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必修2精讲-工业地域的形成

地理必修2精讲之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地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二是学生需要学会搜集本区域工业资料,从实例出发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前者,才能很好地实践后者;同时后者的实践也有助于加深和拓展对前者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设有两大目: 

第一目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首先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然后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最后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第二目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在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教学重点 工业联系;工业分散。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虽然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抽象,很多名词晦涩难懂,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读不懂,也没有兴趣读,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要本着“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比较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在教学方式上,要优化问题情境,强调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设计由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案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本节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以引起学习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分析探究,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学会具体现象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能具体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结合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对家乡工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老胡整理出品,欢迎分享,转载需经同意,并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必修2新课精讲-工业地域的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三亚市第四中学 司思)
人文环境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2新课精讲-农业的区位选择1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