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概没有几个父母意识到,在当前教育理念下,父母跟孩子是双输的

大概没有几个父母意识到自己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不用我多说,几乎都是控制孩子的教育方式。

你比如说孩子作业磨叽,父母就会说:别磨叽了,赶紧写;孩子早上起不来,父母又说:别赖床了,赶紧起;孩子房间乱,父母又会说:房间这么乱,就不会整理下……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是都在这么教育孩子?这是不是在控制孩子?

我称这样的教育理念为“否定式教育”,就是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缺点问题,然后要求孩子改正。绝大多数的父母,包括古代的父母,都是采用这样的教育理念,要不然也不会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

但是使用这种教育理念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这么说,这种教育理念下是没有赢家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都是输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在打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没有赢家的"否定式教育"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指的是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

这样说你可能不理解,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让孩子从一个1米高的地方跳下来,有的孩子敢做,但有的孩子不敢做,这反应的就是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他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因此就会敢于去尝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则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不敢尝试。

那我为什么说否定式教育会打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呢?原理很简单,因为你在否定孩子的能力,打击孩子。

你认为孩子做的不对,做的不好,然后要求孩子改正,要求孩子做的更好,这是不是就是否定孩子当前的行为,否定孩子当前的付出,这是不是在打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就比如说孩子打扫卫生,本来孩子很开心很积极地打扫卫生,结果打扫完之后,父母不仅没有表扬,还批评指责孩子打扫得不行,这里不干净那里不干净,这是不是会打击孩子打扫卫生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打击的次数多了,你觉得孩子会认为自己擅长还是不擅长打扫卫生呢?

简单地说,父母每强调一次孩子的问题,批评否定孩子,就是打击一次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父母强调得越多,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越低。孩子自我效能感越低,他对于解决问题的期望值就越低,就越是问题。

即使说最终孩子在父母的强制要求下,按照父母的要求改正了,但这也是让孩子付出自我效能感的结果,他对自我的评价就会降低。

还是拿打扫卫生来说,孩子会认为自己打扫的很干净,而父母认为打扫的不干净。当然孩子受制于自己的能力,他们可能打扫的并不干净,因此父母肯定可以找出问题。那孩子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最终只能按照父母的要求改正问题。但即使孩子改正了,你认为孩子会觉得自己变得擅长打扫卫生吗?不会的,孩子只会觉得自己真的是不行,真的打扫不干净。

换句话说,在这种否定式教育下,表面上看父母的教育很成功,自己的教育目的达到了,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问题并改正了,但是却打击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使得孩子对自我期望值降低。

父母用批评否定纠正了孩子打扫卫生问题,换来的是孩子对自己打扫卫生能力的怀疑 ,认为自己不适合打扫卫生。

父母用批评否定纠正了孩子的作业磨叽问题,换来的是孩子对自己作业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作业。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父母赢了,其实是父母输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被剥夺了,从长远看,他们失去了对自我对信心。

而如果父母的教育失败,没有成功纠正孩子,表面上看是孩子赢了,对抗父母成功,但是孩子的问题没解决,因此其实孩子也是输了。

所以在“否定式教育”下,无论父母教育成功与否,有没有纠正孩子,从长远来看,最终的结果其实是父母跟孩子双输,这就是“否定式教育”的尴尬。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否定式教育”理念,采用更加积极的“肯定式教养”理念。

“肯定式教养”理念

与“否定式教育”理念不同,“肯定式教养”理念是建立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然后给予孩子肯定表扬,从而让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强。

还是以孩子打扫卫生为例,尽管孩子打扫的卫生不是很干净,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不关注孩子的问题,而是关注孩子打扫卫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地方,比如说孩子认真、勤快等。这样的肯定表扬就会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擅长打扫卫生,那么孩子下一次打扫卫生就会更加的积极。而原本孩子打扫卫生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孩子在积极的打扫中就会去克服,于是孩子就会打扫的越来越干净。

在这样的“肯定式教养”理念下,父母跟孩子实现了双赢:父母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目标,最终纠正了孩子的问题,而孩子也没有被剥夺自我效能感。这才是最正确的教育方式。

当然,肯定式教养理念没有我上面说得这么简单,它毕竟与父母以前的“否定式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因此需要一些独特的技巧和方法,限于篇幅,我这里无法详细展开,想学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专栏和同名公Z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父母理念】
教你做智慧型的父母
书单来了:为人父母一定要收藏的教养书单
女孩应该怎么养?
【家庭教育】教师的孩子更不应该住校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真的做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