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处不在的快乐

悟读论语〔001〕

无处不在的快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论语》开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或误会时而不去抱怨,难道你就不是君子吗?”

孔子这段话,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乐”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乎,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内在、内心的快乐。

我们抽取本文涉及到的“而、时、习、乐”四字作一番破解,也许是个有趣的话题。

关于“而”字,有多种语义,但有两种最为重要:一是递进作用;二是转折作用。

递进和转折在现代汉语里不是实词,是虚词。经前人考证,在殷墟挖掘的甲骨片上发现了这个字,与许慎说文解字对照就是“而”。

“而”是一个象形字,它像是男人的胡须。如“耍”字,上“而”下“女”组成。古代男人为什么要留胡子?用胡子可以来挑逗女性,所以叫耍。又如“耐”字,古代人犯了罪,有一种刑叫“耐刑”,就是把胡子剃了,这是一种羞辱刑。

“而”和递进、转折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胡子的特质是软,容易弯曲。王夫之《说文广义》认为,除了男人的胡子叫“而”,也将鱼的鳍叫“而”。

仔细观察,鱼有腹鳍、背鳍、胸鳍、尾鳍,像小翅膀似的,特别像胡子,先人把鱼的这个东西叫“而”。当鱼要奋进的时候它会使劲拨动鳍,当鱼拐弯的时候拨动尾鳍就能拐弯,这就是“而”的转折和递进。

关于“时”字。日是太阳,寸是尺,连起来就是太阳行走的刻度。世纪坛有一个跟避雷针似的是日晷,看时间就是看它的刻度,时间是以太阳为参照的。

关于“习”字。甲骨文跟今天的繁体字特别像,“习”字的大写上面是羽毛,下面是日。表示老鹰的小孩在学飞。引申出的意思,不是复习功课,而是做事、反复实践。孔子讲“学而时习之”。“学”是模仿或接受;“而”是递进的意思,学了更要去习之。这五个字,讲的恰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命题,知行合一。只有学了又去做了,那才是最快乐的。

关于“乐”字。这个字还有个读音读快乐的“乐”,这儿所说的“乐”和快乐又有什么关系?甲骨文里的乐字是象形字,是指乐器,架子上架的各种鼓,木架上崩的丝弦。“乐”发出了声音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琢磨这几个字也许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因为汉字有一种神秘感,通过研究汉字来解读中国的古典文化。一部著作,一个词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而且有些解释还是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去寻找古人的足音,看看他们当时造这个字是怎么想的那是最好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多数解释说,经常复习功课是很快乐的啊。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仅作上述解释还是不够的,不要以为孔子所说的这句话就这么平常,其实它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一样悬!《论语·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和方法等等。

“不亦说乎”的“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为什么明明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嘛!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是似通非通,为什么?从一般人到公务员,靠薪水吃饭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也是痛苦万分的事啊。那不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内心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试问哪一个真能做到?

所以,“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和“习”上。当对孔子的全部著述学完了,就知道孔子的全部思想是什么,就知道什么是“学问”。读书就是学问?学问在儒家不是文学。文章好是文学好、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你不认识一个字照样有学问!作好人、做好事这就是学问。《庄子》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实际上所谓“真人”是指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相对称的是“假人”,假人也是人,只不过是没有达到作人道德的最高标准。

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它包括了。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中来,从作人、做事中体会而来,绝不是从书本上念出来的。所以孔子说“观过而知仁”。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便反省,今后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同样是“学问”。这种研究方法,要随时随地去见习、去体验、去反省,这就是学问。

反省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兴趣,就会“不亦说乎”(高兴)了。做学问要“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去做。“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就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要去做。因此,为学问就得有一生寂寞的思想准备。

孔子一生很寂寞,现在到处给他吃“冷猪头”(恭敬),可当年连一个“便当”也吃不到。孔子时代,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在这几百万人中,他有三千弟子,都是国家的精英,那真是一股了不得力量。所以,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可以谈得上学问二字。

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会了解,但孔子认为只要有学问,自然就有知己。因此,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着眼的时候,也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此时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多么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当然不是从外国来的,外国来几个人学中国文化,我们就乐了吗?那是为了外汇,多赚几个钱罢了。“远”是形容知己之难得。“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一个人作了一辈子人,包括自己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就一定是你的知己吗?答案是否定的。

人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一个人那怕轰轰烈烈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告诉我们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个人在哪儿?在远方!孔子的学问到汉武帝时才兴起来。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赞扬孔子,时隔五百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做学问的人可能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碰到艰难困苦,遭遇打击,就骂人,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这就是“怨天尤人”。而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不会怨天尤人,他会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是自己的学问不够,如此痛切反省,内心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这才是健康的心理,真正的君子。

作学问要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明代陈眉公)有此胸襟气度,自然也就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

一个人知识愈多、地位愈高,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不怨天尤人,从容不迫,做一个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

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读书囫囵吞枣,人情淡薄,交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不禁扪心自问,何时才有那种儒雅的君子风度、几多衷心的喜悦、无猜的欢乐呢?

相关链接:《论语》精华50句(转自:学习语录)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像粪土的墙面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真正乐在其中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老师传授的东西有没有经常温习。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下属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吗!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之“知己知人”
《论语》第一句,足够我们一辈子学习
【论语】误导与悟读
《论语·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君子“四忧”写千秋——《论语》悟读【147】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23》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