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想象的历史:奇幻电影与文学简史(上)

神话与魔鬼时代:神袛们的悲剧

《尼伯龙根》被诸多西方奇幻文化研究者列为奇幻电影的真正开端。这部由《大都会》导演弗里茨·朗执导的奇幻电影,在默片时代开启了奇幻的神奇大门。片中北欧众多奢华的装扮,神界你死我活的纷争,如舞台剧一般的表演,都让《尼伯龙根》这部长达五个小时的力作,成为了日后西方奇幻电影的创作源头。

《尼伯龙根》的故事发源于德国中世纪的神话传说,出自北欧的日耳曼神话体系,同时结合了民间的各种野史传说。它本事德国中世纪的叙事史诗,长达9516行。在公元791~792年间,这部史诗被先进已经无从考证的诗人创作出来。之后这首叙事史诗被同样无从考证的某位奥地利作家于1190年左右重新编纂,编纂后的版本和原诗大意相同。意大利学家卡尔维诺曾称这部史诗为“德语的《伊利亚特》”,并认为它是一出“神袛们的悲剧”。

《尼伯龙根》的电影版,和原版史诗一致,分为两部分。电影的第一部分名为《西格弗里德之死》,讲述了库山的王子西格弗里德,听闻只要能杀死盘踞丛林之龙,以龙血洗身,用其血沐浴,便能够刀枪不入。他便怒斩丛林之龙,以龙血洗身,但却没料到自己后背黏着一片叶子。杀死巨龙之后,西格弗里德以神力取得了尼伯龙根族的宝物。此时的他一时无两,他向心爱的勃艮第国王巩特尔之妹克琳希德求婚,并且主动帮助巩特尔打败了撒克逊人,让其迎娶冰岛女王伦希尔特为妻。在这样的糖衣爆弹下,巩特尔同意将妹妹嫁给西格弗里德。10年后,在一次突然爆发的家庭争执中,一直以为巩特尔是靠自己的力量得到自己的冰岛女王伦希尔特,得知原来其中还有西格弗里德的帮助。她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唆使巩特尔的侍臣哈根杀死西格弗里德,并将他获得的尼伯龙根之宝沉入莱茵河。

电影版的第二部分名为《克琳希德的复仇》。在西格弗里德被杀的13年后,其妻克琳希德为了复仇,嫁给了当时实力强大的匈奴国王艾采尔。她忍辱负重又13年后,设计邀请巩特尔一行人来匈奴国一聚。待巩特尔一行人到来,克琳希德随即指挥军队屠戮,在血雨腥风中,克琳希德抓住了杀死丈夫的凶手哈根。她逼后者说出尼伯龙根宝物的下落,遭拒后杀死了他。被死亡的火焰笼罩的克琳希德随后也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巩特尔,她在混乱中也落了个死在部下之手的惨状。

剑与魔法时代:一定要足够原始和疯狂

《野蛮人柯南》的原著小说及作者罗伯特?霍华德,被西方奇幻文学研究者誉为“剑与魔法奇幻的开拓者”。其1982年拍摄的改编电影,也成为电影史上剑与魔法奇幻的奠基作品。

所谓的“剑与魔法”,其实就是指“剑在故事中是主角,魔法是配角或辅助”。这类奇幻故事中,常常有一个武力非凡的主角,持剑凭借力量打败各种邪恶魔法的对手,如恶龙、女巫或者魔王,与“黄金时代”的那些带有浓厚文艺气息的作品不同,剑与魔法式的奇幻作品,往往更粗野、蛮横和暴力。

当初在导演罗伯特·霍华德筹拍此片时,就本着“一定要足够原始和疯狂”为拍摄要点。在挑选主角人选时,他看到了一盘记录阿诺德·施瓦辛格训练肌肉的录像带,深深为施瓦辛格严肃又狂傲的表情吸引,让这个日后的银幕冷派硬汉代表参演了其表演的处女作。

片中施瓦辛格饰演的主角柯南,是一个浑身都是肌肉块儿,常年穿着短裤四处杀戮的野人。虽然听起来很像是一部粗制滥造的B级片,但其实它集合了日后成为大导的奥利弗·斯通,《异形》的布景设计师罗恩才·柯布,甚至乔治·卢卡斯也搀和了一把。

《野蛮人柯南》的故事发生在大约15000年前,那时人类还处于蛮荒时代。小说作者霍华德假想这个时代魔法盛行,人们还处于暴力解决一切的环境中。柯南就生长于这样的时代,他无父无母,孤身一人在这乱世存活。他在流浪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长者,长者教会了柯南武艺。出师后,柯南开始到处冒险,战胜了邪兽、蛮族和女巫,在意外获得了威力神奇的巨剑后,柯南决定用这把宝剑,去战胜那些邪恶势力……

据电影导演米利厄斯回忆,这部电影当初借鉴了诸多日本电影,如黑泽明的《七武士》、小林正树的《怪谈》等。为了摆设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剧组设计了一款小巧的电子摄像机,连死尸都聘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制作,可谓算是当时的高标准作品。在《野蛮人柯南》上映后,受到了两极化的评论,批评者甚至指责该片带有强烈的法西斯主义倾向。导演米利厄斯反驳该片原著小说作者霍华德常年患有忧郁症,且恋母,在母亲病危时,他便举枪在30岁时自杀,“这样一个美国作家在通过野蛮人柯南治愈自己,就是这样无理的批评扼杀了他。”

贝奥武夫,这个名字是西方世界最广为认知的蛮力英雄。他一生中斩杀三次妖魔,保卫了人类的疆土,并且成全了自己的传奇。作为几乎是不可战胜的英雄,贝奥武夫天下无敌。如果说奇幻界剑与魔法时期最强的战士是贝奥武夫,简直是理所当然。

《贝奥武夫》是一篇出资英国撒克逊人之后的长篇史诗,它以古英语写成,描绘了贝奥武夫这个英雄的一生。在史诗中,丹麦这个国家正在遭受一个名为格伦德尔的恶魔侵扰。过往赫罗斯家决定悬赏找人除掉这个恶魔。贝奥武夫挺身而出,徒手硬掰断了格伦德尔的手臂,并将其杀死。在这之后,格伦德尔的母亲海妖找到贝奥武夫复仇。在与海妖的战斗时,贝奥武夫拿到了一把具有魔法力量的上古之剑,他用这把剑削掉了海妖的头。

在战胜两个恶魔后,贝奥武夫带着满身的荣誉回到了家乡吉特兰德。他带领着吉特人在与瑞典人的战役中大获全胜,成为了吉特兰德的国王个。成为国王后的贝奥武夫一心忙于治理国家,却不料一个逃跑的努力,偷走了一条巨龙的金杯宝藏。这让巨龙大怒,开始疯狂袭击吉特兰德。已经年迈的贝奥武夫再次挥剑而出,一剑刺入巨龙腹部后,贝奥武夫也被巨龙的獠牙刺中身体,一代英雄就此成为历史。

《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在2007年将这部史诗搬上大银幕。电影版《贝奥武夫》把故事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加入了更多的阴谋论元素,让贝奥武夫成为了一个黑暗英雄。泽米基斯在片中尝试了诸多先进的视觉特效技术,让贝奥武夫所在的古欧洲更像是一个魔法与暴力横行的地狱。

《冰与火之歌》并非电影,但在整体质量上,它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奇幻电影。

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火爆的的奇幻剧集,《冰与火之歌》目前已经推出了三季。它以美国剧集从未有过的精致细节构建了一片奇幻大陆,在这片大陆上,再没有单纯的“剑与魔法”中代表正义的单面英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复杂多面且无法判断正邪的立体角色。

《冰与火之歌》剧集,根据美国奇幻小说家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撰写的同名系列小说改编。该系列小说目前还处于创作之中,并未完结。马丁在《冰与火之歌》的原著小说里,开创了转换视觉的写作方法。他让小说的每一章叙述主体都发生变化,力求以多面式的拼图拼出整个世界的全貌。

“软奇幻小说”这个概念也是马丁创造的。《冰与火之歌》中,魔法元素在多半时间都只是点缀。小说和剧情都着重在刻画人物和叙述尔虞我诈的故事。被奉为“奇幻版《黑道家族》”的《冰与火之歌》剧集版本里,最新推出的第三季,也只有总和不到半小时的魔法元素展现。观众们的注意力都被放到了几个家族对权利的争夺上,偶尔突然冒出的奇幻元素会突然调动起观众的兴趣和兴奋点。这种把奇幻元素进行“饥饿营销”的写作方式,是马丁最惯用的奇幻文学创作方式。

《冰与火之歌》可以说对普遍意义上的“剑与魔法”小说进行了彻底的改良。它改变了此类小说一个扑克英雄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赢得胜利的简单模式。在《冰与火之歌》里,每一个角色即可以成为英雄,也可以成为恶魔,两者之间甚至可以随时转换的。马丁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他让奇幻小说更符合现实主义的标准,让奇幻世界的简单融合了现实中的人性万变,从而提升了西方奇幻小说的整体文学和人文气息。

1974年,一名叫做加里·盖吉科斯的保险公司推销员发明了一款名为《龙与地下城》的桌面游戏。这个35岁的中年大叔还不知道自己设计的这款游戏开创了一种名为RPG的游戏种类,《龙与地下城》也成为了日后所有RPG游戏的基本规则参照物。

虽然盖吉斯科本人并不喜欢托尔金的《魔戒》,但其实《龙与地下城》最初的设定是出于这本小说的。在1974年的美国,桌面游戏还是一种绝对新潮的事物。当时桌面的游戏只限于扑克或者国际象棋,盖吉斯科觉得这些游戏已经存在了如此久远却毫无创新,便自己根据《魔戒》小说的故事创造了一款新式桌面游戏。这种游戏提供了复杂的游戏故事背景,并且把以往桌面游戏老旧死板的棋盘,换成了更具有冒险一位的探险地图。盖吉斯科在游戏中为玩家设计了多个角色,你可以扮演任何一种职业,每种职业相应的属性数值和能力都不同,但互相趋于平衡。在用骰子决定算法时,盖吉斯科还发明了辅助武器、组成团队等多个游戏元素,他有一度甚至还模仿托尔金,为最初的游戏世界中非人类种族设计了对应语言。

《龙与地下城》之后还衍生出了多个其它世界设定的游戏,最著名的又“灰鹰世界”、“龙枪世界”及“异度风景”世界、“浩劫残阳”世界等等。这些世界基于最基本的龙与地下城世界,而不断延展着世界的构成。根据这些世界构成而推出的“龙枪”系列小说,官方承认的版本就已经有100多种。可以说《龙与地下城》是西方奇幻界的百科全书,它让龙骑士、龙、牛头人、巫师、牧师、勇者等等奇幻角色成为了西方奇幻读者耳熟能详的职业,并且直接推动了奇幻文化背后的漫画、小说、游戏等多元力量的前进。

《龙与地下城》在2000年开拍过一部电影版,但风评和票房均不甚理想。电影版的故事被媒体批评为具有太大的局限性,且并不精彩。5年后,该电影的续集才勉强推出,票房和口碑依旧持续走低。2011年,该系列电影的第三部《邪恶的黑暗书》上映。当时即有影评人大呼小叫,称“为什么这个系列能继续拍下去?难道是因为玩桌面游戏的玩家都太好骗了么?”,时候因为这番言论,《龙与地下城》的奇幻迷们曾抵制此续集电影,但据说第四部已经在筹备中。

《魔戒》的故事被人传诵了太多遍,其电影作品甚至和文学作品一起坐上了奇幻电影的宝座。彼得·杰克逊用忠实原著的缜密创作还原了托尔金笔下的架空奇幻世界,让这部曾被托尔金怀疑是否真能拍摄成电影的奇幻巨著成为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奇幻电影之王。

《魔戒》的故事一改奇幻小说要基于神话或传说的窠臼。以完全架空世界的想象力,构造了一个和现实世界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新世界。这种开辟新宇宙一般的写作手法,为西方奇幻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上帝一般的创世灵感。

“虽然拍摄《魔戒》这部电影耗费了我很多的力量,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能获得成功,完全归功于托尔金的原著。他对想象世界的设定癖好,让《魔戒》的世界完全可以依照文字百分百的还原,这是托尔金的魅力。”

彼得·杰克逊从来都不对托尔金吝啬自己的赞美。这位医生都叼着烟斗儿,嗜吃如命的语言学教授花了16年的时间构建《魔戒》的世界,其中包括小说中出现的每一个种族的语言、食物、衣着及家庭关系,他为每一个都设计了庞杂的细节图谱。

在托尔金的好友,同样是奇幻小说作家的C·S·刘易斯(代表作《纳尼亚传奇》)口中,托尔金是真的相信《魔戒》的世界是存在的。他曾和刘易斯两人在牛津大学附近的小酒馆聚会时,托尔金告诉刘易斯他昨晚睡前看到了甘道夫从夜空中飞过,作为回应,刘易斯告诉托尔金,他昨晚也听到了纳尼亚王国的狮吼声。

托尔金4岁时,父亲便因为风湿热疾病意外去世。母亲后因宗教信仰原因,也在家族内众叛亲离。小托尔金随后被母亲寄养在教区的牧师那里,儿时的孤独遭遇塑造了托尔金喜欢一个人幻想的习惯。据说他老年时让就会突然一个人叼着烟斗儿眼神涣散,沉入到幻想里,哪怕附近发生了命案,他也熟视无睹。

如此一个自认为是霍比特人的可爱作家,其笔下的中土世界充满了剑与魔法奇幻的最后光辉。常常有学者认为托尔金是将剑与魔法奇幻延展出更多门类的改革者,《魔戒》小说中魔法的力量有压制性的优势,但也没有忽略剑所代表的无力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在《魔戒》后,魔法的元素在西方奇幻文化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这也催生得西方奇幻艺术作品开始把力量型的主角转换为孱弱的孩子——他们代表了魔法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美奇幻小说概览
托尔金:痴狂的学者与他的神话世界 | 语言学午餐
欧美奇幻文学史
透过电影《贝奥武夫》,浅析北欧维京人的饮酒文化?最爱蜂蜜酒
这部电影拿下了351项国际大奖,有人还嫌它拿少了
图书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改编自谁的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