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法溯源2)古人都是愚昧落后的?带你了解上古人如何发现天道

中华文明到底是五千年还是上万年?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越来越热,但无论怎么争论,本质上也是关于文明诞生的标准问题。怎么才算得上一个文明?我个人的观点是,从发现天道开始。

上古意境图

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历法有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对应星象不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个概念。时间是什么?我们的纪年,纪月,纪日,都是围绕着行星展开的。历法成熟后,我们规定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月亮一次朔望周期为一个月。太阳东升西落为一天。

也就是说,时间,本质上就是不同的行星相对于地球位置的标记。在西方的文化中,历法的作用很简单,就是作为时间的标记。但在我们古人那里,历法的含义则远远超过单纯的标记作用。

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不同天体运动到某些位置会对地球具有极大的影响,而我国传统历法的背后表达的,就是天体的位置。我们通过历法记录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便可以总结出非常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自然,掌握我们的命运。我们的中医,术数无一不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展现出惊人的效果。

太阳系

但随着历法失准,星象无法对应,历法无法准确反应行星对地球的影响,术数和中医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时候的准确性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这里不再多说,历法修正后,大家可以自行感受其中巨大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发展是从原始社会开始逐步进入了农业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以捕猎和采摘为主,不断地随着环境变化迁移,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历法。而农业社会,历法就非常的重要。作为现代人,我们非常清楚,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农时,一旦耽误了农时,可能一无所获。严重时可以直接决定人的生死。有很多农谚生动的表达的历法对农业的重要性: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一冬早,三季好。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一代代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那么我们的历法究竟如何诞生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由于年代久远,这方面的资料也极度的匮乏,各种说法非常的多。经过思考,我做了一些实验,终于可以比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思路是正确的话,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给我点赞,评论转发,你们的支持是我分享的巨大动力。

我们的历法是一个不断观察总结完善的结果。在历法成熟之后,我们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随着发展更细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在历法诞生初期可能没有春夏秋冬明确的概念,但是不同季节的冷暖感受是一样的。

同样,古人虽然没有后世历法成熟之后懂得很多行星的运行规律。但仍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白天黑夜交替,月亮有圆缺(朔望),星星有明有暗(星等),有些星星总是在天热或者天冷的时候出现,有的星星晚上缓慢的在天上移动,而有的星星会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古人完全可以看得到一些规律,因此历法诞生的问题,本质上是古人什么时候开始把天象规律运用在生活中的问题。

想通了这一点,我开始不断寻找尽可能古老的关于历法的记载。庞朴教授发表的关于火历的研究,有可能是关于历法最早的记载。

《周礼·夏官·司爟》: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第三个月大火星出来了,人们准备开始播种;秋天的第三个月大火星不见了,人们准备开始过冬;通过历法的计算,我计算出了这两句话天象出现的时间是公元前17000年。我给大家来做一下演示。

我们打开软件,把时间设置到公元前17000年8月20的早上5点,这个8月20是考虑了岁差的结果,代表目前处于春天的第3个月。然后我们需要对软件做一个设置,首先是地理位置,设置为我国中部一带(视频中是北纬28°,东经112°,如果切换到别的地理位置,时辰也需要根据真太阳时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在国内范围来观测,对结论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设置“地理位置”如下图:

地理位置

设置“标示”如下图:

标示

设置“星空文化”

我编写的效果:

我编写的

自带的效果:

自带的

我选择的是我自己编写且独有的星空文化,这个星空文化最大的优势是简洁实用,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观测条件。

我们和自带的星空文化做一个对比,可以看见,自带的星空文化特别乱,这对新手朋友来说会增加观测难度,需要的朋友们直接联系我。

“季春出火,民咸从之”进入春天第三个月,心宿也就是大火星,在清晨从东方升起

(如上图)然后,我们回到主题,来观测大火星也就是心宿,可以看到在这个时候的东方,大火星出现了,然后,过个几天可以看见大火星在一天天地升起来了。

在这个时间段,对应的是当时的春天第三个月,古人准备播种。这就是所谓的: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季秋内火,民亦如之”进入秋天第三个月,心宿也就是大火星,清晨在西方看不见了

(如上图)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时间,-16999年2月15日早上6点,这里要用到6点是因为太阳日出时间在一年内会有所不同,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因为,大火星是在春天从东方升起,到现在会在西方落下,我们得去西方看看。

我们这个时候会发现大火星已经看不见了,心宿消失在西方天空,为内火。这就是所谓的:季秋内火,民亦如之。好比是,大火星都躲起来准备过冬了,古人也纷纷效仿。

进入秋天第二个月,心宿还能在西方看见

(如上图)而在一个月前,进入秋天第二个月,还可以看见它出现在西方。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将某个时间固定出现的一些天体(行星、恒星和月亮的统称)与农业生产进行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一旦产生,结合我们古人能感受到的冷暖的周期变化,年这个概念的出现就成为了一个时间问题。历法也很自然的诞生了。而一年具体的时间,通过对大火星或者其他行星规律的观测,可以得出非常精确的数据。古人最早对天体运动观察的方式是通过树,通过观察天体与树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记录行星的运动规律。树后来演变成了高八尺的圭表,成为了古人研究天文学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以太阳为例,看看古人如何观测。

模拟古人在树下做好一个标记,观测太阳位置(如下图):

对太阳的初始标记

过几天太阳明显移动了(如下图):

过几天太阳明显移动了

过几个月移动得更明显(如下图):

过几个月移动得更明显

365天以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如下图):

365天以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种观测方法非常重要,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已经在公元前17000年前发现了天道的运行规律。那么其他天体的规律,由此开始,对古人来说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观测方法最终经过发展,完善到一定程度的杰作,就是河图。河图的来源和真实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我们将在下个视频,为大家完整揭晓河图的全部内容。河图的推演过程,大家可以先看我河洛破解第二集视频(破译河图的起源和出处)。

古人的观测经过积累,到了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标志是二十八星宿出现。二十八宿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念,我们将在这个系列后面专门为大家破解二十八星宿的奥秘。

例如:《尚书·尧典》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白天不长不短的时候,中见“星”宿,仲春到了)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白天很长的时候,中见“心”宿,仲夏到了)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夜晚不长不短的时候,中见“虚”宿,仲秋到了)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白天很短的时候,中见“昂”宿,仲冬到了)

参考:-2060年;

王胜利《尚书尧典四仲中星观测年代考》

赵庄愚《从星位岁差论证几部古典著作的星象年代及成书时间》

王铁《论·尚书 尧典四中星的年代》;

特别说明:我们的很多专家在过去研究中由于没有现代这么好的研究工具,都是通过手工计算,偶尔无法非常精确地得到星象,年代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这个非常正常。通过我的计算,尧典这段话星象更精确的时间应该在-1500年。观察时间统一都在日落之后,夏季日长,故观察延后约1小时。

我们先来看公元前2060左右的天象,软件需要勾选子午圈和卯酉圈,这个子午卯酉圈,就是类似把这些方位连起来,形成的一个圆圈,这样会更精确。(如下图)

勾选子午圈和卯酉圈

软件的具体时间设置:-2059年4月7日仲春时候的傍晚18:50,这时候的18.50是模拟最真实观测的效果,考虑了大气层的影响。

属于南方雀鸟最中间的星宿,出现在头顶上空就是所谓的“中见星鸟”

(如上图)可以看到,面向南方的头顶上空附近确实是星宿,头顶上空就是所谓的“中见星鸟”,这个时候对应的当时的季节是,仲春,然后有了“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的结论。

然而,这个时候太阳落山以后,我们实际能观测的星宿,和正头顶上空有一定的偏差,后面依次类推,不再拿公元前2060作对比。

这个时间更合理

(如上图)所以,通过实际观测的检验,我把时间精确的修正到了公元前1500左右,具体时间软件设置是-1500年4月3日18:50,前者用的日子是4月7日,这里用的日子是4月3日,这里面是我矫正岁差后的结果。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如上图)然后是“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软件设置成-1500年7月6日的19:10,这个时候的19.10也是考虑当时太阳落山后最的真实的时间;可以看到心宿,也就是大火星,出现在头顶上空。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如上图)然后,另一个是“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软件设置成-1500年10月6日的18:30,18点半也是考虑当时太阳落山后最的真实的时间,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虚宿,出现在头顶上空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如上图)然后,另一个是“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软件设置成-1499年1月2日18:10分。可以看到昴宿,出现在头顶上空;

今天的内容已经讲完了。感谢大家的观看,大家觉得内容不错,千万不要忘记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来支持我。下期内容,我们揭开河图背后的真相和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人如何发现星象的规律
龙与牛,上古时代的天道之争
龙的天文学属性
即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周易》笔记6,天干地支怎么来的
为什么八大行星中五颗是用“金木水火土”命名的,恰好是中国的五行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