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对219条三阳合病解读心悟
胡希恕对219条三阳合病解读心悟
山石神韵原创
重新读本条,觉得有以下感悟:
第一,解决了胡老两个论断之一,这两个论断是误发里有停饮的汗,会变症百出;体内有湿不要轻易言下,轻易下也会变症百出。可是这两个结论怎么来?读这一段解决了后一个结论,就是来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上就有(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伤寒论》上也有个"痉湿暍",若下利不止者也死。

第二,胡老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伤寒中风这个说法不太好,究其实是不是风邪寒邪值得研究,现在可以作为症名来看待。他提出了产妇婴儿痉抽的破伤风菌为证。同理他提出这个湿是不是外在来的湿,这条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那么这个"湿温"不是外头受湿了,纯粹是有里热排湿往外来。”

第三,胡老这里很好的解决了伤寒论与温病的关系。伤寒论不是不讲温病的,温病不是新发明的。

第四,具体解释了条文症状的具体归属,腹满、谵语、遗尿属阳明;身重难以转侧属于表湿,就是大家把“痉湿喝”篇放在太阳病同等的地位;口不仁面垢属于少阳。

第五,胡老的断句水平。这是他能读懂仲景书的基础。

第六,知母解读为有利水作用,这个还有细辛、五味子、杏仁等都有利水的作用。这是理解胡老体系的重要一个分支。应仔细体会。

以上是再读此条的体会。看看大家有没有体会会新的体会,欢迎探讨。
……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
谵语遗尿,发汗则
遗尿,发汗则
谵语
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应该有个"而"字,"口
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甚",因为前面有一个谵语遗尿嘛,那么后
来经过发汗,胃中更燥了,谵语更厉害了,所以应该有个"甚"字。"下之则额上生
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合病与并病不一样,前面咱们也讲过了,同时发病者,谓之合病;一个病先
发,而后转属到旁的病,前一个病还有,后一个病又见了,叫并病,比如太阳阳
明并病,由太阳病转属阳明,阳明病也见了,但太阳病不罢,这叫并病。合病就
不是了,一发作就是同时来。
三阳合病者,就三阳同时有病,同时发病。虽然这么说,但(本条)这一段指
着下面证候说的。腹满、谵语、遗尿,这是属于阳明了。腹满、说胡话、小便失
禁,这个小便失禁是因热,这种情况很多。
"身重,难以转侧",身重得厉害,以至于难以转侧,这是体有湿,这应该列
于"太阳篇",就是湿热的这么一种情况,这是在表嘛,应该是太阳病,这是太阳
证。
"口不仁",就口舌干燥,不知五味,吃什么东西都不知其味。"面垢",不是
不洗脸",而是脸看着污垢,这个属于少阳,少阳证。
表、里、半表半里的证候交错互见,所以叫三阳合病。一来(一开始发病)就
是这个病,这个病就是今后咱们所说的温湿病。我们前面讲了,水、火这两个东
西不同时存在的。在这儿咱们讲阳明病,主要还是以阳明为主。阳明是热盛,消耗人的体液,所以阳明病法多汗。一方面多汗,一方面小便利,那么那个时候,
身上液体相当少了,所以大便干燥,这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是为"系在太阴"。那
么(本条)这个是有热,内里有热,把湿尽量往外排斥,可能排斥到体表,没等大
汗出,阳明病是蒸蒸汗出啊,那么还没到那个(蒸蒸汗出)地步,所以身上沉,这
里头有停湿。那么这个时候一般应该用白虎汤。所以,底下"若自汗出者",已经
有汗了,这个"若自汗出"跟上边是一起的,就是"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
面垢,谵语遗尿,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这用白虎汤主之。
那么这个病,虽然里头热,谵语是胃不和,是热象。但是里头没结实。身重
就是里头不结实的一个证候,身重说明湿还存在,里头不会结实的,所以这个时
候他不能吃泻药。尤其对于"湿",你们看《金匮要赂》上就有,湿家没有下法!
湿家只能利小便或者发汗,没有下法。要湿家下之则额上出汗,如果小便利,微
喘小便利则死,你们看《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上就有(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
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伤寒论》上也有个"痉湿暍",若下利
不止者也死。
(本条)这个他也"下"(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但个"下"他怎么没死呀?
是因为阳明病有里热的关系。但是也不得了,也是额上生汗,不是额上汗出,而
是生汗,这是虚阳上浮的样子,究其实是胃受不了了。里头不实,那么胃虚水谷
不布了,所以四肢逆冷,但没到死候。
所以在有表的湿,又有少阳病,少阳病是不可吐下,也不可发汗,所以(本
条)这个只能用白虎汤清肃内外之热。所以说如果是自汗出而并不是经过发汗来
的,就是根据前面那一系列的证候,应该用白虎汤。
这种病也挺多,后世所说的温病里头,有湿温之类的就属于这个(情况)。那
么这个"湿温"不是外头受湿了,纯粹是有里热排湿往外来。那么如果外边出汗出
得多,
小便也利,
逐渐地他身上就不重了,
就结实于里了,
那么这时候可以议下。
那么热一去了,也不往外排水分了,身上也不沉了,也没湿了。所以(本条)主要
是由于内热造成的,还是白虎汤证,所以这是以白虎汤为主治的三阳合病。
白虎汤咱们前面讲了,知母,石膏,甘草,梗米。那么也有(注家认为)对于
有湿,用白虎汤加苍术,(我认为)这用不着的。知母这个药就下水,你们看《神
农本草经》就有,它(知母)就下水,治浮肿。有个桂枝芍药知母汤,那里头就用这个(知母)来消脚肿的,"脚肿如脱"嘛。这个(本条白虎汤)不要搁苍术,它(苍术)
热,苍术是温性药,不利于因热逼湿在体外。
在《金匮要略》里头,"湿"和"水气"分两章。湿,不成肿,不过在组织里头
含湿而已,所以风湿相搏是骨节疼,那个"湿"也看不着。要是有外形了,肿了就
叫"水气",
所以在
《金匮要略》
分成两个("湿"和"水气")。
湿,
也有古人又分里湿、
外湿,
但究其实,
"外湿"是不是从外边受湿,
这是值得考虑的。
我们先不讲那个,
有机会咱们再讲。
那么这一段,是由于内热,主要还是阳明病。热已经炽盛了,但是里头还不
燥,外边还停湿,之所以停湿就因为热,热排斥人身上的体液。那么在有湿的这
个阶段,胃绝不实,而不到实的证候是不可下的。下了,虚其胃,病变百出啊。
这个说是(若下之则)额上生汗,四肢逆冷。那么这个就是(因为有)湿,从"湿"上说
的(湿则不实故也)。

本次领读《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是由王宁元博士发起,一针一药主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19条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白发伤寒论|第四十六讲(219)
《伤寒论》学习笔记115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19条
解读《伤寒论》第219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219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