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路317(二),被困与争吵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诗歌总是这么三言两语就击中我们的心灵,但是此时此刻,请原谅我想改动一下:  “一台车需要翻越多少大山,才能顺利的到达西藏。这白雪皑皑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气喘如牛,却仍有一些人,因心中所念还在路上。”

这张照片拍摄于羊湖与今天的文章没联系,完全因为吸引眼球

斜拉山,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你也不用准备纸笔详细记录。之所以说到它,无非是因为我们此时正孤寂的翻越它苍凉的脊背。已经两小时没有看到一辆车,有经验的老司机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会越开越心慌。因为这意味着前方道路极有可能不通,而在西藏一条道路不通,则意味着可能几天以上的绕行改道。

下午六点之时,我们再次被迫离开铺装路面,驶上因修建隧道而泥泞不堪的土路。梦魇还在继续,天空开始下起雪片,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温度急剧下降,道路两边逐渐转变为白色。车里的我们也明显感觉到轮胎打滑,虽然此刻还在艰难前行,可我们都明白,也做好了随时下车的准备。

拍摄于斜拉山垭口

西藏的天空特别奇怪,在天黑之前的一刹那反而特别明亮,此刻我们终于站在了斜拉山垭口上,放眼四周白茫茫的世界,紧张的情绪还未消失,温度也冷到手脚不便,甚至说话都不怎么利索。还好,我们在这儿录了一段视频,没有台词、没有脚本临时起意而已。

离开斜拉山垭口时天色已经尽墨,积雪时下山的路总是比上山更难以掌控,速度也就更慢了。到巴青县城已经是晚上10点,在这个不大的小县城里,居然有着好几家不错的酒店,难以想象的是几乎都已住满。

至此,317国道上目前仅有的两处路况复杂道路我们已经顺利通过。如果朋友们想要自驾走一次317国道,个人认为最大的考验应该是昌都到类乌齐的珠角拉山,特别是雨季。隧道估计在2019年的后半年通车,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拍摄于斜拉山下山时

探路的剧情犹如人生,有时候精彩,有时候狗血。原本以为走过了最难的317,然而最难的却是我们一直以为了如指掌的纳木措。

从巴青一早出发后在索县吃了早餐,索县到那曲全程都是刚修好的柏油路,并且后半段属于藏北高原,地势平坦开阔,速度基本都在80左右。中午时分便到了那曲,用过午餐经过简短的109国道后开进了前往班戈的301省道。这是藏北地区最重要也是前往双湖地区和阿里北线的唯一公路。这样一说,原本以为会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实际上,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空旷的原野,笔直的公路,四周很少见到移动的物体,甚至连狗都未曾见到。

那曲到班戈的301省道

其实今天走的路我们以前没少走过,也正因此导致今晚的困境。从班戈县的北拉镇到纳木措的圣象天门,小周给我们提供了三条线路方案。其中两条是穿越几近无人区的藏北草原,不过路程只有50公里左右,相比大路节省20公里,我们都倾向于走小路。

第一条在北拉镇太阳能电站旁边左转,当走到近处时,我们五人不免开始犹豫起来。原本知道也有心理准备的小路此时已经被堆砌起来一米多高的泥土阻隔开来,显然这是禁止车辆同行意思。下车查看,在土堆的旁边还真就找到一块已被寒风吹落地上早已面目全非的牌子,确实因为修路的原因禁止通行。

301省道旁的蓬措

只能作罢,还有一条只有小周走过的近乎没有路的小路,据他说风景更好,能穿过巴木错。那就走吧,几公里后,突然小周把车停在路边,指着旁边的另一堆土对我们说:这就是小路,好像也在修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极目望去,哪有路?如果没有这堆土,我这个老西藏也根本看不出来这会是一条路,连车辙印也未曾看见。我们一行人甚至调侃他是不是也找不到路,然后就着这堆土故意忽悠我们的。然而,真实情况是这种草原上压出来的路极为多变,一场大雨就可能消失的无影无踪,找不到也是正常。看见这么一堆土拦着,在加上根本无路可寻,经过商量还是果断放弃,走大路吧。

万万没想到,这大路一走就是整整一昼夜。

去年还是非常好的柏油路,说没了就没了,全部毁掉拓宽改造。如果要问世界上最难走的路是哪条路,那一定是正在修的路。炮弹坑、交叉轴都不算啥事,走着走着没路了才叫郁闷。你得下车把前方挡着石块挪开然后继续前行。到了最后不得不放弃正在维修的公路,跟着当地牧民碾压出来的车辙印驶上草原。上到草原,瞬间感觉有种高速公路的畅快,虽然还是颠簸的想跳车。

圣象天门前的第一个观景台

四十公里,痛苦挣扎着终于到了纳木措的圣象天门景区大门。没有惊喜,一如既往地如同去年像个烂尾楼工地。四处破烂不堪,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甚至没有施工人员工作的迹象,死寂的犹如早已被人间丢弃。与景区大门几百米之隔的地方修建了一个类似于机场塔台的建筑,再看看四周平坦的地势,难道纳木措要建机场吗,我们查了一下无法得到确认,也就只能作罢。

此时下午15点整,时间并不算晚,在我们预计之内。圣象天门到景区大门30公里,来回60公里,预计4小时,没有过多的停留。经过游客中心的时候,门口有个牌子明确地标注景区正在维修禁止一切游客进入,但是一想我们是来踩线探路的,不算游客,再说也没有工作人员出来阻止,也就毫无顾忌的进去了。

事实证明,不准你进就真的别进去了,不然就是给自己添堵。

三十公里的道路,简直就是一场噩梦。18点时,我们来到第一处观景台,三个小时走了20公里,天空越来越暗。天黑就天黑吧,管不了那么多,还是下车爬上一处土坡拍几张照片,难过的是天公不作美,照片的质量简直惨不忍睹。

通往圣象天门的土路

不过要说到拍照,此时还能拍出清晰可见的图片,等我们一行来到真正的圣象天门时,那就惨不忍睹了。最后的十公里路况稍好些,砂石路相对多些,19点时我们到了圣象天门的口子上。但是,我们无法接受离景区两公里的分叉口已经被一根加了锁的铁杆阻断,上山是不可能了。另一条路是沿着山下走,在仅有的车灯照射下,隐约还能前行。好景不长,刚走了几百米,路面上突然出现无数的大石头,基本直径超过二十厘米,车是无法通行了。此时心里有一万句草泥马在翻腾,看来要到圣象天门就如同西天取经一样,必须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这应该是最后一难了吧。

唯一的办法就是全体下车徒步前行。于是五个人在海拔4700米的纳木错湖边,迎着湖面呼啸而来的刺骨寒风艰难前行。本来就不平整的道路上因为人为的放置了无数的石块,变得更加难以行走,稍不注意就会磕着碰着,这种尖锐的石块随便碰一下就能让腿上皮破血流。还不如下道走两边的草地,虽然草地上布满窟窿,但相对好走很多了。二十分钟后,经过夫妻石,小周觉得车离我们太远不太放心,于是原路返回。

圣象天门前的夫妻石,光线太暗糊了

出于时间的的考虑,我加快脚步与后面的人拉开距离。希望能早一点到圣象天门,在仅有的微弱光线下能尽量一睹芳容。事情总是这么不遂人意,道路的尽头并不是想象中的圣象天门,而是一片悬崖峭壁,峭壁的下面是在狂风中怒吼的拍岸巨浪。峭壁前面还是一片工地,一条悬挂在峭壁上的步道在巨浪上方忽隐忽现。估计这应该是通往圣象天门的一条步道吧,于是试着走了上去。没有完工的步道不停摇晃,不自觉的抓紧扶手往下看了看,脚下十来米便是白色的浪花。想想这步道没完工,会不会垮掉,一旦垮掉,自己真就得撂这儿了,还是安全第一吧,就算这是三大圣湖的纳木错,我也不愿葬身于此。赶紧返回岸边,刚好遇到杨建他们过来,问我情况咋样。我说差点就回不来了,他们不信,伸头看了看又不敢下去。于是一行人灰头土脸的开始往回走。返回车里后,已是夜晚9点钟,我们面临一个艰难抉择,三个选项等着我们,好像可以选择的余地挺多的。如果是夏天的旅游旺季,此地是有牧民开设的帐篷可以住宿,可现在四周一片死寂,不见任何灯光。

路边野景

第一:原路返回301省道的北拉镇,最后到达班戈县住宿,以便接下来完成我们的阿里北线转南线的穿越行程。也就是说怎么来的我们就怎么回去,由于是晚上,所用的时间只会比来时更多。

第二:原路返回经游客中心回到当雄住宿。面对的困难是需要在夜晚接近于无人区的地方行车,最主要的还有120公里烂路,就算不爆胎、不抛锚、不休息也得半夜两点左右到达当雄,风险比较大。

第三: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先一路走着,遇到能住宿的地方,不管好坏都将就住一晚。这个办法至少也得开三小时的车到达景区游客中心才有住宿的可能性。

路边野景

正是因为这三个选项,我们有了此次探路最严重的一次争执,说是争执其实那是比较文明的说法,可说只差骂人了。在这种几乎无人的荒蛮之地,单车无救援,也没有足够的装备用以抵抗严寒和饥饿,面对后面的行程我们突然间变得恐惧而无助。

此时,每个人心里各种想法和担忧都会被无限放大:猜忌、焦虑、自私、怯懦、恐惧、自以为是、盲目勇敢等等,争吵就变得不可避免。团队其实就像一个家庭,别给我说在面对困难时都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那只是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已,真实的情况是面对挫折与困难,都会经过激励的争执,最终是还是静下心来相互的妥协才能解决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吵后,我坚持的回班戈方案第一个被pass,令人气愤的是没有人赞同,哪怕一个也没有。原因是都不愿意再走那条令人痛不欲生的路,另外经过连续几日的奔波,大家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种临界状态,再加上此时困境,几乎完全没有斗志。

那一段未完工的步道

虽然心里万分的气愤与不舍,我也没办反,毕竟不能把别人都当自己,都按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在我的方案被否决后,事情变得简单了:往拉萨的方向走,今晚能走多远算多远,总之先回拉萨修整,再从长计议。

争吵总会带来情绪,情绪将成为一个团队最大的敌人。漆黑的夜,一台车孤独缓慢的走着,车里也如这夜空般死寂沉默。除了开车的小周,每个人都在假装睡觉。为什么要说假装,我想在如此颠簸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能睡着,而且担心与焦虑一直伴随着我们,只至于到另外一台车。

从我们以前对纳木措的了解来看,湖边会有很多小路,不仅比现在的路好走,相对来说也会近很多。在距离景区大门前十来公里,正好看到前面一台车灯光拐到了我们想走的那条路上。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希望,更是一次打破沉默的契机。出乎意料,好像又在意料之中,并没有郑重其事的道歉与批评,我们毫无征兆的和解了,现在想来感觉就跟七八岁的小孩一样,前两分钟还在打架,后两分钟就一个泡泡糖也要分一半给对方吃。其实我与吵的最厉害的杨建已经是二十年的朋友,一起走过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天地行者

自从看到车灯,我们便想追上去一路有个伴。可是在这种旷野上,追一台车谈何容易,没多久人家便不知去向。所谓的小路也不过是当地牧民压出来的车辙印,我们试着下道走了两个,都因为没多久便不知踪迹,最终也只能放弃。漆黑的夜,车灯所及不过几十米,前面到底有路还是没路,谁也说不清楚。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原来的大路上,不管这条路有多难走,至少不会迷失在这旷野上。

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一台车仍在孤独而艰难的走着……,所幸,我们又回到当初。

回来后,我一直在总结。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前往圣象天门前由于了解的不够透彻,第二是轻视,都认为自己是老司机、老西藏,认为早年那些无人区都走过,这么一个景区算得了啥,根本没放在眼里。我们甚至自大到没有准备任何食物,以至于不仅没有睡觉,还导致连续12小时没有进食。再次证明,你不尊重西藏,西藏也同样不会尊重你。

忘了是哪个垭口

对于此次争吵,后来想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极端特定环境下会被无限放大的表达出来。过程就变得不可避免的激烈,就算再好的团队,再好的朋友也难免争执。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尽量表达而不是指责和攻击,特别是伤人的语言,事后尽早摆脱由于情绪带来的冷战。

探路很艰难,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这是有意义的,也是必须的。我们不愿意也不会把别人的行程来拿套用,更不会拿着一张地图就把线路制定出来。每一条西行客的线路,都是经过我们实地踩线,甚至是几次踩线而来,这是对队友的负责,也是对我们的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湖纳木错
秋游视觉与美味一网打尽的精品线路,你值得拥有!
京郊这条秋色撩人的精品线路,看一眼便爱上!
省下1000元可以看珠峰吗?老定日(岗嘎镇)可以的,但缺点很明显
新鲜出炉!昌平长峪城木栈道完工,走一圈仨小时,山里空气一级棒,凉爽贯穿“小西藏”!
西藏纳木措圣象天门将永久关闭?有可能永不开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