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要一个幸福的晚年,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你怎么定义自己的一生是悲剧还是喜剧?

有人说,如果顺利开心的时间长,那就是喜剧。如果悲惨难过的时间长,那就是悲剧。

是这样么?

换个问题。

你怎么定义一部电影是悲剧还是大团圆?

是取决于主角顺利开心和悲惨难过的时间比较么?

话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前八十回都是风流快活贵公子,后四十回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为啥无可争议的被定性为爱情“悲剧”?

因为结局。

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即使前八十分钟都是苦大仇深受欺压,最后十分钟有个反转复仇,观众就觉得解气痛快,意气风发的走出电影院。如果反过来——前八十分钟浪漫唯美,最后把主人公所有一切都夺走——观众看完电影三天后都胸口憋闷喘不上来这口气。

人生亦如是。

可以说,人生的最后10-20年,定下了整个调子。

晚年的生活质量受什么影响?

健康,财富,环境,社交…….非常多,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天伦之乐”,也就是——晚辈对你的态度。

膝下承欢,其乐融融,含饴弄孙,家和万事兴。仿佛一切苦难都成为了过眼云烟,有孩子们真挚的关心做背景音乐,闭上眼睛也能心无挂碍.......

如果是“膝下承欢,其乐融融,含饴弄孙,家和万事兴”的反义词呢?你自己体会一下!

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对待父母的态度,又取决于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两点:

1,你对待你孩子的方式。

2,你对待你父母的方式。

家长和孩子之间,犹如一场田忌赛马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点。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取决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说明一点,这里说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而不是法律规定的赡养老人这种显而易见可以规范的权利义务。而是孩子和你之间,是不是有亲密的连接,彼此的关爱,深层的尊重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几乎所有在小的时候,曾经被家长用所谓的“权威”——也就是打,骂对待过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这就是所谓“叛逆”的由来。

其实,并非所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都会叛逆。叛逆更像是一种反作用力,曾经承受过的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量也越大。而经历了没有压力的童年的孩子,在“青春期”会度过的自然流畅,一如以往。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以权威,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服从的时候,看起来,父母“赢”了战争,而孩子哭了一阵之后,生活归于平静。事情解决的不仅有效,而且高效,没有副作用。是很多父母最擅长的解决“孩子不听话”的方式。事实上,孩子在遭到父母强迫时,所有的委屈,愤怒,屈辱,无奈,伤心,等等这些负面情绪,都作为一种能量,被深深的压制在潜意识中。第二天,云开雾散,仿佛当事人都忘记了这件事,但是这些被压制的能量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在再次遇到类似情景时被激发,或者,在自己的身体成长到足够反抗父母的“强权”时,来一次大爆发。

随着孩子身体和思想的不断成熟,家长的逐渐衰落,形势发生了变化。

很多在孩子小的时候耀武扬威的家长,会在孩子成年之后,逐渐露出颓式,直至屈从于孩子日渐增长的“权威”,变成一枚驼背,弯腰,黯然神伤的孤单老人。

因为他们相信“谁更有力量,谁就能赢”,所以他们会打孩子。因为他们相信“谁掌握资源,谁就能赢”,所以他们以“断绝生活费,没收手机”为要挟,让孩子屈服。在他们眼里,“有力量,有资源,就能赢”是一条真理。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可惜,“力量和资源”的掌握者,会随着时间变化。

我们会看到,很多迷信权威的家长,老了之后气势很弱,甘于被孩子颐指气使。当初,他们认为当孩子没有力量和资源的时候,是不值得尊重的。所以他们也接受,当自己失去力量和资源的时候,也可以不被尊重。

所谓“风水轮流转”。

事实上,风水的确是轮流转的,但是尊重不应该是。

自尊自爱是天赋人权,无论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手里是不是握着别人需要的生活资源。

家长和孩子之间,犹如一场田忌赛马。

孩子小时,家长的能力和资源正是鼎盛时期。如果战争以此为标准,胜负分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开始走下坡路。势均力敌。

当孩子长大,家长逐渐衰老。一泻千里,不战而败。

原来的“将军”变成了“战俘”。而几十年前的“奴隶”,翻身做了主人。

以牺牲晚年的幸福为代价,去获取中年的一些满足。这真的得不偿失。在孩子小的时候使用强权去让孩子服从,会因此埋下叛逆乃至仇恨的种子,在几十年后尝到反弹的力量。

几乎所有在青春期叛逆强烈的孩子,小时候都挨过打。

但是,的确不是所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都会在家长老了之后恶劣待之。

有很多“浪子回头”的叛逆少年,随着成人,结婚,生子之后,幡然悔悟,体会到“舐犊情深”,回归家庭,对父母恭顺孝顺,颐养天年。

那是因为,影响孩子对待你态度的还有另外一点——你对你父母的态度。

身教胜于言传,当孩子看到你对你父母的态度,几十年来耳濡目染,这已经作为一种价值观融在血液里得到传承。当你们之间的力量相差的非常悬殊,他已经不需要用任何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需要用事实告诉家长“我已经长大了,请尊重我”,不需要再矫枉过正的为自己争取决策权的时候,他会回归,按照家族传承的价值观尽孝。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错过了美好的童年,家长错过了和睦的中年,两代人在家长的老年和解,虽然美好,却还是令人遗憾的。

我们本来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从孩子的童年开始,彼此尊重,平等友爱,一路和谐的走到人生的终点的。

“道理都明白,说起来很容易。谁不愿意开开心心解决问题,可是你不知道我家那个熊孩子,不打他一顿根本管不了他.......”

有多少人看到这里,脑子里出现这句话的?

究竟怎么才能不用权威,不打不骂的搞定孩子?

简单的说,先试试以下几点:

1,在使用权威之前,先分清楚,究竟是为了满足你的需求,还是孩子的?

前几天去一个朋友家做饭,席间他们6岁的孩子小明想喝果汁,被孩子爸严厉禁止。所有人愕然,小明委屈又没面子,默默低下头。爸爸头冲着小明,眼睛却看着眼前的菜,厉声说:“你自己清楚原因”。

妈妈偷偷告诉我们因为孩子前几天喝果汁的时候咬吸管,所以被罚三个月不能喝。

“啊?咬吸管?那怎么了,我现在还咬呢?!”

我没心没肺的大嚷了一句,换来小明爸爸更大的白眼。

小明看着我,嘴撇的更弯了。

我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快闭嘴,但是心里的疑问却滔滔不绝。

孩子咬吸管,到底哪里影响到爸爸了?

当孩子当大了,能自己买饮料,自己决定怎么喝,喝多少的时候,会不会报复性的多喝,而且用更多的吸管咬咬咬?

再往前一步,当爸爸老了,需要小明照顾的时候,如果有生活习惯让小明看不惯,小明会不会想到吸管事件,而毫无意识的去模仿?

这件事,往严重了说,有可能会成为小明长大后的一个情结。

事实上,

第一,“咬吸管”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必要管?

也许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咬一阵就不咬了。即使孩子咬一辈子,其实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当家长的只要把自己认为的咬吸管“负面影响”告诉孩子就好。比如会显得不够优雅,会让人觉得你紧张,等等。

第二,“咬吸管”的行为,用这种权威的方式管有没有效?

也许嘴里不咬了,但是心里的委屈还会找到出口。

也许暂时不咬了,但是想咬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如果我再告诉你,在爸爸吃完饭离席后,姥姥因为心疼外孙受委屈,偷偷把果汁拿来给小明喝。你可能就更觉得这种方法很难奏效了。

“为你好”,而孩子却不理解,这是我们使用权威的最常见的理由。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孩子做到的,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比如“不换上这件新衣服,就不带你去参加婚礼”,“不吃光碗里所有的饭,就不许出去玩”,“你要是再在地下爬,就打你的屁股”,“你今天必须下水学游泳,这有什么可怕的,哭多久都没用”。

所有这些,看起来是为了让孩子“更漂亮,更健康,更有规矩,学到更多本领”,但是在被你强迫的孩子的哭声后面,可能隐藏的是“我要参加婚礼时有面子,我辛苦做的饭倒掉好可惜,衣服弄脏了洗起来太麻烦,以及游泳课学费不能浪费,家长的话必须得到执行”。

小小的娃身上,其实担着爹娘大大的需求。

2,在使用权威之前,先弄清楚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孩子并不会反对父母,他反对的只是父母不理解他,强迫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当你觉得他们胆大包天,不教训一下就不得了的时候,不妨先看看,孩子坚持的,到底是什么。

通过有效的倾听孩子,我们会发现,我们以为“孩子坚持不肯穿新买的漂亮衣服”,是故意作对,其实内心里是因为这个颜色的衣服曾经被幼儿园的小朋友笑话过,她怕没面子;

我们以为“孩子在晚上缠着你讲故事不肯睡觉”,是拖拉磨蹭,其实真实的原因是这是一天中他唯一能和你单独相处的时间,他不舍得睡觉,想跟妈妈多呆一会。

我们以为“孩子不肯去上幼儿园”是偷懒,其实真实原因是他最好的朋友转去了其他幼儿园,所以他有些担心自己会孤单。

每个人,都会有的时候难以分清自己真实的需求和表面上的解决办法。就像你自己,可能也会以为自己想要高收入是拜金,后来才发现自己要的是安全感。你以为自己真的需要一个名牌包,后来发现是为了和满身LV的闺蜜聚会时有面子。

小孩子更是如此,他们会执拗于自己找到的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当父母拒绝时,他们会表现出巨大的反抗和情绪。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够正确的倾听孩子,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情绪,整理思路,就会听到他背后的真实原因。

孩子总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他们需要的,是身边最亲爱的人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不会没有原因的与父母作对,除非他们实在无法配合父母的要求。

3,如果孩子的行为对你的生活真的造成了影响,可以坦诚的告之,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有些时候,熊孩子真的就是熊孩子一枚,的确给家长造成了很多困扰。

这时候,如果你也变身“熊家长”,以“熊”治“熊”,那么恭喜你,下次孩子犯“熊”的频率,可能更高了。

因为孩子跟你学习你处理事情的方式。你尊重他,他尊重你,你熊他,他......熊霸天下。

在跟孩子提出希望他改变的要求时,用如下的句式,更能帮到你:

当我看到--------(你的行为),这让我-------(对你产生的真实影响),所以我希望你-------(希望改变的样子)。

孩子的行为,要尽量描述事实,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你打了弟弟”,而不是“你又欺负了弟弟”。

对你产生的影响,如果你想不到。那你可能要问问自己,这事到底可不可以不管。

4,当孩子的需求和你的需求发生了冲突,除了“你赢他输”,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如果周末上午,你想让孩子在家收拾屋子,而孩子想去同学聚会,除了大吵一架之外,还有其他选择:

两个人坐下,一起商量出满足两个人的需要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先收拾屋子,再赶去和同学聚会;也可能是把同学聚会安排在家附近,随时空降;还可能是孩子把同学召集到家里来,一起收拾房间然后出去吃饭;还有可能你同意孩子今天不收拾屋子,但是连续刷两周的碗;还有可能是......

孩子会给你很多的意料之外,只要你给他机会。

是的,世界上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权威才需要“唯一”。

说起来,其实也并不复杂:尊重孩子的需求,允许他们做他们自己。

你曾经给过孩子多少尊重,这些尊重就会在孩子长大之后,回报在你的身上。

想要一个幸福的晚年,就请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事实上,如果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家长一定也很快乐。如果家长的晚年是幸福的,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注:本文多处借鉴《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这本书,推荐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权威感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注意了!这四类家长对孩子很危险
怎样在呵护和管教孩子之间把握好一个平衡的度?
"他还是个孩子",是最毒的母爱
幼儿园105个游戏大全二
2016高考志愿填报“十部曲”,把握好这场“大考”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