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商论(2) 场景力:磁性强大的超级用户入口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生说,没有场景的产品即将死去。的确,伴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人们与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最真实的连接,或者说,场景是企业联接用户的超级入口。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时刻处于不同的场景中。尽管人生经验有限,每个人却都有对某一个场景刻骨铭心的体会:比如和恋人初次相识的地方,魂牵梦绕的故乡老屋。文学艺术作品中,更是常常借助“场景”来提升艺术效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恋爱要在“花前月下”,会友要“把酒言欢”。如果跨越文化的隔阂,去检视西方文艺作品,同样会有非常多的典型:在《廊桥遗梦》,那座桥见证了弗朗西斯卡和摄影记者罗伯特的相遇,也注定了无奈的分离;在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里,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孩露丝两人站船头,相拥着展开双臂似乎在迎风飞翔的场景,见证了一段传奇而凄美的爱情,也成为后世热恋中男女一再效仿的经典pos。

 


这就是场景的力量。

用场景打动用户,在餐饮、旅游行业中原来就十分常见。比如,在国内的日本料理进餐,最大的亮点其实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家具、餐具、服务员的服饰和语言,以及充满了富士山、樱花等东瀛装饰元素的环境。如果没有特殊的体验场景,可能实际感觉未必赶得上在家吃黄瓜蘸酱和芥末鱼片。

 

 

这个例子形象的说明,在特定场景下,提供顾客可能需要、或与其需要相关联的产品或服务,对于推动消费,会产生巨大的推动。

其中的奥妙在于,很多时候,人们所喜欢的,未必是产品本身,而更可能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所营造、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和信念

每一个人,不管他自己是否认识到,其实都需要借助场景来满足内心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暂时无法实现空中楼阁的需求。还以日本餐厅为例,去就餐的人,多半是崇尚或喜爱日本文化的。因此,想要触动消费者,就一定要有匹配的情景,因为人是受环境影响的。

简单的说,如果用户喜欢某个场景(比如,现场的灯光、色彩、氛围,甚至仅仅是所播放的背景音乐;或者是移动终端上的社交软件、游戏、APP等应用形态),那么商家就要营造这样的场景。进一步说,即便目标客户不喜欢某类场景,那么也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对用户加以引导和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场景在引发用户的共鸣、驱动用户的购买行为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现在的厂家,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场景,其中很多体现为购物、游戏、社交平台等相关应用。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可佩戴装备、移动互联网、广告屏幕和终端的无缝链接,随时营造、进入情景正一天比一天更加快捷、容易。

 

 

    是我们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我们?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超文本链接为核心的Link模式已经完全失效,而流量的碎片化、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为我们带来的最大改变,便是一场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场景革命。

随时随地的场景接入:

最早,消费者需要到店铺中才能看到场景的改变;而进入移动互联的时代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支持大多数人随身携带智能终端,这使实时触发、随时进入场景成为可能。今后,随着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融合的机会越来越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重度场景、高频场景(指那些使用人数、数量和频次多,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可以经常接触到的场景)提供给用户选择,而且日复一日的渗透和融入用户的生活方式中。也就是说,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用户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因厂商设定的体验、互动场景而产生消费。

 


社群和亚文化力量暗流涌动

社群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也包括较为抽象的关系,比如思想上共鸣、共同的生活方式等。每一个场景内的用户之间,由于拥有相同的亚文化需求,很容易构成一个社群。而社群感、亚文化是极易被大规模复制和传播的。一个用户,受制于自身的订阅、关注和朋友圈、通讯录,很容易在自身信任的链条里被朋友、同道所裹挟。这时,内容的质量、观点是否正确,都未必是主要因素,事情的重点是,个体和社群共振。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不自觉地被卷入其中,构成亚文化群落的一部分。例如,尽管在社会公众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数码“极客”(Geek)们会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期间,往往会选择“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汇成美国拉斯维加斯汹涌的人海。而在雾霾猖獗的日子里,柴静拍摄的专题片非常受人关注,有人在网络上坦白说:自己在没看《穹顶之下》前,都不好意思和别人好好聊天。

这个例子的隐喻意味深长:由于社群关系的存在,每个人看似自主独立的选择,其实都处在自己的“穹顶之下”。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好莱坞魔幻巨制《魔兽》的魔力,体现了游戏构筑的社群亚文化的巨大威力。改编自暴雪娱乐经典游戏的电影《魔兽》于2016年6月全球公映。“没玩过游戏会不会看不懂” 的担心,是观影的心理门槛。但是,请别担心,这部由超级IP改编的电影,拥有堪称人类游戏史上最庞大的粉丝群体:首映当天,从北京、上海到广州,全国各大影院的零点场便被狂热的“魔兽粉”变成了一场粉丝狂欢嘉年华,单日就创造了3.86亿元的票房和11万场的排片纪录。从暴雪娱乐的logo出现在屏幕上开始,每隔几分钟,剧场内就会爆发一次集体欢呼,甚至有人一开始就激动的哭泣。影片结束后,往往有大半观众看着滚动字幕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场。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是“魔兽”游戏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他们是在带着情怀看电影。对于这些观众而言,电影本身已经不那么重要。玩家集体购票包场、老友重聚缅怀青春岁月,才是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场景体验”。

 


正是由于场景如此重要,能不能营造正确的场景,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能不能被消费者“爱上”。如果企业能够准确定义场景,就能精准解决目标用户的痛点和痒点,也能够实现对品牌和产品的引爆。因此,提升场景力,就成为在这个全新时代,企业的必修课。

场景重构,将彻底改造传统企业的组织方式、产品定义、营销和商业模式。可以看出,但凡在目前互联网占据领先地位的品牌企业,无一不是构建场景的高手

陌陌成功超越微信杀入华尔街,本质的原因是他营造了一个比微信更高端的社交场景;

腾讯游戏的成功,离不开其对社交场景建设的重视;

阿里则通过自己完善的生态服务,无时无刻、日夜不息的构建着更多支付宝的支付场景;

甚至销售手机的小米,也在建立自己智能硬件帝国的同时,一直努力构建一个能够自由使用小米手机的场景。

  

目前,场景方法论,已经全面颠覆和重构商业模式和营销理论

找到或者创建一个新的场景、开发出新的连接方式,也就意味着开辟一个新的模式和利润来源。

不论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互联网+产业中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都要高度关注如何创设新场景,并学着用新品类独占新场景的红利,而不是执着于产品研发,或拘泥于在残酷的红海获取流量。

而与此同时,随着见识更多、更好的场景,用户也在不断追求越来越新的体验、越来越高的效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就需要不断重新定义场景,或者建立新的场景连接。

今后,我们将和您共同探讨

如何成功的构筑一个具有磁力的场景,以及如何开发其商业价值。

 

特别提示:尚书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在图书出版全流程服务之外,推出微信内容提供、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敬请支持。

欢迎企业、媒体、广告等公司合作共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篇文章看懂《场景革命》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 | 读书
流行韩剧的场景流量—社群场景与产品创新(十八)
读书笔记|内容力,是超级IP的基础和核心
互联网时代制胜三要:体验、连接、社群
吴声北大演讲:IP连接,场景时代的造物逻辑
张帅冰丨从地段思维,流量思维到场景思维——《场景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