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吴昌硕的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世上之事无定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不清也道不明,说不定哪天有人为金石君代笔,印友们也恐难以区分。那你知道吗?在署名为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竟然还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真品中混合着他人代刀作品。对于多数藏友来说,分辨真伪已是不易,要分辨这些近乎于真品的代刀之作,金石君私以为,这真的很难!代刀指的是请别人代为篆刻,与居心叵测的假冒是有区别的,后者为利,而前者,当属情非得已。


山阴吴氏竹松堂审定金石文字



石潜大利


《苦铁印选》中有“山阴吴氏竹松堂审定金石文字”、“石潜大利”两印,为吴昌硕62岁时所作,但据见证者华镜泉所说,这两方印虽点明为吴昌硕所刻,其实是吴昌硕篆石、吴石潜亲刻,由缶翁落款而成。吴石潜与缶翁交好,但也只是求来了篆石(远处传来金石君的声音:得大师篆石已足矣),而非缶翁执笔亲刻,这已经出乎常情,但细究下来,却又合乎情理。这合情在于何处?众粉们,别着急,跟着金石君的脚步,咱们一步一步往下看。

雨华


52岁时,缶翁有印“雨华”,边款记:“乙未元日,昌硕病目作此,翻觉粗疏有趣。”


侍儿南柔同赏


54岁时,缶翁刻“侍儿南柔同赏”,其边款说道:“目疾乍瘳,用刀殊弱”。同年书梅题诗称“支撑病臂强写梅”。


葛祖芬


71岁时,缶翁刻“葛祖芬”,边款中说:“余不弄石已十余稔,今治此觉腕弱刀涩,力不能支”。


73岁时,他在《兰石图》上题跋——“时病臂”,在写给长尾雨山的信中提到“今年七十三,烟花如雾,脚软如绵”。


可见,他晚年因目疾、病臂、弱力之故,少有动刀。


缶老虽多次提及身体状况不佳,但这并不影响往来求印者的络绎不绝(金石君如果活在那个时代,也肯定亲自上门求印了吧,印友们会不会呢?)。他身处“集前人之大成者”、“一代宗师”的高位,是那个时代人人都仰慕着的篆刻大家,缶翁拒绝之词虽出,但求印者的盛情难却,拒绝不了,那就刻吧,实在臂痛难耐时,缶翁便请来身边的熟人助阵,专司我篆你刻之事。


“保初”一印边款记云:“君遂索刻,臂痛不能应,乞季仙为之,尚无恶态。壬辰八月缶庐记”,那个时候,吴昌硕49岁(季仙为缶翁夫人)。


为吴昌硕代刀的人无法计数,但主要代刀者有三位,金石君未经他们本人同意擅自为他们取了个响亮的外号:“吴门代刀三侠”,分别是大侠徐新周、二侠吴涵及三侠方镐,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在形神上都颇具缶翁篆刻风骨。


大侠——徐新周


徐新周(1853——1925),吴县人。字星州、星周、星舟、心周、星洲,斋堂为耦花盦、藕华盦、蕅华盦、陶制庐。其幼而嗜古,尤究心金石,师吴昌硕,所作印谨守师法,不逾规矩,骤视颇肖乃师,边款亦然,甚得缶翁法乳,乃吴昌硕的得意门生。


金人


上海博物馆藏“金人”印,边款云:“景张先生……属吴君昌硕篆此二字,时吴君病臂不能应,命徐星州捉刀”,当时缶翁65岁。



子修


另有“子修”一印,为缶翁篆、徐星州刻。


徐新周治印时,行刀冲切皆施,雄劲苍浑,印文合大小篆于一体,重书法意趣,神、形酷似缶庐,然细察印字,线条似较方匀坚实,不若缶翁之浑厚恣肆,但也是风神自具,凭着过硬的篆刻技法,徐新周晚年游走大江南北,在印林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徐新周作品↓↓


尔雅窈窕夫妇



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二侠——吴涵


吴涵(1976.10.24——1927.7.7),为吴昌硕次子,字子茹,号臧龛,别署藏戡,因诞於湖州,故有湖儿、壶儿、阿壶等乳名,善诗文,通六书,工丹青,尤精篆刻。

一亭之子


上海博物馆藏“一亭之子”,款记“乙卯冬家大人为季眉篆,令臧刻”,当时,缶翁75岁。


观复斋


另有“观复斋”一印,为缶翁篆、吴涵刻。


关于吴涵本人的印风,沙孟海先生曾这样介绍过——“印法多用缶老中年以前体,余每以此辨识大小吴真伪”,但他的作品遗世不多,据说在日本篆刻界很受欢迎。


吴涵作品↓↓

郁勃纵横如古隶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


“郁勃纵横如古隶”、“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两大印,侧边均刻有“此二印涵儿手刻”,乃缶翁手笔,甚是珍贵。


三侠——方镐


方镐(?1906),字仰之,号根石,斋堂为剜金刻玉之斋,江苏仪征人,近代篆刻家。篆隶刻印初学同乡先贤吴让之,有“虎贲中郎”之誉,又学西泠诸家,后师事吴昌硕。镂金刓玉,工雅殊绝,摹北魏碑拓亦佳。


据钱君陶记载,早年曾发现过吴昌硕写给方仰之的若干明信片,内容大多为委托代刻印章之事,但代刻之印,并没有明确资料记载。


方镐的篆刻风格以钝刀硬入,走刀爽利,自有一股风韵,只可惜他自己的作品流传稀少。


方镐作品↓↓

平以养心



家风好古


如金石君前文所述,因身体等原因,代刀实乃缶翁情非得已。缶老71岁时,自言“不弄石已十余稔”,但60岁之后,缶老署名的印作数量依然很多,一直到八十四岁,缶老依然有作品面世,想来,其中应包含了不少没有明示的代刻作品。笔落至此,金石君咧着嘴角在想:即使署名缶翁,只要我也有资格为缶翁代刀,也是求之不得,之不得,不得,得!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果您愿意支持更多原创精品文章,请不吝打赏,金额不限,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守敬金石印好友徐星周
中华古玩新闻网:近代著名篆刻家徐新周的篆刻故事(组图)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下)
吴昌硕 | 篆刻印集 | 边款拓印(上)
缶翁姑苏籍弟子 徐新周与赵云壑
吴昌硕 | 篆刻印集 | 边款拓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