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郝希英

半生结缘兵工厂 一生奋斗



郝希英历史档案 


1932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东北地下党组织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军委总后勤部兵工厂厂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副部长兼鸡西兵工厂厂长


—1948年4月,时任辽东经建处副处长受命接管鞍钢,出任钢铁厂厂长。




1948年7月下旬,国民党军队从辽阳向鞍山进犯,时任鞍山钢铁厂厂长郝希英(正面穿军装者)在现场组织职工向瓦房店、普兰店等解放区抢运器材和物资。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各主力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撤离江西瑞金,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开始。红军主力撤出前,中央苏区唯一的官田兵工厂奉命化整为零,大部分就地隐蔽,一部分随军出征,被编入由兴国县子弟组成的“兴国模范师”,郝希英也在其中。

郝希英是河北束鹿县(今辛集市)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015年在天津东马路华兴厚机器厂当童工,后考入奉天第一工科学校实习工厂;1922年至1931年先后在济南军用炸弹厂、奉天兵工厂、哈尔滨特别市铁工厂、奉天飞龙机器厂、奉天迫击炮厂等军工企业做技工,1932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东北地下党组织派遣,他与另外两位同事赴江西中央苏区。



1949年,时任鞍钢副经理郝希英(右一)和鞍山市委书记兼鞍钢监委杨春茂(左三)深入弓长岭铁矿井下,组织恢复生产。


兴国县官田兵工厂是中央苏区第一座兵工厂,1931年10月创建后,初期的全部家当只有200多把锉刀、100多台老虎钳子、4座打铁炉,技术薄弱、条件简陋。工厂设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共300余人。郝希英等人的到来,才使得这座兵工厂有了真正懂行的技术熟练工人。后来,兵工厂扩大分成三个厂,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已有千余工人。由郝希英担任厂长的弹药厂,共造出了6万多枚手雷、5千多个地雷,尽最大努力支援了前线的红军将士。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随红军主力长征的兵工厂原有108人,只剩下了7人,郝希英是幸存者之一。他们从苏区带走的工厂设备和工具,一路上也大都散失,仅剩下两台老虎钳子、4把锉刀和一只风箱。


1935年3月28日,另一支主力红军从四川苍溪出发,西渡嘉陵江,开始了长征。1933年从比邻苍溪的旺苍投奔红军的王志成,随部队参加了长征,从此离开了家乡。她也是这支队伍中幸存了下来的一位女红军,后从红四方面军31军政治部转到红一方面军后勤部。



1955年初,在苏联援助下鞍钢的大规模建设正处在高潮之中,为加强组织与协调,时任鞍钢副经理郝希英(右三)奉调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经济参赞。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的十里铺,与陕北红军会合后,重新收拢人员,筹办红军兵工厂。当时,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在鄂豫皖苏区曾有一个七八十人的兵工厂,经历长征后仅仅剩下了一个人。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决定郝希英任兵工厂厂长,领导的几十名工人基本上都是老红军。


1936年底,兵工厂从吴起镇搬迁到延安东门外的柳树店,厂部设在一座破庙里,工厂设置在附近地主家的几个窑洞里,之初主要是修理军械。红军进入陕北,在吴起镇、直罗镇打了两场胜仗,缴获了不少枪械,能用的装备给了部队,破烂的就交给兵工厂修复。就是在延安兵工厂里,女红军王志成结识了郝希英,两人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


1939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太行山区先后建立了4个步枪制造所。当年10月,由总部供给部高峪修械所、129师先遣支队梁沟修械所、杨家庄炸弹厂、武安县政府修械所等单位合并而成第3所,工厂设在晋东南辽县(今左权县)高峪村,以造枪为主,也造手榴弹、地雷,后又造过掷弹筒等。1940年,郝希英调任所长后,经过4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太行根据地一个较大的兵工厂和军火供给地。


在高峪村,郝希英与时任兵工厂妇女主任的王志成婚后,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1946年冬,郝希英夫人王志成在哈尔滨留影。


1942年,日本侵略者调集重兵围剿太行山区根据地,兵工厂仓促转移。在日军的这次大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英勇牺牲,兵工厂的许多职工和当地百姓都惨遭杀害,王志成与郝希英失散。


当时,走散后的王志成,抱着刚出生一个月的儿子,被日军逼到了一座山崖上。在山崖边,鬼子的叫喊声越来越近,她把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心里默默地念叨:“儿子,跟妈妈死在一起吧!”


一咬牙,王志成抱着孩子纵身跳下了山崖。


枪炮声渐渐地平息,转移和走散的人们陆续归队,才发觉少了她们娘俩,郝希英心急如焚。后来,兵工厂的同事们到山沟里寻找埋藏的账本,在山崖下的坡地上,发现了昏死过去的王志成,躺在身边的孩子已经断气。见她还有一丝气息,人们连忙找来担架抬了回去。经医生检查诊断,王志成右臂、右腿和脚趾都摔断了,头被摔坏,脑神经、血管都严重损伤。


躺在床上,她四五个月不能说话,一年之后才站立起来。这一年里,他们夫妇又有了第二个儿子。为了尽可能避免战乱祸及幼小的生命,他们将孩子寄养在河南一个普通人家。5年后,父母与孩子才得以相见。


1944年初,郝希英调往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军工局的温家沟兵工厂任政委,后原厂长周鉴祥调走,接任厂长。工厂在当年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下设有子弹股、铸工股、机钳工股、锻工股、动力股、木工股,复装子弹月产量达13.5万发,年新制子弹1万多发、手榴弹10万枚。为此,他和周鉴祥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模范。


抗战胜利后,郝希英奉命率领延安温家沟和茶坊兵工厂,于1947年4月随军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副部长兼鸡西兵工厂厂长、东北财委工矿处副处长兼鸡西电业局局长,后转并到辽东财委经建处。在经建处,郝希英和周鉴祥两位延安时期的老军工、老搭档,再度合作,都任副处长。1948年2月,辽东财委又派他到辽阳,接收纺织厂、造纸厂、胶皮厂和洋灰厂。



1952年,郝希英、王志成夫妇携子女在鞍山留影。


至此,郝希英这位老红军,已经与工厂打了近30年交道,干了半辈子兵工厂,当过多家兵工厂的厂长。然而,想不到的是,刚刚在辽阳立稳脚跟,他就又被派到了鞍山,1948年4月4日出任鞍山钢铁厂厂长。组织上把这个全国最大的工厂交给他来管理,是对他的莫大信任。过去,他所管理的那些兵工厂,规模再大也就千八百人。如今,他将管理的这座钢铁厂,曾经拥有工人近10万,连家属在内超过15万人;钢铁厂下面大大小小的工厂有三四十个,几乎每一个工厂都比那些兵工厂大很多,就是每天跑一个工厂,一个月下来也跑不全。


在鞍山钢铁厂,郝希英与小他8岁的柴树藩搭档,两个人携手带领工人群众,共同度过了钢铁厂最艰难的一段岁月。郝希英待人诚恳宽厚、做事任劳任怨,柴树藩对这位兄长般的老红军非常尊重,两个人默契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年的7月上旬,柴树藩随吕东、李大璋绕道北上哈尔滨,参加由李富春主持的一次中共中央东北局会议。会上,听取了接管鞍钢以来的情况汇报,李富春作了结论性的讲话,提出:“我军要集中兵力打仗,鞍山仍有被敌人占领的可能,鞍钢眼前没有复工的条件;为了支援战争,要全力把鞍钢的钢铁和其他物资运出去,有计划地拨给军工和铁路;护厂仍是重要任务,要依靠工人群众,把工厂的设备保护好,即使敌军进犯我们撤退,也不要像过去那样破坏设备。”


就在这个月里,驻守辽阳的国民党军开始蠢蠢欲动。最初,敌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掩护抢粮,派出少量部队进入鞍钢北部地区故意骚扰;后来,敌军为了打通撤往营口出海口的通道,开始大举出动,鞍钢的情况十分危急。这段时间里,与敌军相距往往不过几华里,炮火常常打到面前,郝希英和柴树藩组织干部工人,昼夜不停地抢运出一批批器材和物资,运往瓦房店、普兰店等解放区。


10月6日,从东西两翼发动进攻的国民党军攻入鞍山。直到敌军占领小南山上的选矿厂时,郝希英才从容地带领身边警卫人员撤离厂区。


1948年12月鞍钢公司成立后,郝希英任公司副经理;1956年初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1958年末奉调回国,于翌年改任四川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1964年担任四川省物资厅厅长。


战争年代失去了襁褓中的大儿子后,郝希英和夫人王志成后来又育有五个儿女。除了在晋东南出生后就送了人家的二儿子叫郝利明外,他们给其他孩子取的名字,都和出生地相关,一个叫太南(太行山南),一个叫鞍山,一个叫钢铁,还有一个叫安东。


1966年4月,郝希英病故,生前还带病主动申请参加三线建设。



1957年11月,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期间,看望中国驻苏大使馆工作人员留影,(后排右六)为王志成。


王志成随郝希英回到阔别了20多年的家乡后,先后在四川省机械厅、物资厅工作。因1942年的那次跳崖经历落下的脑震荡后遗症,一直伴随了她的终身,晚年经常三叉神经痛,有时候痛到呕吐,但这位女红军,在疾病面前充分表现出了坚韧意志和顽强性格。她的二儿子郝利明说,母亲发病的时候,为了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就拿着大扫帚,到院子里去扫地,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又一年。虽然病痛缠身,老人离休后,还参加了老年大学,每次上课总是提早去,坐在最前排,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学员证书。她还很关心慈善,每每听到哪里遇到灾难,都会捐款。儿女们说:“经常捐一千、两千,我们都被她感染了。”


2003年6月21日,98岁高寿的王志成去世。


智春山 杨伟平 史料征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神拒绝接受她——记女红军王志成的一段经历
到鞍山
高玉峰鞍钢工业题材摄影谈-中国摄影在线
鞍钢记忆(下)
王志成
零距离欣赏鞍钢XK51型蒸汽机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