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逆转而生的山东首富张士平,能否再次逆天改命?

不是在翻盘,就是在翻盘的路上。

     |作者:隋唐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首富、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原董事长张士平“辞世”的消息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媒体就此消息致电魏桥,对方平静且坚定地否认了张士平已经去世的消息。

但这则“辟谣”并没有让人们的心放下来。有消息称,张士平已经身患癌症晚期,14日晚上从北京一家医院转到了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医院。

从一家条件更好的医院转到县级市医院,这不免引人猜想。而且多方消息表明,张士平已经进入ICU病房。

作为山东首富,张士平的生活就像生养他的齐鲁大地一样,低调而脚踏实地。从初中辍学到建立全球顶级棉纺织集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闷声发大财”最合适不过。这家集纺织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从2012年起曾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另外,在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魏桥也仅次于华为、苏宁,以逾3731亿营收名次位列第三。

人生“开局”就走在翻盘的路上

张士平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家里特别穷。2016年他曾对媒体回忆道:“小时候最初的记忆就是饿肚子。”

虽然经常饿肚子,但命运并没有给予他太多怜悯。18岁是现在的孩子们考上大学的年龄,但张士平18岁才初中毕业.....之后,他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在镇上一家棉油小厂扛麻袋。在1981 年因为“能吃苦、最勤劳”被提拔为厂长之前,他度过了十几年推车工、扛棉工的岁月,其间还去黄河挖了4个月河道......

本以为,当上厂长会是人生逆袭的开始,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更大打击。张士平接手时,这家国有企业每年在棉花淡季的时候基本处于停工状态,连年亏损。

为了调动工人积极性,他咬牙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号召工人们出钱,硬是凑了10万人民币,置办了一台榨油机设备,让棉花厂在棉花淡季时也能保持运转。

除此之外,张士平一反当时的社会主流,打破国企工人”吃大锅饭“的状态,开始实行超额按件计算工资,简单说就是多劳多得。他主张把人分成8个生产队,他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更是因为分工到个人,拿了第一。张士平说:“按照旧模式,你没法开(除)人,没法把优秀的人提拔到那些干了很久的人的上面。”为了告诉所有人自己不是闹着玩的,他曾经开除了一名工人,正因为发现他偷吃了3颗花生,而这人还是县里领导的亲戚。

从此之后,工厂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效率像是“坐火箭”般蹿升,但这种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985年,全国上下棉花滞销,张士平与棉花厂又陷入了危机。仓库棉花积压、流水线停工,工人们又开始无所事事。这时候,张士平又拿出了壮士断腕的魄力——既然棉花卖不出去,那就当原材料,自己做加工!

很快,张士平建立了新厂房,之前的棉花厂摇身一变成了棉织品厂,就此踏入纺织行业。当别人还在罢工暂停棉花生产时,张士平却大量的购买设备扩大生产。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把工厂从国企改制成了民营控股,魏桥就此诞生。

魏桥:习惯性逆流而上

张士平整整用了30年时间,才将魏桥从一家只有61人的小型棉花加工厂,打造成了一家大型综合企业。在这30年当中,魏桥起起伏伏,多次逆流而上。

1993到1997年,全国棉纺织业进入冬季,张士平却带着魏桥投资了3.3亿,趁着原材料市场低迷之时将棉纺织生产线扩大到全国之首。此后几年,他又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大机遇,将产品覆盖到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借此把魏桥做成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魏桥之所能在市场低迷时不断扩张,其实最大的秘诀是压缩成本。

首先,铁腕严明的纪律和奖罚分明的薪资制度节省了极大的管理成本。1998年,张士平曾收购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棉纺厂,但不久之后便有“养尊处优”的老员工质疑他的管理过于“严苛”,开始罢工。更过分的是,这些原国企员工私下里轻蔑地称张士平为“乡巴佬”,并把他和一众高管堵在办公楼里整整7个小时。事后回忆起这件事,张士平曾笑着说,当时有一名情绪激动的工人质问他:“为什么迟到半个小时被扣了一天的工资?”他的回答很简单:“这要是在我以前的工厂里,要被扣一个月。”

为了激励工人,他还设立了奖励制度,超出生产力的员工不仅获得了比以往多几倍的工资,升职也很快,而那些懒惰的工人则被他毫不留情地与原来的厂长、副厂长一同辞退。这种铁腕管理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浪费,使企业效率最大化,从而转化为成本优势。

为了节约成本,张士平还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自建电厂。2000年前后,全国制造业高速发展,政府电网电力紧缺,电力资源不仅贵,供给还不足,魏桥就经常因为限电不得不停工。

被逼无奈之下,张士平开始筹备自己的电网。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家电网的关注,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毕竟,从来没有人会向张士平这么疯狂,连电厂都想自己建造。电网局找到张士平谈话,表示如果他继续建造电厂,以后国家电网将不再为魏桥供电,谁知他完全没有被吓住,反而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事后证明,张士平又对了。电厂建成之后,魏桥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将自己此前最大的能源开支直接降低1/3。不过,张士平最大的收获并不止这些。因为生产的电力过剩,他决定成立“中国宏桥”,跨入电解铝行业。

电解铝行业最大的成本就是用电,而张士平最不缺的就是电,再加上自己发电成本极低,中国宏桥很快就成了电解铝行业的一匹黑马。2015财年,整个有色今属产业陷入严重过剩,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愁云惨淡,只有魏桥创业与中国宏桥,不仅将自己的全球排名大幅提升了71个位次,还逆市实现令人惊叹的收益。

如今,中国宏桥已经是全球铝业的霸主,苹果手机90%的铝手机壳都来自于中国宏桥。

对自己抠,对员工却很大方

张士平这一辈子,不是在翻盘就是走在翻盘的路上,可细究起来你会发现,他的经商哲学实际上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只要你能做出比别人便宜、比别人好,还是人们生产生活必须的东西,任何行业都可以做成好生意。

张士平一生都在自己了解的几个“夕阳产业”里打拼,对“互联网”“房地产”这些蒸蒸日上但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明确表示拒绝。在他看来,制造业才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如果没有这些,金融再繁荣也是假象,而且,魏桥的核心领导干部和几百名管理骨干,包括他自己,都不具备驾驭本行业之外产业的能力。

无论是在生意场还是生活中,张士平都将这种简单的价值观发挥到了极致。

2017年,他以650亿的身价登上胡润排行榜,但直到2017年,他都只用着一部200块钱的“老人机”。当然,苹果手机他也会随身带一部,但那只是为了介绍“苹果手机90%的铝手机壳都来自于中国宏桥”的。

张士平很少应酬,不管是拥有多少资产,依旧最爱吃家乡魏桥的萝卜干和炒花生,他也从来不穿名牌,生活里充斥着的只有“简朴”两个字,日常出差,也都是一个人拎上包就走。他曾经表示,自己非常看不惯有了职位、财富或权势就带上一大班随从讲风头和排场的人。

“管理、纪律和作风都是上行下效。如果一个领导出行要有十几个跟班,这种作风,何谈企业的效率和成本控制?不用想都明白。”张士平说。

不过,张士平对自己抠,对员工却很大方。在魏桥,张士平很早就承诺为自己的员工实现“家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为了这个承诺,魏桥不但自建了门诊医院、幼儿园及学校等公共设施,对员工低价开放,还自建房屋低价出售给员工。张士平说,职工房子面积最小要达到90 平方米,必须有3居室。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员工把老人孩子接过来一起住,一家三代人进城安居。

张士平曾说:我的职工是一个小社会,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可能就富起来,他是平均富,不是某一个人暴富,我这16万职工就是16万个家庭。

这是一位艰苦朴素的实业家,他的一生几乎都能在逆境中翻盘。与人斗、与市场斗、与体制斗,一路从最底层“斗”到金字塔尖,凭借的就是一股坚韧不拔的韧劲。如今,这位人生战士正躺在病房里,愿他能完成人生中的又一次惊天大逆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首富,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的手机,为啥?
从苦力工人到年收3000亿,用200元的手机却给16万员工盖房!
山东首富张士平因病去世:享年73岁,身家655亿
猛赚4000多亿,纵横商界却痛恨李嘉诚之流,他才是真正的隐形首富
他让16万员工都能买得起房,开了两家全球第一公司,自己却用200块的手机!
山东首富决不做地产,投身制造业当国家脊梁,拿下俩行业全球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