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积

【更多资讯】打开世脊联公众平台,点右上角查看历史记录

肝积又名肝症,《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曰:“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身无膏泽……爪甲枯黑。”


简介

肝积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肝络淤滞不通,肝体失却柔润,疏泄失职。以右胁痛,或胁下肿块腹胀纳少及肝瘀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肝硬变。本病较难治愈,调治不善常并发膨胀或出现大出血、肝厥,还有演变成肝癌之可能。

诊断依据

1、一般有肝着、蛊虫病、长期酗酒等原发病史。


2、发病年龄可因原发病不同而异,一般肝癌(肝炎后肝硬变),多发于2050岁男性,胆瘾(胆汁阻塞性肝硬变)以中年女性为多,青壮年发病多为肝热病后、蛊虫病患者。发病一般较缓,但肝瘟患者发病快而重。

3纳差,腹胀不适,右胁痛,便溏,乏力,消瘦等为常见症状,可有肢体紫斑、鼻衄、齿衄,甚至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可见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月经失调或闭经。

紫斑

4、肝脏早期可肿大晚期缩小,质地均硬,有压痛,脾肿大,可于颈部、前胸等处发现蜘蛛痣,或见肝掌,面色黧黑晦暗,部分病人可有黄疸

5、血液检查见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早期可正常或轻度改变,晚期絮状、浊度试验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多增高。转氨酶可增高。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降低或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若有腹水呈漏出性。甲胎蛋白(AFP)测定;或可呈短暂阳性,或定量<300ug>300mg/ml)。

6X线钡餐、食管镜或胃镜检查,可见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B超检查可显示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有腹水时可见液性暗区。放射性核素检查见肝区放射性普遍稀疏,不均匀或见散在的斑点放射减低区,或肝影缩小,脾摄取量增多,脾影增长。

鉴别诊断

1、各种肝症的区别:虫症有蛊虫病疫水接触史,大便检查有血吸虫卵或孵化有毛蚴,肝肿大以左叶为主;酒瘾有长期饮食而少食的历史;血症有心悸气喘、肢体浮肿、脉结代等症;疸症有长期黄疸及“胆疸”特征,或于肝胆内发现结石,自觉症状减轻;肝癌有肝瘟、肝热病、肝著病史。

2、肝癌:右上腹胀痛明显,病势进行性迅速恶化,肝大质硬而不平,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或定量>400ug/L400ng/m1),B超及CT等检查见肝内占位性病变。

3、肥气:脾肿大为突出特征,肝功能检查常在正常范围。

4、肝著:常为肝症之早期病变,无明显脾脏肿大,肝脏未缩小,质地不硬,无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等征象。

5、鼓胀:常继发于肝癌,以明显腹水腹胀如鼓,腹壁青筋显露等为特征。

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证:肋胁胀痛,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不实或溏,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弦。

2、瘀滞肝络证:右侧刺痛,肝脏肿硬,按之痛甚,腹大坚满,脉络怒张,面颈胸臂有血痣,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3、寒湿困脾证:右胁疼痛,肝脏肿大,脘腹痞胀,下半身肿,手足不温,口和不渴,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

4、肝脾气血两虚证:右胁疼痛,腹部胀大,面色萎黄,视物昏花,心悸健忘,纳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5、肝肾阴虚证:肝区隐痛,腹胀纳差,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积(西医病名:肝硬变)
肝癌先兆
【肝癌越来越年轻化,为什么?】-
潘澄濂老中医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
手上出现3个“现象”,暗示肝脏“生病了”,肝癌“一触即发”!
肝癌好治疗吗?了解了中医对肝癌的7个分型,治疗就不在担心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