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训按摩经(朗朗上口,面面俱到)



1
师训按摩经


古人留下按摩经,—般手法人不明。

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须得手法平。


手法深深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后生,

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眶。

鼻塞无闻香和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混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聪。

口眼歪斜面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髃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凊。

乳房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法二七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俱是气,按住犹似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

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名气冲,

一连按动二七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后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两旁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着筋有声,

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

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增,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十数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着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卿,

运妙手功胜良药,着手成春病安康,

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此训为先师胡秀璋教授所传,余结合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整理录上。


2
《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三字经


王晓军按:与《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的编写一样,一是出于对黄师著作的热爱,二是也为了加深对50味药证的记忆,故而编写了这些东西,很不成熟,还未曾写全,发在这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则我心甚慰矣!更欢迎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及补写为盼!!!

 

一:麻黄

 

麻黄证,主黄肿,兼咳喘,恶寒风,

无汗出,身痛疼,肤黄暗,乏光明。

体粗壮,肉酸疼,易着凉,易水肿,

鼻易塞,身沉重,舌体胖,苔厚应,

脉浮紧,有力征,小便少,“湿家”情,

若体瘦、唇咽红、虽无汗,亦禁用。

配黄芪,治肿疼,伍桂枝,减烈性,

汗多少,石膏行。大量用,消水肿。

配附辛,脉当沉,欲安全,久煎用。

 

二:附子

 

脉沉微,附子证,精神萎,畏寒冷,

便溏泄,腹满疼,或腹水,或水肿,

属阳虚,少阴病,脉紧弦,胁偏痛,

或有汗,脉兼硬,风湿搏,身烦疼,

开痹结,胸腹疼。面苍白、烦不宁,

全身疼,痛无定,胁腹痛,不满硬,

苔不腻,舌不红,口不渴,虚寒情。

面晦暗,目无神,语无力,身困重,

无上证,用需慎!共细辛,能止疼,

同干姜,止泻灵,苓术芍,利水雄,

麻桂草,疗身疼,和大黄,痛不通,

泻脉微,配人参,参、姜、草,多同用,

减其毒,增其功,欲救逆,须用生,

炮附子,能温经,小剂量,四肢冷,

用量大,关节疼。

 

三:乌头

 

乌头证,腹剧疼,关节痛,手足冷,

脉沉紧,舌淡红,苔白滑,用多灵。

苔光薄、舌绛红、肤白瘦,当忌用。

伍生姜,减毒性,久煎煮,忌用生。

仲师传,蜜煎行,求安全,好医生!

 

四:干姜

 

干姜证,口不渴,涎唾稀,多泡沫,

或虽渴,饮不多,苔白厚,滑腻诀。

下利后,用之多,呕泻证,喘嗽疴,

腰冷痛,出血择,善配伍,用更多:

配附草,四逆悦,伍参术,理中得,

率苓术,愈肾着,配半夏,呕吐绝,

同栀子,烦躁握,伍石脂,下脓血,

配辛味,止咳药,伍芩连,医寒格,

协蜀椒,除满痛,伍桂枝,腹痛挫。

 

五:生姜

 

论生姜,主呕恶,多涎唾,口不渴。

吐清水,腹雷鸣,心下痞,或腹疼,

药力微,少单行,伍桂枝,止胃痛,

羸瘦悸,胸腹痛,配半夏,吐水用,

伍橘皮,嗳胀行,配厚朴,除满灵,

伍吴萸,头腹痛,吐涎沫,浊上冲,

配大枣,增食功,理胃虚,复体能,

胃津亏,吐伤阴,夏麦伍,姜不行。

 

六:桂枝

 

桂枝证,气上冲,汗自出,恶寒风,

烦不安,关节疼,受惊恐,心悸动,

入寐难,夜多梦,体白瘦,腹薄硬,

虚缓脉,用多中。舌体柔,色暗红,

苔薄白,舌面润。若苔腻、舌绛红、质坚老,另别情(不当用)。

心动悸,桂草苓,协龙牡,惊悸平,

如虚悸,人参同,咳逆悸,五味灵。

加附子,医身疼,配黄芪,主身肿,

伍饴糖,里急情,从麻黄,监制功,

协柴胡,透汗行,配桃黄,可通经,

参麦胶,理虚功。大剂量,心悸动,

伍麻黄,小量轻,体腹痛,剂量中,

用桂枝,小轻症,大重病,肉桂功!

 

七:芍药

 

芍药证,主挛急,行走难,足无力,

下肢挛,伸不利,抓药证,疗效提。

阵发性,痉挛急,位不定,皆可与,

腰肢痛,难步履,腹急痛,大便秘,

如栗下,最相宜,消水肿,通利机。

腹肌紧,腹皮急,兼余症,皆可与,

肉松软、大便稀、无腹痛,不可与。

配甘草,缓痛基,伍枳实,胃动力,

同黄芩,热利息,若加桂,腹痛急,

脉弱悸,中焦虚,加附子,脉沉微,

伴身痛,属阳虚。配苓术,利水剂,

经不调,伍芎归,全身肿,姜附齐。

大剂量,腹痛急,二三两,非主剂。

 

八:甘草

 

甘草证,羸瘦形,气液馁,肤枯情,

口舌糜,咽中疼,刺激咳,心悸动,

逆上冲,躁急痛,和诸药,解毒雄。

审经方,非泛用,欲高效,合理用。

 

九:大枣

 

用大枣,主安中,通九窍,医大惊,

补气津,胃气平,和百药,四肢重,

同草麦,脏躁宁,伍生姜,咳呕平,

食欲差,均可用,入泻剂,养正功。

 

十:细辛

 

细辛证,恶寒冷,口不渴,小便清,

脉迟缓,厥冷疼,苔白滑,舌淡红,

饮咳逆,姜味同,四肢冷,归桂行,

合乌附,痛剧重,入汤剂,可重用,

丸散法,量必轻。若热渴,苔少红、

咳无痰、咽干痛,虽肢冷,当慎用!

 

十一:吴茱萸

 

吴萸证,头腹痛,呕涎沫,手足冷,

脉多细,久寒情,呕胸满,痛巅顶,

疼较重,伴恶心,或腹泻,液多清。

 

十二:柴胡

 

柴胡证,胸胁满,不欲食,默默然,

呕发热,或心烦,怕风冷,往热寒,

情郁闷,柴胡眼,柴胡带,身侧偏,

体偏瘦,面黄黯,肌坚紧,舌偏干,

对气温,多敏感,肢常冷,主诉繁,

女性多,经色黯,有血块,腰痛酸,

双乳房,胀经前,查诸脉,多细弦,

“劫肝阴”,偏概全,重药证,用安全。

 

十三:半夏

 

半夏主,呕不渴,咳喘悸,咽异格,

兼咽痛,失音疴,营养好,肤腻色,

或黄黯,乏常泽,易恶心,“呕家”诀,

体不羸,肥胖多,症怪异,疑虑多,

舌偏厚,齿痕舌,有白线,著舌侧,

常恐高,晕船车,咽喉证,伴见多。

黄师提,大家学,品药证,细琢磨。

学中用,用中学,反复求,义自得!

 

十四:黄芪

 

黄芪证,汗出肿,肌无力,关节痛,

身觉沉,动不灵,尊荣人,肌肉松,

面黄白,隐黄红,或黄黯,乏光荣,

水肿貌,目无神,腹无力,水囊形,

舌淡胖,苔多润,易过敏,且畏风,

大便稀,不成形,肢麻木,血运停,

大剂量,黄汗肿,身不仁,量用中,

补不足,小量行,因王道,无近功,

慢调体,缓收功。

 

十五:白术

 

白术证,下利渴,心下满,小便约,

伴水肿,短气疴,兼冒眩,泽泻合,

四肢沉,疼痛诀,头昏花,坐舟车,

动易汗,懒工作,饮水后,食不多,

胃内胀,如壅塞,苔薄白,胖大舌,大便稀,用之合。

 

十六:茯苓

 

茯苓证,主眩悸,口中渴,溲不利,

口少津,思饮意,饮忌多,致短气,

饮后吐,名水逆,溲不畅,尿痛急,

伴水肿,或便秘。用茯苓,重察舌,

舌胖大,齿痕多,舌多润,用之得。

入汤剂,量大乐,配散剂,小量合。

 

十七:猪苓

 

猪苓证,主溲约,尿量少,次数多,

或次少,不定色,伴涩痛,或灼热,

不适感,淋病诀,伴水肿,甚带血。

 

十八:泽泻

 

泽泻主,冒眩渴,有渴感,饮不多,

恶凉饮,但喜热,面虚浮,不溲约,

面色黄,肉松软,体肥胖,动气短,

舌体大,质红淡。

 

十九:防己

 

防己证,下肢肿,按如泥,伴腰痛,

膝疼痛,难活动,腹喘满,身困重。

 

二十:滑石

 

滑石证,溲赤约,尿不爽,量不多,

伴涩痛,尿黄色,小便少,主因热。

 

二十一:葛根

 

葛根证,项背强,延及腰,引脊梁,

按夹脊,有抵抗,头痛昏,眩晕详,

耳鸣聋,功亦彰,葛根体,形较胖,

项背肌,厚实象,身困重,懒模样,

面黄黯,便多溏。若肤白、体瘦长、

胸背扁,慎酌量。

 

二十二:大黄

 

大黄证,痛而闭,烦而热,滑而实,

吐衄血,心下痞,月经少,延或闭,

食即吐,黄疸疾,主阳疮,疔痈施,

心下疾,少腹急,人如狂,热谵语,

大便难,六七日,大便硬,乍难易,

脉见滑,反下利,心下痛,利青水,

脉迟滑,或滑疾。腹虽急,中无力,

痛喜按,精神疲,身水肿,欲昏睡,

身无汗,脉沉微,或虚浮,或沉细,

禁忌症,切莫与!

 

二十三:黄连

 

黄连主,心中烦,心下痞,下利兼,

见焦虑,烦不安,头昏痛,神错乱,

体燥热,苦闷感,心悸动,不得眠,

多梦扰,入睡难,易早醒,抓关健。

腹急泻,后重感,肛门热,便腻粘,

下粘液,脓血便,烦利痞,相兼现,

舌坚老,色红暗,苔黄厚,所必见!

论药证,重客观。舌胖嫩,质红淡,

苔薄白,脉迟兼,阴寒证,忌黄连。

 

二十四:黄芩

 

黄芩主,伏热质,肤面白,唇红施,

烦而热,兼出血,痹因热,或痞利,

闷不安,躁焦虑,身体热,汗出悸,

溲灼热,舌红宜,论抓手,烦热极!

用黄芩,莫迟疑。

 

二十五:黄柏

 

黄柏证,主身黄,溲不利,赤而黄,

兼发热,热利酱,身热汗,苔腻黄,

肤溃烂,渗水黄,妇人病,带下黄,

下体疾,一并囊。

 

二十六:栀子

 

栀子证,是热烦,胸中窒,重压感,

腹中痛,痛喉咽,衄血、淋,目赤兼,

心不宁,躁扰乱,难入睡,卧不安,

胸烦闷,兼黄疸,剑突下,灼痛现,气郁热,投之痊。

 

二十七:石膏

 

石膏证,身热汗,舌干燥,口渴烦,

脉滑数,洪大兼,喜饮冷,不恶寒,

肤憔悴,色白面,黄胖人,身重见,

黑胖人,不易汗,所当忌,可别鉴。

舌苔薄,舌面干,易兴奋,烦不安。

若舌润,厚腻现,投石膏,把病添。

 

二十八:人参

 

人参证,气液虚,汗吐下,损津液,

心下痞,不欲食,上腹扁,按之硬,

无底力,按中空,腹部平,无弹性,

反复吐,耗液重,精神萎,消瘦形,

脉沉迟,身体疼,口渴烦,舌嫩红,

身凉汗,反应钝。用人参,客观征:

一脉象,浮转沉,大变小,微弱情,

二体型,削殆尽,上腹部,扁平硬,

三舌面,燥无津,舌体瘦,苔光红,

面苍白,乏光荣。若肥胖,面油容,苔厚腻,当慎行

 

二十九:当归

 

当归证,主腹痛,妇人疾,最常用,

刺绞急,痛特性,在少腹,痛势重,

当归体,羸瘦型,肤干枯,脱屑情,

脉多细,血不盈,配芍药,医腹痛,

伍辛桂,手足冷,肤甲错,配桃红,

合胶地,止漏崩,治血痢,芩连同。

若体肥、无腹痛、便稀溏,当慎用。

 

三十:枳实

 

枳实证,胸腹满,胸痞痛,大便难,

腹肌硬,抵抗感,仲师谓:心下坚。

 

三十一:厚朴

 

厚朴证,胸腹满,大便秘,兼咳喘,

腹部胀,按抵抗,嗳矢后,轻松象,

咽异感,气逆样,胸膈闷,痰鸣响。

审药证,医称良,黄师语,重心长,

淳厚意,跃纸上,经方法,永辉煌!

 

三十二:栝楼根

 

栝楼根,主治渴,渴明显,饮复渴,

食欲好,大便结,肌肉紧,拘痛说,

生痈疽,或疮疖,舌干燥,内津涸。

 

三十三:芒硝

 

芒硝证,主便秘,舌面干,舌动滞,

舌苔厚,热谵语,因腹中,有燥屎。

用量大,令快利,量用小,少腹瘀,

大剂量,兼逐水,老弱体,勿轻予。

 

三十四:栝楼实

 

栝楼实,主胸疾,心闷痛,大便秘,

胸腹窒,痛唏嘘,连背部,常涉及,

吐粘痰,伴咳疾,剑突下,压痛据,

察舌苔,干厚腻,见上证,投之宜。

 

三十五:薤白

 

薤白主,胸腹痛,胸闷痛,痛无定,

偏于胸,彻背痛,兼咳唾、喘息症,

肉坚紧,舌必厚,兼里急,且后重,

大便难,胸满应。人肥满,肌肉松、

虽胸窒,亦禁用,姜桂杏,苓术行。

 

三十六:知母

 

知母证,汗出烦,无邪结,谓虚烦,

身羸瘦,知母添,舌必红,苔薄兼,

口燥渴,参膏联,骨节疼,桂膏缘,

伍百合,意烦乱,配枣仁,烦不眠

 

三十七:龙骨

 

龙骨主,惊悸证,恐不安,脉芤动,

多梦萦,恶人声,汗淋漓,醒后征,

遇事惧,面潮红,易紧张,身汗冷。

龙骨脉,浮大空,轻即得,重无踪。

脐下悸,是特征,薪传自,东洞翁。

 

三十八:牡蛎

 

牡蛎主,惊悸动,口中渴,胸胁硬,

恐不安,寐多梦,自盗汗,头昏用。

 

三十九:麦冬

 

麦冬主,肤枯瘁,羸瘦体,兼气逆,

或气促,心动悸,或咳喘,咽不利,

或咽痛,粘痰腻,舌多红,无苔迹,

脉多数,按无力。口多涎,无渴迹、

舌黯淡,畏寒袭、舌质淡,苔厚腻、

见肢冷,皆勿与!

 

四十:阿胶

 

论阿胶,主血证,察血色,不一定,

淡稀质,为其征,面苍白,萎黄应,

治血痢,芩连同,子宫血,归地行,

医尿血,滑猪苓,虚羸体,参麦共,

爪甲枯,客观征

 

四十一:地黄

 

干地黄,主血证,量较大,色鲜红,

人羸瘦,憔悴容,肤干枯,乏光荣,

诸出血,舌质红。鲜地黄,治不明,

参后世,吐衄行,大剂量,清酒溶,

不伤胃,药力纯,仲景法,妙无穷。

 

四十二:川芎

 

川芎证,主腹痛,上下腹、胸胁痛,

及腰背,胀刺痛,风入脑,致头痛,

用川芎,不拘型,风热壅,形体充,

同大黄,狂热病,头昏眩,便不通。

配香附,解郁功,伍枣仁,安神灵。

 

四十三:牡丹皮

 

牡丹皮,少腹痛,兼出血,按之硬,

便尿血,漏崩中,下部血,多适用。

若出血、腹不痛,法黄土、胶艾行;

如无血,少腹痛,归芍枳,同用功。

体羸瘦,肤黯红,舌坚老,色黯红,经不畅,用多灵。

 

四十四:杏仁

 

杏仁证,胸满喘,兼腹胀,大便难,

伴咳嗽,肿面睑,配麻桂,无汗喘,

伍桂芍,喘胀满,同苓草,主悸眩,

胸腹胀、伴气短,协巴黄,胸腹宽。

 

四十五:五味子

 

五味子,主咳逆,平卧难,咳倚息,

或胸满,气上逆,喉哮鸣,静稍息,

动则喘,汗淋漓,头昏沉,眼花疾,

头如裹,犹物蔽,寐不安,乱梦袭,

或遗泄,或心悸,腰膝软,便泄稀。

 

四十六:桔梗

 

桔梗证,主咽痛,咽干咳,嘶哑音,

咳不喘,痰如脓,或伴见,胸闷痛,

易致吐,小量行,食欲差,不当用。

 

四十七:葶苈子

 

葶苈子,主咳喘,鼻孔塞,清涕连,

面目浮,胸腹满。流虽清,当寻源!

 

四十八:桃仁

 

桃仁证,肤燥干,糙脱屑,如鳞片,

或增厚,色沉淀,体羸瘦,面黑黯,

口唇紫,舌黯坚,小腹痛,大便干,

经不调,神狂乱,溲自利,细参研。

 

四十九:蟅虫

 

蟅虫证,经不利,少腹满,痛相随,

经来少,或经闭,腹有块,痛按拒,

腹痛甚,腰胁及,肤甲错,目黯黑,

或健忘,或便秘,见失眠,亦可施。

 

军按:这个蟅虫的“蟅”字是个白字,我在输入法中实在找不到那个原字,所以只好以此相近的字来作为替代,望诸位学友鉴谅。

 

五十:水蛭

 

水蛭主,腹硬满,溲自利,发狂兼,

喜忘事,神不安,心烦躁,行为反,

夜少寐,常失眠,人枯瘦,目黯然,

肤甲错,瘀血干,面色紫,舌老坚。

 

军按:以上内容均是在七月二十六号以前发的,特此补出

 

五十一:薄荷

 

论薄荷,味辛凉,头身痛,无汗尝,

咳失音,咽痛详.风瘾疹,肤瘙痒.

伍栀子,代豉将,解郁滞,舒神强.

 

五十二:连翘

 

连翘证,亦主烦,咽中痛,烦而汗,

去结热,疮家痊,淋巴结,肿痛安.

伏热体,黄芩添,胸中闷,栀子兼.

 

五十三:防风

 

防风证,主大风,头眩痛,恶寒风,骨节疼,遍周身,

医烦满,愈风痉,风湿疹,投之灵,抗过敏,至伟功.

欲止血,须炒用,协芪术,玉屏风,补兼散,气力增,

调免疫,柴胡同.

 

军按:防风与柴胡合用有调节免疫之功取自于黄煌老师的临证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50味主药适应症 + 50味药证】
《伤寒论》张仲景常用药性药证用法
50味药的主治特性
这两个舌像都是大柴胡汤证的舌象
柴胡桂枝干姜汤
毛进军老师是如何把王祥徵先生的一则医案看出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