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知章86岁高龄所写的《回乡偶书》,你们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唐玄宗天宝二年,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当时他已经86岁高龄,距离他离开家乡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诗人在年老之际置身于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头有无限感慨,写下两首《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年时期就离开了家乡,直到年老了方寸回来,中间不知发生了多少人事变化,乡音虽然依旧,但鬓发却早已斑白稀疏,两相对照中自有不胜苍茫之感。

久别家乡老大回来,昔日相识的人不见,却有儿童迎笑想问:“客从何处来?”在家乡已经成为异客了,全诗在有问无答中悄然结束,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诗中一,二句尚是常语,三四句从一个儿童不识相问的小小情节说来,将年老重返故乡的那种既喜悦又惆怅的复杂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让人回味无穷,是“以少总多”的范例。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返乡后的贺知章在同故旧亲友的交谈中,发现家乡的人事已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感情细腻的诗人于是发出人事无常的感慨。“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因为诗人的一切感慨皆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而引发的,故一再重复这同一意思。下一句笼而统之议论人事变化,多年离乡,当有许许多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不胜枚举,故只好一笔带过。三、四句写景兼议论。故乡的人事俱已变换,只有门前那一湖碧波依旧荡漾,不改昔日模样。诗人妙用反衬,“不改”反衬“半消磨”,“惟有”进一步映衬“半消磨”之意,在湖波不改的映衬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全诗通过“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形成一种低回沉思。与第一首诗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那种若悲若喜的情感不一样,在听了亲朋好友介绍故乡人事后,诗人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的旁边,情感已经变得更加感伤了。整首诗是诗人自然而然地从肺腑流出,毫不雕琢修饰,朴实无华,却最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翻译赏析
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二首_贺知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