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松鼠会 ? 我不是让你忍

“那个人居然这么对我,真是太可恶太过分了!”

每个人大概都听过亲友这么抱怨。很多时候,这么抱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很容易对抱怨者抱有同情之心。有时候,倾听抱怨还能带来一种隐秘的快乐——幸亏不是自己遇到那些烂人烂事,相较之下,自己的生活似乎没有那么糟。然而,同情之心很快会被消磨,我们会难以自制地开始提建议——“你当初就该”、“接下来你可以”、“要是我我就会”,而这一条条兼具热忱好意与理性的提议会被抱怨者一一驳回,他们给出或合理或荒谬的理由,说明这些提议有多么不切实际,总而言之,在命运与恶人的作弄下,他们的境遇就是如此悲惨,一点也没有改善的可能。

对于抱怨者的悲剧,我们是如此无能为力,于是我们很快感到绝望。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被“负能量”拉到谷底,我们暗下决心,未来倘远远望见抱怨者,务必目不斜视、即刻逃离。而当我们偶然翻到《不抱怨的世界》,则会立刻被这个书名吸引——要是能生活在那样的世界中,该有多好!

正因如此,美国牧师威尔·鲍温(Will Bowen)所著《不抱怨的世界》已出了两本,部部畅销。第一本中, 鲍温发起一个“紫手环运动”,只需在手腕上戴个橡胶紫手环,每次察觉到自己正要或正在抱怨时,就将手环换一只手戴——这其实是一种“觉察与正念”,借由手环换手这个动作提醒,许多人惊讶地发觉,自己一日间竟然抱怨二三十次,而光是通过有意识地避开“抱怨的行动”和“会令自己抱怨的源头”,许多人的心情与之前就有了天壤之别。

第二本的主题,则近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 提出的“(NVC)”。

“抱怨”与“沟通”的区别,在于焦点与目的不同。

抱怨关注“我”,我的遭遇,我的不幸。借由抱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示弱,可以求得关心,可以抱着“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心情让“罪魁祸首”一样受伤,可以激起听者的内疚、羞惭或恐惧心,来操纵听者的行为为自己服务。

沟通关注“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我如何解释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我的解释让我自己有何感受?我现在需要些什么,才能让我的心情和境况得到实际改善?有谁可能帮上忙?沟通需要相信他人的善意,相信他人并非无药可救,有些行为并非故意,相信只要平和地陈述事实,不添油加醋,不横加指责,他人会愿意回应自己的合理请求。

所谓“不抱怨”,并非指遇事后要一味死忍。而是要化“抱怨”为“沟通”。抱怨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向不相干的人絮叨,不必担忧自己提出的请求被拒绝。然而,抱怨的代价,却是自己的情绪永远在愤恨中,自己的问题无法传递到当事者耳里,自己的境遇始终得不到改善……这份代价,委实太过沉重了。

非暴力的“科学抱怨法”

1.当你开始给别人下定论贴标签“他就是这样子一个人”的时候,提醒自己,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要更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2.你所遇到的问题是基于怎样的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特定事件?应该跟哪个人坦率交流可能满足你的需求?交流时应不带任何讽刺挖苦,并按照如下顺序表达①我的观察;②我的感受,③我的需求,④我的请求。

3.跟特别亲近的人提需求时,不妨使用由赞扬、建议、反馈这三步骤构成的“三明治抱怨法”:①赞扬,“你之前做的某件事真是棒极了!”②建议,“不过,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后来你做了另一件事,当我看到那件事时,我的感受是如此这般的。我在想,是不是我没有告诉你正确的信息(我心知肚明我没说错,不过不妨这么说),你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做呢?”③反馈:当对方满足你的需求时,记得告诉他们,你有多么感谢他们为之做出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走心的一句话经典心情语录,句句入心!
最走心的一句话经典心情语录,句句入心
九个方法,提升你的幸福感!
有话就写写
感情再深,这种“欲望”也要忍住
高品位的心情短语,经典入心,发朋友圈句句刷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