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疗系统全线紧绷:阳了!医护正成为最需要保护的人群
userphoto

2022.12.14 北京

关注



全家都阳了,全科都阳了,医患都阳了…… 有医院对医护人员发出了“有序感染、错峰感染”的呼吁。



撰文 | 田栋梁、宋昆仑、燕小六
在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三年,中国医生迎来了一个“最寒冷”的冬天。

新冠的防疫阵地骤然收缩到了医疗机构之内,医务人员将直接承受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不再有“八方支援”,因为“八方”都在严阵以待。就如广州一位医生对“医学界”所述,她们现在的口号是,“积极主动,各自为战,互相补位,没有你和我,只有我们。”

日前,张文宏在华山医院疫情防控会议上说,“医院要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要比社区感染的速度慢,只要熬过最近一个月,下个月的压力就会比较少。但高峰期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如果医疗管理做得不好,一定会出现比较大的院内感染导致减员,同时患者感染,病死率增高。”

图片来自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公号

医务人员纷纷阳了

的确,要想平稳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有两个群体应该得到最好的保护,尽量延缓这两个群体的感染速度:一个是高龄老年群体,另一个就是医务人员群体。

现在还处于疫情管控放开的初期,老年人群的感染还不显著,尚未对医疗机构造成冲击,但部分地区的医务人员已经纷纷先阳了。

重庆是当前新增感染病例较多的城市,重庆海扶医院首席专家陈文直教授昨天(12月12日)发微博称:今早上班,又传来两个医生家庭集体变阳,其中一位是密切助手。均有症状,再次证明医生人群有症状者多,暂时理解为医生的职业敏感性易早发现。

除了医生同事阳了外,昨天陈文直医生准备做手术的患者也阳了,还有轻度症状,手术只好暂停,等待在医院隔离转阴后再手术。上周五下午,他与这位手术病人有过术前谈话,目前还不知道自己是否也会被感染,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他先居家隔离了。

“我全家都感染了,这次病毒传染性太强了,很多医务人员都是全家感染。”武汉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告诉“医学界”,她目前正在居家隔离,还未转阴,因为家人也都阳了,她另外请了几天公休假,在家照顾孩子,如果科室压力太大,她不管是否转阴,都要随时返岗工作。

12月11日,武汉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熊俊发微博表示,陆续听到及在朋友圈看到周围同事阳了的消息。12日一大早,他接到母亲的电话,告诉他头痛的很,他估计母亲是“中招”了。

“几个病人也发微信,告诉我他们阳了的消息。嘱咐他们多喝水,多休息,熬过这一波。”熊俊在微博写道,“今天第二台手术结束,现在是不知道明天能否上班,也不知道病人能否手术。


在成都,已经有医生开始带病工作了。成都某三甲医院一名副主任医师告诉“医学界”,12月12日,她的抗原自测显示阳了,随后出现发烧、咳嗽、头晕等症状。当天她戴着N95口罩,出了一整天门诊,还做了气管镜。

她表示,现在医护人手很紧张,住院部有大量患者。患者需要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入院,住院后需常规佩戴N95口罩。她进入病房时也一直戴着N95口罩。若住院患者出现发烧等症状,会再测核酸,一旦确诊将就地治疗。

既然感染难以避免,她所在医院对医护人员发出了“有序感染、错峰感染”的呼吁。目前,阳性医护们能上班的都在尽量坚持上班,实在扛不住的,也会居家休息。她表示,2020年当地封锁防疫时,全院医护一天都没休息过。这轮疫情来袭,应该问题不大,就是医务人员苦一点。

北京也是感染者较多的城市,近日,网上传出一张北京海淀医院药房的玻璃橱窗上贴着“全体药师带病上岗,请宽容对待”的图片。海淀医院一位医生告诉“医学界”,“我们科也全部中招,正在封闭恢复中。”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对“医学界”说:“我们一个科室阳了好几十,领导问大家能不能来上班,即使发着烧只要愿意来就可以来上班。”

医院分为“阴阳两区”

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接下来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阳性患者,医院普通门诊诊疗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的诊疗区和核酸阴性的诊疗区。连日来,国家卫健委接连发布通知,涉及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等。

对于新冠疫情尚不严重的城市,还有反应的时间,可以按照国家相关文件指导进行部署,而对于“新十条”发布前疫情就很严重的城市,社会管控措施一放开,即刻就与新冠短兵相接。

上海目前每日新增感染数量较少,12月10日,“上海发布”发文称,上海要求医疗机构优化门急诊流程,特别是对发热门诊进一步扩充区域、增加诊室、充实力量。此外,要求门诊划分核酸阴性、阳性诊疗区域,分别接诊相应的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急诊大楼外设置了由板房搭建的急诊缓冲区,如果急诊就诊者有核酸阴性结果,就按急诊正常流程看病;如果没有,当场测抗原,需要急救的,在结果未出前进入缓冲区予以急救;核酸结果出具后,根据结果进入相关区域分区救治。

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缓冲区(摄影:温兆琦)

瑞金医院将门诊区划分为三块区域,分别对应接诊阳性感染者、尚未明确是否感染的就诊者和普通就诊者,实施分区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住院大楼的各病区也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隔离病房。

12月13日,“上海发布”公布了各区公立医院机构的24小时服务咨询电话,市民如有任何身体不适,均可拨打电话咨询。“医学界”发现,除了固定电话外,许多医疗机构公布的热线电话均为手机号码。

而在成都,一家三甲医院党委书记告诉“医学界”,他们已经把支援方舱的174名医务人员迅速召回,方舱关仓,并合并了一些病区,开放36张床的缓冲床位,对重症床位每日均作梳理和日报。

对于医务人员除了强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外,这位党委书记称,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已发布通知,为保证医院医疗业务及疫情救治工作正常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存在家属阳性情况的,或者本人为无症状或轻症的员工,可戴N95口罩上班,随时做好手消毒,上班期间勿在未戴口罩的情况下与他人接触。各科室务必保证工作能正常开展。

“医学界”从北京多个三甲医院获知,医院均已取消对医务人员的常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改为自行监测新冠相关症状,如有症状可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朝阳区某三甲医院对内发布的通知中明确:确诊阳性的职工,第6、7天复查核酸阴性后,可以返岗工作,对人员紧张工作岗位或者科室有需要岗位,根据人员健康情况和核酸结果,可适当安排到合适岗位参加工作。

该院也已建立住院患者分区管理,设置科室隔离病房(室)和普通病房(室),并要求近期优先收治发热、急诊急危重患者。对急危重症患者,坚持抢救生命优先,核酸由急诊第一时间采集样本,边等结果边组织救治;需要紧急手术且无48小时核酸结果的患者,医生三级防护下在负压手术室进行手术。

对门急诊的住院患者,该院规定入院前48小时核酸阴性的门急诊患者收入普通病房,入院前48小时核酸阳性的急诊患者收入隔离病房。患者入院后原则上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如出现新冠相关症状再加测核酸,阴性者继续在普通病房治疗,阳性的转入隔离病房。

武汉那位急诊科主任所在医院的各个病区也已经分为阴性和阳性两大病区,除了要求被感染的医护人员症状消失后不等转阴就可返岗外,医院同时还要求所有内科医生都可以看阳性感染病人,尽量保持入院通道畅通。

这位主任亲历过2020年初的武汉疫情,她建议医院要准备好收治重病人的床位,做好医生护士的储备,多支援急诊、ICU、呼吸、发热等一线科室的工作,后勤做好防护物资的储备工作,同时开展线上互联网医疗工作。

据最新数据,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13.81万张),重症医学医师总数时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

国家卫健委要求三级医院在12月底前完成重症资源的扩容改造,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的4%,各专科ICU按照综合ICU的标准进行扩容改造和建设。再按照床位总数4%比例改造可转换ICU床位,需要时可在24小时内迅速转换成重症ICU资源,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能够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

而当前医疗机构受冲击最大的还是发热门诊。成都那位三甲医院的党委书记对“医学界”称,他们医院退烧药也开始出现短缺,医院已经尽可能多方协调了,部分群众开始有些不满的声音。“还是要多体谅一下医务人员的艰辛,毕竟大家都在努力。”

为了应对药物储备问题。山西省出台《省级医药储备调拨应急预案》,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时,分为省级医药储备调拨Ⅰ级、Ⅱ级、Ⅲ级响应,分别对应可申请国家支援,向相邻省、市、自治区请求支援,由市级医药储备或省级医药储备负责供应保障。

基层开始备战

12月7日,在“新十条”落地的当天,北京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达到了2000人,相较于常态(1300人)增长了近50%。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主任陈应军到一线值班,变身“拣药员”,和同事忙着给居民核对药品,配药送药。陈应军介绍,医院已全员停休,保障好居民的就医需求。

各地的感染情况不尽相同。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廖剑称,目前该地感染程度没那么严重,在按照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提醒职工尽量少去关注“阴和阳”,把精力用到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就医,减少患者聚集,尽量减少感染,而不是纠缠“不感染”。

“目前主要工作的分流患者,不能都挤压在发热门诊这一独木桥,减少患者聚集。”廖剑称。

“乡村医生以前主要的工作是上门排查、核酸采样、卡点值守,如今能收缩到村卫生室做好医疗的部分,指导群众就医用药,虽然职业暴露风险增加了,但工作量没有增大。”乡村医生刘立红说。

战斗才开始打响,而战线拉得特别长。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压力特别大,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的《关于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这些医院要负责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重点人群摸底和分类管理、负责首诊以及分诊转诊等工作,个人地区甚至还要求全科负责所有无症状和轻症的评估工作。

“人员分成了几个班组,非医疗人员缺了就求助居(村)委会,医疗人员缺了就从上级医院借调,再不济就是返聘5年内退休的人员,一家社区医疗机构通常不过百十人,再丰富十几人,也远远不够用。”广东省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郑州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透露,所谓的“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的编组”都是理想情况,目前当地还没有迎来就诊高潮,“后续如果患者增多,医护又出现大面积感染,工作班次的安排就不会那么合理和科学了”。

按照目前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还是评估、指导以及首诊、转诊,前两项任务大多数可以在线上解决,尤其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通知,允许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在线开具处方。

上海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说,“如果医护感染了,首要是居家休息,同时,在身体负荷允许的情况下,要优先去做线上的工作。”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护超极限!他们是如何扛下这一个月的?
第一波冲击下,医护“防波堤”!多地医院报告:医护“减员严重”
感染人数超7万!10万医护兜尿不湿决战上海!一医生因疫情被追责
科室几乎全阳,专家建议:尽早有序的让医护人员先感染
多家卫生院出台“火速招聘令”,快速补充人员!
石家庄调整防控半月后:发热门诊24小时不断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