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中桂枝的配伍规律



桂枝是一味十分重要的药物,其在经方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甘草。该药与不同的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桂枝与甘草

桂枝为温中之品,甘草甘缓补中,二药是仲景用药频次最高的两味药。《伤寒论》中用到甘草70次,桂枝41次;《金匮要略》中用到甘草76次,桂枝48次。从二药同用的情况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共有57方。用桂枝时,桂、草同用的情况,《金匮要略》至少在六成以上,《伤寒论》更是高达九成以上。

甘草性缓,补中虽佳,温通不足;桂枝辛温,既可温中,又可通阳。《绛雪园古方选注》有: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桂、草搭配,辛甘相合,阳气乃生,温中补中,是著名的经方药对。

从二者的药量来看,桂枝大多用三两,甘草每用二两,桂枝用量一般大于甘草。说明仲景甘缓补中的同时,十分重视温通助运。不过有湿邪滞留时,甘草用量较轻,恐甘草之缓,有碍湿邪的祛除。

如治寒湿在表的麻黄加术汤、治湿气偏胜的白术附子汤中的甘草都只用一两;治风湿表虚的防己黄芪汤中甘草仅有半两。

若里虚明显时,则甘草用量与桂枝相等,甚至大于桂枝,使补中之力得以加强。如治疗虚劳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疗脾气虚寒而表邪不解的桂枝人参汤中,二药的用量均相等。

健脾为主的薯蓣丸、安中益气的竹皮大丸、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炙甘草汤、温阳潜镇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甘草的用量则超过桂枝。这种配伍在方中都有健脾温中的效应。桂、草合用还有很好的温通心阳作用,如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的作用与补中密切相关,用甘草资助中焦,使上下阴阳之气交通于中土。


桂枝与茯苓

桂枝、茯苓是经方中颇有特色的药对,共14方用之。桂枝温通阳气,茯苓甘平,是利水渗湿的首选药。脾为制水之脏,中阳不振,水湿停留,则脾运障碍。苓桂相配,通阳去水,则脾运复健。仲景治太阳病过汗、误吐、误下引起的阳虚水停,或水气上逆,或饮停中焦,水蓄膀胱之证,莫不桂、苓合用,以通阳健脾行水。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等。

《金匮要略心典》曰:“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从这个目的看,桂枝与茯苓相须相使,缺一不可。有桂枝无茯苓,则不能利水渗湿以助气化;有茯苓无桂枝,则难以通阳化气以行津液。二者相伍,中阳得运,脾健湿除,是通阳利水的绝佳配伍。

从配伍看,桂枝之量多少不等,茯苓的用量一般大于桂枝或与桂枝相等,只有薯蓣丸中茯苓用量小于桂枝。水气较重者,茯苓重用,如防己茯苓汤中用六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和茯苓泽泻汤中用至半斤。


桂枝与白术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此配伍者见12方。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补中,合用以健脾化气除湿。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甘草附子汤等均本此意。二者也是温中补中的常用药对,如薯蓣丸、天雄散等。

二者用量比例无一定之规,随证增减。仲景遣方健脾利水,往往桂枝、茯苓、白术三药并用,效力更佳,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茵陈五苓散、茯苓泽泻汤等均含此药组,值得借鉴。


桂枝与芍药

这是有名的调和营卫之配伍,对脾胃也有重要作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见33方。风寒入里,损伤脾阳,反受肝木贼害,则有腹满自利,倦怠不渴等表里受邪、肝旺脾弱之象。治宜解表和营,抑肝扶脾。桂枝辛温,入气分为主,兼入血分,解肌散风寒,温助脾胃阳气;白芍酸而微寒,与桂枝合用则不寒,主入血分,兼入气分,功能柔肝和营,制肝气之横逆,不使木邪犯脾。

《本草纲目》载:芍药“泻肝,安脾、肺,收胃气,理中气,治脾虚中满”。桂芍相配,一阴一阳,一开一阖,相反相成,外感内伤皆可用之,其柔肝和脾,调和气血,调整阴阳之功甚佳,是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主要配伍。

二药多以三两为常用量,但以用药目的调整药量比例。等量用者主调和营卫;重用桂枝则主平冲降逆,重用芍药则主缓急止痛。


桂枝与人参

桂枝温中通阳,与人参合用,使补气温阳作用增强。《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见15方。二药相配,既可入于脾胃,鼓舞中阳以温中散寒,又能振奋中阳、调和营卫以助解肌祛表邪。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人参汤。

《医宗金鉴》说:“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理;人参得桂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此药对配伍总以补气温阳为主功,且补而不滞。

二者用量大多相等。若中虚明显,人参用量可大于桂枝,如木防己汤证及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病得之数十日,又经吐下,中气虚自不待言,故桂枝用二两,人参用四两;如需解表或通阳,桂枝用量可加大,如桂枝人参汤、炙甘草汤、黄连汤等。


桂枝与附子

《伤寒论》、《金匮要略》有9方用之。桂枝、附子皆能温中,同用能增强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作用,桂枝尚能祛表邪。对中阳不足,风寒湿滞留者,仲景多用之。

《神农本草经疏》:“附子得生干姜、桂枝,主伤寒直中阴经,温中散寒而能出汗”。中阳振奋,经脉通畅,阳气通达四旁,则诸邪自除。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均有此意。用于风寒湿痹阻肌腠之证,附子每投二至三枚,桂枝用量也偏重,多为四两;其它情况附子常用一枚,桂枝常用一两或三两。


桂枝与姜(生姜、干姜)

桂枝、干姜同用者,《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见11方。桂枝、干姜皆温中,二药同用,有温补中焦而散寒的作用。常用于脾胃阳气受损而有寒饮之证。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黄连汤、麻黄升麻汤、桂枝人参汤等等。

桂枝用量与干姜相等或大于干姜,只有乌梅丸、风引汤中干姜的用量大于桂枝。桂枝、生姜的配伍《伤寒论》、《金匮要略》共36方。二药均为辛温之品,皆能温中,具有解表作用。治疗风寒表证,一则解肌祛邪,一则鼓舞中阳以振奋卫阳,加强机体的抗邪能力。桂枝汤及其诸多类方中几乎都有此配伍。

此外,桂枝温经通阳,生姜驱寒散饮,除湿蠲饮方中也常用此二药,如茯苓甘草汤、桂枝生姜枳实汤、茯苓泽泻汤。二药用量大多相等,常用三两。欲增通阳宣散之效,则生姜用量加大,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生姜用半斤,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生姜用六两等。


桂枝与黄芪

这一配伍在《金匮要略》中见5方。桂枝温中,黄芪益气,二者相配能温补脾胃,资生气血,通阳行痹,鼓舞卫阳。如黄芪建中汤用此配伍,可温中益气助阳,治营卫气血俱不足、气虚偏甚的虚劳;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此配伍,可补中固营卫,治气血不足,血行不畅之血痹。桂枝温中通经,得益气之黄芪则动力倍增;黄芪走表逐湿,得温通之桂枝则其效更强。

益气温中,黄芪用量稍小,如黄芪建中汤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走表祛湿,芪、桂相等,或黄芪用量大于桂枝,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茯苓汤,芪、桂均用三两,芪芍桂酒汤黄芪用至五两,桂枝为三两。



叶进,男,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金匮要略》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分会常委。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研究生教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及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等课程建设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曾获上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三等奖。专业研究方向:外感及杂病的辨治规律;脾胃病证方药。临床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多种内、妇科杂病及病后、术后、体虚、小儿易感、亚健康等调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江湖医侠
【名老中医方药心悟】丁光迪
桂枝甘草汤的配伍用量
中药「黄芪」不传之秘
桂枝附子汤
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甘草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