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疑难厥阴病——吾师所述,将使尔等顿悟!



△安徽省 苏昌富老师/5月14日摄于南阳医圣祠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有神医辈出,而今世之医得道者甚多,然能以吾师之慧眼,悦之用之者甚少!本游学之路以游而学之理念,畅阅经方之艰辛,秦王汉祖之伟业,孕育经方之神奇,叔和思邈之聪慧,续经方之功德,献后世苍生之神助;而今仲圣之为,续前贤之伟业,助后世之辉煌!

△涂华新老师讲白头翁汤/5月17日摄于铜川孙思邈纪念馆管理局

吾师华新之述,千古疑案厥阴病,然自古识其奥旨者甚少,误用误解者甚多,三阳功在气化,三阴功在形质,此之谓阳化气阴成形是也!厥阴重中之重,识其妙者阳而入阴,阴病出阳,少阳厥阴之变,阴阳转变也,所以有千古疑难之说者,谓入戏太深也!吾师所述,尔等顿悟!

涂华新老师讲葛根芩连汤/5月19日摄于开封市中医院会议室

经方传承与发扬,前途一片光明!


——  苏昌富老师




△贵州省 黎  明老师/5月14日摄于南阳医圣祠



致仲圣平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前提下,提倡“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的形势下,一群人,在做一件事,这件事关乎国民身体的健康,体质的改善,疾病的康复,这是中医药事业崛起的关键,就是——经方传承。5月14日由博学多才的葛闯总经理和满腹经纶的涂华新老师,带领我们——全国的众多经方学子,创造出临床上的诸多奇迹,为一方百姓的健康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相信在我们尊敬的涂老师和葛总在带领下,一定能把《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圣的经典光辉巨著,在日益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下不断发扬光大,我们也将为这宏伟的经方传承事业而不断努力学习,且为成为其中之一员而倍感欣慰与自豪!

祝咱们仲圣平台和经方团队的师友业绩更加辉煌!百尺竹竿,更进一步!!!


——  黎  明老师





△山东省 刘伦三老师/5月14日摄于南阳医圣祠



首先感谢仲圣平台能给我这次参加全国首次《伤寒论》文化寻根之旅的机会。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的心灵洗札、精神大餐。感谢葛总带我们参加这次又有闲、又有学有玩有快乐能赏遍天下美景、尝遍天下美食,同时肩负传承中医伤寒文化的一次寻根游学之旅!


途中有疲惫,有艰辛曲折,但收获更多的是学习和快乐。相比古圣先贤对伤寒的传世之艰辛历程简直算九牛一毛啊!回想这一年,能得遇良师倾囊相授伤寒实践经验,理论条文解读,发皇古意,融汇新知。深感我辈中医人习先辈岐黄之术,则要担济苍生之责、传承之大任也。


涂师授课浅显易懂,化繁为简,与现代医学融为一炉,并以深入而独立的思考,涤我心智,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同道学子皆高资历医师,各有一套诊疗思路、行医准则,与之交流,斩获颇多。余闲暇读颂伤寒等医书,构建自己的医学诊疗模型,每每夜深亦读书,清晨则习诵,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涂师乃传授正统的、原汁原味的《伤寒杂病论》,传播中正平和的中医智慧,传承伤寒论中医文化让世人知伤寒、用伤寒、益伤寒,让《伤寒杂病论》的火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才是这次游学之旅的真正目的。


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医林同道一起学习中医,学习伤寒论,传承古圣先贤的思想,从此不再孤独,心里倍感充实。一路走来,涂师最为辛劳,希望涂老师珍重身体,莫勿太操劳,要知只有自己身体强大了,才能更多的帮助别人。


这是一次心灵回归之旅,回到根底,回到历史深处,回到时空源头、人类初始,去发掘原始的力量,重识《伤寒杂病论》的普世价值与真谛,去追溯其传世历史的曲折、艰辛和隐现,以唤起每位医学同道对人类福祉的关注与珍视。中医万岁!


感恩仲圣平台的每一位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付出,愿仲圣平台道路越走越宽广。


——  刘伦三老师


△河南省郑素梅老师(左)与河北王会军老师(右)/5月16日摄于湖北麻城老爷山


经方游学之旅日记:今天,经方游学之旅已接近尾声,但内心的兴奋、激动与喜悦丝毫不减,感慨之深难以言表,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谢和努力。常言道,要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得亲自尝一尝,没有身临其境,没有亲身体验,难以想象和懂得仲圣平台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员前期的付出与艰辛,在此,我要真诚的道一声,谢谢,您们辛苦了。同时要问候我们尊敬的涂老师,您最累,多保重。还要感谢一路走来,有幸认识这么多良师益友。虽然经方之旅即将结束,但经方的传承永远在路上。


-----郑素梅老师





△甘肃 崔成龙老师/5月18日摄于西安兵马俑


从中原大地祭拜张仲景医圣,到医圣第二故乡再次重逢叩拜医圣先师,到湖北麻城寻访祭拜脉祖王叔和太医令,到陕西寻访祭拜中华药王孙思邈,最后来到大宋古都开封吊林亿、孙奇、高保衡大宋名医,空间跨越千山万水,时间穿越千年,仰拾中医传承历史记忆。一路上我们看到一位位医学先师在历史长河中,挽救中医和发扬中医宝贵遗产,中医文化流传到今带给世界福祉,我们为中国文化而自豪,祖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辈将为新一代传承人。最后非常感谢葛总和我们老师涂华新恩师!


-----崔成龙老师






△湖南万绪金老师/5月17日摄于铜川孙思邈纪念馆


2017年5月14日是将载入中医史册的日子,临床经方家涂华新老师、仲圣平台工作人员携来自全国各地的44员经方学子开始了《伤寒杂病论》传世之路、全国首届《伤寒论》传播文化之旅。从河南南阳张仲景祠隆重的祭奠开始,第二站湖南省长沙市。张仲景曾任湖南长沙太守,所处年代,干戈四起,瘟疫频发,民不聊生,太守在公堂上给百姓驱除疾病痛苦,故坐堂医生的名号由此而来。我们在此祭拜张仲景,献菊花,读祭文,以表我们对仲景先师的感恩和敬仰。


第三站麻城祭药王、脉祖王叔和。王叔和是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处在战火纷乱的时期,看到民穷国衰就立下拯救苍生的宏愿,并有幸成为张仲景的授业弟子。因有高超的医术,屡建奇功,为魏国太医令,敕赐“药王”,是时《伤寒杂病论》在战火中散佚,他不遗余力,编纂整理《伤寒论》,成为《伤寒杂病论》传世的第一功臣。还撰著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祭拜王叔和途中/摄于5月16日麻城白果镇


翻阅着《王叔和大事年表》,听葛总的讲解,感慨万千。王熙,字叔和,6岁拜上党真阳观道长吴阳子为师,学习儒、道学外,还学习岐黄之术;7岁时又被师伯收为关门弟子,每月诵读《难经》;8岁时所住道观被抢,为护《难经》竹简被烧伤。竹简也被烧毁,双手逐渐康复后,凭原日诵百遍之记忆默写被烧掉的《难经》,后因许多只会读音而不会书写而放弃,一个8岁的孩童令人敬佩。天有不测风云,13岁时天降暴雪,因烧火取暖引发火灾,诸多医籍竹简化为灰烬,王叔和也因医籍被烧急火攻心大病一场。18岁时张仲景召卫汎等弟子抄写《伤寒病论》,王叔和自告奋勇,参与抄写。公元219年十月张仲景病床上重校伤寒书,改《伤寒卒病论》为《伤寒杂病论》,十一月病逝于南阳,临终嘱卫汎、叔和不要放弃对“伤寒”的研究。公元220年王叔和20岁,《伤寒杂病论》书稿又遭叛军土匪抢走。讲解到此处时,心情很沉重,想到我们现在能学习到仲景先师遗留给我们的《伤寒论》几经磨难,九死一生,真不容易啊。卫汎、王叔和到处寻访被抢走的《伤寒杂病论》书稿,在通天山一带未见,无意在一百姓茅房发现当擦屁股用的《难经》残简。可悲,这么珍贵的东西用来擦屁股了。公元223年王叔和23岁,六月大雨毁路,被困洛阳途中无意发现3年前被土匪抢走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部分残稿……先师护佑啊。


5月18日我们又寻访祭拜了药王孙思邈,参观了孙思邈博物馆,爬了药王山。下午听取涂华新老师的经典课程。19曰一行来到古都开封参现开封市中医院及大宋中医药博物馆。20日在开封举行了隆重的结束仪式。穿越千年,俯瞰中医传承的沧桑记忆,这是一次带有传承使命的旅行,我们看到一位位先贤在历史长河中,挽《伤寒杂病论》于危难,使这一宝典免于遗落战火硝烟的历史长河中,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伤寒杂病论》得以保存传承至今,王叔和、林亿、孙奇、高保衡、明朝赵开美等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次经方之旅前无古人后有来者,是一次学习之旅,一次蜕变的旅程。经方大业尚未成功、吾辈还须共同努力!



—— 万绪金老师


△5月20日·开封  《伤寒杂病论》传世之路暨全国首届《伤寒论》寻根之旅结束仪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根之旅Day3】没有王叔和就没有我们手中的经方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
医家皆修的“仲景之学”,伟大之处究竟在哪儿?
名不见经传的张仲景,为什么被后来人尊称为“医圣”?
小易如是说 | 第五集 医圣仲景
《伤寒论》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