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随手一个朋友圈转发分享,实际上是在消耗你的“社交货币”

帮忙投票给一号!!!每天可以投三次哦这样的求投票,你看到是投还是不投?

朋友圈点赞“求点朋友圈第一条!打开后发现是某饭店的免费品尝推广,这样的赞你是点还是不点?

好友私信来让你转发他的广告,此时你转还是不转?



什么是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就是建立在用户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它相当于一种虚拟网络世界的一般等价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通过实实在在的软妹币来买买买。在社交平台上,你在朋友圈里发的文字、自拍、小视频可不只是你单纯的分享,或是一种会产生互动的社交行为,它们是你社交货币形成的重要来源。就像是人们用货币能买到商品一样,社交货币能让你获得更多来自好友的好评和积极的印象。简言之,凡是能买到别人关注、评论、赞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社交货币。

 


当社交网络开始和利益挂钩时,微信里的社交关系也成为了一种资源。这些求转发、帮投票、赏个赞本质上与广告无异。好友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也变成了用以量化和物化这种资源的参考坐标轴


当你帮某人转发的时候,其实相当于你自己的社交关系被这个人拿去做广告了,你的社交关系和好友就变成了这种广告的消费对象。


这种转发无论是基于你们深厚的友情,还是工作上的关系,其实都是在消耗你“社交货币”。

 

想要衡量你的社交货币到底有多少,你的内容是否能给别人带来归属感、是否能引起好友的热烈讨论、是否富含丰富的实用价值、是否能引起别人的评论乃至转发、能否让好友想要给你评论进行信息交流、能否实现身份的认同。只需要对比这六个维度:Affiliation(归属感)、Conversation(讨论话题)、Utility(实用价值)、Advocacy(拥护性)、Information(知识信息)、Identity(身份认同)。


 

你是如何赚取又是如何赔掉“社交货币”的


微信上发张自拍,配上“今天晚饭吃太多了,明天一定要开始减肥大计!”接下来你每隔1分钟就去看看谁点赞了,谁给你评论了“我也是!”和“明天一起加油~”,然后乐此不疲。

 

分享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喜欢分享能给自己“加分”的内容,让外界对自己保持良好印象的内容最有可能成为社交货币。你发布这个状态真的是想自我控制饮食吗,可能有,但在你选择公开平台的时候就表明了你想让别人知道,你想让别人关注你,想获得赞,想要存在感。你发布了内容,获得了社交货币,这便是社交货币流通的增值体现。

 


而随着商业势力对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入侵,原本封闭的朋友圈不仅孕育出了微商、代购,各种商业广告更是硬生生地拦腰截住你的朋友圈。微博上,你的粉丝数量够多,广告商就会来找你合作,一条硬广多少钱,软广多少钱。微信上,如果你的阅读量高,篇篇十万+,那你的广告更是应接不暇。相当于是别人直接用钱来买你的社交货币了。


于是你为了获得现实中的经济利益,或是老板的赏识,转发这些内容到自己的平台,消耗掉了你的“社交货币”。这种一转一发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交货币的减值体现。

 

如果肆意挥霍社交货币会怎样?

 

1. 浪费视线,信任破裂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粉丝量不多,也没在经营公众号,整个朋友圈里基本都是同事同学朋友亲戚的,那这种所谓的“人情转发”真的比收钱的广告还恶劣。因为它不仅消耗了你自己的社交货币,霸凌你的社交资源,还强奸了别人的视线。

 

这种招黑主要是由转发的内容和形式而决定的,如果你转发的一个内容完全没有实用价值,更别说让别人评论转发,或是引发讨论带来归属感了,这完全就是在挥霍你自己的社交货币。


学会大胆说“不”


常见于那些疯狂的刷屏内容,往往是自己都没有看一眼就转了出来。但凡是谋私利,多少会招致别人的讨厌。对关注你的粉丝、朋友圈里的好友来说,无论你们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而双向通过了对方的验证,还是因为兴趣爱好价值观而主动的关注,你想要通过这扇窗户关注他的主动行为其实是暗含了一种信任。


我信任你,所以我愿意了解你的动态;我信任你,所以浏览你的分享。而一旦我发现你在利用我,把我作为牟利的工具和砝码,那这种信任瞬间就会破裂,删除拉黑取关可能就在你转发这些垃圾信息的那一瞬间。

 

2.所谓仗义的“帮转发”,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你今天帮这个好友转发了一条他的投票链接到自己的朋友圈,改日你想让他帮转的时候,他能否以同等的效力帮你?你的微信好友数量有1000人,他的只有10个人,这种宣传关系还对等吗?物化的讲,这和借钱是一个性质的,这个“借”不仅有很高的不还风险而且还存在“借1000还10块”的可能性。

 

毕竟,当你随手就是一个别人的的转发时,代表了你对自己的社交资源不珍惜不负责,这无疑于是在向你朋友圈里的好友宣告:“我是没有原则的人!我的信息没有价值!取关我吧!”。


         别丢掉你的那一分任性         

别怕你的态度尖锐

因为

你转发的就是你自己


·········

参考文献


Gringarten H. Contagious: Why Things Catch On[J]. Journal of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2013, 5.


(作者:“社会学了没”团队 汪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爷:你的内容很好,为什么没有粉丝?送你十万流量!(内含福利)
如何为你的品牌打造「社交货币」?
刘兴荣:什么是社交货币?如何发行社交货币每天被动吸粉200人
傲慢与偏见,苹果的社交货币
谁他妈说的做微商很容易?看看这10条军规你触犯了几条?
90%的微商业绩下滑都是因为违背了这10大军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