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
userphoto

2022.10.10 山东

关注

“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

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这是国民党军史对胡琏的12字评价。提起胡琏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人们想到最多的形容词就是儒雅。

如今留下的为数不多关于胡琏的影像资料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他嘴角上那一抹微笑,令人捉摸不透。

胡琏算不上国民党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但绝对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将领。

戎马一生的他,早年曾追随中山先生参加过北伐战争, 随后曾参加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期间曾率部在石牌要塞上与日寇浴血奋,也曾经在淮海战场上与粟裕“斗法”,以至于终生不敢提起粟裕。

而蒋氏退守台湾后,胡琏驻守金门岛,在这个孤悬台湾岛外的金门,胡琏期待这里可以成为“建功立业”的福地,但是在隆隆炮火之下,却成了他不堪回首的伤心处。

终其一生,胡琏一直都想着如何随蒋氏重回大陆,但历史的波浪最终将胡琏和蒋氏王朝一起淹没,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作为一名军人,战场上胡琏的表现总是会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

有人评价胡琏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

在国民党军中,有“二胡”,既胡宗南与胡琏,前者号称“西北王”,后者号称“金门王”,但知道二人底细的人都明白:“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对于胡琏的实力,解放军将领都是十分认可的,尤其毛主席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可谓是十分的贴切。

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曾多次告诫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刘伯承、粟裕对胡琏要多加提防。而粟裕也称胡琏为“悍将谋”,是在华东战场上,胡琏是粟裕少有的敌手。

同大多数国民党军官一样,胡琏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名将。

作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这一届可谓是名将如云,除了胡琏之外,林彪、谢晋元、张灵甫、唐天际、袁国、刘志丹、伍中豪等都是这一期毕业。

也正是因为黄埔四期实在是将星云集,因此胡琏在学校的时候,并不是很显眼,这也使得蒋介石那时候并不太重视他。

因此北伐后,胡琏只能去投靠老乡关麟征,后来因为关麟征所在团并入了陈诚的第十一师,从此胡琏也就成了“土木系”的一员。

此后胡琏随十一师与冯玉祥交火,眼看第十一师畏缩败退,关键时刻胡琏拔出手枪,将逃兵收拢住,稳住阵脚,最终他的连队竟然守住了阵地,这让陈诚对胡琏的指挥能力刮目相看,并提拔他做了营长

陈诚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后,想把胡琏调到第十四师任营长。胡链听说后直接找到陈诚痛哭不已,表达自己对第十一师的感情。

对此陈诚非常感,深觉胡琏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从此对胡琏更加器重,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

第十一师是陈诚起家的弟子,也是陈诚的命根子,由于陈诚先是担任十一师师长,此后又担任十八军军长。

所以人们将十一师二字合为“土”,十八二字合而为“木”,而且十一师又刚好有一个土木工程兵营,所以后来就把这个部队称为“土木系”。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胡琏堪称一员猛将,这一点必须实话实说,其最著名的一战当属当年的石碑保卫战。

石牌方圆占地约70里,上有三斗坪,是当时的军事重镇,第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下有平善坝,是石牌的前哨,亦为中国军队在补给枢纽。

石牌要塞地理位置

自从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长江三峡就成为重庆的天然屏障,石牌下距宜昌城仅30余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了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而日军惦记石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枣宜会战中,日军就从宜昌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分兵进攻石牌侧翼的曹家畈,两路日军当时都遭到中国守军的猛烈反击,惨败而归。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日军这次没敢从正面进攻石牌要塞,而是以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攻击。

参加此次大战的日军为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以及临时抽调的部分部队,总计约10万人。

中国方面,由军令部制定了《拱卫陪都作战计划》:

“国军以拒止敌人之目的,始终确保三峡为作战枢轴,凭依三峡南北连山地带,并用正面抵抗及节节侧背尾击,遮断敌人补给线,歼灭进犯之敌于三峡南北连山地带。”

石牌保卫战关乎重庆的安危,自然也引起了最高统帅蒋介石的极大关注,他不止一次的给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江防军司令吴奇伟拍来电报,强调确保石牌要塞。

5月22日,蒋介石又发来电令:“石牌要塞应指定一师死守。”

,第十八军负责戍守石牌要塞,而这个任务,自然也就是落在了第十一师的头上,既然是精锐,在这样的时刻理所当然要担起责任。

5月26日,蒋介石又从重庆发来手令,严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

胡琏非常清楚这一仗不仅关系到他和第十一师的命运,更关系到民族的存亡。胡琏熟悉山地作战,他认为虽然日军大炮坦克武器精良,但因不擅长山地作战,因此可采取智取战术。

他根据要塞一带山峦起伏、地势险峻的特点,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抑制敌坦克大炮之威力

战斗打响以后,第六战区指挥陈诚电询问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

胡琏当即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侵华日军

而胡琏也绝不是说说而已,他知道,这一仗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保卫石牌,将是一场非常惨烈的生死战,上阵前,胡琏及第十一师都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

大战前,胡琏依古例沐浴更衣,换上崭新的军服,在太阳最高的时候,着人设案焚香,亲率师部人员登上凤凰山巅,虔诚地跪拜在列祖列宗的苍天之下,他宣誓道: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石碑保卫战打的非常艰苦,双方不断的攻守,死伤均十分惨重。但是胡琏所率第十一师全体将士,无一人后退。

5月29日,胡琏对团长们发令:“从明天起,我们将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个,将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的岩石上。”

在战斗最激烈时,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战场上曾经 3 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而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没有战斗,而是双方在并不是因为双方停,而是双方在进行最原始、最血腥的冷兵器搏杀———拼刺刀。

由于守军意志坚决,顽强抵抗,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士气完全丧失。

到了5月31 日夜晚,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下,等到十一师的将士爬出战壕,发现进犯石牌之敌纷纷掉头东逃。

石牌要塞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我军毙伤日军达 7000 人,缴获器械无数,实现了蒋介石“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石牌第一”和“死守石牌,确保石牌”的军事目标。

石牌保卫战挫败了日军入峡西攻取重庆的部署,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

此役后胡琏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1944 年,胡琏奉调到重庆蒋介石侍从室,并很快升任第十八军军,成为“土木系”的骨干和精英。

但是作为国民党的一员悍将,胡琏的一生始终是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的。早在1931年至1934 年时期,胡琏就曾跟随陈诚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抗战结束以后,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悍然反动内战,而胡琏也成了蒋介石手里打内战的一颗重要棋子,在战场上多次与解放军交手,成为了我军的宿敌。

内战爆发后,十八军改为整编十一师,与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七十四师,并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

此时的胡琏麾下三万余众骄兵悍将,再加上全幅的美式装备,在中原、华东两大战场,成为解放军刘伯承二野、陈毅三野等部的劲敌,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 7 篇专门针对国民党十八军及胡琏的电文

而在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中,胡琏和他的十八军也是被解放军歼灭的时间最晚。

这也在某一方面证明了胡琏的整编十一师战斗力之强悍,当然这与胡琏的个人军事才能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在战场上,胡琏多疑善变,攻战必先求稳,战场嗅觉异常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能马上察觉,然后迅速脱身,这使得我军多次将胡琏团团围住,但是却始终不能将其活捉。

南麻战役华野 9 纵付出伤亡 4600 余人的沉重代价,最终却没有对胡琏的整个十一师取得任何进展。

许世友打电话给粟裕发牢骚:“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尸万段。”

双堆集作战之后,杨勇曾经说过:“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在后来解放军精心组织的几次“猎狐”行动中,胡琏及其整十一师都侥幸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说胡琏“狡如狐”确有道理。

但是对于胡琏的逃脱,很多国民党内部的将领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胡琏只是运气好罢了。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在战场上的胡琏确实有几分福运。

当年 7 月华野开始进攻南麻,被团团围住的胡琏眼看已经突围无望,只能固守待援。

为此,胡琏花了 20 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梅花形子母堡工事。但此时华野是铁了心要活捉胡琏,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胡琏眼看自己的外围不断地丢失,而黄百韬的援军却迟迟未到,此时的他已经几近绝望。

绝境中,他甚至祈祷上天的帮助,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华野发动最后总攻的关键时刻,老天偏偏下起罕见的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七天七,解放军弹药受潮,部队攻击受阻。

与此同时,黄百韬的援兵迫,敌我态势一下子就发生了变化,华野在付出重大牺牲后只能被迫撤退,而胡琏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此战过后,国民党内部将胡琏吹得神乎其,但恐怕只有他心里最清楚,这次南麻战役要不是天助,他恐怕早就步了同乡张灵甫的后尘

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番号撤销后,所属的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三师和整编第十师都并入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建制, 黄维为兵团司令,胡琏为副司令。

对此胡琏心里颇为不快,但又碍于面子不便明说,便借口父亲病重请假离开。

11 月初淮海战役揭开序幕,蒋介石命令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迅速开赴徐蚌地区作战。

25日,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 7 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动弹不得。

南京为十二兵团空投物资,官兵都说:“投这些东西不济事,最好把胡老头投下来。”

蒋介石电召胡琏商量解围对策。胡琏表示愿意带着蒋介石送给第十二兵团的慰问品飞赴双堆集,与黄维共患难

但是,此时国民党败局已定,即便是胡琏来了,也没办法扭转战局。经过商定后,黄维和胡琏决定分头突围,能跑一个算一个,于是两人便分乘两辆坦克向两个方向突围。

不巧的是黄维的坦克开到半途发生故障,一下子掉进沟里。他只得跟着乱兵瞎跑,在一片“缴枪不杀”声中,颤抖着举起了双手。

而这一次胡琏的好远又一次帮助了他,他所乘的坦克车驶上公路上,迎着一批一批的解放军,向南疾走。而解放军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坦克,还为其让道。

天亮后,坦克开到涡河北岸时,油料耗尽,胡琏只能下车步行,但是还是被解放军发现,开枪追了过来,胡琏不幸背上中了流弹,只能被卫士架着跑。

幸好发现一 只木船,他们才手忙脚乱地上了船,就这样,在解放军几十万大军中,胡琏竟然又一次逃生,成了漏网之鱼。

胡琏跑是跑了,可也伤得不轻,后被辗转送到上海虹口天主堂医院。由于救治及时,没去阎王爷那里报到,可从他背部取出的大小弹片就有 32 块,有几块与肺、心“仅一纸之隔”,虽 未触及命脉,但也是元气大伤。

而经此一役之后,“双堆集”和“粟裕”成了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晚年胡琏经常摸着那次逃亡留下的伤疤感叹“土木不及一粟(裕)”。

对于这次粟裕的死里逃生,那些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同僚则调,说他这次不仅仅是命大,更是命硬。这一点,胡琏自己也承认。

而胡琏的第三次死里逃生,则是在1958 年8·23的金门炮战中。

当时胡琏驻守金门岛,此时的“金门”并没有受到解放战争失利的影响,想着在金门岛大展拳脚,为此胡琏在金门苦心经营,广积粮、深挖洞,修建了数不清的明碉暗堡。

8月23日傍晚,金门岛的守岛官兵散步的散步,打篮球的打篮球,胡琏及几位副司令在金门防卫部所在地翠谷为前一天刚飞抵岛上 “慰问”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设宴接风洗尘。

当天的晚宴,胡琏已有醉意,遂决定先行一步返回指挥部,他的几位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酒兴正浓,便留在水上餐厅聊天。

没想到,解放军从厦门的炮兵阵地发射的第一批炮弹便落在“海上巨碉”金门岛的这个地方。

当时解放军之炮火猛烈, 让在金门海域的美国海军都目瞪口。第二天早上,惊魂未定的美国海军通信联络金门,问:“金门还有没有活人?”胡琏回电就一个字:“有。”

这次炮战,胡琏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身处水上餐厅的 3 位中将副司令就没那么幸运了。

副司令赵家骧冲上连接水上餐厅与陆地的小桥,腰部被纷飞的弹片击中,不治而亡

另一名副司令官吉星文身中弹片重创,急送医院手术后,腹中残留一极微小的弹片 3 天后引发腹膜炎而亡;第三位副司令章杰则是当场毙命

在人民解放军猛烈炮火轰击下,胡琏所部伤亡惨重,再也没有了原来的雄心壮志。同年冬,胡琏被调往台北,任蒋军“陆军副总司令”。

但是此时的胡琏仍然全力地为蒋氏王朝卖命,并且在1964年至1972年,担任台湾当局“驻越南大使”。而这也成了胡琏一生最大的一个污点。

相比于其他的国军将领,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相比较于杜聿明、郑洞国、李宗仁、卫立煌,甚至是当年与他一起淮海突围的黄维,胡琏实在是失了底线,晚节不保。

1972年之后,胡琏被免职回台北,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从此退出了台湾的政治舞台。

胡琏戎马一生,血雨腥风,福大命大,屡次死里逃生,晚年的胡琏回归平静,纵情于文学和历史,潜心苦读古籍,研修历史。

1974年,胡琏以 67 岁高龄,本着“学然后知不足”,在台大注册,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专门选修了宋史和现代史

胡琏对宋史怀有强烈的兴趣,在台大 3 年间除了因病住院请假的时间,竟然从未缺过一次课。

胡琏晚年还撰写了回忆录,如《古宁头作战经过》、《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和《越南见闻》等书,回忆了他刻骨铭心的经

而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胡琏显然也是思念故土的。他的书房里有很多国画,有长城、有华山,他经常对着画沉思许久。

在死之前,他曾把孙子叫过去,说:“去我的书房把我的笔与纸拿来!”

而后,他在纸上画了一张地图,那是他的老家陕西华县赤水镇汇头房村。他指着地图,对家人说:“你们第三代,一定能回去!”

当年金门炮战时,解放军还特意安排了胡琏的亲哥哥,在厦门向他喊话:“我们在家乡过得很好,全家人都得到了照顾,希望你们能回来!”

结果,胡琏硬是无动于衷。而他也错过了最后一个回归祖国的大好机会。

1977年6月22日,胡琏因心肌梗塞,于夜间猝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此后,随着两岸联系的进一步加强,胡琏的后人们多次回乡省亲,实现了当年胡琏临终前的遗言。

家乡父老也没有在乎胡琏当年的所作所为,同样给予了胡链后人极高的礼遇。

2009年2月12日,胡琏的女儿胡之洁来到厦门,在厦门市主任的牵线之下,胡之洁见到了叶飞将军的女儿叶小楠。

当年金门炮战时,叶飞正是当年炮轰金门的指挥官。

胡之洁赠送了印有胡琏头像的高粱酒,叶小楠则赠送了鼓浪屿钢琴模型,两人含笑相拥,一段恩仇,关于曾经的那些故事也就成为了过去。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祖国统一,两岸团聚,一定会到来,这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期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悍将胡琏:狡如狐,猛如虎,陕人是龙不是虫!
杨勇评胡琏:宁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黄埔名将胡琏:晚年绝口不提粟裕,死前让子孙拿纸笔画下一幅地图
一战救国家于危亡,一战阻国家之统一,“金门王”胡琏功过如何评说
悍将胡琏数次逃生堪比九尾狐
1977年胡琏夜间猝死,儿子:他晚年不敢提粟裕,死前长叹了一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