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协会微信讲课 | 邓睿宁老师讲厥阴病第350—356条

主讲人



邓睿宁,中医主治医师。本科就读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深圳市名中医黄明河教授。先后在罗湖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现就职于南山人民医院侨城社康中心。2017年初在姜宗瑞老师初级班始学《伤寒论》。


讲稿实录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经方协会为中医人搭建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其次,感谢姜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学习所得。因本人才疏学浅,加之临床经验不足,所以讲的不好、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包涵。


今天我讲解的是《伤寒论》的第350条至356条。这7条条文在宋本《伤寒论》中归于厥阴病篇,可是在《金匮玉函经》中都归于厥、利、呕、哕病篇。综合我所参考的注解伤寒的书籍来看,未将其归于厥阴病篇,一是因为厥阴简误,其中杂入太阴、少阴、太阳之文,传误已久,习焉不察,特检出之;二是有的医家认为从厥阴病篇第4条条文之后讲的是杂病,但其中有一些又似是论厥阴病的,所以附在了厥阴病之后。


厥阴病特点回顾


在讲条文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厥阴病的特点。厥阴居三阴之末,具阴尽阳生的特点,故厥阴为病,或寒极、或热极、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胜复,极不一致。又因厥阴属肝,风木其应,肝木受邪,最易横逆,侵犯脾胃,故厥阴病又多下利、呕、哕等脾胃证候。其中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是厥阴病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蛔厥证、寒热相格证和上热下寒、正虚阳郁证三种类型。关于这三种类型前面有老师讲过了,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厥热胜复也是厥阴病特有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以厥与热交替出现为特点,反映阴阳进退之机。这种进退常以厥与热的日数多少来判断邪正力量的对比。而且阳复太过,化热伤阴,出现便脓血或发痈脓;阳复不及,或寒以寒治,伤胃败中,可导致除中危候。以上就是厥阴病特点的简单总结。


条文讲解


下面我们看350条原文。


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我们剖析一下这段文字,滑脉在《伤寒论》中归为阳,这在“辨脉法” 第一篇第一段有写,“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呢?是由于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在《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一书中将其描述为:手冷至肘,足冷至膝为四逆。手冷至腕,足冷至踝为厥。凡诸四逆厥者,多属阳气大虚,寒邪直入之证,而热深者,亦间有之。由此可见凡能引起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因,皆可引起厥。故而临床有多种厥证,常见的有寒厥、热厥、脏厥、蛔厥、寒热错杂致厥、血虚寒凝致厥,下焦冷结关元致厥、痰湿厥、水饮厥等。我总结了一下《伤寒论》中涉及厥的段落共计28节,关于这点如果有疑义,大家可以讨论。


再回到350条原文,脉为阳脉,是因里有热,所以方用白虎汤。这里讲的是热厥。它的机理呢?我们先熟悉一下《素问·经脉别论篇》的一段文字。“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热厥,是因里热致津液输布被郁滞不达四肢故厥。


这里我想举一个临床表现,到社康工作前我曾在市中医院儿科工作,回想当初见到手脚冰凉又发热的孩子,大家都很紧张,因为这种患儿很容易出现高热惊厥。那么手脚冰凉就是里热内盛所致之厥,这样大家也许能形象地理解热厥的表现。


还有今年8月底我治疗的一个患者,他当时高热伴手脚发凉,我考虑患者有发热、恶寒、头痛,就用了发汗剂,结果2剂药后患者虽无发热、恶寒,但仍头痛。再以此为法继服2剂,患者就出现口腔多处溃疡。他复诊时我第一反应是厥阴病篇335条条文,我认为这是我误治引起患者“口伤烂”。


此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此处为什么没有用承气汤呢?我比较认同《陈修园伤寒论浅注》的注解。即“虚寒厥逆,其不可下固不待言,即热深致厥,热盛于内,内守之真阴被烁几亡,不堪再下以竭之。”




这一条与下面一条均讲血虚寒凝致厥


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这里大家是否对比过厥阴病篇的“脉细欲绝”与少阴病篇第317条的“脉微欲绝”的区别呢?清代医家沈尧封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厥阴病讲的是阴血虚证,并无阳虚表现,所以用当归四逆汤。但是在《注解伤寒》、《伤寒贯珠集》、《尚论篇》中皆认为是阴血、阳气虚均有之证。我认为阴阳互根互用,既然阴血虚至此,阳气必然也虚。且 此处用当归四逆汤而非通脉四逆汤。我比较认同清代温病医家陈平伯的说法“盖厥阴肝脏藏营血而应肝木,胆腑内寄,风火同源。苟非寒邪内犯,一阳生气欲寄者,不得用大辛大热之品以扰动风火。不比少阴为寒水之脏,其在经之邪可麻、辛与附子合用也。”


然后,我们讲一下当归四逆汤这个方子,该方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这里重点强调一下“通草”。《图经本草》提到,今之木通,古书称为“通草”;今之通草,古书称之为“通脱木”,所以我认为这个方子中的通草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木通


这里我提一个未治疗完的案例,陈某,女,56岁,来诊时诉长年便溏,饮食稍有不慎则腹泻,多年不敢吃水果,且双下肢畏寒、发凉。初诊及二诊我用理中汤和肾著汤加减,患者反应无明显效果,更增加了口干。所以三诊我给她用了当归四逆汤,目前患者服药第二天,还未复诊。等她复诊后我再反馈这次疗效给大家。




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这里内有久寒是指血虚寒凝或素有寒饮等宿恙。这里是加生姜取其宣泄,而未用干姜之温中;加吴茱萸以苦降,不取附子之助火。




第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在这里出现了四逆汤,也许有人会问:你不是认为附子辛温易助肝胆火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大家可以仔细对比条文,351条、352条虽阴阳两虚,但以阴血虚为主,而本条及354条是以阳虚欲脱为主,这里用四逆汤是救命之法,所以虽存在阴阳两虚,但此处必急救阳不可。古代医家陈亮说“凡骤中者,邪虽盛而正气初伤,急急用温,正气尤能自复,未可即称死证。不比病久而忽大汗、大下,阴阳即脱而死也。”综合古代多位医家对《伤寒论》的注解来看,也多认为如此。


我们剖析一下条文,“大汗出”我认为是用汗法后的一种表现,医者本意是祛邪,但大汗伤正气,邪未祛且汗多伤津亡阳,“热不去”是虚阳外越,“内拘急”是腹内拘挛急迫,为阴气内盛,“四肢疼”为阳虚不能达四肢,“又下利”为下焦之生阳下泄。“厥逆而恶寒”是表阳脱于外,生阳泄于下。所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第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阳亡于外而大汗,脱于内而大下利,外亡内脱而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这一条和上面353条都是讲寒厥证




第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单从第一句还不能判断这是哪种类型的厥证。接着看“脉乍紧”,紧脉是一种实证脉象,也是痰脉的一种表现(痰脉怪变无常,可见一会紧,一会又不紧。),脉象提示有实证 。实邪在哪呢?文中下一句说“邪在胸中”。那是什么邪呢?《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认为是痰饮之邪。这种痰饮之邪结聚胸中,使得受气于胸中的四肢,不能得气通贯,所以手足厥冷。“心下”指胃脘,“饥不能食者” 中的“饥”一部分医家认为烦是一种火邪,它能消谷,所以饥;另一部分医家认为此处胃中无邪,它的功能正常所以“饥”。“ 手足厥冷”、“ 脉乍紧”、“ 满而烦”且“饥不能食”,这个邪该怎么祛除?用吐法,方用瓜蒂散。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心下悸”在《金匮要略》中这么解“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在《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中将其释为“水停于心之下,胃之上。心为阳脏而恶水,水气乘之,是以动悸。”。“宜先治水”是指这种情况应该先治水,所以此节讲的是水饮厥证,方子应该用茯苓甘草汤。如果不治水先治厥,水邪就会跑到“胃”,此处的“胃”指的是肠(此处参考的是《中医四大经典注释本》),也就是说水饮之邪渗入肠中。“必作利也”就是说一定会引起下利。

      这里为什么先要治厥呢?因为厥证见利则中气不守,邪愈内陷。这里是未病先防的意思。这一点古代多位医家(魏念庭、陈修园、尤怡、喻嘉言)在他们的书中都有论述。尤其是尤在泾师在《伤寒贯珠集》中列举了建中汤例,也是为了说明要顾护中气,防止邪乘虚而入。


以上7条条文的方剂详解,大家可以参考《伤寒明理方论》和《伤寒附翼》。


我的讲课就到此为止,欢迎各位老师、同道批评、指正!谢谢!


姜宗瑞老师点评


邓医生讲的条理清晰,很多条文联系了临床,结合了临床实际的思考这点很难得。而且她在讲解这几条条文时联系了古代多种注本、多个注家,学习《伤寒论》就应该这样,以条文为主,再旁参诸家,这样对临床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思路值得大家学习。


关于邓医生提到厥证用白虎汤跟用承气汤的鉴别,这个提的很好。其实承气汤在古代医案里,我记的好像是李士材用于治厥证,别人都认为是阴证时,他用承气汤。所以,白虎汤能治厥,承气汤有时候也能够治厥。如果典型的白虎汤,有烦、渴等等;典型的承气汤证,腹满、潮热,这个鉴别是很清晰的。如果单纯论厥,没有这些典型症状,它们怎么区别呢?从我个人的经验理解从病机上讲,白虎汤是热,承气汤是实;从脉证上讲,白虎汤的滑脉是以关为主,承气汤的脉是以沉实有力为主,而且它从关到尺都是实的。这是从病机到脉证两个方面对两个方子的鉴别。


另外关于这个白虎汤治厥,还应该和四逆散进行鉴别,因为四逆散也提到了厥。四逆散的厥,和白虎汤或者承气汤的厥该怎么鉴别?从病机方面讲承气汤是实、白虎汤是热、四逆散是郁;它的脉象呢?四逆散是沉细弦紧的,与白虎汤的滑、承气汤的实是有区别的。


关于当归四逆汤与附子剂的区别,为什么这个手足逆冷在当归四逆汤、还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不用附子或不用附子剂?这个邓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也进行了鉴别。这个我的感觉很简单,附子剂治的是急性病、阳气暴脱。这个当归四逆汤证,它这里面没有提伤寒,它是慢性虚损性疾病,从352条这个“久寒”的“久”字也能反证这一点。所以说一个是急性病、急性阳脱,当然用干姜、附子一个是慢性虚损,当然就调和营卫,以桂枝剂为主。


我听了课给大家补充几点。再次感谢邓医生!



注:本文为邓睿宁老师根据2017年9月16日在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微信群的讲课内容整理而成,尊重知识及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湖医侠 《悟道张仲景》:“病、脉、证、治”的涵义解读
论“热在皮肤,寒在骨髓”、“寒在皮肤,热在骨髓”
浅析| 四逆散方证争议
张胜兵品《伤寒论》95
“少阴病”实热条文举例及医案举例:
当归四逆汤辨治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