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胆管囊腺瘤

  ·女,59岁。 上腹隐痛伴乏力两周,当地医院B超示脂肪肝、肝左叶混合回声占位。病程中无寒战黄疸,无腹胀腹泻,无呕血黑便。









  影像分析:肝右叶密度减低,低于脾脏密度,左叶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3*9.5*10.8cm,内部见絮状密度增高影,见有壁结节及分隔,增强后壁结节见斑点状强化。



  病理:胆管囊腺瘤讨论:

  肝脏胆管囊腺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由能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和上皮下基质细胞组成,有恶变的可能。肿瘤多来源于胚胎期发育异常所形成的肝内迷走胆管。肝脏胆管囊腺瘤多发生于肝内胆管的右叶胆管,少数发生于肝外胆管,极少数发生于胆囊。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多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临床表现因肿瘤所在部位和大小而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上区不适等症状,包块较大时可于腹上区触及。

  影像表现: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典型CT表现为肝脏内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单房或多房,囊壁光整,囊液呈均匀低密度,囊内有分隔,分隔均匀纤细,可见细小钙化灶,部分病例囊壁见实性包块或结节,增强扫描囊内液体无强化,囊壁、分隔(包括囊壁实性包块或结节)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持续强化,部分病例肝内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典型MRI表现为肝脏囊实性包块,囊内液体表现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有时可见囊内出血,在MRI上可见短T1长T2信号。

  鉴别诊断:

  1、肝囊肿:可多发(但不多房),壁薄,厚度均匀,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无分隔、结节。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若肝囊肿合并出血和感染,囊内密度及信号可不均匀,炎性刺激可生成结节,壁可不光整,影像学较难鉴别,此时可观察囊内有无分隔、钙化,周围胆管有无扩张,并结合肝囊肿病史及必要时穿刺活检;

  2.囊性转移性肝肿瘤:CT和MRI表现与本病亦相似,转移性病灶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多发,大小不一,散在分布,典型病例可见到“靶征”和瘤周水肿;

  3、肝细胞性肝癌囊变:残留的癌组织可类似囊壁结节,但坏死区边缘不规整,囊壁厚度不均。且残留的癌实性部分动态增强扫描时仍呈典型的“快进快出”的模式。而胆管囊腺瘤的囊壁较其薄,囊腔较其大,且不合并肝硬化,肝炎系列检查和AFP阴性;

  4、肝包虫病,即肝棘球病:囊壁可有环形或半环形的钙化,内部的子囊更小更规则,囊内分离表现特殊,内外囊分离呈“花边征”,内囊分离脱落于囊液中,呈“飘带征”或“水百合花征”,囊壁均匀,最重要的是肝包虫病无明确的壁结节,因此壁结节的有无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CT和MRI图像上包虫囊肿内的子囊和头节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有时可见子囊漂浮在母囊内随体位改变位置。同时在T1WI及T2WI上包虫囊肿周围可显示低信号的纤维包膜。患者有牧区居住史或与犬羊等动物频繁接触史,包虫囊液皮内试验阳性更有助诊断。

  5、肝脓肿:脓肿壁厚且不规则,强化的脓肿壁与外周未强化的水肿带形成“双环征”。有时脓腔内可见气体。临床上有急性感染病史,如突然发生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内胆管囊腺瘤
【病例】肝包虫病
临床案例: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脏囊性病变分类及CT诊断(总结得非常全面!)!
【Z077】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