul, T.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physiology and Disease Management. J. Clin. Med. 2021, 10, 789. https://doi.org/10.3390/ jcm10040789

44.Evans综合征(Evans syndrome,ES)

流行病学: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为1.8/100万,患病率为21.3/100万。

临床表现:同时存在AIAH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称为Evans综合征。因而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和出血。

发病机制: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45.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FM)

流行病学:普通人群FM的患病率为2%~4%,发病率逐年升高。

临床表现:多部位疼痛、重度疲乏、 僵硬感、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问题

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压力,肥胖,遗传等均被认为是危险因素。中枢敏化是FM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他方面如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异常、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异常等也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自身免疫性反应引起神经炎症参与其中。例如anti-68/48 kD 和  anti-45 kD被认为是FM可能的标志物Nishikai M, Tomomatsu S, Hankins RW, et al. Autoantibodies to a 68/48 kDa protein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primary fibromyalgia: a possible marker for hypersomnia and cognitive disorders. Rheumatology 2001;40:806–10。抗核抗体也见于部分FM患者。

Varvara A Ryabkova et al, Neuroimmunology: What Role for Autoimmunity, Neuroinflammation, and Small Fiber Neuropathy in Fibromyalgia,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Adverse Events after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ation?,Int J Mol Sci. 2019 Oct 18;20(20):5164. doi: 10.3390/ijms20205164.

46.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流行病学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

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发病机制: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的、最终致命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

重复的肺泡上皮损伤触发了纤维化的早期发展。这些损伤,加上伤口修复失调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失调,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中持续的组织重塑和纤维化。

IPF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所有的纤维化阶段都伴随着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炎症作为IPF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是有争议的,有时被视为纤维化的一种附带现象。

关于巨噬细胞的作用、T细胞和B细胞耐受性的丧失,导致IPF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细胞与(myo)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是新的研究方向。

P. Heukels et al.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 in IPF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Respiratory Medicine 147 (2019) 79–91

47.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arteritis,GCA)

流行病学: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在欧美白种人中发病率为10~20/10万,高于亚洲人群(日本报道为1.4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3。

临床表现:与全身炎症或血管损伤引起的组织缺血相关,前驱症状包括发热、消瘦、乏力、体重下降、关节/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皮压痛、颞动脉触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视觉障碍以及肢体跛行,其中头痛具有特征性,表现为新发生的、偏侧、双侧颞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约半数以上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及脑血管事件。

发病机制: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坏死性,组织病理学呈肉芽肿样炎症。

Cornelia M. Weyand, MD, PhD and Jörg J. Goronzy, MD, PhD. The Immunology of Giant Cell Arteritis. Circ Res. 2023 January 20; 132(2): 238–250. doi:10.1161/CIRCRESAHA.122.322128

高危个体出生时就有遗传风险决定因素,主要发生在HLA。发病过程有3个检查点:

检查点1:区分免疫表型(NOTCH1+CD4+T细胞的扩增)存在于初始T细胞区室中,表明自我耐受性的丧失。保护性T调节细胞由于过度活跃的NOTCH信号而失效。在前GCA后期,骨髓释放活化的髓系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触发肝脏急性期反应和风湿性多肌痛(PMR)

检查点2:GCA随着组织耐受性的破坏而临床表现明显。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突破保护性内皮屏障,T细胞随后侵入血管壁。

检查点3:T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肉芽肿性病变。

48.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

流行病学我国尚无PMR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临床上不少见。主要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50岁以下人群发病少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峰值70~80岁左右;女性、北欧后裔发病率较高,女性较男性多2~2.5倍;PMR在北欧人及有北欧血统人中更常见,而南欧人中不太常见,亚洲人、非洲人、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人群中亦并不常见。PMR患病率为0.37%~1.53%。GCA患者中40%~60%合并PMR,PMR患者中约15%合并GCA。

临床表现: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

发病机制:自身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如季节、感染等)、年龄、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IL-6在发病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Lundberg IE, Sharma A, Turesson C, Mohammad AJ. An update on polymyalgia rheumatica.J Intern Med. 2022 Nov;292(5):717-732. doi: 10.1111/joim.13525. Epub 2022 Jun 11.

49.巨细胞性心肌炎(Giant cellmyocarditis)

流行病学罕见的致命性心肌炎,国内报道较少。尸检得到的GCM发病率分别为0.023%(英国,1965年)、0.007%(日本,1985年)和0.051%(印度,2012年)。GCM的发病年龄在16~70岁,多发生在中青年,平均年龄42岁。

临床表现:大多呈急性病程,数周内恶化,通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为暴发性心肌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发病机制:病因仍在研究中,其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炎症、自身免疫和基因等。很多因素通过共同通路激活了自身免疫反应,诱发了GCM。20%的GCM病例发生在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中。GCM可合并炎症性肠病、甲状腺炎、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淋巴瘤和药物超敏反应。

50.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

流行病学: Graves 病年平均发病率约为 20-50 例/10 万人。我国 31 省碘营养与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临床甲亢、亚临床 甲亢以及 graves 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0.78%、0.44%、0.53%。Graves 病可累及任何年龄, 以 20-50 岁高发。女性和男性的罹患风险分别为 2%和 0.2%,男女比约为1:10。

临床表现:Graves 病会影响多个器官,出现多系统损伤症状。皮肤多汗、温暖、光滑、可有瘙痒;眼球突出,上下眼睑距离增宽(看上去炯炯有神);心慌,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可导致房颤甚至心力衰竭;血脂降低,体重下降,血糖升高;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是突出表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尿频,夜尿增多,女性月经周期延长、闭经、不孕;男性乳房发育、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精子减少、不育;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手抖、焦虑、烦躁、容易发怒、情绪不稳;老年患者可能表现为情感淡漠;儿童患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肌力下降、肌肉萎缩;部分男性患者在饱餐、疲劳、紧张、饮酒、运动后可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障碍等情况。

发病机制:格雷夫斯病(病因尚不清楚)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SHRAb) ,从而导致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avies, Terry F.; Andersen, Stig; Latif, Rauf; Nagayama, Yuji; Barbesino, Giuseppe; Brito, Maria; Eckstein, Anja K.; Stagnaro-Green, Alex; Kahaly, George J. (2020). Graves’ disease.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6(1), 52–. doi:10.1038/s41572-020-0184-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1)
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2)
Graves病的发病机制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考试大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是?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