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示历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事 / 以文会友——雅集图特展


以文会友——雅集图特展同名展览图录

出版 / 台北故宫博物院2019.10

装帧 / 平装16开290页

定价 / 1150新台币


10月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的“以文会友——雅集图特展”,展出历代以雅集为主题的书画作品28件(组),通过六个单元:“晋唐风流”、“雅集典范”、“想像雅集”、“乱世唱和”、“庆生为名”、“皇权宴会”,展示历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事,如后世争相追随仿效的雅集典范——兰亭雅集;想象中的风雅盛事——西园雅集等。其中国宝级展品有三件,《宋拓 定武兰亭真本》、《清 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 三月》、《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

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局部)

为了让观者对雅集有更深入的了解,展览还穿插了一些趣味小品作为“小彩蛋”,让观众了解文人面对即席演出的压力与灵感迸发。展期持续至12月25日。

传宋 李公麟 苦吟图

三名文士倚坐在几案旁,有人持卷斜倚沉吟,也有人持笔苦思,还有人托腮凝视著案上的白卷,充分传递出因为缺乏灵感,迟迟无法下笔的窘境。通幅线描流畅,人物形象纤细,旧籤题虽订为李公麟,但从画风推测,应是明代人的作品。

清 董邦达 灞桥觅句

本幅以唐代郑綮(九世纪下半叶)灞桥诗思的故事为本,描绘诗人于风雪纷飞的山林间寻觅灵感的情景。画中文士骑驴前行,童仆担酒捧梅跟随在后。画中未见沉吟觅句之苦,反而充满了惬意游赏之乐。

【晋唐风流】

一个中国古代文人,怎样才能算是最大的人生赢家?

作为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渴望位居宰辅、匡扶社稷,立德立功、声名远扬。同时,作为文人,他们又希望摆脱世俗的羁绊,饮酒抚琴、游山玩水、吟风弄月、风流雅致。

这两者却是矛盾且不可兼得的,但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无疑就是人生的大赢家。东晋名士谢安,归隐则名满天下,出山则功盖朝野,无论是做官还是隐居都游刃有余的他,便成了历代文人最为仰慕的榜样之一。

宋 缂丝 谢安赌墅图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90万大军南下攻晋,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并最终在淝水大败敌军。淝水之战是代表正义胜利的著名战争,它不仅保住了东晋王朝,也使汉族中原文化得以重新崛起和延绵发展。

而“总导演”谢安,面对国家危急时,一边下棋,一边运筹帷幄,于不动声色间破敌救国,这种从容、优雅,正是中国文人最为崇尚的一种风度。因此,有关谢安的两个典故“围棋赌墅”和“围棋报捷”,就成了文人笔下的经典题材。

宋缂丝《谢安赌墅图》中,描绘了谢安在面对敌军压境时,犹能从容以对、举重若轻的情景,画中,脚踏木屐的谢安正与人对奕,并已准备赢得此局胜利,同时前线也传来捷报。

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图

绢本设色纵:161.5,横:9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谢安,东晋“怪人”王子猷(字徽之),也是历代文人追捧的对象之一。他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曾身居朝堂,却对公务并不热忱,后弃官退隐山阴(今绍兴)。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王子猷从睡眠中醒来,看到天地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漫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于是他不顾夜深雪大乘船去找戴逵,经过一夜才到,但到了戴逵家门口,他却没有进屋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这个故事常被文人用来夸赞一个人的率真洒脱,“雪夜访戴”也成为后人反复吟唱和创新的一大题材。在诸多的《雪夜访戴图》中,明代宫廷画师周文靖的画是人物最多的,图中荒寒冷寂的雪夜里,一只小船在江面上行驶,船头、船尾两位梢公正奋力划着;船上蓬中,王子猷端坐其中,蓬外有一童仆。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颇具宋元韵味。

清 冷枚 春夜宴桃李园图轴

绢本设色 纵188.4厘米,横95.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王子猷清冷的秉烛夜游不同,唐代李白的夜游要热闹许多。清宫廷画家冷枚《春夜宴桃李园》,取材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此序为李白宴会上有感而发之作,勉人珍惜良辰美景并及时行乐。冷枚在画中描写了桃李花盛开时节,众人在庭园中夜间游宴的情景,其中除了饮酒赋诗的文士外,还有逗弄小狗的仕女,偷喝酒和正打盹的童仆,整幅画面充满了轻松欢愉的气氛。

《春夜宴桃李园图》由冷枚奉旨创作,完工后曾呈给乾隆,乾隆看了很是满意,提笔在画正中央写了个“妙”字,后入清内府收藏。

【雅集典范】

如果可以穿越回去,哪场雅集是文人们最想参加的?

排在第一位的当属1666年前琅琊王羲之号召发起的那场聚会。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邀请当时朝廷中重量级的士族大腕到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雅集,其中包括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高平郗氏、太原孙氏等,共计41人。他们围绕着水流席地而坐,将酒杯放进水里,酒杯顺流而下,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限时限题赋诗一首,假若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斗。

当天参加的文人雅士一共赋诗四十一首,合成诗集,最后,由王羲之现场挥毫,为诗集作序,写成千古绝唱《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使得兰亭修禊成为东晋名士风流最富文学意义的雅集,也成为中国古代最成功的集会。

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兰亭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的千百年来,《兰亭序》成为每个习书者案头必不可少的临摹范本,而它的临摹本和刻本也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宋拓定武柯九思本《兰亭序》,是刻帖系统里品质最佳的版本,达到了艺术了巅峰。它有明确宋、元人鉴藏记录,元文宗鉴藏印与相关题跋,显示这件作品曾于元代几场重要的集会中被观览。此本虽经过摹写、刻石、拓印等多次复制工序,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行书的流畅与妍丽。

在王羲之兰亭宴集举办500年后,人们开始将那场宴会作为绘画题材,创作了大量兰亭图绘。如今流传广泛的版本,为传李公麟所绘《兰亭修禊图》的刻石拓本。此次“以文会友——雅集图特展”也展出了多件描绘这场雅集的作品,其中包括明仇英《修禊图》、明李宗谟《兰亭修褉图》、清宫《十二月月令图﹒三月》。

明 李宗谟 兰亭修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李宗谟《兰亭修褉图》中,与会者列坐于曲水两岸,旁有榜题录出名衔与所赋诗文。画中人物描绘精致,设色秀雅,场景细节丰富,颇具观赏之趣。

清宫 十二月月令图· 三月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院本《十二月月令图》描写一年十二月间民间的各种节令与习俗,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为绢本浅设色,曾经在乾隆帝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其中三月的内容选择的就是这场雅集。早在汉魏六朝,上巳节的临水宴宾活动就已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共同玩法,只是与皇帝大臣相比,老百姓就没那么多闲情雅致,就是趁着春天的时候去河边玩耍,相亲求偶,因此清宫《十二月月令图· 三月》更具生活气息。

【想象雅集】

兰亭雅集之后,整个中国文人世界都炸开了锅,无数人竞相模仿王羲之组织聚会,其中就有活动制造家苏轼。元丰初,苏轼等人比照着兰亭模式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西园雅集。西园为北宋驸马王诜的园子,那天,王诜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一起游园。集后,米芾为记,李公麟作图,以纪其盛。西园雅集也被视为东晋兰亭雅集之后,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文人雅集之一。

后世文人也对这次高山仰止的文人雅聚有着无限的热情,历代以此为题而作的《西园雅集图》有上百幅,其中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选、唐寅等绘画名家都曾画过。

南宋 刘松年 西园雅集卷 

34×1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园雅集图卷(右部)人物自右至左:李之仪、王诜、苏轼、蔡天启

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西园雅集图》,在王诜的府邸画院中,共有五组人。最右边这一组,戴着乌帽穿着黄色道服的苏轼,正倚着书案作书写字,王诜则坐在旁边趁机探头望字。

西园雅集图卷(中部)秦观听陈景元弹阮

除了书画唱和之外,欣赏文艺表演也是士大夫宅中常见的娱乐活动。第二组,古桧树下,道士陈碧虚正在弹阮咸,秦观则在旁边静坐倾听。阮咸本是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精通音律,故后人把其常用的一种乐器称为阮咸。弹阮咸之文士,弹的并不只是此乐器,更是弹弦外之音,弹阮咸的林下之风与品质高洁。

西园雅集图卷(中部) 王钦臣观米芾题石

第三组,早已醉意醺醺的米芾,仰头在一块突兀的巨石上挥笔题字,王钦臣则站在旁边观看。

西园雅集图卷(中部)人物自右至左:苏辙、晁补之、黄庭坚、张耒、郑靖老观李公麟画陶潜归去来图

第四组,是一群文人聚于松树旁的大石案,专注欣赏李公麟画《归去来》图。其中靠在石盘旁的,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正悠闲地侧头观赏;石盘正面,李公麟正俯身在横卷上画陶渊明的《归去来》图,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在旁围观叫好。

西园雅集图卷 高僧圆通大师与刘泾

西园雅集画面最后是翠竹丛中说佛经的高僧圆通大师及虔诚听者刘泾,画中刘泾头偏向圆通大师,专一倾听,又似有所感想,欲与大师讨论。

宋人 西园雅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还展出了一幅宋人 《西园雅集图》,对于这幅画的作者,乾隆皇帝根据题跋,认为画中人物面部宽圆,衣摺如古篆籀的用笔,并非李公麟所绘。更因旧题识漏误过多而决定裁去重装。在对照图记判读画中人物身份之后,亲自题写其名于旁,并责成董诰将这段勘误过程题写于卷末。显然,这股晚明吹起的西园雅集风潮,也顺势进入清代宫廷。

【乱世唱和】

雅集作为中国文士的重要活动,后世谈及雅集,最常提及的除了东晋的兰亭、唐代的桃花园、宋代的西园外,元代后期昆山顾瑛的玉山雅集也非常典型。

顾瑛是元末众多风流人物中,最令人瞩目的一颗明星。他以昆山富豪的身份,用其大半生的精力从事雅集活动。他在家乡修建了二十四处景点组成园林,并在此主持雅集,活动时间长达33年,举行雅集182次之多。参加雅集的人士几乎囊括了元代后期的知名人士。既有本地的文人,也有因流寓、游学、仕宦而经过吴中的南北人士;既有蒙古人、色目人,也有释、道;既有诗人,也有书画家和戏曲家,至少222人。

杨镰称“顾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主持玉山雅集,成为玉山雅集的东道主、首席诗人。”

公元1360年中秋节,顾瑛招集友人举办了一次惊世骇俗的雅集,举办地点非常特殊,是在顾瑛提前为自己建造的坟前。据于立《金粟冢中秋日燕集后序》介绍,当天参加雅集的主客共 12 人,现可知参与者为:顾瑛、于立、谢应芳、袁华、倪宏、陆仁、翟份、秦约、殷奎、陆麒、朱珪。

雅集中,众人除了赋诗作画外,顾瑛与于立也在坟地上面向大家做了一次公开对话,讲话的核心意思是,人生终究难免一死,与其等自己死后故旧哭祭于坟前,莫若在生前与友人痛饮赋诗于此。

“于是,本该在华堂幽室或山水楼阁中举行的雅集,变为暗示着人生无尽悲凉的坟地,如此,高雅变成了荒诞,轻喜剧变成了悲喜剧,元末士风和文学从‘复雅’到‘变雅’的历程正式完成。”彭曙蓉在其文章《从顾瑛及其玉山雅集看元顺帝时期士风的转变》中写到。

清华嵒 玉山雅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中的清华嵒《玉山雅集图》,描绘了当年雅集的景象,这件作品原名《竹溪六逸》,后来由经颐渊改订为《玉山雅集》。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图

79.6x58.5公分 詩塘 31.4x58.4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相较于顾瑛雅集的热闹喧腾,三五好友的聚会也让情谊愈显深刻,一般情况下,文人们也喜欢给有共同兴趣的知己友人画画相赠。

元末明初,山水画家黄公望创作了《九珠峰翠图》,并将其赠给了杨维桢,他是元代后期浙江与松江地区艺文人士景仰的文人,1346-1348年间,他在松江私人家中执教,得到黄公望的赠画后,他在画上题一首诗,提及此地“九峰三泖”的景致,令他遥想起家乡会稽的铁崖山。

除了这件作品外,黄公望还创作了多件描绘“九峰三泖”的作品,并因其画史地位的水涨船高,以昆山、佘山为代表的“九峰”题材,逐渐发展成为隐喻文人高隐之志的经典主题。

【庆生为名】

在众多雅集中,还有一种以庆生为名的活动。虽然在今天庆生会是再寻常不过的活动,然而在古代并非如此。一直到魏晋时期,因佛教传入的影响,生日才开始受到重视。除了少数的个人,一般都是帝王和宗教人物,才会被当成举行祝寿活动的对象。

清代出现以纪念文化偶像之名,在其诞辰举办的雅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纪念苏轼生日的雅聚“寿苏会”。康熙三十九年(1700),宋荦购得宋椠《苏东坡诗施顾注》残本,并请人校补完毕,当时正值农历 12 月 19 日苏轼生日,宋荦在苏州小沧浪,率冯景、顾嗣立、吴士玉、宋荦之子宋至等人祭拜东坡,并以东坡生前喜爱的饮食(黄鸡、花猪、蜜酒)为供品,张挂代表东坡形象的“笠屐图”,并陈设东坡诗文集,与会者写作诗文唱和,奠定了后世寿苏会的大致形式和规模。

乾隆年间,翁方纲辗转购得宋荦旧藏本宋椠《苏东坡诗施顾注》,遂在农历 12 月 19 日苏轼生日当天在京师举行寿苏会,此后终其一生,他至少主持了二十余次寿苏会,堪称独冠。

清 翁方纲题李东阳像 罗聘补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次展出的《翁方纲题李东阳像 罗聘补竹》,见证了两个祝寿雅集活动,其一是翁方纲举行的寿苏会,这幅画曾挂在其中观览;另一个是法式善,曾悬挂此作与宾客一同展拜、赋诗,以纪念李东阳生日。

根据题跋,此像应为翁氏委托王穆峯所绘,在罗聘居中牵线下,翁方纲先后收藏了李东阳的《种竹诗卷》和《移竹诗卷》,故请罗氏以另纸画竹,与小像同裱于一轴。

【皇权宴会】

自古雅集都与权贵息息相关,从先秦到六朝,宴游雅集主要以宫廷和贵族为中心,及至唐朝,家族的博雅文化也是门阀士人地位和声名的基础。除了文人雅集外,古代皇帝也会直接或间接组织参与雅集,并被大量图画记录流传,其中十八学士的题材堪为代表。

“十八学士”这一题材早在唐太宗时期便已出现。开元年间,唐玄宗在长安上阳宫食象亭,下诏封张说、徐坚、贺知章等人为十八学士,并命董萼画像,以纪念这一盛事。后人又以“登瀛洲”称之,表示对此际遇的钦羡之情。

宋徽宗 唐代十八学士图

绢本 29.4×5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 唐代十八学士图(局部)

这类“十八学士”多以肖像画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宣扬了统治者广纳贤良的态度,肖像画的表现可以让后人识别,从而名扬天下。宋徽宗所画的《唐代十八学士图》就采用了肖像画的方式,但与唐代“十八学士”不同,他将十八学士安置在桌案四周,这就导致部分学士会侧对或背对观众,已然失去人物身份的识别功能。

宋徽宗之外,南唐周文矩、南宋刘松年、明代文徵明、杜堇、仇英、清代姚文瀚、丁观鹏等,都画过“十八学士图”,只是有些名称为“文会图”或者“雅集图”之类,但内容都是这十八学士。

南宋刘松年的《十八学士图》,则采用了“琴棋书画”的布局模式,画面将十八学士分为四组,或抚琴,或观书,或读画,或对弈。

传宋人 十八学士图(画)

173.5x102.9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人 十八学士图(书)

174.1x103.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人 十八学士图(书)(局部)

与之类似,传宋人 《十八学士图》也由“琴棋书画”四轴画组成,其中第一轴“抚琴”和第三轴“展书”各画五位学士,第二轴“弈棋”和第四轴“观画”又各画四位学士,如此共成十八位学士。

清 张廷彦 画登瀛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描绘了受封的十八学士在园苑中,以谈论典籍取代琴棋书画活动,这应该是乾隆朝对故事的新解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 | 嗨到不行的古代文人趴
10.1 雅集 | 文人的雅聚乐集
宋 刘松年 唐五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孙祜周鲲丁观鹏 画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苏迈《致主管学士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文人雅士到底有多爱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