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树石争辉——小议庞燮庭新作《山不在高》兼及其他

为你精心制作盆景理论、技法、造型、鉴赏、市场和造园等方面的专业内容,提供最新鲜的行业资讯。每天六点,不见不散!



文丨李  新


我对庞燮庭先生的作品感兴趣并予较高评价,在圈内已为人所共知。而我与他的交流,也随着时间推移,从疏淡到频繁,以至于无话不谈——当然,我们的话题永远是盆景。时间久了,渐渐也就省却客套,有话直说,互不遮瞒。

▲庞燮庭作品《富春山居》丨真柏丨110×70cm


近年来,承庞先生信任,每有作品问世,总把照片发来,听听我的看法。几乎每次,他的作品都能让我眼前一亮,为之惊羡并赞佩。其间我也冒昧就个别作品提出一点意见,同样也获他认可与采纳。

这次却有所不同,我们的看法不怎一致,而且谁也无法说服谁——我倒是希望自己错了。下面,以作品为证细析之。


▲庞燮庭作品《山不在高》


这件树石组合,名为《山不在高》,是庞先生在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组织两百余位会员赴上海冠农中学开展活动时现场表演的作品。尽管时间有限,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庞先生还是凭藉深湛的艺术功力为大家奉上了一件精美之作。


▲《山不在高》(局部)


说其精美,是因为这件作品的每一细节,仍与作者以往的创作一样,散发着细腻、工整、精良的光辉,无论枝叶修整、石材处理还是配件安置,盆内的每一点滴(如远山亭榭,水面竹筏,坡脚点石等),极耐品咂与推敲,不仅不见丝毫仓促与荒率,反而仿若谋划良久、天造地设一般,自然气息十分浓郁,匠痕全无。这就与我们通常所见的现场制作拉开了距离。

山体由质地坚硬的风砾石组成,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凝重沉稳中蕴藏动感:主峰稍向左倾,中后部的远山与其相反,线条走向与右前方的浮石遥相呼应,隐隐然成对峙之势。在这种内在紧张关系的牵制下,盆内所有石块各有其用,形成密实连贯的整体,看似水平浪静,波澜不惊,实则外静内动,极具张力。在这里,风砾石特有的色泽又为作品增添了光彩:灰白色山体在苍黑泛黄斑纹的烘托下,愈发显得素雅晶莹,与环绕四周翠绿的真柏枝叶交相辉映,仿若在弹奏一支安谧清幽的小夜曲。

我一直以为,庞先生是当前国内少见的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树石盆景作家,其艺术功力即便在这件现场制作的小品中也一览无余,尤以山石为主体的部分最为精彩——大家手笔,于此可见一斑。

说石材出彩,并非在抹煞树的分量。对庞先生的树木造型表现,我极赞赏并多次评述,以为走在了当代盆景艺术创作的前沿。此盆树木表现虽不如他另几件代表性作品那般孤峭狷介,个性凛然,却也大方纯正,自然得体,同样蕴含作家的敏感和山川的灵气——看似普通,然而做到如此地步的,放眼宇内,也无几人。

艺术是非常微妙的活计,失之毫厘,便可谬以千里。其间奥妙和区分,有时的确难以向那些满怀疑惑的目光一一道出。

我与庞先生的共鸣就到这里。

下面谈分歧。我们的争论在树、石的比例配置上。

综上所述,石颇佳,树亦不错,各有特点与光彩,可这二者组合到一起便产生了错位,那就是,树大山小,石与树的分量几乎旗鼓相当,尽管它们之间相互烘托、映衬,却也相互争抢、冲突,从而使得主次关系不够明朗。

从作品主体看,树木表现略占上风,一正一斜,居高临下,与山下的树丛紧密呼应,对山体呈“占领”和“包围”之势。但是如前所述,这件作品的石材处理非常出彩,山不高,却气韵饱满,张力十足,有蓄势待发不可摇撼之势,岂可小视!又岂能掩其锋芒?因此,树不压石,而石在体量较大的树下又难成主体。

石与树就在这相互争抢、相互对峙的状态下共存,其艺术魅力自然会有所减损。

在我看来,此作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树的高度超过了山。艺术创作允许夸张,但再怎么夸张也得在视觉真实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试问:在我们的经验里,有超过了山的树么?树若比山高的话,此山还能叫作山么?又何以负载比它高的树?

再者,作品的近景表现十分细腻,舟船人物、吊脚竹楼以及坡脚碎石都很逼真,比例亦极恰当,艺术感染力较强。在如此具体而精彩的近景映衬下,作为山顶上的树,自然应处于中景位置,退居其次了。可此作非但不将其消隐弱化,反而如前所说,大力推举张扬,也以浓墨重彩的方式予以表现,这就给画面构成带来了问题:中景抢眼,近景受到挑战(其实把树作为重点表现也无不可,只是近景过于细腻,使人的目光不得不向之投注),而且,左倾配树的分量较重,与主树有争锋之嫌。同时,这棵配树与山顶的接连处亦有不妥:一是关系生硬,有粗暴直白之弊,对山顶构成压迫;二是山顶在浑圆树干的对比下,显出了尖利与单薄,与真实脱节。


▲《山不在高》(树木压缩后的效果)


另外,崖边的竹楼与其下方的浮石(小、大两块)以及右前方坡脚、舟船、人物、小树丛、主峰偏右绝大部分山体的关系非常融洽,不可或缺,但与右侧崖壁、后面远山以及左前方水面的关系却不怎妥帖,略有突兀之感。

以上,便是我与庞先生争执的焦点所在。

事物是双刃剑,既有所失,必有所得,在这里,树高虽为硬伤,却又为作品增添了气势(矮了反而不行,光彩立消,这也是我写这篇评论左右难为、颇费踌躇的地方),同时副树向下方斜飘的枝叶,也使这件作品野趣横生,意味盎然。因此,此作虽有我所以为的种种“问题”,但就综合表现而言,仍不失为一件有个性且灵气十足的作品。我跟庞先生开玩笑:若以百分制评判的话,我给八十五分。

而以往,他好多作品在我眼里都在九十分以上。

好在先生胸怀宽坦,不以我的执拗为忤,朗声笑道:“有争议是好事情,就把它交给读者,让大家去评说吧。”



▲庞燮庭作品《远山的呼唤》


应传媒邀约,在对这件作品进行评述的同时,也想请庞先生谈一下树石盆景制作技艺与长期养护的要点。说到制作技艺,其实以专业书刊对树石(水旱)盆景的宣介来说,已经较为详尽了,大致为树木选择、石材处理(洗刷、打磨、雕琢、切割、拼接、胶合)、组合填埋、布置青苔之类,爱好者只要稍微用心揣摩、尝试,很快就能熟练掌握。眼下树石盆景已然成为国内盆景的一大特色或潮流,也充分说明了其制作技艺早已普及开来。

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艺”,具体到操作中,体现为石与树的组织配比、构思布局、气韵神采等,其间,树石摆放尤为微妙,所谓“以形写神”,便由此生。每一块石、每一堆土、每一根枝条,都需要精准把握与调控,其塑造原则与绘画所强调的“增一分嫌其多,减一分又觉少”毫无二致。

这就需要作者有着异常敏锐的造型直觉和良好的分寸感。而这“直觉”与“分寸感”又无法传授,因为它来自于禀赋,高明的作者无法将这禀赋从自己体内拿出来融进别人的血液。有时候他自己也未必说得清楚,可是他的眼睛却毫不含糊,手下绝不容许有违背艺术原则的枝叶、土石在作品中出现。说白了,在他心里有杆秤,好坏拎得清清楚楚,感觉得明明白白,这“感觉”胜过一切言语、文字,引领他做出了令人刮目的作品。其实这也意味着,在树石盆景创作上,制作技艺相对容易掌握,不居主导地位,真正的“要点”是创作者这个人,是这个人的艺术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材料在不同的人手里会偌大差异的真正原因。不由想起了烹饪,何其相似。


▲庞燮庭作品《牧牛图》(真柏、钟乳石)


我在电话里把这个观点说与庞先生时,他很是认可,说树石盆景的“制作技艺”就那么点东西,最重要的是作者要有“悟性”,要掌握很多盆景之外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等,看得多了,就会对盆景创作有所启发。

言语很朴素,却道出了 “功夫在诗外”这个老理儿。

谈及树石盆景的“长期养护”,庞先生说,最关键的就是浇水。这话一下使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看过的一篇关于日本盆景养护的报道,其中有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日本同仁以为,在日常养护中,技术性最强的就是浇水,这个看似简单,谁都会做,而且每天都在重复的举动,精准掌握是有难度的,因为每次都要根据不同的树种、每盆的干湿情况随机处理。我将这个说法向庞先生转述时,他连声称是。



庞燮庭作品《人杰地灵》


相对于树桩,树石(水旱)盆景在浇水方面的工作量显然要大得多,因为它盆子浅,存水少,而且庞先生的树木栽植位置都比较高(这似乎成了他的一个特点,2010年在上海植物园,那盆《人杰地灵》中一棵真柏的根脚径直悬在了盆沿边,还有几棵小树的干身探向了盆外,其险峻与灵动让我啧啧称奇,至今难忘),因此他强调在浇水上万不可马虎,浇的时候至少要浇三遍,每遍间隔五至十分钟,以便慢慢渗透。

“对于真柏来说,水多一点比少一点要好。”他又说。

“那您多久换一次土呢?”我问。

“一般四年一次……每次换土的时候稍为增加一点。”他答。

“那这样下去岂不越来越高呢?而且与定型时的样子会有差异?”我不解。

“养护期间当然不同于展览啦,展出时可以将上面的土弄薄一点,而且等到下一次再换时把底下的土给去掉,不就又与和以前一样了嘛。”他笑道。

然后又说:“其实真柏这东西,对土的要求不是太高,有时一点点就可以生长得很好,你看这件《山不在高》,下面的那一组小树丛,土就少得很,关键是水得跟上……真柏养得好不好,看看盆子里的青苔就知道了。”

难怪他作品里的青苔密密匝匝,有若丝绒,原来是长期累积的结果。而当今展会中,有相当数量的盆面都是临时布苔,待展览结束后,那些苔藓又都销声匿迹了。这个看似很小的细节,却反映出一个作者日常养护的功力。

“您多久施一次肥呢?用什么肥?”我知道,土少的情况下,肥料一定要及时补充才好,而且我也在养盆景,想从真柏的养护里获得启发。

“我一般用腐熟的人尿,和水的比例是一比五,在生长季节两个月一次,过一个星期再施一次。”

“也就是说两个月(实际是九周)两次咯,只不过第二次的间隔时间短一点?”他的这个“两个月一次”让我有点糊涂。

“对,是这样的。”原来老人家是以大的时间跨度为计量单位了。

“您觉得在养护工作中最大的‘要点’是什么呢?”弄清了疑问,我还惦记着刊物交给我的任务。

他不假思索:“最大的要点就是要用心嘛。”

一语中的!我会心大笑,为这回答叫好。

是的,“用心”,这才是盆景养护最核心、最关键的所在。当你把盆景时刻放在心上,把它当作自己的爱人、孩子那般牵挂时,你的盆景想养不好也难。因为它的每一根枝条、每一片叶子都会牵动你的心,让你为之环绕、付出。技术手段,养护知识,归根结底是由心来驱使的。很多农村老大爷,大字不识几个,可他一门心思扑在土地上,你看他种出的粮食和蔬菜,黑乌乌,绿油油,鲜亮喜人。相反,哪怕农学专业的硕博人员,若对土地缺乏感情,对农事敷衍应付,他管理下的作物又能好到那里去呢?

一切技艺都是由人来实施的,抓住了人心,也就抓住了根本。说到这,我很惭愧,尽管我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投给了盆景,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但我的心总是有所游离,未能和它们融为一体,所以在养护上总是马马虎虎,对比我在庞先生家里看到的那些郁郁青青的真柏,我很是感慨。

他安慰我说:“不要紧,这不是着急的事,慢慢来,自然、随性就好。”“是的,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每天想起盆景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如果我能像对待读书那样对待盆景,或许我的进步还会快一点。”我向他汇报。


▲庞燮庭作品《浦江源头》

(真柏、英德石,盆长100cm)


由于交流愉快,庞先生趁着谈兴,向我讲起了一个关于养护的小故事。

有一次他到盆友家里参观,在距离真柏十多米的地方就说:“你的树有红蜘蛛。”盆友很纳闷:“不会吧,我才打过药没多久啊?”“那你再看看。”庞先生很有把握。待到近前,那位朋友俯身细察,果然枝叶里藏匿着一些红蜘蛛。对方很惊讶:“我每天跟它在一起都没发觉,而你相距这么远就看出来了,真是厉害!”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养得时间久了,有些经验而已,再说,有虫害与没虫害的叶色是不一样的。”庞先生这样跟我解释。

“那您对付红蜘蛛都用什么药呢?”我追问。

“就是农药店里常卖的“哒螨灵”啊,从春天到休眠前,用喷雾器打上两三次就可以了,打的时候一定要用够量,否则会影响效果的。”

“是的,这跟我们石榴虫害防护的道理差不多,只是药品、施打频率有所不同罢了,不过您讲的这些还是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的,尤其是那个‘十步开外’……”说到这,我俩笑了起来。

至此,关于真柏养护的提问也就告一段落。


▲庞燮庭作品《云水谣》


在与传媒交流中得知,当前有好多爱好者尤其是初学的人,对制作技法、养护知识比较感兴趣,希望传媒多刊载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以收“实用”之效。是的,这不仅是读者的愿望,也是专业传媒理当承担的职责,因为说到底,盆景是以植物学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表现形式,脱离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再好的构思,再棒的技艺也从无施展,如果它的生长终止了,那么“盆景艺术”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养护是盆景永恒的主题,贯彻创作的始终,不能不予重视。

制作技术、养护技巧不仅现在,而且永远都是专业传媒的一个重要话题,值得关注并认真对待。

但是盆景的特点还不同于花卉,对于花卉来说,养护是永恒甚至唯一的主题,对盆景而言,这只是它向前行走的第一步,比花卉相比,它还负载着表现自然空间、展示作者个性、传达意境等重要使命。

而且在养护管理上,除了个别珍稀树种较难侍弄外,绝大多数盆景树材并非那么娇贵,只要留心钻研,即可顺利掌握。这是对一个盆景人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他应具的基本功。如果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无法掌握的话,又如何进行代函数、微积分等更高级别的运算呢?

也就是说,一棵植物,生长、成活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造型与创作?盆景人谙熟养护技巧,就跟一位厨师具备娴熟的刀工一样,是前置条件。况且,盆景素材来自遍布大自然里的各种树木,把它们栽植到盆里,跟农民在土地上种植粮食、蔬菜,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与土壤、水肥、病虫害打交道,而这些,连目不识丁的老农都能轻松搞定,更何况以跻身艺术殿堂为己任的盆景人呢。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肯用心,三、两个春秋过去,就可把素材生长特点了解个差不多,其养护知识随着时间推移,会愈发精熟,化为他的潜意识:无需刻意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届时,他每天琢磨的重点自然就由养护转向造型表现、意境传达等环节了,后者才是他更为持久的关注点。如果一位厨师总津津乐道并频频展示他的刀工,相信很多人会对他产生本末倒置的疑虑。

我和庞老师交往十几年,交流中很少涉及“制作养护”的话题,所以才有了上面的“电话访谈”。

但即便最顶尖的数学家,仍然要以加减法为基础开展他的运算,最优秀的盆艺家,也仍然要关注作品中树木生长的质量。它们好比基石,离开它,再高再美的建筑也会坍塌。

这就是创作与养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温饱解决以后,人总还要寻找点什么,以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也更有意义。我想这话也同样适用于盆景:养护是为了创作,但创作绝不是为了养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孤峭与润泽
打破常规水旱盆景构图模式方式之运用
盆景养护不到位容易衰弱老化,如何复壮
盆景形式及其造型要点(下)
《图解小型树木盆景制作与养护》
保持盆景不走样,做到4点就可以,还能提升观赏效果,管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