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新生:世外桃源在何方?

您熟悉作者吗?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熟悉和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冯新生:世外桃源在何方?


  陶公所指的“桃花源”至今在我心中仍是一个谜团。每当想起,我便掩卷深思,倏然感悟:真正的“世外桃源”或许就在内心超脱者的心中?——行者悟语

  世外桃源在何方?

  记得少年时,曾被一首古词所吸引,陶醉之余,得鱼忘筌,竟然忘记了词集的名称,忽略了作者的名字。那首宋词的上半部便把人带入一幅“早春踏青图”里:“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朝露湿人衣……”自此,武陵溪这片美景,便令我魂牵梦萦、心向往之。

  光阴荏苒,这一段美好向往渐渐在心中淡去。恰在这个时候,我在光合作用书屋闲读时,诵读了几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早在晋太元年间,那位无意间驾舟驶入桃花源的捕鱼人,真真令人惊羡令人妒。由此,又一次唤醒了我探访“桃花源之武陵溪”的热望。

  “武陵”到底在何处?从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师生合作编着的《古文观止译注》上,可看到确切位置:“武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县境内。”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仲春,我来到了东濒洞庭、南通长沙、西接川、黔、北临鄂西的湖南常德,来到桃花源景区。放下行李后,顾不得仰观那座集秀美雕饰与雄浑气势为一体的桃花源牌楼;顾不得在松岭苍翠、幽篁低吟、红桃映彩、鸟语婉转的“浴仙池”边观鱼赏柳,甚至连幽壑苍松之间隐现的刘禹锡草堂都顾不上去拜谒,就沿着西山深处的秦人古道,急切地寻觅陶公所描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那充满悬念之处。

  一阵春风,把片片娇柔的山桃花瓣吹落,而后随风飘然而起,如花雨纷落在蜿蜒千米长的、绿茵成片的秦人古道上,使粉嫩与新绿相映成趣。当林荫深处一曲《高山流水》悠扬入耳时,路旁草亭里的茶香也扑面而来。一杯由山泉浸泡的“桃源茗”细细品过,展示茶艺的湘妹子对我说,前面不远便是烧人涧,那里有长达百余米的秦人隧道。

  百余米的秦人古洞若明若暗,两口可通视。洞内轻岚游移、苍苔染壁、古道蜿蜒、泉水淙淙,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行至洞外,眼前豁然开朗,秦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尽收眼底。此时此刻,倘若怡然四顾,默诵陶公笔下记述秦人的那段文字尤为贴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窄,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柴门闻犬吠、庭前清溪流”的村民三三两两地从翘檐雕窗、桑竹绿篱的院落走出,笑迎远来客。一时间,擂茶的声响、蒿子粑粑的清香旋回在厅堂之间。在人们相互的笑谈中,没有时政评说、没有是非争辩、没有功利筹划、没有虚情假意……飘升的缕缕炊烟弥漫着村里人家的平常心,悦耳的乡谣牧笛洋溢着与世无争的轻松感。


  游走于桃红柳绿间,我沿着那不舍昼夜的史潮回望,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牧、陆游、苏轼……的高吟浅唱伴着他们的履痕在晨光夕照中隐现。再把视线拉近,张隅、罗人琮、宋教人、孟少农、董维建……等名人志士的弄潮声由沅江飘至洞庭,继而飘至五湖四海。始建于晋代、鼎盛于唐宋、毁损于元代、复兴于明清的桃花源景观啊!1600余年风雨沧桑转瞬至今,你见证了诸多名士的淡泊与进取,历代兴亡的荣辱与更迭。借雨露风霜,深深植入且绵延至今的是:诚朴的乡谊、和谐的语境、和煦的春风、和悦的神情……

  在返京的飞机上,我正在与文友畅叙在桃源县的所见所闻时,邻座一位中年史学专家突然插言,使我重新陷入“桃花源究竟在何处?”的困惑中。

  他说,相关史料佐证的“世外桃源”至今仍有三五处。相关人士争议最多的是湖南桃源县西南的水溪、湖南武陵的苗族之乡、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城子村和云台山脉的宿城山,各有古建遗存或是文字记载以展示其历史脉络。比如,武陵苗族地区“世外桃源”之说,在东晋文人刘敬叔《异苑》中叙述过;赣榆县沙河城子村武陵遗址至今犹在,其文化渊源在《魏书》里记述过。连云港云台山东南方向的宿城山仍保留着“武陵古邑”之名…… 

  “桃花源”到底在哪里?是被某些人指责的“乌托邦”还是确有其地? 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冬晨,我一头扎进人大图书馆藏书室,用了一整天时间,在书香缕缕的文字海洋里寻寻觅觅,一任神思旋回于几处“桃花源”之间。

  终于,“桃花源——江苏宿城山版”渐渐成为我视觉的兴奋点。

  首先,许多史料记载,陶公多次到过今日的连云港海畔游览。他的《饮酒诗》诗里有二句道得十分真切:“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根据《晋书﹒地理志》载,连云港一带的郁洲山在东晋时被称为“东海”,当时的“海州”隶属于东海郡,而宿城山恰恰处在“东海”一角。其次,宿城山在云台山脉的山坳。一面向海、四面环山,直到清咸丰年间,有人若想踏入山深林密处的武陵,或是从东海海面进入宿城山,或是翻越曲径通幽的虎口岭,没有其他路径。古邑武陵由此形成一座类似“村坞”的世外桃源。那里也有桃林桑榆、良田美池,与陶公《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极其相似。关键是一些古人在诗文中直接或间接地指出,陶公确曾到宿城山一游,这里很可能就是陶公所想象的“世外桃源”。譬如,南唐诗人李中在独游郁洲山后,在《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一诗中曾有:“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的感叹;北宋的苏轼在追忆朐山之游时,曾吟唱过:“我昔登朐山(今日连云港锦屏山),出日观苍凉。欲寄东海县,恨无石桥梁。”清末,自称是陶公后裔的两江总督陶澍,对陶渊明的生平、诗文颇有研究,着有《陶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他在道光十六年(1837年)向道光帝叙述了宿城一带“阡陌相通、鸡犬相闻”乡风纯朴、五谷丰盈的太平景象后,道光帝叹道:“此与世外桃源何异!”

  尔后,陶澍便在宿城建起“晋镇军参军陶靖先生祠堂”,按陶渊明故居的特点,在门前植五株垂柳。当年高悬祠堂之上的石刻古匾至今尚存。

  陶公所指的“桃花源”至今在我心中仍是一个谜团。每当想起,我便掩卷深思,倏然感悟:真正的“世外桃源”或许就在内心超脱者的心中?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仙境“桃花源”今何在?-----中国网专家博客
梦回山村
中国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一位老连云港人总结的“经典旅游攻略',你在港城十几年可能都不知道!
宿城枫叶,红了!
2018连云港最佳旅行时间表来了,每个月都不重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