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宫崎骏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

每日小情书:别因为知道我会等你,就把我晾在那儿等。

宫崎骏是外国人眼中最知名的日本动画大师。他是日本第一个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导演。他手中握有日本所有类别本土影片票房纪录的前三名——《千与千寻》、《豪尔的移动城》、《幽灵公主》,把这排名扩展到前十的话,他的作品就在前六名里占据五个。作为动画导演,这是何等强大,何等成功。

但是,在他的辉煌成就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艰辛与苦涩。这些成功路上的艰辛,宫崎骏并不会告诉你。但就算他告诉你了,你会选择相信么?也许很多人宁愿轻易遗忘吧?

第一

每一件工作都选要求最严格的完成方案。

近四十年来,宫崎骏在拍动画的繁忙工作中,始终以旺盛的精神力量不断创作漫画。为了拍摄1984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风之谷》,他亲手创作原作漫画,一画就是十二年!漫画版长达七卷,篇幅比电影里的内容多好几倍。影片上映结束后,他又画了整整十年才完结漫画版。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勤奋。

《风之谷》1981年第一次提出制作企划方案曾被否决。因为投资的老板认为这部作品没有原著,知名度不够,预期票房无法保证。宫崎骏听到后说:“那就让它有原作吧。”于是他开始画《风之谷》的漫画。

宫崎骏给《风之谷》漫画定了三种风格:线条极其细密繁复的,一天只能画1张;线条比较丰富的,一天能画10张;线条最简单的,一天能画24张。宫崎骏最终选了一天只能画一张的那种。结果他马上让漫画拥有四十万固定的读者。这漫画的高质量,让看过的人难以忘怀。

后来宫崎骏对此说过:“《风之谷》虽然是为了拍电影才连载。但抱着拍过电影就算完事的心态去画,对漫画创作本身是大不敬的,读者也不会去看。所以我把它当作一部独立的漫画作品,一定要仔细画好。”

↓宫崎骏亲笔绘制的《风之谷》漫画彩图和黑白图。线条、色彩、构图都相当精细复杂,他在拍摄动画电影同时,还对此付出极大精力,绝对难能可贵、令人敬仰。

第二

真正的人才无需逢迎上司,只要他不可或缺。

宫崎骏很久以前提到,他年轻时从比自己年长六岁的老搭档高畑勋身上学到过一件事,让他回味无穷。

高畑勋30岁就在日本最大的动画公司东映做导演。当时他正在拍摄《太阳王子荷尔斯的冒险》,这是一部后来轰动日本动画界的名作。这部动画的制作期间,年轻的宫崎骏眼看进度来不及按计划完成,就担心地问高畑勋:“这样下去没问题吗?上映时间我们赶得上吗?”

高畑勋怎么回答?他特别淡定地说:“不怕,咱们手上有胶片作人质。”高畑勋机智的回答让宫崎骏明白过来,正因高畑勋对他手里的成果有自信,已有的胶片能证明这部动画电影有多好。而东映想换导演的话,真找不到跟他高畑勋一样厉害的人。所以他只需要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就够了,无需为赶时间在制作上取巧图省事。后来宫崎骏再也没有着急上火自乱阵脚,结果《太阳王子》制作组反倒按时把计划进度完成。

宫崎骏刚入动画这一行,就从高畑勋这里学到一课。真有才华的人,没必要对上级唯唯诺诺,若因此而做出妥协,反倒无法真正发挥才华。

↓黑白照片是30多岁时的宫崎骏(右)和高畑勋(左)。彩色照片则是前年留下的合影,他们俩中间夹了个铃木敏夫——吉卜力工作室的主管,陪伴他们三十余年的工作伙伴和朋友。这对老搭档大半辈子都和对方在一起。

第三

认清自己的极限并非为了退却,是为更好地成功。

宫崎骏第一次当导演是38岁,作品是1979年的《鲁邦三世》动画电影版《卡里奥斯特罗之城》。成名心切的宫崎骏在这片子上马失前蹄。这是个烂摊子,制作时间只有其它正常动画电影的一半,最后还是没及时完成,比原定时间晚一个月上映,而且票房惨淡,于是发行它的电影公司高层就迁怒于宫崎骏。后来,宫崎骏在三年时间里没有接片机会。他那时是经验、头脑和体力的鼎盛期,这时候却偏偏在坐冷板凳,该有多痛苦。

时隔四年后,宫崎骏终于又等到拍《风之谷》这个机会。要是再次失败,他就再没机会做导演了。所以宫崎骏就向投资方提出,必须让高畑勋来当制片人,他才同意做导演。因为他知道光靠自己干肯定会乱花钱、超期,然后重蹈覆辙。他在动画上最可依靠的人就是高畑勋,必须需要高畑帮他,才能保证这部影片成功完成。

拍完《风之谷》后,虽然《卡》片同样开始收获好评,但宫崎骏仍然说过自己不是当导演的材料。因为他清楚知道,自己只有区区两次导演的经验,在导演领域还有许多工作不擅长,而他不擅长的那些地方,高畑勋都做得比他好。

↓《卡里奥斯特罗之城》这部动画电影是后发慢热型地受到观众欢迎的。宫崎骏在制作这部影片时,就已经带有后来体现于吉卜力作品当中的相似美术设计风格和动作表演。

第四

不要烦恼你现在怎么还没成功,连宫崎骏都花了20年。

宫崎骏1941年出生,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东映。22岁开始画动画,到42岁才导演《风之谷》取得成功。这中间的20年里,他几乎都在帮高畑勋打下手。他给人的印象主要就是高畑勋的搭档,后来还加了个《卡里奥斯特罗之城》的失败者。但从42岁到72岁这三十年,有《风之谷》到《起风了》这些影片作证,谁还会记得他之前20年“只是高畑勋的搭档”?

第五

控制成本是认清事物本质的艺术。

宫崎骏拍摄《风之谷》的时候,高畑勋是这样给他帮忙的。

高畑勋和宫崎骏相反,自认是个导演,不是制片的料。在开始做事前,他把欧洲美国的知名电影制片人调查了一遍,写下满满一大本记录,列出这些成功制片人擅长什么,共通的业务要求又是什么。

他把自己不擅长哪些地方,也在做记录的同时写进那本子里去。然后他根据动画制作的本质,想出了扬长避短做好这项工作的方法。

高畑勋理解到,制片最重要的任务是——成本控制,最需要控制的项目就是——时间。结果,他依靠在动画制作各个环节的经验,非常准确地算出每一环节的预算和进度时间表,努力让计划表按照他定下的时间完成。《风之谷》就这样顺利完工,它拯救了宫崎骏的导演生涯,高畑勋在背后辅助宫崎骏实现了人生的逆转。

一个有成就的人要想触类旁通,得从自己有绝对把握的知识出发去研究,才是正确的立足点。没有这样的立足点,想走新的道路只会事倍功半,最可能的结局是无功而返。

↓高畑勋在《风之谷》片头字幕里的头衔是制片人。这在当时很让日本的许多高畑勋动画迷惊奇。因为这些人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他担任这职务。

第六

进入公司不是终极目标,获得成长才是。

吉卜力工作室的宣传部长曾说,“你永远不知道在这个公司每天会发生些什么,也正因为如此,你每天都会很快乐。”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当然并非管理混乱,是指它的思维永远不会循规守成。譬如下面这件事,就没有另一家日本动画公司做得出来——

2002年8月1日,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吉卜力竟然关门了!这不是倒闭,而是工作室主动歇业半年,期间给所有人发三分之二的基本工资,到2003年2月1日再回来上班!前一年吉卜力刚做出日本史上最高电影票房的《千与千寻的神隐》,正处于天下无敌的巅峰期。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宫崎骏和工作室主管铃木敏夫共同研究出的决定。他们宣布,在放假期间,吉卜力的动画师可以干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散心、休闲、渡假、学习新手艺,甚至可去别的公司打短工,如果觉得比在吉卜力干更适合自己,不用回来也可以。

宫崎骏对于人才是这样看待的:动画师进了吉卜力工作并不是最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否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无论到哪里都能起作用。他觉得吉卜力不怕流失人才,只要它的新企划足够有魅力,不管是谁都会回来干的。所以吉卜力很有趣,它是日本独一无二的,个人主义决定政策的成功动画公司。

↓吉卜力工作室就在东京的卫星城小金井市,招牌大大方方地刻在门上。在宫崎骏眼里,这座工作室只要能把来工作的人锻炼成到哪都起作用的动画专家就够了,并不需要把它看成多么伟大和不朽的地方。

第七

企业的创造能力会体现在保护员工的差异性。

吉卜力设有好几个工作室,并不是所有动画师都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其中的第四工作室,是给工作能力强,但作息时间无论如何做不到朝九晚五上班的人专用。

这些人既然能力没问题,个性没问题,那么公司就该保护他们的差异性,创造条件让他们跟无法保持一致工作时间的人共同工作。于是宫崎骏和吉卜力的主管铃木敏夫一起设法,在大工作室的附近找地方和钱盖起单独工作室。

抹杀员工差异性,正是出于追求效率而非追求创造性的思维在管理上的体现。对于吉卜力这种能创造出精良艺术品的企业,拥有这样的包容性和创造思维,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为部分动画师单独建立的工作室,就是在追求创造性这一原则中,也找出了适合自身情况的实施方法。

第八

自High的工作等于无用功。

1985年,宫崎骏和高畑勋在德间书店出版集团支持下,建立起吉卜力工作室。正是在这里,宫崎骏制作出日本电影票房史上前六位里的五部动画。可是在那之前他遭遇过一场大危机:工作室成立后过了三年,吉卜力动画电影的每个发行商和赞助商都觉得这工作室快要倒闭了。

为什么?因为进电影院看吉卜力动画的人越来越少了。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观众只有77.5万,接下来到《龙猫》又下降近一半:45万。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观众人数就只有35万。

有认识这些发行商的人告知宫崎和高畑,他们才知道这事。三年来宫崎和高畑两人一直非常开心地工作,这时候就像大梦初醒。虽然这危机令他们震惊,但他们认定自己做的影片足够好,质量是节节提升的。这实际上怪不了他们两个导演,而是暴露出吉卜力当时的一个缺陷,没有人负责宣传工作,去跟许多人说出这句最基本的话:“我们做出了什么好东西,请大家来看吧。”

宣传工作是首先让赞助商和广告投放方了解这东西有多好,能怎么推广,然后才让观众知道的。宫崎骏这样的艺术家当然不会擅长这事情,需要专门人才来帮忙。

这件事就直接导致德间书店给吉卜力派来宫崎骏和高畑勋的老朋友铃木敏夫。铃木从动漫杂志主编岗位转任,专职到吉卜力负责宣传和管理。通过他尽力操作,效果立竿见影:1989年吉卜力的《魔女宅急便》影院观众人数达到264万。

↓《魔女宅急便》虽非常受欢迎,但它并不是宫崎骏最喜欢表现的题材。然而它观众人数是《龙猫》的近6倍。这是因为它质量比《龙猫》好那么多吗?显然并非如此。而是因有了恰当宣传点以及广泛宣传覆盖面的结果。

第九

有困难时,就制造一个更大的困难来战胜前一个。

常人在工作上遭遇难题,一般做法是分成几个步骤,步骤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直到难题全部解决。

宫崎骏遇到难题的解决方式,却是制造一个更大的难题,使之前的问题显得不那么难。

1991年时,吉卜力工作室面临一个困境:动画师人手不足。因为当时宫崎骏为了保护吉卜力动画师的利益和积极性,给他们所有人开正式的雇佣劳动合同,每月都要支付大量薪水。养着这么多人,必须不断做动画卖出去才能维持经营,结果就得同时准备制作两部动画电影。但吉卜力现有的作画人员,又不能满足同时开工两个片子的需要。

宫崎骏就说:“开新的工作室,招更多的员工吧。”原来他的难处是作画人员少和制作档期紧张。可开新工作室却又给他找了更大的难题,就是地和钱。吉卜力的法人代表对此就反对,他觉得这事风险巨大,搞不好会让工作室破产,所以拒绝为此担责任,见反对无效他就坚决辞职了。

宫崎骏的解决办法,一是让升任主管的老朋友铃木敏夫去找大老板德间要到钱,二是他自己恨不得成天不睡觉地工作,边画动画边设计出新工作室。结果,钱很快找到了,半年后工作室盖好,新招募的动画师搬进来开工,人手短缺的问题不复存在。前一个难题,就是这样在解决更大难题的过程中消失了。

↓这就是宫崎骏在23年前为之几乎累断了手的新工作室。他一边画《红猪》一边画这间工作室的设计图,还跟承建商交涉与选材料。被绿色包裹着的它,如今成为小金井市的一景。

第十

成功后要敢于怀疑自己。

2001年,《千与千寻的神隐》创下日本多个影史纪录后,很多人祝贺宫崎骏,夸这部片子:“无论是内容还是宣传策划,哪方面都不能再好了。”

宫崎骏听这话听得多了,却格外留意起一个问题,于是他到处问吉卜力自己的动画师:“是因为宣传做得好,《千寻》才热卖的吗?你认为动画做得怎么样?”

他担心,过度的宣传会影响观众判断影片真实水平。所以他拍下一部动画电影《豪尔的移动城》时,上映前吉卜力就实行了宣传沉默。只放出这么点消息:吉卜力动画电影《豪尔的移动城》,要在某个时候上映。

宫崎骏听这话听得多了,却格外留意起一个问题,于是他到处问吉卜力自己的动画师:“是因为宣传做得好,《千寻》才热卖的吗?你认为动画做得怎么样?”

他担心,过度的宣传会影响观众判断影片真实水平。所以他拍下一部动画电影《豪尔的移动城》时,上映前吉卜力就实行了宣传沉默。只放出这么点消息:吉卜力动画电影《豪尔的移动城》,要在某个时候上映。

结果,《豪尔》的票房收入是196亿日元,日本电影史第二。虽然延续《千与千寻》的宣传方式,票房有可能会比这数字多,但宫崎骏一旦产生自我怀疑,就要竭力去证明何种选择正确。对《豪尔》的宣传策略,是铃木敏夫对他这心理的体现。任由自己的怀疑再被持续到下一部作品,那可不是宫崎骏能容忍的。

↓《豪尔》的女主角从面貌上就跟宫崎骏在其他作品里喜欢画的少女们差异巨大,尽管她在电影的起初与结尾这两端还是变回了妙龄女子……这也是出于宫崎骏在《千寻》受好评后产生的自我怀疑所导致吧?他也许同时想重新突破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失所望吗?《猫的报恩》等十部经典动画电影不是宫崎骏作品!
盘点宫崎骏最好看十大经典动画电影(组图)
宫崎骏退隐的余生
今天,全世界的朋友圈都在祝他:生日快乐
宫崎骏真的复出了! 要再拍一部长篇动画电影
《龙猫》是东方才有的乌托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