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系冲突的实质:未满足的依恋需求
userphoto

2022.10.29 北京

关注
关系冲突的实质:未满足的依恋需求
——情绪取向治疗对伴侣问题的解读
作者:暗界之炛,感谢作者授权转载!
“你怎么又这样?!”“你根本是无理取闹!”“看,你都不在乎我!”
这些争吵内容常常出现在伴侣关系中,藉由某一生活事件,一方指责另一方,另一方又觉得指责的一方蛮不讲理。指责的一方听到这样的回应,更是生气,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在冲突中,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其实,双方的内在都有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
依恋需求,指的是个体相信依恋对象在自己需要或经历痛苦时可以给予支持,并得到接纳、同理、被爱、安抚等依恋需求的满足。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EFT)指出,伴侣争吵的核心其实并不是生活事件本身,而是生活事件引发的依恋恐惧,如关系受到威胁、不被在乎。
伴侣之间的敌意与攻击其实都可以解读为对失去依恋关系、避免受伤的害怕与防御,都传递出依恋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信息。当伴侣陷入压力和挫折中,如在职场中被上司批评,却没有得到预期中另一半给予的关心,关系就会变得不安全。当伴侣无法满足对方依恋需求、提供情感联结时,对方就可能会寻找新的可以联结的对象,包括工作、孩子、家人或第三者。
一、负向互动模式
伴侣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负向互动模式:
追-逃循环:一方通过指责、抱怨或批评等带有攻击性的方式试图传递出“需要更亲密的联结”、“需要得到回应”的讯号,另一方却感受到独立性受到威胁,更想要远离情绪化的伴侣。追-逃的负向互动循环常出现在焦虑矛盾型和逃避型依恋的伴侣配对中,追的一方步步紧逼,指责对方,内在传递出需要情感联结的信息;逃的一方为了保护自我避免自我价值受损,采取逃避情绪攻击的方式维系关系。而逃避者的回避却让追的一方感觉到不被在乎,于是变本加厉,最后可能甚至会耗竭心力。
支配-顺从循环:一方很快说出自己的需求,另一方不经思考地跟着满足需求。当支配-顺从循环形成,关系就会僵化,表现为如果另一方想要提出自己的需求(使得原本“支配”的一方受到挑战),支配一方就会竭力保护自己的“地位”。例如,A处于支配的一方,长时期都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主,那么当B想要表达需求时,A就可能会扼制B需求的表达或是满足。在这样的循环中,“顺从”的一方会忘记如何做选择,且害怕犯错。
指责-退缩循环:当一方的需求未被注意或接纳时,不安全的初级情绪衍生出愤怒的次级情绪,就会开始批判或责备对方;另一方面对批评和指责感到害怕,表现出退缩或防卫。于是,双方都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带来越来越多的失望,一方指责,一方回避(回避又可能会给未被注意需求的一方一种忽视感,进而加剧冲突),内心深处的感受很难得到交流。
但关系中的互动有时难以辨识,如刚交往没多久的伴侣或同性伴侣,互动模式尚未定型;又如关系长久的伴侣中,追赶的一方对关系感到疲惫耗竭不再缠着对方,抑或是逃避者在被追击的情况下产生了攻击反应(都使得互动模式变得不够典型)。
二、初级情绪和次级情绪
EFT指出,负性互动模式的根源是没能够表达出来的初级情绪和需求,如对对方不在乎自己的“害怕”。
EFT将人的情绪分为四种类型:
适应性初级情绪(adaptive primary emotions),是个人因应外在事件产生的原初、核心的感觉,如失去重要的人时内心感到难过。适应性的初级情绪能够引导人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如珍惜还在身边的人。
非适应性初级情绪(maladaptive primary emotions),是功能失常、不健康的因应外在事件的原初、核心感觉。如童年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形成“亲密=可怕”的印象,相信“他人总是会伤害到自己”,对亲密关系产生自发的恐惧。
次级情绪(secondary emotions),对初级情绪的反应性或防御性情绪经验,即“感受的感受”,如基于受伤的感受产生愤怒的情绪。初级情绪如果没有被及时觉察,就很容易转换成次级情绪,“害怕”可能变成“冷漠”,“嫉妒”变为“气愤”……由于情绪表达也会受到社会期待的影响,男性不被期待表达受伤或羞愧,所以男性的次级情绪常常是生气、愤怒等具有侵略性的情绪;女性不被期待表达愤怒,所以女性常形成悲伤的次级情绪。在亲密关系的负向互动循环中,初级情绪衍生出的次级情绪(如埋怨、怨恨)维持着负性互动,掩盖了初级需求。
工具性情绪(instrumental emotions),是用来操控他人达成自己目标的情绪。如用生气、悲伤让伴侣或照顾者满足自己的需要,用极端的自我攻击控制伴侣,用“我爱你”达成对他人的控制等。在亲密关系中经常使用工具性情绪,会让对方感受到“钳制感”,最后造成关系疏离。
当人的情绪经验不能够立即且准确地觉察时,情绪就无法产生适应功能,问题来源于个体表达的“次级情绪”。所以,在情绪焦点治疗中,区分出初级情绪和次级情绪很重要,比如一个暴怒的男性如果能够觉察到其攻击性的背后是“孤独”、“受伤”的初级情绪,便能够让他安抚这些真正的情感需要。换而言之,在帮助伴侣调节情绪后,需要去触碰那些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和深层情感(初级情绪),让双方都看到关系中的负性互动模式如何影响关系。
三、依恋类型与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和个体的依恋类型有很紧密的联系。Bowlby指出,亲子互动过程中被照顾和拒绝的经历,让个体发展出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认识,并转换为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孩子未来与他人的互动状态。主要照顾者对情绪的回应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表达程度:孩子会从父母表达情绪的程度、讨论情绪的程度与方式、父母回应自己的情绪中学习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
当父母对表达、讨论情绪的态度是负面的,且对孩子负面情绪不提供支持性回应时,孩子在情绪理解、辨识和表达上就会能力偏低。换而言之,当父母对情绪的后设认知是“不应该有负面情绪”,不接触、不回应甚至忽略负面情绪时,容易让孩子倾向于较少接触和表达情绪。
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或亲密关系时,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价值判断。例如,当伴侣忘记约定时,不同依恋类型的人有不一样的反应:
安全型依恋的回应:你忘了我们的约定,这让我觉得很生气,对这个约定无法达成我也觉得有些失落,但你忘记了我们的约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吧,你愿意说一说吗?
焦虑矛盾型的回应:你每次都忘记说过的事情,你都不在乎这段关系,你根本不爱我。
回避型依恋的回应:我不想说这件事情了,反正事情都过了,没关系。
1、安全型依恋
安全依恋的个体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重要且值得被爱的,觉得他人是安全可以信赖的,对亲密关系乐观,愿意学习爱。安全型依恋的人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向他人袒露负向情绪,使用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在面对冲突时,安全型依恋的人能够将焦点放在当下的冲突事件,并用建设性的方式回应。
2、焦虑-矛盾型依恋(非安全依恋)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不完整的、不重要且不值得被爱的,觉得他人是不可信任,觉得他人无法接纳自己、不喜欢自己。由于害怕被抛弃,所以会用较夸张的方式做反应,如将一些小事夸大为伴侣“不爱自己了”从而批评指责伴侣。在亲密关系中,他们需要亲密,但又很害怕被拒绝。Johnson(2013)指出,焦虑矛盾型个体容易理想化他人,但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这段关系,因而会偏执地寻求认可和保证以确信自己是“可爱的”、不会被拒绝的。
在EFT中,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是追赶者(pursuer)。这类人在与特定对象的互动中,会害怕失去关系,时常有分离焦虑,常常担心被抛弃。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存在注意力偏差,缺乏知觉的准确性,容易将人理解为“不在乎自己”。焦虑矛盾型个体的情绪敏感度较高,容易和过去的负性经验联结,从而产生负性情绪。面对伴侣时,焦虑矛盾型个体对伴侣的承诺缺乏信心,且容易从负面的角度解读伴侣的言行,经常因为害怕被抛弃而想要控制对方。在缺乏安全感时,焦虑矛盾型个体会用唠叨、批评或纠缠等方式拉近距离。
3、回避型依恋(非安全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人对自己的依赖过多,觉得他人不可信任,所以他们觉得独自一人更快乐,不太需要亲密(认为人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不需要甚至不能向他人求助)。EFT中,回避型依恋是逃离者(withdrawer)。回避型依恋的个体精力冲突或压力时,通过封闭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进行调节,虽然他们表面呈现的是冷静或不在乎,但是内在可能是生气、受伤等。
对不同依恋风格的社会信息历程(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的研究发现,逃避型依恋者对信息的开放度低,容易将对方视为敌意的,进而采取逃避的策略控制关系。回避型依恋的人在遇到冲突时可能会专注在某种任务上,避免和伴侣解除,减少关系冲突和不被伴侣接受的可能,逃避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回避型个体的沟通模式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不在意或满不在乎。
4、混乱型依恋(非安全依恋)
混乱型依恋没有固定的内部工作模型,寻求亲密关系但是避免亲近。可能是主要照顾者对其虐待,与其分离,使得他们没有发展出一套一致有效的依恋方式。他们难以相信对方的付出是真诚一致的。
四、情绪压抑与中国文化
情绪表达含蓄是情绪表达程度低,很少提及或描述自己的情绪,容易被他人认为是理智、缺乏情绪感受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要在有限的资源中维持和谐,需要对个人欲望保持节制。强调中庸的文化其实也意味着欲望与情绪表达需要有节制。不仅如此,节制情绪表达在文化中还有维持身心健康的功效,如佛学的控制七情可维持良好的精神生活。
李敏龙与杨国枢(1998)提出,中国文化崇尚的“忍”包括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需求与冲动,个人承受压力而不改变行事的意志,承受他人的伤害而不予以相应的回应,牺牲自己的利益或权利让与他人。不难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推崇西方研究中所说的“情绪压抑”的调节策略。
情绪压抑的调节策略和低的自我关怀相关,很少分享情绪会让他人觉得难以亲近,让人觉得是保持中立,所以也难以获得支持。情绪表达成都低与关系品质负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忍”能够对婚姻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如利翠珊(2012)的研究发现忍让可以避免冲突时恶性循环的产生,但是该研究中的“忍”其实还包括了“包容”、“顺应接受”。
另外,华人伴侣与西方用表达爱来增强亲密不同,华人伴侣通过表达感恩来增进亲密关系。但总的来说,不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压抑的低情绪表达程度会对伴侣关系有负向影响,如可能会让伴侣将“缺乏情绪反应”误认为是“对关系不在乎”。
五、情绪取向伴侣治疗的干预
第一阶段,降低恶性循环的冲突,让伴侣开始接触自己和对方较脆弱的情绪,看到自己在恶性循环中的角色。当两个人的敌意和冲突降低,对方不再“危险”,伴侣会对关系的未来更具有信心,更有动力去改善关系。关系中安全感增加,双方都更愿意冒险分享更多的脆弱与无助,向彼此靠近。
第一阶段有四个步骤:
(1)营造安全情境。安全情境主要需要用到咨询的参与性和影响性技术(追踪恶性循环的提问、情感反应等),如“我听到你的话后,似乎感觉到你的绝望,不管你怎么做,ta好像都不会做改变”。
(2)找到负性互动循环。聚焦当前个案的互动中的感受、行为、认知归因及为满足的依恋需求,帮助个案了解僵化的互动模式。例如,当你的伴侣觉得你不在乎ta时,你的心情怎样(感受追踪)?当你不明白伴侣为何反应这么激烈时,你会怎么做(行为追踪)?
(3)触碰隐藏在互动之下的深层情绪。深层情绪是个体在互动中自己难以觉察、无法和对方分享或是无法承受的,这一步是让个案学会认识并与对方分享这些情绪。可能会需要用到情感反应、唤起情绪(用提问引导其思考面对问题情境的感受)。
(4)让双方都认识到自己在恶性循环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个阶段,伴侣探索自己更深的对关系的需求,对自己产生更多的同理接纳,并将内在的新经验转换为关系中新的互动方式。
(5)探索原本不为自己接纳的依恋需求和内部工作模型,与伴侣分享脆弱无助。在分享深层需要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形成了新的互动模式。
(6)促进伴侣接纳对方新的情绪经验,并用新的互动方式回应。在伴侣倾听的过程中,ta也能够感受到这是一种新的关系体验。这一阶段的挑战是让个案留在脆弱无助的情绪经验中,承受住这些负面情绪,相信脆弱无助课促进请噶联结。
(7)帮助个案自行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关系更安全。
(8)帮助个案用新的方式处理旧有的问题。如用能表达自己和回应对方需求的方式讨论婆媳关系问题。
(9)整合转介个案。整合是为了强化新模式。
(转载请联系作者)
参考:
1、“情绪”的体之与知之:从情绪焦点治疗法 (Emotion-Focused Therapy)谈起(温锦真)
2、甘桂安, 杨秀宜. 情绪焦点治疗在婚姻谘商中的应用[J]. 谘商与辅导, 2008, (267): 29-33.
3、刘婷, 洪诗婷. 情绪取向伴侣治疗的实务应用:以一方为情绪表达含蓄之伴侣个案为例[J]. 辅导与谘商学报, 2019, 41(2): 57-77.
4、杜珝萌, 蓝菊梅. 以情绪取向伴侣治疗探究外遇与依附关系创伤之修复历程:依附创伤处遇模式之理念与应用[J]. 辅导季刊, 2018, 54(2): 37-46.
5、王韦琇, 王智弘. 外遇风暴後-以情绪取向伴侣治疗探究外遇所引发的依附创伤[J]. 辅导季刊, 2015, 51(2): 14-20.
广州帛石心理
暖于布帛,安如磐石。
帛石心理咨询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东路220号之一嘉宝华庭南塔2304(太古汇对面,炳胜前行50米,广发银行楼上)
预约电话:020-373628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对越亲近的人反而脾气越差 |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伤害
哪类人的伴侣最难?回避型必须“榜上有名”
回避型依恋:明明很想要,却又拒绝,在一起,却似相隔千山万水
床是女人的阵地?
人们相爱和分手的原因,都是同一个
2023-03-18 11: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