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越是瞧不起你的人,越爱用这三种方式,回你微信消息

如果在微信上,总有人用以下这三种方式回复你,那么就说明他其实打心眼里瞧不起你,一定要及时远离。

第一种是不回复甚至是很少回复你的人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要想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交往的双方就必须要共同维护。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一种人,对于你在微信中发出的评论或是信息,

他们总是不回复或是从来不回复。

如果说,一次不回复可能是因为太忙而忘记,

但是如果是连续多次的不回复,就说明这段人际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

不回复,其实就是忽视。

心理学家认为,在聊天的过程中,忽视对方的感受属于一种暴力的沟通方式。

因为,明知不回复对方会让对方感到尴尬和烦恼,却仍然使用这种方式对待他人,

本质上就是一种不尊重,也就是瞧不起别人。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利益关系。

哪怕是最亲近的爱人、父母和朋友,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关系。

我们这里所说的利益,不仅仅局限于金钱和资源方面的利益,

还包括情绪价值、情感价值等无法衡量的利益。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都是建立在“想从对方获得点什么”的基础之上。

而当对方身上没有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所谓的交往就变成了单方面的付出,

成为了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忽视他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想法和利益,忽略他人的感受。

这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这样的人往往很难和他人产生共情,无法做到尊重他人。

因此,在碰到不回复信息以及很少回复的情况时,就一定要及时远离这些人。

第二种是回复信息回复得非常敷衍和非常慢的人

微信聊天和现实中面对面的聊天有很大不同。

在微信聊天中,人们往往通过打字或是发语音的方式进行聊天,

人们使用的句子基本都是短句,很少有人会使用大段的长语音或是长文字来进行沟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回复内容就比面对面的聊天更容易获得关注。

在面对面聊天中,人们谈话的语速会比较快,内容更替也更加频繁。

说的话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很少会给对方全部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是微信聊天不同,在有限的聊天空间中,

人们回复的每一个字都很容易因为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被无限放大。

在绝大多数微信使用者眼中,敷衍地回复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特别短,比如“好吧”,“哈哈”,“呵呵”等。

第二个特点是态度不明确,比如“哦”,“嗯”,“嗯嗯”等。

最后一种就是直接回复表情,不回复文字。

除了回复内容比较敷衍外,回复信息回复得慢也是一种轻视他人的表现。

当你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别人或是有一件事情想要和他人分享的时候,

对方可能会过了几十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才回复你。

等到他们回复你的时候,你的问题或是心情都已经过了时效性。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基本都是手机不离手,很少有人会真正忙到没有任何时间回复信息的程度。

记得一个男性朋友曾经对我说过,

遇到他喜欢的女性,就连洗澡的时候他都会争取秒回对方的信息,让对方感受到他的热情和在乎。

而遇到自己并没有那么感兴趣的女孩时,他回复信息的时间也会比较慢,

有时候看到了也会装作没看到,隔一段时间再回复。

我们不得不承认,回复得慢其实就是没有那么在乎。

当对方没有那么在乎你的时候,单方面的付出也就没有了意义。

还是尽快从这段关系中抽身才是最明智的。

最后一种是总是以理所当然的语气去命令他人的人。

在我的通讯录里,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朋友。

他本来是我的高中同学,毕业之后就不再联系。近几年来,电商平台的砍价活动越来越多。

有一次,他就把砍价的链接发给了我,并说:“帮忙砍一下。”

碍于同学的面子,我什么也没有说,就帮他砍了一下,他也没有说谢谢。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发来了砍价链接,

这次的信息更简单:“砍一下”,完全就是命令的语气。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把他删除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些经常使用命令语气和他人沟通的人,

通常都是目中无人的,自傲自大的。

这样的人往往也都是非常势利的人,

当你和他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利益关系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命令的语气回复你,认为你在人格上低他一等。

即使他们有求于你,也不会放下自己的架子,用客气的态度和你说话。

和这样的人相处,往往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体验,还可能会严重影响当下的心情。

因为,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感受不到尊重,而尊重又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因此,当你的微信中出现了这样的人时,就一定要及时远离。

你的善良和乐于助人不会换来他们的感激,

恰恰相反的是,由于你的让步,他们会在心里更加看不起你,从而还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这四种带有攻击性的表达正在破坏你的人际关系,你要小心
再善良,关系再好,也不要帮别人这五种忙,换不来感激还被人埋怨
​“发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真正的沟通高手,不是靠套近乎去交朋友,而是通过这3个心理学
当代年轻人的聊天记录,扎心到我不敢看
五种心态、五种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