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齐光瑞:铁与血的锋芒

齐光瑞:铁与血的锋芒

 铁与血的锋芒

  ——评长篇历史小说《风月安西》

  以文学的视角,重温一段历史记忆,考验作者的能力。当今时代,穿越剧流行、历史已变成被任意揉搓的玩偶。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近期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帝国之风月安西》,呈现了诸多亮点。金戈铁马,血沃黄沙,天狼星下的这片土地引人遐想。作者以宏观的视野、酣畅的笔墨,演绎历史传奇,表达了个人对历史、人生的独特认识。

  小说所呈现的历史背景为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大唐西域,从时间维度上讲,正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一方面,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达到极限,另一方面,在国家富足、军力强大的表象下,山雨欲来,危机四伏。大唐王朝所设立的安西都护府,辖有一片辽阔地域,既担负遥控、监视胡人政权、部族的使命,更是确保边疆安宁的中流砥柱。这一地域西接大食,南傍吐蕃,两大强邻都野心勃勃,军力超强,极力开疆拓土。虽然在数量上,安西驻军不足三万人,但是这支军队能征惯战,属于大唐官军中的精锐。该地区分布的游牧部族,同样强悍骁勇,极力争取生存的空间。

  小说中所依据的史实,主要是大唐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征讨小勃律、攻灭中亚昭武九姓城邦中的石国以及率军与大食联军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城)决战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这些发生在西域的战事,体现了大唐官军为稳固疆土所进行的努力。透过诸多细节,小说展示出了相当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书中所涉及的地理疆域、西域诸国、诸族的历史、甚至生活习俗,大多能在某些正史的叙述中找到对应点。通过散碎的史料,作者极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最基本的要素有史可据,实质上却是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充分艺术加工。

  小说以大唐安西军的一名中下级军官卢云作为人物主线,演绎了这段历史传奇。

  大唐的安西都护度府设治地,大概在今日的新疆库车县一带。历史上的安西,虽然远离大唐的政治中心,但是透过唐人的边塞诗歌,可以看得出盛唐时期的尚武精神,有志者从军西域,体现的是建功立业、报效国朝的男儿本色。文学是人学,分析这部小说,自然离不开人物。小说中的人物众多,背景、身份迥异。以大唐将士而言,上至权倾一方的官军主帅、下至打铁、守门的老军,莫不个性鲜明。在这些人物身上,既有美质,亦有丑行,言行举止,彰显人性的复杂。至于雄心勃勃的西域国王、部族首领,美艳柔情的王妃、风姿绰约的公主,野性十足、敢恨敢爱的胡族美女,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作者笔下的众多的人物,没有非黑即白的人为标签,亦不做主观评判。当下的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历史小说,往往只是根据史料,进行人为的穿越。人物变成玩偶,充满了娱乐性。在这部作品中,敌我之间各有立场,作者力求客观描述,至于其人格高下,尽管交由读者来判断。

  小说的主要人物卢云,出生于军人世家,勇武过人。卢云经历了讨伐勃律、石国、兵败怛罗斯等一系列血战。作为战争的参与者,上阵杀敌,他绝不会手软,待人处事,却又侠骨柔肠,重情重义。这种仁勇兼具的个性,与嗜血绝情的突骑施勇士达赤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另一个角度,卢云这个人物,体现了作者的尚武情结,以及对于武士所寄寓的理想。

  高仙芝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在翻越帕米尔的征途中,为大唐官军树立了崇高威望,也为自己赢得前所未有的声誉。在怛罗斯之战前,高仙芝连续取得胜利,凭借超群的军事才能威震西域、名扬天下。所谓月满则亏,在应对昭武诸胡时,高仙芝希望以强力折服这些处于边地,摇摆于两端的胡人。他通过彻底打残石国的方式,进一步张扬了大唐军力。作为军人,固然要敢于“亮剑”,令对手胆寒,但同时也应审时度势,把握战机。高仙芝擅长打仗,却几乎不懂政治。高仙芝在战术上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但是在战略上,他的不慎之举也埋下祸端。特别是大唐朝庭一改往昔宽大为怀政策,杀掉束手就擒的石王,引起了西域局势的恶化,怛罗斯之战的失败,由此埋下了伏笔。

  突骑施部的首领史那尔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史那尔智勇双全,为了部族的生存,颇能忍辱负重。他胸怀大志,试图让自己的部族变得更加兴旺。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他只能带领自己的族群,远离战场,到遥更远的地域休养生息。另一个部族首领白驹,武艺高强,为人阴险、狡诈,贪婪而又好色。为了壮大自身实力,他不择手段、杀人如麻,一次次失利,又一次次卷土重来。白驹有一种死缠乱打的韧性,这个人物令人玩味。小说中对于女性的描写同样生动传神。在唐代,和亲是各国结盟的产物。嫁给勃律王苏利失的吐蕃公主,就是吐蕃赞普为了控制勃律所馈赠的“大礼”。虽然是“包办”婚姻,骄傲的吐蕃的公主却善待了自己的丈夫,爱情的力量超越了政治。石王的妃子慕洛来自于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后被史那尔“强娶”为妃。美女爱英雄,慕洛对于这样的结局,自然满心欢喜。在击败对手后,迫使其妻子改嫁,既是游牧民族的风尚,更是征服者的权力。小说通过讲述王族和亲故事,对宫庭史、和亲史的桥段进行了介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存史料中,最底层的士兵,极少进入主流文献。守卫边关的孤寂,只有在大唐的闺怨诗歌寻得到踪迹。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作品在描写下级军官、士兵时,特别注重个人差异,展示了他们强悍的个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苦闷。

  这部小说文字优美,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日常生活,都描绘得鲜明、生动。作者注重“通感”,善于勾勒场景、营造氛围,通过富有色彩的画面感,烘托、隐喻人物的处境、心态。我们试看这样一段叙述:

  朗措家族所在的部落,距雅隆河谷很近,他的叔叔是部落酋长。雅隆是声震四方的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乡。一百多年前,十三岁即赞普位的松赞干布调集本部人马,先后征服了达布、工布、娘布诸部,后来一举拿下了险要、偏僻的羊同,完成统一吐蕃的大业。朗措的家乡被雪山包围,附近有一个深不可测、据说时常有各色神灵飞来飞去的大湖。远离了故地,面对脚下的河水,朗措心事重重。这片地域被称为大勃律,已经变成吐蕃的领地。勃律王目前居住在河的对岸,那里被大唐朝廷称为小勃律,朗措的使命,是让小勃律人成为赞普的属民。勃律地带的天气比家乡温暖,在朗措看来,寒气吹拂脸颊的日子,纵马飞驰,或是坐在一片暗黄松软的草地上,用乌暗的银盏品尝酥油是莫大享受。哪怕是在逻些城的宅邸中,听散碎的马蹄声踏破黄昏的沉寂,也总是让人心里舒服。

  上面的这段文字,略带忧郁气息,从容自然地交代了一段史实,同时刻画了这位尊贵的吐蕃将军远离故地时的心境。在此,我们不妨再看看石国武士偷袭大唐使者、双方即将展开生死对决时的场景:

  夜半时分,众人沉沉睡去,只留两个人放哨。卢云辗转反侧,索性躺在草地上聆听远处的动静。月华如水,疏星散乱,夜色纱幔一般在旷野间缓慢围拢。倦意缓缓袭来,卢云微合双眼。不知过了多久,卢云眼前发亮,仿佛一条微弱的溪流漫过草地,虫声微鸣,水沫溅湿征袍,卢云睁开眼,耳畔传来马蹄踏过地面的交响,他鱼跃而起,循声望去,看到夜色中扑闪着一束火星。飘移而来的星星,是一队疾驰的骑兵……

  马蹄的声音踏碎了草原之夜,面对即将到来的血拼,轻松中骤然融合了紧张的原素,既和谐又富有动感,这样的呈现方式别具一格。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大大小小的故事是这部作品的灵魂。这些故事环环相扣、细密蛛连。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小说试图以个人的理解,还原历史真相。通过有机的营造情节和人物命运,作品呈现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历史上,中国的西域堪称民族交流的熔炉,这里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多元的文化在此碰撞,是各方势力争雄的决斗场。对于西哉的控制或弃守,更是中原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试金石。西域诸族的对立、联合,乃至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地域特色,这种深刻影响所带来的变化,直至今天仍有脉络可循。作者在展示民族矛盾、冲突的同时,再现了彼此的同化。史那尔、雪兰兄妹的母亲,是汉人将军的女儿;劫后余生的一队汉人士兵,留在史那尔的部族,娶异族女子为妻,同样是汉人的胡化。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尽管作者立足于历史的框架,但是从诸多叙事元素中,隐隐流露出来的竟是现代精神气质。一些场景的描写,流动、跳跃,有若电影蒙太奇的画面。书中人物身上的某种孤独,超越了历史,和作者的本心息息相通。无论古今,置身于历史的潮流,人类冲动而又被动。从精神的层面体验历史,探寻生命的本能,寻找原始的冲动与激情,这是一种诗意的生存。换一句话说,对大唐盛世的追忆,在于渴望超越平庸的内在情结,无以复追,又依稀可见,让人无法释怀。

  本书的作者王晓东先生是《文化范儿》自媒体平台的重点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既有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严谨和感情真挚,回味无穷的细腻,也有磅礴大气、纵横捭阖的豪放。在本书里,他能将这样一段历史用诗的语言及电影蒙太奇的手段和摄影师般精彩的文学描写,信手拈来,娓娓叙谈。描写风月场合时,他言辞诙谐能让人忍俊不禁。叙述战争场面时又清新明快、随意拈来。

  谈及创作体会,作者说:“历史的风云变幻,所谓的‘意义’,经常是后人的臆想和放大。历史或被扭曲,但是对于历史的把握,可以视为人类心灵的投影。在写作过程,我们必须有直面灵魂的勇气。文明的果实刻满了残酷的符咒。通过艺术上的整合、创造,我试图创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将西域诸族的勾心斗角,分化融合,以及相互利用、彼此影响的过程进行再现。”

  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丝绸之路上的风云际会,值得重新考量。一千三百年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有如突如其来的旋风。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中东,到了八世纪,其兵锋已抵达中亚。经过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大唐的势力撤出中亚。随后而来的安史之乱,导致了大唐帝国从盛转衰。尽管有关大唐的历史小说已有多部面世,作者所呈现的这段传奇故事,视角独特,引人深思。

  历史的天空群星灿烂,逝者如斯,人生于世间,总是要有一点情怀。读罢作品,再说说这部小说的标题。严酷的军事对峙,恶劣的自然环境,这里的“风月”,对应了霜风冷月、铁血关河。

  另一方面,大唐西域,原本就是多元文化的交融,除了征战厮杀,这片土地上的爱恨情仇同样炽烈。从这个角度看,安西的风月令人惊艳,充满了异域风情。

  任何人都无法复原历史,文学创作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特定的艺术空间。作品中对于“风月”的诠释,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却又源于千姿百态的生活。

《文化范儿》2018卷开始编辑 征稿的同时,也助您出版个人作品集、开作品研讨会

文化范儿作者投稿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地理角度看历史:河湟谷地为何能影响中原王朝走势?
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
吐蕃王朝兴亡录(一):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论钦陵夺取青海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
大唐和亲总共送出去几位公主?数量其实不多,可身份却超乎想象
“外战”英雄谱之32---大器而晚成的“大唐儒将”裴行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