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文中老子描述了大“道”的整体形象。

老子说,道无味、无形、无声,嗅不到、摸不着、听不见,但它对万物的影响和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它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只会给天地万物、万民以庇护,而不会损害它们。

所以,世人只要唯道是从、循道而行,就能行走天下而无阻,处事济世而顺畅。

继续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歙(xī):收敛,合。固:暂且。

想要合上,必然先张开。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想要削弱,必然先加强。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想要废除,必然先兴举。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想要获取,必然先给予。

是谓微明。

微明:微妙,通明。

这是一种微妙幽深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

脱:离开,脱离。

柔弱往往胜过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渊:深水。示人:给人看,炫耀。

鱼不能离开水,同样,国之利器不可以随意显示出来。

这章很深刻地体现出了老子的辩证思想,也可以说是“逆向思维”。

因为这章,很多人评论老子是阴谋家,其实这是小人之心所视。

通俗点来说,这是一种预见性思维,道给予万物的特性,就是相互相成,互相转化。

这是事物的矛盾性和两重性,“盛极转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都是“道”在事物上的体现和自然规律。

人们应当把握这种规律来顺应“道”,以此便能懂得事物运转规律。

读懂这章,就能读懂老子的整体思想,如果走歪了,就会越走越远。

反映在生活中,很多问题,不能光看内容,还要注重形式;不能直接着来,还需曲折着行。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正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的玄机往往存在于相反相成的那一瞬间,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欲擒故纵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36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圣解(五十)
《道德经》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