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都不能少:权臣们在篡位称帝前,都需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流程?

    文/格瓦拉同志

    在古代中国,导致王朝灭亡的原因无外乎外敌入侵、农民起义、贵族叛乱和权臣篡位,而第4种方式无疑最为平和,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性也最小。不过,权臣们在篡位之前,必须要完成一系列固定流程,从帝王手中获得7种特殊的待遇,否则便会陷入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7种待遇好比动画片中的“七龙珠”,一旦获得便具备“召唤神龙”(篡位称帝)的本领。

    01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朝

    权臣篡位的第一步,无疑是从皇帝手中获得三项特殊待遇,即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和剑履上朝,以显示自己独特、尊贵的地位所谓“入朝不趋”,即臣子上朝时可以缓步而行,不必像普通臣子那样小步慢跑(注:按照古代的礼制,臣子在觐见皇帝时,步子迈得太大或步幅太慢,都被视为“大不敬”的举动,要遭到言官的弹劾)。

    所谓“赞拜不名”,即臣子奏事时,赞礼官不得直呼他的姓名,而只能称呼其官职或爵位。要知道,古代举行大朝会时,由于文武百官人数众多,皇帝不可能认清楚每个人,因此在臣子奏事时,赞礼官必须向皇帝通报他的官职及姓名。由此可见,一旦某位臣子获得“赞拜不名”的待遇时,说明他一定是个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人物,就连皇帝都必须礼敬三分。

    所谓“剑履上朝”,即臣子入朝时可以佩剑、穿鞋,不必向普通臣子那样交出佩剑、脱掉鞋子。说句题外话,从汉朝开始,自天子、百官,乃至普通士人,都有佩剑的传统。佩剑不仅用于搏击战斗,在更多的场合下则起到礼仪性作用,而且后者的角色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到晋朝时,佩剑的材质由金属变为木头,这也是传统佩剑文化中一大转变。

    萧何画像

    获得三项殊礼的大臣史不绝书,比如周朝的姜尚、汉朝的萧何、曹魏的曹真等人,或是开国元勋,或为朝廷重臣。这三种殊礼加身,虽然并不能说明臣子有篡位之心,但最终完成改朝换代的权臣,无一不在起步阶段获取这些殊礼。因为,非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独特、尊贵的地位,并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

    02  加九锡、出警入跸

    如果说获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朝”的殊礼不足以说明权臣有篡位之心,那么当他们从皇帝手中得到“九锡”的殊礼,则证明他们必将走上谋朝篡位的“不归路”。所谓的“九锡”,即九种特殊的赐予物(在古代,锡、赐二字通用),其具体内涵说法不一,按照《礼记》的标准,包括如下九种器物:

    纳陛  

    1.车马,即金车大辂(音路,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由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来拉车;2.衣服,即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音系,即鞋)一双;3.乐县(悬),即定音、校音的器具;4.朱户,即红漆大门;5.纳陛,即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如今天的贵宾专用通道;6.虎贲,即贴身卫兵,人数大约在300人左右;7.弓矢,即专用的弓与箭,包括彤(红色)弓矢百、玄(黑色)弓矢千;8.斧钺,即大斧,在古代为军权的象征;9.秬鬯(音巨唱),供祭礼用的香酒,由罕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

    在获得“九锡”殊礼的同时,权臣往往会被皇帝赐予“出警入跸”的特权。按照《古今注·舆服》的解释:“警跸,所以戒行徒也。周礼跸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跸,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跸止也。故云出警入跸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所谓的“出警入跸”,即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来往,犹如今天领导人出行时实施的交通管制

    诸葛亮画像

    “九锡”和“出警入跸”作为帝王的“标配”,一旦被赐予人臣,则只能证明后者的权势已经盖过主子,并有篡位的野心。因此,有志于改朝换代的权臣们,无一例外都追求“九锡”和“出警入跸”的殊礼,而忠诚无二的重臣则会采取拒绝的态度。例如,诸葛亮便曾拒绝过刘禅为他加“九锡”的建议,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03  封邦建国、创建社稷

    从王莽开始,凡志在篡位的权臣,其改朝换代工作的最后一步,无疑是封邦建国、创建社稷。所谓“封邦建国”,即权臣被皇帝册封为王爵或公爵,然后建立起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并创设相应的权力机构,实质上属于新帝国成立前的过渡班子(注:公爵为古代五等封爵中的最高级别,而王爵一般只授予同姓皇族,但从曹操开始打破这个惯例)。

    曹操画像

    权臣篡位前建立的半独立国家,必须有明确的地理范围,而且疆域广袤、经济富庶、地理位置极端重要。比如,曹操的魏王国囊括冀州10郡,司马昭的晋王国占据并、司、雍3州10郡,刘裕的宋王国奄有徐、豫、兖、司4州10郡,无一例外都是帝国经济最富庶、人口最稠密、军事和地理价值最高的地区。如此一来,旧帝国的“内脏”被掏空,新帝国呼之欲出。

    太庙

    在封邦建国的同时,权臣同时从帝王手中会获得另外一种“福利”,即建宗庙,立社稷。宗庙是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按照《礼记·王制》的规定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社稷为土地神和谷物神的总称,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进行祭祀。宗庙和社稷一旦立起来,证明“国家”基本上已获独立地位

    结语

    在完成上述3个流程后,权臣篡位称帝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比如王莽在出任安汉公7年后便篡汉称帝,而杨坚在获封为隋王的当月便取代北周。不过,在完成上述流程后,某些权臣却并未能再进一步做皇帝,比如曹操、司马昭、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所以如此,除了曹操、高欢想把事业再干大一些,再服众一些外,其他人无一例外都缘于死得太快,有贼心却没皇帝命。

    参考书目

    戴圣(西汉):《礼记》, 中华书局 2017年版。

    崔豹(西晋):《古今注》, 辽宁出版社 1998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赐予权臣的七种特殊待遇,如果集齐后却不篡位,连鬼都不信!
皇帝是怎样当上的——历代权臣篡位过程详解 - 我的座右铭:他人睥睨我自笑,来日令尔惊苏秦!...
解密权臣篡位的“潜规则”
“加九锡”是啥意思?历史上有几个加九锡而未称帝的人?
古代人臣巅峰—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何时消失?
汉献帝能否成功夺权?他如果下令诛杀曹操,会是什么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