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李新庚长篇连载:永远的涅槃 (10)

【连载】李新庚长篇连载:永远的涅槃 (10)

第二十七章

  身在行伍,有句老话叫做:战争,让女人走开。在常耕看来,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好男儿以身许国,远离儿女情长的标志。

  向心的美,小芳的纯,小蝶的静,给常耕留下的是青春年少的愉悦,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小芳家人的反对,挫伤了常耕的自尊心,曾一度发誓要通过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命运之神没有眷顾这个迂的可怜的傻小子,只考上了县城以文科见长的高中。而蝶儿的出现,弥补了一种失落,她家的杨梅酸酸甜甜,透露的是美好的前景,虽然后来因为常耕从军之后年轻气盛的误会而失联多年,最后发现蝶儿远走他乡成婚,似乎是在逃离伤心之地,让常耕心怀愧疚,有如刀割之痛。

  牧童小笛,悠扬绵长

  来自乡间,陶冶情操

  忠实地见证

  你我一起走过的风雨

  激情燃烧的岁月

  需要青春的旋律作序

  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乡野土坡,梦想赏花

  大海胸怀,人心向暖

  海纳百川,四季如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山村之小,世界之大

  花季同学,相聚是缘

  开心同窗,见字如面

  世外桃源桑梓地

  四海之内皆知己

  舞文弄墨心纯净

  温馨时代记忆里

  同窗同学贵一班

  搏击激流力争先

  习惯学习先练字

  南天一柱荣誉前

  尊师重教好多年

  置身图书知识见

  精心培育好学生

  灵魂塑人成效显

  跃马持鞭家乡行

  行云流水诉友情

  情真意切忆同窗

  《窗外》歌曲受欢迎

  几首状物哲理小诗,关于塔吊、空调与石榴,虽然写得粗浅,常耕却视若宝贝。

  ①塔吊

  力臂,指向精准

  勇挑重担,乐在担当

  居高临下,传递力量

  只为

  心中高楼大厦

  ②空调

  主机与外挂

  里应外合,各司其责

  不争宠献媚,堪称黄金搭挡

  心无杂念,配合默契日夜忙

  为人们带来

  清凉一夏,温暖一冬

  ③石榴

  高占枝头的石榴

  是五月的宠物

  红红的,状如喇叭的石榴花

  能说,会话

  笑口常开的石榴果

  酸酸甜甜尽显饱满丰硕

  只因猜疑

  而多了一层苦涩的隔膜

  万水千山走遍,只因天边有人挂念。朴实的情感,是前进的动力。

  走过山,走过水

  万水千山,只等闲

  快乐出发

  愿君平安顺利

  就让和平鸽,衔来橄榄枝

  只因风情万种

  女子如你,玉树临风

  曾经为你彻夜不眠地痴迷

  只因你是天使与美的化身

  你我,似那相对的火车

  擦肩而过,回头也只短短的一瞬

  为你掏心掏肺

  若干年后,你才明白

  他只是流星划过你浩瀚的天际

  是否

  该安静地隐退?

  为何,在你面前

  常耕怎么就现了原形,毫无秘密

  丧失了才华,变得迟钝

  也没了通天的勇气

  尽管,衣不蔽体,一览无余

  但是,常耕是幸福的

  幸福得忘了呼吸

  时刻用文字表达心声

  让亲亲的你触摸他灵魂深处

  脉搏

  在同一频率

  常耕多想倾听你的声音

  春风拂过你的发际

  来自远方的耳语,你可听得清?

  谨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来个藏头诗,聊表心声——

  墙脚不挖你难受

  角票也想买斤肉

  数九严寒曾苦读

  枝粗叶大刻苦留

  梅岭清梦柑桔园

  凌云之志当年有

  寒暑更替学不够

  独家记忆在中学

  自小顽劣脸皮厚

  开心活宝曾扬名

  遥寄相思一杯酒

  知己知彼胜算手

  不羡鸳鸯不慕仙

  是非曲直君动口

  雪梨蜜枣又樱桃

  为何独享尝甜头

  有道同学手足情

  暗恋青春君莫愁

  香自苦寒属梅花

  来年又见岸上柳

  学生时代的美好,成了风干的记忆。感谢每一次的遇见,那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插曲,丰富人生。随着岁月的流逝,常耕喜欢怀旧,可能是老了吧,至少也是走向衰老的迹象。

  不服老,活到老,学到老,是机务人员的共性,也是大家以兵龄老为荣,资格老,经验丰富为荣,从而力争上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之源。

  以前常耕带过一个吹拉弹唱全会,篮球足球一上场就成进球焦点,叫人崩溃的徒弟,名叫高麟。此人,家居七十二泉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牛高马大,却一表人材,细皮嫩肉,嘴角一小撮细淡胡须一看就从未刮过,属于不影响部队三长(头发,胡须,指甲)之一的重点对象。高麟凭刚下连队带教新歌《官兵友爱歌》,在集合站队一排同批中尉中脱颖而出,被时任政委慧眼识珠,机械师带教的期限刚满不久,便很荣幸被上级机关挑走了。这是常耕带教徒弟中走向仕途的又一年轻有为者。先到军区空军,后进京履职,虽说职务不高,目前才行政副团,但在领导身边工作,可谓千里眼,顺风耳,消息灵通,经常向师傅常耕透露点诸如长工资幅度等基层感兴趣却知道偏晚的内参重磅,且每次言中,八九不离十。偶尔下个基层,相当一级的老领导陪着,因为他代表的是大机关,美言几句,胜过弟兄们辛辛苦苦干上大半年。

  可就是这位一贯“报喜藏忧”的高徒麟同志在常耕正响应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专心致志于陪伴半生的飞机时候,给师傅发来一条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今年咱们老部队可能撤编,重组!详情待定。”撤编?这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涉及个人利益的进退走留的严峻现实就这么防不胜防的突如其来,这,不会是真的吧?要知道,这支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英雄部队近七十年来涌现出了多少英雄好汉,他们身上有多少感人的故事!

  常耕在得到对方的又一次肯定答复后,陷入了沉思……

  第二十八章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种在心底

  早就因你

  灿烂无比,渲染了浪漫气氛

  如果可以

  在没风的日子

  将你忆起,双手捧至胸前

  赠予懂玫瑰花语的你

  写完以上文字,常耕在心底暗暗发誓再也不秀浪漫了,回到了现实,咏航才是自己的亲密爱人,满脑子的往事足够一生相忆品味。

  常耕和媳妇两个人登卢山,每年不下两次,以去年的国庆为最。两人爬山越岭,披荆斩棘,光顾着捡卢山半山腰的开了口熟透的风刮落的板栗了,那几棵大板栗树在往东台阶路分叉口往北走的台阶路的尽头,右侧一块风化的近乎悬空巨石,左侧陡峭的山坡下就是板栗林,三棵年岁不小的树,树冠数丈,上面密密麻麻着人们摘不到的即将熟透开口笑了的板栗儿,深紫的果实清晰可辨,馋死人!在两人合抱那么粗的栗树下,周围,到处是已有人来过的痕迹,硕大的张开的空壳显示着栗子的饱满与丰盈。当然更多的是人们来不及捡走的,有一颗一个的,有两三颗一个的,让人目不暇接,这种不劳而获的拾栗子的欣喜远胜于自驾游到山东头水库边上的山头栗园捡,因为那里是媳妇的黄姓同学承包,这里是野栗子,地势更险,更富挑战情趣。忽有一念,这捡栗子如同钓鱼,重在钓鱼过程,吃鱼其次,野钓若也有鱼不是喜之更甚?当然边吃边捡五斤左右板栗后,不忘携手共进,登上卢山极顶,极目远望,观风车阵阵,赏松涛声声,享心情美美,乐幸福满满……常耕曾有当日《卢山恋》的顺口溜日志为证——

  现代新版卢山恋

  相依为命古树前

  板栗遍地爱情果

  出双入对又千年

  关于高麟说部队编制整合的话,适应当前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的大环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让人在夜深人静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当兵的往事如潮水般一泻千里,夜,已不寐,不如任其泛滥,汹涌澎湃的情感,压抑了好多年,就让其释放,任性一回吧。

  莫言,写过一篇肯定是原创的关于澡堂子的文章,深情而白描地叙述了他兵之初的往事,常耕深有感触,不由自主地也写下自己诙谐的以苦为乐的文字——

  早些年南方的冬天,也湿冷的可以,住在农村,乡里人洗个热水澡,心里美得不亚于过年。记得后头院子的段姐,有一个两人高的塑料浴罩,总是被借来借去,挂在老家的木质楼板之上,靠木盆里的蒸汽将它鼓起来,人在里面尽情洗,空间小,热气足,暖和得直冒汗,雾蒙蒙的,不想出来。超级享受,且保护了青春期的隐私。

  初中第一次进澡堂子,是在九江煤矿的职工澡堂,淋浴,没有池子浸泡,老老少少,白花花的肉,晃来晃去,自此,腼腆起来,又经不住免费冲热水澡的诱惑,于是穿着短裤洗,完了,以最快的速度换上内裤,逃之夭夭。

  再后来,在武汉当新兵,四层楼的宿舍,五层楼的教学楼,广阔无边的训练场,竟然没有冬天洗热水澡的地方,有的只是教学楼枯黄草坪的对面静静地停放着的老旧飞机,好几种型号,运五墨绿的双翅膀像只憨态可掬的蜻蜓;歼击机的钢铁之翼在冬日的萧瑟清冷中熠熠生辉;其他供教学用的旧飞机也昂首挺胸仿佛是时刻待命的战士一样在寒风中接受人民的检阅……对了,机务训练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富有的就是飞机,飞机才是强军兴军的武器,至于澡堂,完全可以学一位众所周知的伟人,洗凉水澡锻炼身体嘛,他老人家不就是用冬天的凉水澡强身健体,活到了九十多,为革命事业屡建功勋。当然,活了一百零六岁的吕正操将军当年有没有冬泳的习惯,就无从考证了。常耕记得,单位领导在一次大会上慷慨陈词:同志们,我们身处美丽的江城武汉,紧邻风光旖旎的东湖,但我们有铁的纪律,不能去游泳。我们热情的武汉人民,关爱子弟兵,一墙之隔的湖北省纺织招待所的领导免费为大家提供洗澡的地方。希望大家讲秩序,讲风格,讲卫生,人人洗个好澡,讲奉献,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事实胜于雄辩。大澡堂池子泡澡,水温爽到极点,进去就不想出来,由于分批洗,感觉池子底部滑的厉害,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油泥,其实就是训练场带来的灰,相互搓背也是部队的光荣传统,是最能体现官兵团结互助的方式之一。搓背,用部队统一发的印有小红五星的白毛巾在手掌上缠上一层,充当搓澡布,效果奇佳,那应声纷纷滚落的灰垢足以影响两顿饭的食欲,但带来的是一身轻松,毛孔似乎会舒畅得想唱歌了。

  真正的记忆犹新的痛彻心扉的冲凉是出差在广州,集体行动,条件有限,十二月的天气,也够冷的,只有凉水,没热水,淋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哆嗦着穿裤头竟找不到裤腿,金鸡独立差点滑倒,摔成脑震荡。

  忆苦思甜,饮水思源。感谢人民军队,感谢武汉人民!现在条件好了,随时随地可洗上热水澡,还可适时汗蒸一下子,可养生专家说,不能多洗,过犹不及。

  第二十九章

  今年是丁酉年,金鸡报晓,大吉大利之年的立春,有点早,也不算太晚,在正月初七,比起去年腊月底的立春,确实来得晚了一些。

  改革之年

  做一只海燕

  凌空

  搏击风雨,直插云天

  那是祥瑞

  那是雷霆万钧

  可以预见,高尔基的预言

  在实现,在承传

  高贵的红色基因

  永世不变,一片蔚蓝

  清晨的齐鲁大地,当第一缕阳光毫不吝啬地从东方触摸过来,常耕早已与战友们在滴水成冰的昼夜温差大的机场的南头默默工作了近一个钟头了。今天注定是北风,刮得脸儿生痛的刺骨穿心的北风,看,仅隔着一条结冰排水渠的机场平行公路两旁的白杨光秃着身子,仿佛比去年又瘦高了一些,齐刷刷地挺拔直立,与起飞线按序排列的战鹰默契中互致敬意。常耕按规程落实好工作内容,照样从胸口掏出笔,在放飞单上端端正正又略显飘逸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父亲取的,自己写了一辈子,签名,渐渐地有了个性,一般人无法模仿这种一气呵成的字体。每次签名,常耕与所有专业人员的师员一样,在自己的职务专业类别栏签上大名,而后由外场拿着对讲机忙成一阵风的中队长签字,机务人员戏称放飞单上签字为“画押”,即签的是字,担的是责任,关乎阶级兄弟的生命与战斗任务的胜利。除了随时起飞,二十四小时待命的战备飞机,飞机前的准备工作在三小时左右,只有飞行员完成对飞机的通电检查,判断一切机载设备完好,工作正常,飞机光洁如新,在放飞单的飞行员一栏潇洒签名后,地勤兄弟们的工作才得到了初步承认,只有空中完成战术科目顺利返航了,无任何故障反映,再签上“良好”使用意见,这才叫一个安全起落。

  早些年的驻地,天气在零下十四度是常有的事,钢笔放在外衣口袋,签字时,墨水绝对是冻住的,在放飞单上无论划拉,也写不出字,于是,生满冻疮,鼓着包,化着脓,开个裂的机务人员的手懂得将钢笔放入贴着心口窝的内口袋,这样,钢笔或圆珠笔的签名便流畅无比,写工作日记也不卡水了。

  张超,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海航飞行员,他成了感动中国的“十佳人物”。浩气展虹霓。张超,30岁,2016年4月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被迫跳伞,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是“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据说事故发生后,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张超壮烈牺牲,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正义与邪恶,英勇与平凡,牺牲与奉献,忠诚与无畏,这些名词每时每刻都在检验着自己,践行履职尽责的庄严承诺,向祖国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是每一位军人的神圣使命。远离空洞的口号,干好本职工作,空、地、后勤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圆满完成任务,即保家卫国,再苦再累,亦无怨无悔。而对常耕而言,亲情产生的动力之源,主要来自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父母双亲。

  常耕的想起那条邵水河

  流经山清水秀的故乡

  梦影依稀的画面

  让人驻足,临摹,光影重现

  河边的有个身影,像极了父亲

  另有一杆偌大的拜曾(音译。老家的捕鱼装具,网大,省力)

  是捕鱼的神器

  父亲没有,

  一辈子也未曾拥有

  打个比喻吧

  常耕的父亲拥有小船

  一条又一条的捕鱼的小船

  梦想中的拜曾

  就是当时的超级航母

  父亲

  会用自己竹山的竹子做船

  却造不出名贵的杉木航母

  于是

  父亲在邵水河岸边

  用竹针织网

  疏密相间,岁岁年年

  渔网的网线是母亲做的

  浸染过的,结实而耐用

  看着这副画

  眼前浮现的是家乡的小河

  父亲手中翻飞的梭形的网针

  父子河岸捕鱼的情景

  母亲送饭的身影

  当然,还有

  鱼儿在网内水面跳跃的欣喜

  月夜蹲守捕鱼时,数过的星辰

  以及父亲烟瘾发作时呛人的旱烟味

  母亲饭前锅里飘出的诱人鱼香

  每当梦醒时分

  常耕仿佛听见母亲叫他的乳名

  母亲唤儿的声音悠长

  像刘三姐的对歌

  余音

  在丰收在望的田野回荡

  作为军人,回家过年

  曾一度是奢侈的梦想

  如今清闲了,有了足够的盘缠

  母亲,却去了儿不可企及的远方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关,是道坎

  此时的,禁不住热泪两行

  谁说的

  有娘,老家才叫家

  要不,成故乡

  真的回了老家

  淡了年味的年,无滋无味

  再次抚摸母亲冰凉的碑文

  真的,泪如雨下

  好想,好想与母亲隔世对话

  可常耕母亲烤瓷的遗像

  一直微笑着,没有回答

  常耕知道

  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

  母亲的心

  是为儿女操劳而碎的

  母亲的腿

  是为子孙忙碌而累坏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

  自古忠孝难两全

  如今,常耕老想着落叶归根

  母亲,是否能含笑九泉

  那天母亲托梦于他

  并不富饶的小山村炊烟少了

  也发现他的文字

  早已在家乡的土地生根

  需要邵水河的滋养,润泽

  更缺沃土上的日月穿行

  由此,常耕选择回归

  扑进故乡的青山绿水

  母亲,常耕相信

  母亲的脚步将不再蹒跚

  村口那棵老槐树

  由母亲站成一座母爱的丰碑

  第三十章

  做一只火鸟

  比孔明灯炫丽,飞得更高

  许下的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心愿

  世界真的更完美,更好

  常耕与战友们一起走过的路

  不再崎岖,坎坷

  一起唱过的队列歌,激情澎湃

  堪称完美的组合

  是一往无前嘹亮的冲锋号

  光荣与梦想,闪着母亲的骄傲

  天,真的不再那么高

  触手可及的繁星

  只想摘一颗,赠予母亲

  升起满月的欣喜

  陪伴着母亲

  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

  那片深情的土地

  已然解冻

  春姑娘的脚步近了

  枯木逢春生新芽

  大地苏醒

  欣欣然,一派生机

  夏蝉的鸣叫

  让火热的夏天躲进蔽日的浓荫

  山林葱郁着墨绿

  碧水倒映着蓝天

  生如夏花之艳丽

  静似夏荷之唯美,秋叶暂时缺位

  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大串的葡萄熟了

  战地黄花分外香

  凯旋归来的日子即将到来

  一叶知秋,立秋之日若见

  金黄的稻穗,即将黄橙橙的玉米

  也许是常耕生于冬天的缘故

  腊梅开放,傲立寒霜

  喜欢雪之洁白

  冰之晶莹

  一首《大约在冬季》的歌儿

  百唱不厌,何时归故里,感慨万千

  母亲的那床印花被

  蓝白相间得朴实无华

  洁净的被面

  白土布的纯里子

  包裹着自家采集的棉花

  暖和着常耕的童年

  放飞着我

  高飞远航的梦

  常耕慈爱的母亲驾鹤西去已有八个年头了,每到母亲节来临,忆起一些令人感动的陈年旧事,萦绕于心,他总想一吐为快,让更多的知晓:天下之大,母爱,无处不在。

  往事如风,母爱永恒。

  吃背食,就是偷着吃好东西之意,贬义词,有此行为者,遭人唾弃,为众人不齿。大多表现在不孝儿媳不顾老人,背地里吃香喝辣的,让至亲老者粗茶淡饭的不义之举,由此引发敬老孝亲的大讨论。民以食为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仍占一定比重,子女因赡养老人的纠纷时有曝光,亲人之间对簿公堂的案例也不鲜见。这些个案,令人深思”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内涵,可见,关注老人的饮食,让其安享晚年,是老龄化社会的燃眉之急。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关爱以后的自己。

  母亲的背食,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了三儿常耕。因为常耕的母亲与他老家的二哥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了光明磊落一生的母亲唯一的秘密。世界上母亲的心里,大多只有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自己用养老费买来的好东西为什么要常耕背着吃,肯定在她这位母亲眼里,自有她朴素的永远无需论证其正确与否的道理。

  按理说,母亲对常耕与他二哥,应该一视同仁,手掌手背都是肉,有福同享,有肉同吃才对。何况母亲与二哥一家住在一起,常耕的探亲总是在探望母亲的同时,内心充满对二哥嫂照料母亲的发自肺腑的感激。所以,回部队临走的那天早上,当母亲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叫我吃饭,我大惑不解。原来,哥嫂上班早走了,一般在单位门口早点摊上买点简单的早点应付了事。侄儿也填饱肚子上学走了,此时的家里,只剩母子两人。母亲的近乎怪异的举动,让常耕感觉她有什么好事瞒着哥嫂,要不,那一生光明磊落乐善好施的母亲不会如此紧张,甚至有些做贼心虚的欲盖弥彰。

  果然,在母亲最后一次检查完门锁的可靠落锁后,年逾七旬的她竟然麻利地从她卧室的床下端出了一个不小的砂锅,似乎手捧祖传的稀世珍宝,而此时的儿子就是她心目中唯一有资质的鉴宝人。她将老家常见的炖肉的平底砂锅稳稳地放在光线并不透亮的屋子的圆桌上时,常耕怔住了,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掀开盖子,满满一大锅的方块大瘦肉热气腾腾,肉香扑鼻,瞬间溢满了小屋。母亲将早已准备在桌的一双筷子递给还在发愣的常耕,用说了一辈子的湘中方言道:“崽啊,多力呷,平时妈没弄好的给你呷,今日一定得呷餐饱肉,你出门在外我才落心。”

  泪眼朦胧中,激动得常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为她变戏法般地搞出了这顿我当之有愧的炖肉,儿行千里母担扰,不知她几点就起床忙碌,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养老费为儿子张罗这顿美餐;二为自己忠孝难两全,很少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日渐老去,却让她依旧操劳如斯,儿子何以为报!哽咽中,常耕坚决为母亲找来碗筷,借肉献母,为母亲夹菜添汤,共进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这顿早餐,母子间相互劝菜,令常耕动容几次难以下咽……母亲自己吃的很少,更多时候是看着儿子吃,不放过任何细节,慈祥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其状好像这个小儿子还是她怀里吃奶的婴儿。要知道,常耕的母亲有糖尿病,食量大,一顿吃个半斤肉也不在话下,当然,她最喜欢的吃法不是大块炖肉,而是烧一锅水,热至沸点,将小肉片悉数放入,变色,放盐适量,尝一下汤的咸淡,马上出锅,肉嫩汤鲜,堪称一绝之美味。另外,母亲喜欢吃鱼,可能跟父亲一生喜欢捕鱼捞虾的爱好有关。可是,常耕回顾母亲在自己小家留住的几个月里,深感没有好菜好饭侍候好她,外面的人,不像老家那个大鱼大肉的吃法,总是几个浅浅的碟儿荤素搭配,自认为这才是不缺营养的城里人的生活。扪心自问,常耕和媳妇在吃的方面没有体谅母亲的不适,也许没让她独自吃过一顿饱肉,一条整鱼,这是悔之晚矣的愧疚,于事无补了。

  这里不得不提的趣事是常耕与母亲正吃独食背食的时候,五楼的家里突然传来敲门声,两人惊慌失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难道真印证一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哥嫂上班不可能杀个回马枪,再说他们都有钥匙,没必要敲门。正在他们慌乱准备收拾碗筷之际,母亲的老伙计,常耕同样敬重的邻居一娘开口叫母亲开门了,原来一场虚惊,母亲笑得跟孩子似的,示意常耕继续吃,她去开门。一娘一进门,马上明白母子俩的玄机,嘱咐他们多吃,对这种娘疼满崽的背食行为高度认可,她自己也这样做过,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爱无亲疏,表达方式有别而已。

  此前两天,常耕和母亲去看一娘,她也寄住在二儿子家里,两人见面,话题不是儿女就是孙子,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唠叨个没完。一想,这才是老百姓的真实的生活啊,原汁原味,人情世故,林林总总,每天发生的事儿组成了大家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

  母亲为常耕准备的特别的早餐终归有惊无险圆满结束,皆大欢喜,吃背食的他真心体验到了浓浓的母爱,也许相对二哥一家,背负吃背食的负疚感,会终生难忘,可常耕感激母亲,一顿早餐,让他更深地体会到天下母亲对子女的大爱。

  天下母亲大都这样,总以为经常不在身边的那个儿子是她最大的牵挂。想起歌唱母爱的多首歌,常耕会唱的有: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等……

  天下妈妈爱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好,年轻妈妈体味不到常耕所经历的多子女家庭中母亲的艰难,而他的母亲,就是千千万万母亲中含辛茹苦一辈子拉扯子女长大成人却不会自己独享清福的母亲之一。

  母亲自主表达母爱,也有苦衷,源于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母亲疼爱同胞的儿女,很难实现一碗水端平,就如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常耕兄弟姐妹五人,天南海北,让父母操碎了心。母亲帮衬着二哥,带大了二个孙儿,洗洗刷刷,也的确不易。

  母亲表达爱的方式千万种,大写的母爱永在心中。愿儿女们对世上母亲的祝福化作一束康乃馨,献给所有的妈妈,祝福健康与快乐!

  祝福母亲都快乐

  亲情无价谱成歌

  平安健康子女孝

  里程碑上着新说

  都市乡村大家庭

  快将母亲比祖国

  乐观博爱颂黄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逝世之痛
母亲的牵挂
母爱(转)
母爱如山,母爱似海
母爱之链
请珍重母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