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时德国武装商船------“袭击舰”
在二战时德国除了U型潜艇还有一小支海上幽灵部队,这只部队用的武器是“商船”,这些可不是一般的商船,它们从表面上是,其实内部装了1到2门中型常规火炮外加几门小火炮。平时它们不把这些炮露出来,只要遇到盟军商船就在几秒钟内变成了一个中型火力武装船!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呵呵!德国够阴吧!可是这支商船的船员对带盟军商船的战俘们非常好,盟军战俘们可以和他们聊天甚至可以分享他们的酒和食物!呵呵!是真事!不过这些“商船”也在后来的猎杀U型潜艇行动中被击沉了!哎~他们都是战争中的好军人啊!!!不过有的也活了下来。不管怎么样这一小支部队是希特勒的部队中的好军人!!!!
著名的“袭击舰”~~~~~~~~~~~~~~` 
  在巡航的时候,它们是和平的货船,高挂中立国或者同盟国的旗帜;但一旦发现了猎物,它们马上挂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海军旗,发动猛烈的进攻。它们在夜幕或者薄雾的掩护下对盟国的商船甚至是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一次又一次地让皇家海军损失惨重,偶尔还在盟国的港口外布下数以万计的水雷或者炮轰建设中的港口。九艘德国全副武装的袭击舰就这样游荡在广阔的海洋上面,寻找着自己的猎物,给盟国的海上补给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化装成没有武装的商船,袭击舰通过伪装,载着让人恐惧的军火四处制造麻烦;而水上飞机和快艇更是让它们无所顾忌。当它们得手之后,往往将目标舰只的燃油据为己有,而对方的补给物资也全部转移过来,这其中还包括大量的俘虏。这些袭击舰甚至还扮演着补给舰的角色。它们掠夺的物资往往是U艇的“粮食”。一旦U艇获得这些物资,其作战的时间和区域就将进一步扩大。袭击舰们往往在海上呆上数月,甚至几年。而回到祖国之后,它们就成为了英雄。毫无疑问,它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让人感到恐怖的舰队之一,就像当年的海盗一样。而NAZI,又常常宣扬日耳曼人是北欧海盗民族的后代。这,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海军在传统海战方面基本没有发挥什么重大作用。但是,它们在袭击海上交通线,进行所谓“海盗战争”方面倒是得心应手。第三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只几乎悉数参与了这种战斗,只有布吕歇尔号(Blücher)和提尔皮茨号(Tirpitz)没有参与“海盗战争”。在击沉或俘获敌舰方面,这场战争并不算太成功,但是它却大大牵制了盟国的海上力量,更重要的是扰乱了盟国的海上航线。这样的结果就是保持了德国国内高昂的士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击了皇家海军对德国的封锁。将近七十年之后,人们对于这些大型舰只仍然津津乐道,有些甚至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  
  但是如果将它们拿来与德国海军的袭击舰相比,这八艘大型舰只的海盗作战几乎是完全失败的。与它们的实力、武装、乘员和造价相比,它们击沉或俘获的敌舰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俾斯麦号欧根亲王号对敌方的海上航线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德意志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打击也非常有限。其他四艘稍微好些,不过它们的战果就连一艘后期型的U艇都能够达到。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最实际的任务就是破坏盟国的海上交通线,而在破交作战当中,那些声名显赫的德国海军大型舰艇至多只是吸引和牵制了皇家海军的注意力,实际战果不值一提。相反,九艘到达远海的德国袭击舰在他们总共3769个战斗的日日夜夜中②一共击沉或俘获了142艘敌舰,战果总吨位粗略计算的话超过87万吨,它们的日战果差不多是230吨。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战绩仅仅是由约3000名官兵和九艘只是经过仓促改装过后的商船取得的。自然袭击舰击沉的大多为轻武装甚至无武装的商船,但是这些商船袭击舰的总吨位不及一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总造价不超过俾斯麦号的1%,其装备的陈旧程度更是让人感到咋舌!考虑到这几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U艇舰队以外,第三帝国海军恐怕没有哪支部队获得了如此卓越的战绩。U艇当中最厉害的U48日战果也不过398吨,其他U艇只会更低,更何况U艇的装备和人员甚至战略战术都优于袭击舰舰队,而且从一开始,U艇部队就受到了来自上层的高度重视。因此,即便是通常被认为最成功的U艇部队,在袭击舰的成功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  
  正如前面指出的,第三帝国海军的大型舰只从来就不缺少历史的关照;但是袭击舰却渐渐被历史遗忘。实际上在战争期间,袭击舰也没有得到德国海军的足够重视。这对于在军事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的袭击舰显然不公平。它们尽管没有俾斯麦号那么充满魅力,尽管没有德意志号的名字那么响亮,但是它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从反面揭示出一点:如果没有合适而先进的武器,而仅有先进的战略战术同样也不能取得战争的成功。这同拥有先进武器而缺乏先进战略战术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何第三帝国的陆军和空军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而第三帝国的海军在大战期间却少有作为,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单单就是这一点,袭击舰们就不应当被忘却.

“海盗战”  
    
  对海上商船进攻的破交战战术自海战登上人类历史舞台之时就已经出现了,所有参加过海战的国家都建造过用于进攻敌方商船的私掠船③。在历史上最著名的私掠船恐怕就是英国德雷克领导的私掠船队。这位海盗出身的英国爵士在被“招安”之后,带领自己的私掠船为大英帝国的“日不落”功勋南征北战。而美国南北内战当中,南部邦联的私掠船击沉了太多北方商船,以至于美国商船队一直就没有从损失当中恢复过来。  
  在近代,海盗战成为了新兴国家挑战传统海上大国的有效手段。这种作战方式成本较小、风险也不大,而取得的成果却异常巨大。在两次大战当中,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德国将袭击海上交通线的战略发展到极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破交作战的成功为二战时期德国袭击舰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实战证明,以成本较小的袭击舰进攻敌方的海上交通线,对敌方造成打击,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持续的打击往往能够更深入地削弱敌人的实力和士气。因此一战时期,海盗战几乎成为了德国挑战英国海洋霸权唯一有效的方式。  
  在一战当中,最开始的几艘德国袭击舰实际上都是战舰。但是将战舰投入海上破交战当中不仅成本巨大,而且很难在皇家海军面前伪装,因此这些用于破交作战的战舰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大多数作为袭击舰的德国战舰不是被击沉就是被皇家海军的战舰封锁在港口里面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反倒是后来由商船改装的袭击舰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尚有一些大型远洋客轮还航行在海上或者停泊在中立国的港口。其中有些客轮驶到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在那里稍微武装了一下。大战的爆发使得它们无法返回德国本土。于是,这些客轮决定对协约国海上交通线发动袭击。其中有些舰只取得了一定成功。不过由于客轮本身条件所限(容易受到攻击、外形容易辨别等),它们的行动无法长久持续下去。但这种做法引起了德国海军的注意。不久他们就用一些武装起来的小型燃油动力货船来袭扰协约国海上交通线。这种改装的军舰不用担心自己的补给问题,因为所有的物资都可以通过俘获敌舰获得。但是需要补给武器或有其他特殊需求的时候还是得寻求其他办法,例如“秘密海军补给系统”(Etappendienst)④。这些袭击舰当中,有几艘表现非常出色,而且它们在巡航作战之后还毫发无损地返回了德国,这使得人们对武装商船的作用刮目相看。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总共改装了十六艘袭击舰。其中又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由远洋客轮直接改装的,比较著名的主要有威廉大帝号(Kaiser Wilhelm der GroBe)、威廉皇太子号(Kronprinz Wilhelm,二者同属一个级别)、柏林号(Berlin)、特拉法尔加角号(Cap Trafalgar)、弗里德里希太子号(Prinz Eitel Friedrich)、菲内塔号(Vineta)等;第二类是由缴获的敌方船只改装的,例如秃鹰号(Geier)、美洲豹号(Leopard)、流星号(Meteor)、海鹰号(Seeadler)、狼号(Wolf)等,这些袭击舰都改装自缴获的英国船只;最后一类,也是最成功的一类,就是利用普通商船改装的袭击舰。这批袭击舰包括鸬鹚号(Komoran)、鹫号(Greif)、臭鼬号(Iltis)、海鸥号(Mwe)、狼2号(WolfII)。这些袭击舰不容易被辨别,而且建造成本很低,所以战果卓著。这一种袭击舰的作战思想被NAZI德国海军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在NAZI重整了德国武装之后,海军的力量也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大战之前,时为海军总司令的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海军上将希望能够建立一支由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组成的世界级舰队。但是对他而言,可供使用的资源并不多,因此这支舰队只停留在他的梦想当中。他试图进行舰队决战的思想无法变成现实,况且这种思想就当时德国海军的实力而言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而在现实当中,他不得不频繁调动他那少得可怜的舰艇去对抗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当大战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仅有11艘巡洋舰以上的主力舰只,另有7艘再建,还有21艘驱逐舰和57艘潜艇。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德国海军只能进入为数不多的几个大洋,由于其他大洋行程遥远,他们只能望洋兴叹。而同时由于皇家海军的封锁,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德国海军必须采取更加现实的做法来改变不利的情况,争取尽可能的胜利。  
  基于这些事实,袭击舰的做法被一些海军将领重新提及。持这种观点的是那些经历过一战袭击舰作战的老派海军军官。他们认为,在无法取得对皇家海军数量和质量优势的前提下,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选择。相对于主力战舰和U艇而言,袭击舰造价低、成本小,但是如果正确使用的话,也会取得巨大的战果。这正是德国海军在当时环境下的最好选择。在他们看来,延续了几百年的海盗战在这场新的世界大战当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老派军官的想法在当时的环境之下确实是现实的。但是袭击舰的“海盗战”战略一开始并没有获得海军最高统帅部的全力支持。这个时期制定海军战略的人几乎都是新时期成长起来深受NAZI盲目听从思想影响的新派军官。战争开始前的几个月,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些高级官员曾经明确表示对袭击舰的战略缺乏信心。他们认为,此时的海洋已经“大大小于”上次战争,而且通讯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侦察机的航程更远;更要命的是,德国已经没有海外殖民地了。袭击舰将依靠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没有保障的补给系统。从德国出发驶往各大洋袭击强大的充满警惕性的英法交通线难度重重,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而且,潜艇的大规模使用却使得人们对武装商船的作用发生了怀疑。毕竟后者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就击沉敌国商船,这怎么都比水面舰艇的风险要小。因此,海军战略的制订者们认为“海盗战”几乎毫无道理。而且,恐怕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海盗作战的方式对于大德意志帝国的声誉和形象而言是有些不太符合的。  
  雷德尔夹在两方当中摇摆不定,对他而言也确实难以作出选择。毕竟自己手上的资源有限,但是袭击舰的作战方式也没有经过现代战争的检验,是否成功无法作出判断。在大战临近的压力之下争论的双方不得不作出妥协。最终,海军最高统帅部同意进行袭击舰的“海盗战”。不过,袭击舰部队并未被认为是一支有价值的部队,这表现在:在作战部署上不享有优先权;开始只改装五艘,是否继续改装要视这五艘的战绩而定;在改装的时候,只选择那些条件一般的货船;安装的武器是即将被淘汰的种类,有些武器的使用时间甚至超过了40年;上舰的乘员为其他舰只不需要的志愿者,军官大多来自预备役,指挥官也通常被认为不是最优秀的。这与受到重视的主力战舰部队和U艇相比简直让人觉得是一种侮辱。尽管如此,海军最高统帅部还是将其作为机密要求各部门为其保密。而这只是基于破交作战的要求,并非由于对袭击舰态度的改变。  
  为此制定出来的袭击舰战略其实非常简单。其主要要求是尽可能长时间地呆在海上骚扰海上航线,并争取将有价值的商船带回德国,同时严禁与同自己实力相当的敌舰战斗(如英军的武装商船⑤)。有些袭击舰还扮演布雷舰的角色,装载一些磁性水雷到某些远离主要战区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的港口铺设。袭击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部,它们都直接归海军最高统帅部指挥。因此所有袭击舰几乎都是独立作战,这跟U艇多少有点类似。  
  1940年6月,当第一艘袭击舰离开德国港口驶往大西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有什么价值。但是海军的老派普鲁士军官却充满信心。他们似乎看到了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海盗传统的回归,因此他们允许袭击舰的舰长命名自己的军舰,而这,恰恰也是当年私掠船的传统。  
  1941年上半年,希特勒加入到袭击舰支持者的队伍里面。因为五艘袭击舰的战果确实让人振奋。以前海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对袭击舰的大部分限制都撤销了,第二批六艘袭击舰很快就驶向大海。其中四艘成功驶入远海,而最后两艘科洛内尔和汉萨号却没能突破英国的封锁线⑥;讽刺的是,它们本身则是为了执行破交任务而做了最充分准备的袭击舰。  
  随着战争的进展,第三帝国逐渐走向了灭亡,而NAZI德国海军从1943年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行动。九艘袭击舰经过艰苦的作战之后,最终损失了七艘。但是尽管如此,它们却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加上与被寄予厚望的主力战舰和U艇部队所存在的对比,二战当中袭击舰的作战还是证明了海盗战的巨大成功。实际上德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海军力量不会如英国般强大,而缺乏海外殖民地也就没有一个建设强大水面舰艇部队的实际需求。在与英国等海洋强国发生冲突的时候,利用袭击舰和潜艇进行破交作战自然就成为了能够对敌方造成实际威胁而又切实可行的战略。  
  袭击舰及其武备  
    
  在确立了德国海盗战战略之后,利用商船改装成袭击舰的工作就开展起来。经过了仓促的准备之后,1940年6月,第一艘袭击舰奥利安号驶向了大西洋,随后又有四艘袭击舰改装完毕,进入作战状态。第一批袭击舰当中有三艘(亚特兰蒂斯、企鹅和雷神)是由航程较大的柴油机货船改装的,它们在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在50000英里左右。这当中有两艘货舱容积较大,可以装载磁性水雷执行布雷舰的任务。另两艘(奥利安和维德尔)是锅炉驱动的货船,发动机不太稳定。五艘袭击舰几乎没有作任何改动,甚至连防水壁都没有安装。唯一的变动在于武备、伪装和乘员方面。对于一艘货船而言,这些改动可能算很大了,但是对于一艘袭击舰而言,这远远不够。这种状况也是由于海军高层对袭击舰的不重视引起的,从一开始袭击舰的破交作战就被人为地增添了不必要的难度。  
  海上作战不久就表明柴油机对于一艘袭击舰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奥利安号和维德尔号一直被动力问题困扰,偶尔还不得不丢掉负载不动的战利品,并且面临燃油补给问题。维德尔号甚至有一次只在海上航行了六个月就不得不取消行程,而这次任务预计的时间是一年。  
  正是由于第一批袭击舰作战的成功,使得摇摆不定的海军高层坚定了海盗战的信心。同时在希特勒的支持下,第二批袭击舰也很快改装完毕。第二批袭击舰一共六艘。彗星号是其中第一艘,她到达了西伯利亚附近的太平洋海岸,为此她的指挥官获得了雷德尔海军元帅的军旗。其他三艘,金牛星座、鸬鹚和米歇尔也到达了远海。另外两艘就是那两艘运气不佳的科洛内尔和汉萨号。  
  彗星号是一艘小型柴油机货轮,因此无法装载水雷。金牛星座号和米歇尔号稍微大一点点,但是能够装载水雷作为布雷舰作战。鸬鹚号是九艘进入远海的袭击舰当中最大的,其动力同样为柴油机。所有的第二批袭击舰,尤其是米歇尔号(她在还未建造完成时就被要求改装为袭击舰,因此后来完全按照战舰标准继续建造)都加装了防水壁。这使得其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它们的总体性能优于第一批五艘,然而当它们进入远海之后,战争已经向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再也无法像一年以前它们的兄长那样打得如此顺手了。  

  所有九艘袭击舰的主要武备都大同小异:6门已经使用了40年的单管150mm主炮、2-6具鱼雷发射管(鸬鹚号在水线一下还布置有两具鱼雷发射管)、4-6门37mm高平两用炮和1门75mm炮。有时为了伪装成英美的货船,还将75mm炮伪装成105mm炮。另外,还配备有2架Arado Ar196水上飞机(部分配备He114水上飞机)。防空武器主要包括一些20mm高射炮以及7.92mm高射机枪。有些还装备有一艘轻型快艇(Leichte Schnellboote),速度可以达到40节。  
   
  这些武备跟皇家海军的“水神”级轻巡洋舰差不多,而且这仅是在口径和数量等简单指标上的对比。其性能根本无法与英国护航舰艇的火炮相比。水神级的152mm主炮可以朝侧舷方位射击,而袭击舰的6门主炮只有两门才能向两舷射击。水神级的副炮威力也大大强于袭击舰。另外,袭击舰基本上是没有装甲防护的,而水神级自然有合理的防护。最重要的是,水神级可以达到33节的航速,而九艘袭击舰当中最快的一艘鸬鹚号充其量也只能达到18节的航速。由此可见,袭击舰的实力与同时期英国护航舰艇相比较,还是处于下风的。其性能与他们所承担的破交任务非常不相匹配。我们也可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国的袭击舰是在正确战略指导下的落后装备。  
  实际上德国的袭击舰并不是设计起来与轻巡洋舰或者重巡洋舰作战的,甚至不是装备8门单管152mm主炮的武装商船的对手。袭击舰的性能与那些重装备的主力战舰和U艇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尽管如此,它们在实际作战当中也不得不面对这些强大的对手。而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袭击舰们甚至主动寻找与武装商船和轻巡洋舰作战的机会!这种主动精神似乎与其落后的性能形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对比,但是毕竟袭击舰主要用于针对敌方商船的作战,而且受到性能的限制,所以这种主动精神并没有得到提倡??
袭击舰装备的轻型快艇(Leichte Schnellboote)  
  袭击舰们装备的轻型快艇最初跟其他快艇的设计初衷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用于近海作战。可是实际上它们通常却跟随袭击舰进入遥远的远海支援母船作战。为此,轻型快艇必须能够根据任务的不同安装不同的武备。其具体的作战任务包括独立对敌舰作战,或者在袭击舰无法进入的地带独立布雷,或者运送被俘获或击沉的敌方商船上的人员。另外,他们甚至还被要求能够与敌方潜艇进行一定的战斗。  
  整个战争期间总共有12艘轻型快艇被建造出来,但是只有三艘被配置在了袭击舰上面。而最初德国海军计划建造34艘轻型快艇。大多数轻型快艇都被送往了爱琴海和黑海执行护航或反潜任务。除了LS1是由位于柏林的纳格洛造船厂(Naglo Werft)建造的之外,其他轻型快艇的建造厂均为弗里德里希港的道尼尔造船厂(Donier Werft)建造的。LS1由于船体太重而并没有建成,这也是为何袭击舰上采用的第一艘轻型快艇是LS2的原因。  
   
  袭击舰装备的主要火炮:  
  1.155mm/45 SK L/45  
  该型火炮主要在一战时期使用,安装在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面作为副炮。20年代,该型火炮又安装在了埃姆登号轻巡洋舰上面。二战时期,这种老旧的火炮被袭击舰采用,发挥了重大作用。它投入现役的时间是1908年,因此在40年代再次投入使用,无论如何都显得落后。与其对手英国护航舰艇和武装商船的火炮性能相比更是低劣。  
   
  2.37mm/L83 SK C/30  
  该型火炮没有袭击舰的155mm主炮那么陈旧。它主要用于防空作战,于1930年设计,1934年列装。俾斯麦等主力战舰上面都安装了该型火炮。但是它的性能并不先进,因此在主力战舰上面该型火炮被KM42或KM43型取代。  
  阿拉道Ar196水上飞机  
    
  Ar196是德国海军的制式舰载飞机。其原型机于1937年夏天开始交付,而A-0型也于1938年11月交付使用。袭击舰主要装备的是A-1型,该型水上飞机在后座上有一挺MG15机枪用于防御。在结构上,Ar196采用常规布局。机翼为全金属,机身采用钢管焊接结构,每个浮筒内有一个300升的油箱,通过前支撑上的输油管供油。乘员为一个飞行员和一个观察员兼后座机枪手.
袭击舰的“海盗”战术  
    
  当袭击舰开始作战的时候,其战术非常简单,跟上次大战时候的策略完全一致。一般而言,袭击舰在巡航的时候通常伪装成敌方的商船,或者悬挂中立的第三国旗帜。舰上还配备相应的伪饰以及用来伪装的油漆和小道具。由于袭击舰的伪装措施非常到位,因此即使从外面近距离观察,也无法发现隐藏起来的粗大炮管。而且在巡航过程中,袭击舰还根据需要不断“变脸”。舰长们只要到劳埃德船名目录上一找,随便安上一个与自己战舰体型相近的船名就可以继续欺骗敌人。这更加使袭击舰显得扑朔迷离。  
  对于这种伪装战术,亚特兰蒂斯号舰长伯恩哈德·罗格曾经回忆到,袭击舰有时还需要加插船员的亲身表演:在伪装的袭击舰上,“染黑发、穿白袍的船员在船上来来往往,‘女人们’悠闲地推着婴儿车,甚至还有6位‘游客’躺在甲板上晒太阳。”但是,袭击舰的这种战术也有弊端。鸬鹚号舰长特奥多尔·德特默斯曾经回忆道:“小至一个小烟囱、一根桅杆的漏洞都可能招致末日的来临。作为袭击舰的舰长,我虽然尝试忘掉这悲观的想法,但事实上这个结果是无法逃避的。”  
  袭击舰一旦发现了猎物,将快速接近目标。当距离目标大约4000米的时候,袭击舰开始挂上己方的海军旗,并向目标发出信号:“不要使用无线电。”如果目标船顺从了要求,袭击舰就派出一队船员占领目标船。即使目标船是中立国的也无所谓,因为战争就是战争。如果目标船悬挂敌方国旗,或者装载有运往敌方港口或者从敌方港口运出的军火物资,那么袭击舰的指挥官通常会做出两种选择:一、掠走所有有价值的物资,例如燃油、淡水、食物、文件、部分货物和军火,然后俘虏所有乘员,击沉目标船(通常是开启龙骨阀或者使用小型炸弹,这样目标船沉默的时候声音更小,也没有多少烟雾);二、如果货物对于德国有用,或者船本身状况良好而且可以再利用,袭击舰派出的船员将驾驶她驶往占领之下的波尔多港或者将她改装成辅助舰只或者补给舰。  
    
  如果目标船没有顺从停止无线电呼号的要求,那么袭击舰将开火,主要攻击无线电收发站。通常三到四次齐射就足够使对方船长放弃抵抗。接下来的事情就跟前面那种情况完全一样了。  
  最开始的时候,袭击舰将所有的俘虏都随船带着。但是不久在特定海域某些商船的失踪引起了皇家海军的注意。后来,袭击舰在俘获了一艘货船之后,都将上面的船员通过运送战利品的舰只转移到岸上,或者转移到某些辅助舰只上面。袭击舰的指挥官通常都不愿意将俘虏送回德国,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更好地进行后续战斗。但是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不让人们知道袭击舰的方位,他们有时也不得不继续带着这些累赘。  
  大约在1940年年底,作战环境变得艰苦起来。英国海军部的命令要求越来越严:在海上避免接触任何船只,无论代价如何也要保持无线电通讯。尽管这个要求很苛刻,但是对于保护商船自身确实很重要。于是,袭击舰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战术当中,阿拉多水上飞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搜索的任务。一旦发现了猎物,阿拉多水上飞机就飞临目标上空,用拖钩破坏其无线电电线,然后用机枪扫射甲板。有时它还会在目标船前方着陆,但是并不熄火,同时将机枪对准目标船,直到袭击舰到达。  
  但是到了1941年,这一战术就显得过时了。目标船会全速逃离,同时以最快的速度修好无线电设备,并发出报警信息。因此袭击舰的战术又再一次变化。某些袭击舰停止了在白天的攻击,而改为晚上。当发现了猎物,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不被发现。然后袭击舰会分析目标船所在的方位和速度,从而计算出他们在晚上进入攻击阵地所允许的方位和速度。最好的时机是月亮出现之前从最黑暗的地平线方向发动攻击。这一战术显得最为有效。商船一般都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俘获,通常都来不及使用无线电。但是这也造成人员损失加大,不过不断变得恶劣的战争环境使得这种情况无法避免。  
  一般而言,袭击舰的指挥官并不被允许主动战斗。但是米歇尔号袭击舰舰长赫尔穆特·冯·鲁克特舍尔(Helmuth von Ruckteschell)却常常试图打破限制。他的战术是在晚上主动攻击敌方舰船,而同时却不破坏其无线电通讯。在击沉敌舰之后,袭击舰全速消失在夜幕之中,留下敌舰的幸存者漂浮在海上。几个小时天亮之后,鲁克特舍尔会指挥米歇尔号再次出现在现场。有一次在击沉皇家海军一艘武装商船后,鲁克特舍尔甚至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就返回到了现场。由于袭击是在晚上,敌舰人员无法辨认袭击者是谁。而此时米歇尔号的出现通常就会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行为,他们全速赶往现场就是为了救助沉没船只的人员。实际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谓的救助者就是不久前的袭击者。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战术针对的对象却往往不是没有武装的商船,而是武装商船,甚至是轻巡洋舰。  
  鲁克特舍尔的另一个战术是使用快艇。过程非常简单:如果目标船速度过快在夜间无法追上,那么就派出快艇。在合适的时候,快艇将发射一到两枚鱼雷,然后等待袭击舰的到来。快艇这么做的作用跟U艇的进攻差不多。但是,这一战术也存在瑕疵,而惟一的不足就在于目标船遭受鱼雷袭击后无法被送回德国。实际上在当时,袭击舰本身返回德国都显得困难重重,更别说带上一条战利船了。因此米歇尔号从来不俘获战利船。每次她都会击沉目标船,不管上面的货物或者船本身是否有价值。偶尔被击沉的货船上面还装有对德国非常有用的原料,但是对于袭击舰的安全而言,这并不值得

维德尔号VS盎格鲁-萨克逊号  
  鲁克特舍尔指挥维德尔号击沉英国货船盎格鲁-萨克逊号的战例在战后经常被人们引用,实际上这也是袭击舰海盗战术的巅峰之作;并且正是由于这次战斗,鲁克特舍尔在战后被起诉,因此我们在这里对这场作战也有必要作一番简要介绍。  
  盎格鲁-萨克逊号属于硝酸盐制造商轮船公司(Nitrate Producers Steamship Company),排水量5594吨。1940年8月21日下午,该船在装载着威尔士的煤炭驶往阿根廷的途中被维德尔号发现。鲁克特舍尔决定对其采用突然袭击的战术,因此他下令等到黑夜降临之后再发动袭击。  
  晚上8时,天已经全部黑了下来。根据计算,8时18分,月亮将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因此对于鲁克特舍尔来说,只有18分钟的时间用于对敌舰进行突然袭击。维德尔号从正对着盎格鲁-萨克逊号的方向接近对方,8时08分,维德尔号从2500码的距离上开火,立刻击中了敌舰甲板上的主炮,并且引爆了弹药。稍后,维德尔号又发射了一枚鱼雷,干净利落地击沉了盎格鲁-萨克逊号。  
  该舰沉没之后,鲁克特舍尔并没有马上组织营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盎格鲁-萨克逊的救生船携带了莫尔斯发报机,维德尔号害怕对方发出的电报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其次两艘救生船上的人并没有寻求任何救助,相反,他们还力图躲避维德尔号,避免自己被俘虏。同时,盎格鲁-萨克逊号爆炸的火光在很远都能够看到,维德尔号也害怕招来英国护航舰只。所以鲁克特舍尔决定驶离战场,而不去救助幸存者。最终盎格鲁-萨克逊号的41名船员仅有两人生还。  
  袭击舰都是单独作战的,互相之间也隔得很远。这既是为了覆盖尽可能广的海域,也是为了避免引起两条袭击舰之间不必要的攻击,因为连自己人也无法辨别伪装得很好的袭击舰。不过还是有两个例外:彗星号和奥利安号1940年11月到12月间有三个星期曾经在太平洋上联合作战,战果一般;米歇尔号和金牛星座号1942年夏在南大西洋联合作战,但是没有战果。袭击舰和封锁船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战利船也通常被改装成一艘或多艘袭击舰的辅助舰只,例如补给舰和战俘船等。  
  但是,袭击舰却与U艇配合得非常默契。作为两种破交战的有力武器,袭击舰和U艇分别在水面上和海底给盟国海上交通线造成沉重打击。袭击舰和U艇作战任务相似,而性能方面又可以互补,因此两者很自然地需要合作。两种武器的匹配通常会取得良好的战果。通常袭击舰为U艇补充燃料,而U艇依靠自己远洋航行的经历与优势为袭击舰提供重要的作战情报。最著名的一艘袭击舰亚特兰蒂斯号就是在为U-126补充燃料的时候被皇家海军德文郡轻巡洋舰击沉的。袭击舰偶尔也会与轴心国,例如意大利和日本的潜艇合作,以至于战后有人认为并不是袭击舰击沉了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悉尼号轻巡洋舰,而是一艘日本潜艇。  
  在袭击舰作战的40年代初,其战术被证明是成功的。这个时候英国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海上交通线对他们而言尤其重要。而袭击舰的袭扰,使得这些交通线变得越来越脆弱。区区九艘袭击舰就取得了将近90万吨的战果。袭击舰破交作战的一个优势就在于成本小,收效大。单艘袭击舰的战果大约在10万吨左右,最高战绩的企鹅号为16.4万吨,而战果最高的一艘U艇U-48的战果为30.69万吨。但是德国的袭击舰队只有九艘,而U艇则有上千艘。如果有更多更好的袭击舰加入到作战行列当中,袭击舰的海盗作战将取得更大的效果。实际上海军高层也意识到了这点的。因此他们在1943年投入了装备最为精良的科洛内尔号和汉萨号。可惜的是,此时英国已经逐渐重新夺回了制海权,两艘袭击舰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未能进入远海。也正是由于科洛内尔号和汉萨号的失败,让海军高层彻底丧失了投入袭击舰进行海盗作战的信心。如果连远海都进入不了,那么袭击舰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海军在这个时期只能依赖那些已经在远海作战,而且生存能力要好得多的主力战舰和潜艇了。  
  袭击舰指挥官群像及其爱舰  
    
  袭击舰的指挥官在海军里面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都是高级军官,每个人在战前就开始服役了。但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被认为不是指挥主力舰只的最佳选择,而对于指挥U艇而言,他们又显得军阶过高、年龄过大。在海军最高统帅部看来,袭击舰需要的是不寻常的船员。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需要不寻常的指挥官。一艘主力舰只的指挥官毫无疑问是勇敢而能干的,他们总是热切地希望战斗。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海军战舰有规律的生活——几星期在海上,几星期在岸上。也就是说,一般而言,他们的战斗周期都不长。海军上将格拉夫·斯佩伯爵号等几艘战舰的战斗周期稍微长一些,不过也不过一到五个月。但是袭击舰的海上生活时间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基本上都达到了两年。主力舰只建造起来是用于正面战斗的,它们一般在实力上超过了作战任务假想的敌舰。换句话说,它们在被逼至绝路的时候都能够背水一战,而对于袭击舰以及它们的指挥官而言,这恰恰是不可能的。主力舰只最好的防卫就是武器,而袭击舰最好的防卫则是伪装。  
  袭击舰指挥官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必须在海上独立坚持几个月。没有所谓的什么“西线司令部”或者类似的上级告诉他该做什么,或者该往哪里去。其次,他们应当具有开朗乐观的精神。没有人可以询问,没有人能够请教。第三,这些指挥官必须是可靠的。他们不会胆怯,勇往直前,永远都是精明而冷酷的,值得完全信赖。在袭击舰上面,指挥官必须像上帝一样是舰上所有人的榜样。这些人应当是绝对完美的,至少也要优于其他人。和主力舰只的指挥官不一样,袭击舰的指挥官必须记住:袭击舰在其他军舰面前几乎是没有防护的,不可能逃脱对方的攻击,而且这种情况永远都不会得到改善。  
  九艘袭击舰的指挥官都是不同寻常的人。但是,那些没有成功作战的袭击舰指挥官也并不一定都是懦夫。乌尔里希·布洛克西恩无法证明自己,因为仅仅在海上航行了6天之后他的袭击舰就被击沉了。而赫斯特·格拉赫也不幸运,他的船在进行袭击战五个月之后被敌方击沉。科洛内尔号舰长恩斯特·蒂内曼本可以成为一名卓越的袭击舰指挥官,但是他的船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的轰炸机和驱逐舰严重击伤,后来就没有进入远海作战。八名袭击舰指挥官都被授予了很高的荣誉,也都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其中有四名还获得了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考虑到整个战争期间,只有890人获得过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那么袭击舰指挥官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德国武装力量里面所获得的荣誉是不言而喻的。四名在战时回到德国的指挥官都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另有一名在战后被联邦德国海军晋升为海军少将。由于他们卓越的战功和超人的表现,他们都应当获得最高的荣誉;更何况他们当中有五个人成为将军,从而消除了当年人们对于袭击舰指挥官在军衔上的误解。  
  即便与主力舰只和U艇的指挥官相比,袭击舰的舰长们仍然是功勋卓著的。袭击舰当中最高战绩的舰长鲁克特舍尔的战果是15.8万吨,而U艇头号王牌克雷齐默尔的战果为27万吨。克吕德尔仅指挥了企鹅号一艘袭击舰,而克雷齐默尔先后指挥过U35、U23、U99三艘U艇。以单人单艘战舰作比较,前者的战绩大大高于后者。正如前面所说的,主力战舰和U艇一开始就受到了重视,而且在武备和性能上都优于袭击舰。而主力战舰和U艇乘员的素质也高于袭击舰乘员,因此袭击舰指挥官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其付出的艰辛远远多于主力舰只和U艇的指挥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比主力战舰和U艇的指挥官更加出色。  
  在这八位优秀的指挥官当中,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富有个性。其中罗格具有骑士般的风度,而鲁克特舍尔则看重现实的战果;克勒的指挥经历非常曲折,而克吕德尔则离袭击舰第一王牌的桂冠只差一步。这四名指挥官就是袭击舰舰长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位??
伯恩哈德·罗格(Bernhard Rogge)海军中校:  
  伯恩哈德·罗格(Bernhard Rogge)海军中校:亚特兰蒂斯号舰长,1899年11月4日-1982年6月29日。从1940年3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伪装成苏联舰只克里木号⑦扬帆启航开始算起,罗格在担任亚特兰蒂斯号舰长期间,连续在海上呆了601天,超过其他所有袭击舰指挥官。他的战绩甚至可以和第三帝国海军最优秀的主力舰只相比。其战绩为22艘商船,战果总吨位14.6万吨,相当于“柏林”行动中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赖森瑙号的战绩。但是亚特兰蒂斯号是一艘7900吨排水量的袭击舰,而后者是两艘排水量在32000吨左右的战列巡洋舰。作为一名具有骑士风度的一战老兵和第三帝国海军军官,罗格获得了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和惟一的一枚钻石袭击舰战斗奖章,同时也赢得了官兵和敌人的尊敬。被他击沉的英国商船“巴格达城”(City of Baghdad)号船长曾经如此评论他:“他对俘虏的优待赢得的只有尊敬,而非仇恨。”但是,正是罗格的“好心”最终葬送了亚特兰蒂斯号。在其击沉的埃及邮轮扎姆扎姆号上面有两名记者。他们在法国获释后将自己海上历险的故事发表在了美国的《生活》杂志上。于是,每艘英国军舰的船舱里都挂上《生活》的有关报道,上面刊登了亚特兰蒂斯号的图片。1941年11月22日,皇家海军“德文郡”号巡洋舰(HMS Devonshire)正是凭借这些图片在南大西洋阿森松岛以北海域辨认出了亚特兰蒂斯号。此时亚特兰蒂斯号正在为U-126号潜艇进行补给。德文郡号立即开火,亚特兰蒂斯号被直接命中8发炮弹,舰体左倾。由于亚特兰蒂斯号主炮射程有限,为了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罗格凿沉了自己的军舰。罗格和大部分船员后来都被U艇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罗格已经晋升为海军中将。1955年,他以海军少将军衔加入了新组建的联邦海军。1962年以海军中将军衔退役。他曾经出版过多部关于袭击舰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亚特兰蒂斯”号在世界大洋上的掠夺航行》和《德国袭击舰“亚特兰蒂斯”号》。因为他的经历以及他那几本广为流传的回忆录,亚特兰蒂斯号成为了二战最著名的一艘德国袭击舰.

奥托·克勒(Otto Khler)海军上校:  
  奥托·克勒(Otto Khler)海军上校:雷神号第一次作战时的舰长,1894年3月3日-1967年11月2日。雷神号于1939年11月30日正式成为德国海军的袭击舰。1940年6月6日,雷神号驶往中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实施袭击战,成为第四艘前往海上作战的德国袭击舰。在克勒作为袭击舰舰长的生涯当中,他曾经三次被迫同强大的对手作战。这三次战斗的对手都是比雷神号更大、更快、更强的装备有8门152mm主炮的英国武装商船。第一次面对的对手是皇家海军“阿尔坎塔拉”号(HMS Alcantara),排水量22000吨,航速19节。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不过最后阿尔坎塔拉号却差点被击沉,不得不逃往里约热内卢进行必要的修理。第二次是皇家海军“卡那封城堡”号(HMS Caernarfon Castle)武装商船,排水量为20000吨,航速19节。这次战斗持续了75分钟,有趣的是雷神号没有被击中过一次。而卡那封城堡号则被雷神号的150mm主炮直接击中了26次,其中6次在水线附近,最后被重创,不得不全速逃往蒙得维的亚港。随后英国派出3艘巡洋舰坎伯兰号、企业号、纽卡斯尔号搜索雷神号,但未能找到。第三艘是皇家海军“伏尔泰”号(HMS Voltaire),排水量13245吨,航速14.5节。不过这次它没有自己的“同胞”那么幸运了。在经过了80分钟的激战之后,伏尔泰号被击沉,而雷神号仅仅损失了无线电设施。后来雷神号救起伏尔泰号上的197名幸存者。三次作战,三次胜利,甚至还击沉了一艘敌舰,这对于本不是用来作战的雷神号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胜利。一次胜利可以被解释为是运气,但是三次胜利只能说明克勒具有非凡的指挥能力。1941年4月23日,雷神号袭击舰在进行长达328天的海上破袭作战之后驶抵比斯开湾。后于4月30日抵达汉堡。1941年11月30日雷神号开始了第二次作战行动。但这次巡航却是一次不归之旅。不过此时克勒已经不是雷神号的舰长了。1942年11月30日雷神号在日本横滨和补给船乌克马克号一起起火爆炸沉没,并有13名船员死亡。后来克勒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成为德国占领下的布列斯特海军基地的指挥官。战争结束时,他成为了美国的战俘。在他的一生当中,他都认为自己职业生涯上的巅峰在雷神号上面。他的墓碑上就写着:“奥托·克勒,袭击舰‘雷神号’指挥官”(Otto Khler, Kommandant von Hilfskreuzer Thor)
恩斯特-费力克斯·克吕德尔(Ernst-Felix Krüder)海军上校:  
  恩斯特-费力克斯·克吕德尔(Ernst-Felix Krüder)海军上校:企鹅号舰长,1897年12月6日-1941年5月8日。克吕德尔可能是这五名最卓越的袭击舰指挥官当中最鲜为人知的一个了,因为他是这些指挥官当中惟一一名阵亡的。不过他也是单次行动当中战绩最优的一位。企鹅号袭击舰在1940年6月15日离开德国,是第五艘进入远海的袭击舰。在企鹅号这惟一一次作战行动当中,她在海上呆了320天,击沉或俘获了32艘商船,战果总吨位达154725吨。除了袭击商船外,她还担负着另一任务:补给德国的潜艇。所以,它还携带了25枚鱼雷。在大西洋短暂活动之后,它更多的时间在印度洋行动。1941年1月14-15日,企鹅号辅助巡洋舰在南极圈实施破袭作战,俘获挪威3艘鲸鱼加工船,11艘捕鲸船(共3417吨)。1941年3月,上述船只除了3艘捕鲸船外,其余全部被押解到法国西部港口。有趣的是,这3艘捕鲸船上的鲸油足够驻扎在波尔多的德军使用几个月!更有意思的是,在俘获这三艘捕鲸船的过程当中,企鹅号没有发射一枪一弹。但是,在与皇家海军“康沃尔”号(HMS Cornwall)重巡洋舰作战的时候,幸运女神却未能保佑他。最初,康沃尔号在企鹅号40英里外就确定了后者的方位。经过几小时的全速追赶,康沃尔号和企鹅号的距离缩短到5000米。无疑,此时克吕德尔的神经是极其紧张的。他在这一距离上下令向康沃尔号开火,期望能够碰上好运气,给这艘没有较好防护的“华盛顿条约”型重巡洋舰致命一击。企鹅号的第一炮就暂时摧毁了康沃尔号的驾驶室,但是却没有开第二炮的时间。企鹅号还发射了两枚鱼雷,但是都没有命中目标。眼看着克吕德尔就要成功,而此时,康沃尔号203mm炮弹也击中了企鹅号的水雷储藏室,造成了致命的后果。十分钟之后,企鹅号沉没。英国人救起了22名来自英国和印度的俘虏和60名德国水手,这其中没有克吕德尔

特奥多尔·安东·德特默斯(Theodor Anton Detmers)海军少校:  
  鸬鹚号舰长,1902年8月22日-1976年11月4日。他不仅是袭击舰指挥官当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军衔最低的一位。他所指挥的鸬鹚号袭击舰是德国第七艘、也是最大的一艘前往海上作战的袭击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战当中也有一艘袭击舰被命名为“鸬鹚号”,而它的战绩也非常高。鸬鹚号于1940年10月9日加入德国海军。1941年1月,在突入大西洋的航途中,它击沉了4艘英国舰船,其中包括1艘飞机运输舰和非洲之星号冷藏船。英国海军收到上述舰船被击沉的消息后,立即派出2艘重巡洋舰(德文郡号、诺福克号)和1艘辅助巡洋舰搜索鸬鹚号,但未获结果。德特默斯的战绩并不出色,在海上指挥作战的351天当中,击沉或俘获了12艘商船,战果总吨位75374吨。但是,他“海盗”生涯中的最后一天却是所有袭击舰指挥官当中最辉煌的。他被迫与强于自己数倍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悉尼”(HMAS Sydney)号轻巡洋舰作战(悉尼号属英国利安德级,装备8门152mm主炮,排水量7100吨,航速33节)。毫无疑问,其命运本该和六个月以前的企鹅号一样,但是幸运之神却眷顾了德特默斯。悉尼号舰长约瑟夫·贝内特(Joseph Burnett)不但没有意识到对方的身份,反而指挥悉尼号靠近鸬鹚号,二者距离最近时只有1000米左右。很明显,鸬鹚号伪装得非常出色。但是悉尼号不久就发出旗语要求鸬鹚号提供秘密身份编码。这个时候,德特默斯不得不下令开火。鸬鹚号上的37mm炮、20mm炮和7.92mm机枪一齐射击,将悉尼号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如此近距离上的射击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悉尼号舰桥和甲板上的人员全部被击毙,并且所有的救生艇也被破坏。几秒钟之后,一枚鱼雷又命中了悉尼号水手舱以下的部分,爆炸破坏了A炮塔和B炮塔。在悉尼号回过神来之后,开始用仅存的X炮塔和Y炮塔还击。四枚炮弹击中了鸬鹚号,并引起大火。重伤的悉尼号调转船头穿越自己的尾迹,试图勇敢地撞击鸬鹚号,但是却将未遭炮击的右舷暴露给了德国人。鸬鹚号的火力再次摧毁了悉尼号右舷的上层建筑,而这次攻击又是致命的。两艘军舰都遭到重创,而几分钟之后,由于鸬鹚号的火势无法控制,德特默斯不得不下令弃船。但悉尼号就从此再也不见踪影。几个月之后,一艘刻有其名字的被破坏的救生船在几千英里之外被发现,不过船上已经空无一人。至此悉尼号总共有645人阵亡。是役,鸬鹚号有60名官兵阵亡,生还者成为战俘。但是没有人对德特默斯提起战争罪行的诉讼,尽管至今都还有人在争论鸬鹚号和悉尼号之间的战斗是否“干净”。战争结束21个月之后,澳大利亚政府释放了德特默斯及其部下。很多人也认为如此长的拘役时间是一种变相的报复。从战俘营被释放之后,德特默斯的健康就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过。由于认为自己不适合服役,因此他也没有加入联邦德国海军。相对于某些人而言,他应当被载入史册,因为他指挥了二战当中最不同寻常的一场海

其他几艘德国袭击舰:  
    
  彗星号(KMS Komet)  
  彗星号袭击舰1940年3月7日-1941年11月30日在太平洋海区活动,是第六艘进入海上作战的袭击舰。它曾在几艘苏联破冰船的协助下,于1940年8-9月穿越了西伯利亚的北极冰海,在离开挪威3个月后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袭击行动将近1年后,彗星号于1941年11月30日返回德国。  
  1942年10月13日,彗星号袭击舰在布罗克西恩海军上校指挥下从法国勒阿佛尔出航,准备通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大西洋进行第二次作战行动。为彗星号辅助巡洋舰担任护航的舰艇有扫雷舰和第3鱼雷艇支队。但是这一行动很快被皇家海军发现。英国立即派出一支较强的舰艇兵力进行截击。这支兵力包括:摩托鱼雷艇(MTB49,MTB55,MTB56,MTB84,MTB95MTB203,MTB229,MTB236)和5艘护航驱逐舰。10月14日晨,彗星号袭击舰在英吉利海峡阿格角遭到英国舰艇的截击,被MTB236号摩托鱼雷艇发射的两条鱼雷击沉,全部舰员无一幸存。  
    
  奥利安号(KMS Orion)  
  1939年12月9日,奥利安号加入德国海军现役,1940年4月6日,它在库尔特·维厄舰长(Kurt Weyher)的指挥下离开德国前往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并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港海域布雷。它是第二艘进入远海的袭击舰。在漫长的航程中,总共变脸达20次之多。1941年8月23日奥利安号回到法国的波尔多。它是战争当中很少几艘安全返回的袭击舰(另外一艘是维德尔号)。由于它在破交战当中的杰出战绩,维厄船长被授予铁十字勋章。不过,维厄在受勋时发言很简单:“我们尽了我们的职责”。  

  金牛星座号(KMS Stier)  
  金牛星座号是第九艘派往海上执行破交任务的德国袭击舰。她于1942年5月12日驶离荷兰鹿特丹,准备通过英吉利海峡。但是在5月13日凌晨,设在多佛尔海峡的英国岸炮连发现了金牛星座号,并对她进行炮击。随后,英国派出摩托鱼雷艇进行攻击。德国2艘鱼雷艇被击沉,人员遭到严重损失。英国也损失了1艘摩托鱼雷艇。金牛星座号袭击舰继续航行,再也没遇到英军的拦击。5月19日,驶入法国纪龙德河。5月20日夜,金牛星座号在未被英军发觉的情况下,突入大西洋。  
  1942年9月27日,金牛星座号在南大西洋航行时,由于能见度差,与美国斯蒂芬·霍普金斯号货船相遇。在交战中,金牛星座号击沉了斯蒂芬·霍普金斯号货船,但同时自己也遭受了重创,以至舰员只好将其舍弃。11月2日,金牛星座号的舰员乘一艘偷越封锁线的船只抵达法国纪龙德河。  
  另外,德国还有两艘未能成功进入远海进行海盗战的袭击舰,他们是:  
  科罗内尔号(KMS Coronel,Schiff 14):原为沃尔曼海运公司的货船多哥号,1938年建于不莱梅火山船厂,1942年在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改装。长134米,宽17.9米,吃水7.9米。装四台柴油机,5100马力,17节,燃油2600吨,在10节的经济航速下续航力36000海里。该舰安装6门155mm炮、6门37mm炮、8门20mm炮、2具533mm鱼雷发射管。船员一共350人,舰长恩斯特·梯内曼(Ernst Thienemann)。该船是最后一艘试图离开德国前往海上作战的袭击舰。她曾在1943年2月9日夜间曾经两次试图穿越海峡,但是都被对方海岸炮台的炮火打了回去,然后又被一架蚊式飞机轰炸,梯内曼不得不返回布洛涅港。2月13日,科罗内尔号再次被英美飞机轰炸,无法突入海上,最后只得于2月28日返回德国库克斯港。德国海军不愿意舍弃她,于是将其改为无线电引导船,利用无线电设备指引德国战斗机拦截盟国轰炸机。二战末期,科罗内尔号恢复了多哥号的原名,作为运兵船执行了从波兰和东普鲁士运送难民的行动。战后,该船作为货船被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直到70年代仍在使用。  
  汉萨号(KMS Hansa, Schiff 5):最后一艘改建为袭击舰的商船。原为丹麦的伯梅斯特和维恩公司为阿尔弗雷德·霍特海运公司建造的货船格伦加利号(Glengarry),长153米,宽20.1米,吃水8.7米。装两台柴油机,9000马力,16节,10节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为65000海里。1940年在哥本哈根被德国俘获。起初改名梅尔斯堡号,作为鱼雷艇训练靶舰使用。1943年德国海军决定将其改建为袭击舰。她先被送往鹿特丹,之后又改在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改装。改装后的汉萨号安装8门155mm炮、1门105mm炮、8门37mm炮、36门20mm炮、4具533mm鱼雷发射管、1座飞机弹射器。船员350人。如果该船改建工作完成,将是德国海军威力最大的袭击舰。但是由于战争期间劳动力和材料的短缺,该船的改造工作拖延了很久,最后不得不重新作为靶舰。战后,英国人宣称该船是军舰,所以准备没收该舰。但是阿尔弗雷德·霍特海运公司成功地打赢了官司,从英国海军的手中夺回了这条船,并重新投入运营
结语  
    
  二战刚刚打响的时候,德国海军认为海盗战的战争形式毫无意义。但是八名袭击舰的指挥官,连同他们训练有素的船员,共同证明了袭击舰是第三帝国海军最有效的海上武器。尽管他们手头的装备是如此的破旧,但是他们却具有将废铜烂铁演变为高效的战争机器的神奇能力。在整个大战期间,德国袭击舰使主要对手英国损失了战果总吨位达90多万吨的142艘货船。  
  第三帝国海军最高统帅部非常清楚,根据英德海军的实力对比,要在远海上面进行传统形式的作战德国必输无疑。而只有海盗战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代价高昂的俾斯麦级、H级、希佩尔级对于弱小的第三帝国海军而言,实际意义不大——历史也证明确实如此——它们就像路德维希二世的城堡一样,除了外表华丽,别无他物。而造价很小的U艇与袭击舰却成功地赢得了海盗战,它们才是是海军手上掌握的利器。但是对于NAZI而言,外形宏伟的巨舰又是他们最好的宣传工具,而可怜的袭击舰在这种宣传的光辉照射之下,就显得不足道之了。  
  纵观整个德国袭击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我们完全可以用波澜壮阔四个字来形容。由于本身条件所限,又没有得到海军高层的重视,德国袭击舰和他们的指挥官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还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一方面这与指挥官的个人能力和乘员的努力程度是分不开的,但是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德国海军海盗战战术的成功。可惜的是,德国海军并没有坚持这种正确的战略。袭击舰最终只能作为正确战略指导下的一种落后武器。希特勒在俾斯麦被击沉之后命令德国海军的主力舰只不得用于大型作战,而U艇也在1943年年中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如果这个时候德国海军坚持袭击舰海盗战略,千方百计投入更多更好的袭击舰参与破交作战,那么历史恐怕就会稍微有所改变。自然,第三帝国摆脱不了覆灭的宿命,而第三帝国海军同样无法避免失败,但是袭击舰应该会改变历史的面目,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米歇尔号的消失,袭击舰退出了二战舞台,甚至在人类历史上也不会再次出现了。在现代战争当中,卫星、GPS导航系统、高清晰度电视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这些技术对于确定敌方位置是如此易如反掌,以至于海盗战的战争形式和袭击舰真正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一个能够真正感受到海战硝烟,并且为历史女神倾倒的人,却永远不会忘记这批海盗骑士。它们连同那些卓越的船员,将一同铭刻在人类历史之碑上。  

  注释:  
  ①“袭击舰”严格的称呼应当是“辅助巡洋舰”(英文为“Auxiliary Cruiser”,德文为“Hilfskreuzer”)。民间称法还包括“武装商船”(Armed Merchant Cruisers)、“水面袭击舰”(Surface Raider)或 “商船袭击舰”(Raider Ship)。“袭击舰”这种称呼约定俗成,但在世界军事界上并无明确的解释和一致的标准衡量。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们采取常见的称呼方式。国内有文章也称类似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的在大洋上面袭击盟军商船的主力舰只为袭击舰,注意与本文区别。  
  ②指所有袭击舰战斗日期的简单总和。  
  ③即英文当中的“corsair”。注意与一般的海盗船区别,尽管它们的做法本质上是一样的。私掠船挂所属国国旗,而海盗船是悬挂海盗旗的。二者并不一样。  
  ④1911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情报系统。通过这种系统德国海军向世界各地的军舰发出敌情通告或者关注己方舰只的情况。袭击舰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到达当时德国在非洲、太平洋或远东的殖民地(二战当中是盟国的占领地,例如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基地),在那里进行补给。有了这套系统,袭击舰往往能够在海上逗留数年。一战当中负责这套系统的就是著名的NAZI德国国防军情报部门首脑卡纳里斯海军上将。他在1927年重建了此套系统,并在1939年8月10日重新投入使用。对于二战当中的德国袭击舰,这套系统显得尤为关键。而直到二战结束,盟国都不知道这套情报系统的存在。  
  ⑤即英国的辅助巡洋舰,但是在理念上完全不同于德国的袭击舰。  
  ⑥算起来,德国一共改装了十一艘袭击舰,但是由于科洛内尔号和汉萨号未能参与在远海的海盗战,因此二战当中德国只有九艘袭击舰参加了远海之战。本文也着重介绍这九艘。  
  ⑦此时苏联还是中立国
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  
    
  埃里希·雷德尔,1876-1960,出生于汉堡。1894年考入基尔海军军官学校,1897年10月在海军军官考试当中获得最优成绩,先后被派到“萨克森”号和“德意志”号战舰上担任通信官。1900年4月晋升海军中尉,1905年4月晋升海军上尉。一战结束一年之后晋升为海军上校。1922年和1923年出版过两本关于海军战史的书籍,其间晋升为海军少将。1924年担任北海轻舰队司令,1925年2月晋升海军中将,担任波罗的海军区司令。1928年升任德国海军总司令。1939年4月晋升为海军元帅。1943年2月由于受到希特勒的侮辱愤而辞职,后由邓尼茨接任海军总司令。德国战败之后被押往苏联,后被纽伦堡战争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9月获释,后定居于基尔,1960年逝世。  
   
  袭击舰战斗奖章(辅助巡洋舰战斗奖章,Kriegsabzeichen für Hilfskreuzer):  
    
  该枚勋章由柏林的恩斯特·匹克豪斯设计,设立于1941年4月24日,授予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袭击舰船员。奖章的图案是橡树叶环绕的一艘正在地球上乘风航行的古代维京人的长船。橡树叶花环、展翅鹰和维京船都是镀金的,而地球是银灰色的。只要参与了一次成功的袭击舰远洋作战就可以获得该奖章。而在行程当中受伤的人员无论是否完成了航程都自动获得该奖章。该奖章有钻石级别,主要在展翅鹰下的万字上镶嵌了钻石。钻石袭击舰奖章的惟一获得者是伯恩哈德·罗格海军上校,由雷德尔海军元帅于1942年1月授予
袭击舰战斗奖章(辅助巡洋舰战斗奖章,Kriegsabzeichen für Hilfskreuzer

关于“悉尼号事件”的争论  
    
  澳大利亚轻巡洋舰悉尼号在1941年11月19日同鸬鹚号发生了遭遇战之后就失踪了,悉尼号的失踪也是澳大利亚海军在战争当中最大的一次损失。645名船员当中没有一个人幸存下来。而至今在澳大利亚国内对于悉尼号的遭遇都存在争议。正如肯尼迪遇刺之后有关政府炮制阴谋以隐藏背后黑手的论调甚嚣尘上的情况一样,自从悉尼号沉默之后澳大利亚政府也忍受着类似的折磨。到底是不是鸬鹚号击沉了悉尼号呢?毕竟当时鸬鹚号只是对悉尼号造成了重创,并没有击沉它。那如果不是鸬鹚号,又是什么船击沉了悉尼号呢?  
  1997年11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一份题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悉尼号的沉没》的文件,该文件厚达191页,但却几乎都是基于传闻。它令人震惊地宣称悉尼号实际上是被一艘跟随鸬鹚号作战的日本潜艇击沉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一点,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因此该论调一出,立刻引起舆论哗然。  
  惟一能够提供线索的人是当时鸬鹚号上的船员。但是激战之后鸬鹚号也伤得不轻,他们正忙于自救,根本无暇他顾。尽管澳大利亚的某些人很难理解为鸬鹚号如何能够如此地靠近悉尼号,并且击沉她,而悉尼号的无线电为何又一直保持静默,但是在真实的证据出现之前,我们只能接受鸬鹚号击沉了悉尼号的事实。而很可能这一事件又会成为世界海战史上的又一个千古之谜


战绩~~~~~~~~~~~~~~ 

一,阿特兰蒂斯号辅助巡洋舰 KMS Atlantis,Schiff 16,Hilfskreuzer II  
  
 阿特兰蒂斯号辅助巡洋舰,原为德国汉萨海运公司的货船戈登菲尔兹号(Goldenfels),1937年建于不莱梅的伏尔铿船厂。长155米,宽18.7米,吃水8.7米。排水量17600吨,载重吨位7862吨。该船安装两台6缸柴油机,最大功率7600马力,单轴,航速16节,载油3000吨,续航力60000海里@10节,船员350人。 
  
 1939年德国参战,该船在不莱梅Deschimag工厂着手改装为辅助巡洋舰,1939年11月30日正式成为德国海军的辅助巡洋舰。装备6门150毫米炮、1门75毫米炮、4门37炮、4门20炮、4具533鱼雷发射管、2架He-114水上飞机(后改为Ar-196),以及92枚水雷。首任舰长伯哈德·罗格(Berhard  
 Rogger)。 
 1940年3月11日,阿特兰蒂斯号受命出海实施破袭作战,它是二战中德国以袭击盟国商船,破坏盟国海上交通运输为目的而派出的第一艘辅助巡洋舰。1941年4月17日,在西大西洋击沉1艘埃及客船(8299吨),将客船全体船员和138名美国乘客转移到阿特兰蒂斯号上。1941年11月22日,阿特兰蒂斯号在南大西洋阿森松岛以北为U-126号潜艇进行补给时,被英国重巡洋舰德文郡号发现。德文郡号冲向阿特兰蒂斯号,在相距1万码时突然开火,阿特兰蒂斯号被直接命中8发炮弹,舰体左倾,不久就沉没了。罗格船长和其舰员被附近的德国潜艇救起,并安全地送回国。 
 阿特兰蒂斯号辅助巡洋舰在海上巡弋长达600余天,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破袭作战,以下是其战绩: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英国 / 货船 / Scientist / 6199 /1940-5-30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Tirranna / 7230 /1940-6-20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City of Bagdad / 7506 / 1940-7-11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Kemmendine / 7770 / 1940-7-13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Talleyrand / 6732 / 1940-8-2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King City / 4744 / 1940-8-24 / 击沉 
 英国 / 油船 / 油船 / Athelking / 9557 / 1940-9-9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Benarty / 5800 / 1940-9-10 / 击沉 
 法国 / 客船 / Commissaire Ramel / 10061 / 1940-9-20 / 击沉 
 南斯拉夫 / 货船 / Durmitor / 5623 / 1940-10-22 / 捕获 
 挪威 / 油船 / Teddy / 6748 / 1940-11-9 / 击沉 
 挪威 / 油船 / Ole Jakob / 8306 / 1940-11-10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Automedon / 7528 / 1940-11-11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Mandasor / 5144 / 1941-1-21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Speybank / 5154 / 1941-1-31 / 捕获 
 挪威 / 货船 / Ketty Broig / 7301 / 1941-2-2 / 捕获 
 埃及 / 客船 / Zam Zam / 8299 / 1941-4-1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Rabaul / 6809 / 1941-5-14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afalgar / 4530 / 1941-5-24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ottenham / 4762 / 1941-6-1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Balzac / 5372 / 1941-6-22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Silvaplana / 4793 / 1941-9-10 / 捕获 
 合计 22 艘 145,968


二、奥利安号辅助巡洋舰 KMS Orion,Schiff 36,Hilfskreuzer I. 

 奥利安号辅助巡洋舰,原为德国汉堡-美洲公司的货船库尔马克号(Kurmark)。1930年建于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长148米,宽18.6米,吃水8.2米。排水量15700吨,载重吨位7021吨。安装一台蒸汽轮机,4台锅炉,输出功率6200马力,单轴,航速14节。载油4100吨,续航力35000海里@10节,船员376人。 
  
 1939年起,该船在布洛姆-福斯船厂进行改装。安装了6门150毫米炮、1门75毫米炮、2门37炮、4门20炮、6具533鱼雷发射管和228枚水雷。1939年12月9日,奥利安号加入德国海军现役,1940年4月6日,它在库特·维厄船长(Kurt  
 Weyher)的指挥下离开德国前往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港海域布雷,在行动中它不断地伪装成盟国的船只和中立国的船只。1941年8月23日它回到法国的波尔多,结束了511天的海上行动。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击沉10艘合计62915吨(加2艘(21125吨)和彗星号一起击沉)。维厄船长被授予铁十字勋章,他的受勋发言很简单:“我们尽了我们的职责”。以下是奥利安号的战绩: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英国 / 货船 / Haxby / 5207 / 1940-4-24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Tropic Sea / 8750 / 1940-6-19 / 捕获 
 法国 / 货船 / Notou / 2489 / 1940-8-16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urakina / 9691 / 1940-8-20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Ringwood / 7203 / 1940-10-14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Chaucer / 5792 / 1941-7-29 / 击沉 
 共计 6 艘,39132 载重吨;  
 奥利安号和彗星号从1940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合作击沉的船只: 
 英国 / 货船 / Holmwood / 5462 / 1940-11-25 / 击沉 
 英国 / 客船 / Rangitane / 16712 / 1940-11-2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iona / 4413 / 1940-12-6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Vinni (彗星) / 5181 / 1940-12-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Komata (彗星) / 3900 / 1940-12-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iadic (奥利安) / 6378 / 1940-12-8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iaster (奥利安) / 6032 / 1940-12-8 / 击沉 
 共计 7 艘,43162 载重吨 
 奥利安号布放的水雷炸沉的船只: 
 英国 / 客船 / Niagra1 / 3415 / 1940-6-19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HMNZS Puriri / 927 / --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Port Bowen / 8276 / --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Baltanic / 1500 / -- / 击沉 
 共计 4 艘 24118 载重吨 此外还有2艘拖捞渔船  
 合计 13.5 艘 86,495.5 吨 
   
  三、维德尔号辅助巡洋舰 KMS Widder,Schiff 21,Hilfskreuzer III  

 维德尔号辅助巡洋舰,原为汉堡-美洲公司(HAPAG)的货船纽马克号(Neumark)。1929年建造于基尔港的霍瓦尔德船厂。长152米,宽18.2米,吃水8.3米,排水量16800吨,载重吨位7851吨。安装1台蒸汽轮机,4套锅炉,输出功率6200马力,单轴,最大航速14节,续航能力34000海里@10节,船员363人。  

  
 1939年起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改建,1939年12月9日加入现役。安装6门150毫米炮、1门75毫米炮、2门37炮、2门20炮、4具533鱼雷发射管,2架He-114水上飞机。首任船长赫尔穆特·冯·鲁克歇尔(Hellmuth  
 von  
 Ruckteschell)。1940年5月5日,维德尔号驶向大西洋,成为第三艘离开德国的袭击舰。它在6月13日至7月13日期间,在中大西洋实施破袭作战,击沉3艘盟国货船(共18552吨),俘获挪威油轮克罗斯丰号(9323吨)。1940年10月31日回到布雷斯特。共击沉船只10艘合计58644吨。  

 战绩: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英国 / 油船 / British Petrol / 6891 / 1940-6-13 / 击沉 
 挪威 / 油船 / Krosfonn / 9323 / 1940-6-26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Davisian / 6433 / 1940-7-10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King John / 5228 / 1940-7-13 / 击沉 
 挪威 / 油船 / Beaulieu / 6114 / 1940-8-4 / 击沉 
 荷兰 / 货船 / Oosplein / 5059 / 1940-8-8 / 击沉 
 芬兰 / 帆船 / Killoran / 1817 / 1940-8-10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Anglo Saxon / 5596 / 1940-8-21 / 击沉 
 英国 / 油船 / Cymbeline / 6317 / 1940-9-2 / 击沉 
 希腊 / 货船 / Antonios Chandris / 5866 / 1940-9-8 / 击沉  
 合计 10 艘 58,644 ??
四、雷神号辅助巡洋舰 KMS Thor,Schiff 10,Hilfskreuzer IV 

 雷神号辅助巡洋舰,原为奥尔登堡-葡萄牙海运公司的货船圣克鲁斯号(Santa  
 Cruz)。1937年建于汉堡的德意志船厂。长122米,宽16.7米,吃水7.1米。排水量9200吨,载重吨位3862吨。该船安装一台蒸汽轮机,4台锅炉,输出功率6500马力,单轴,航速18节。载油4100吨,续航力40000海里@10节,船员345人。 
  
 1939年该船在德意志船厂改装为辅助巡洋舰,1940年11月30日正式成为德国海军的辅助巡洋舰。装备6门150毫米炮、1门60毫米炮、2门37炮、4门20炮、4具533鱼雷发射管、1架Ar-196水上飞机。首任舰长京特·冈普里希(Guenter  
 Gumprich)。1940年6月6日,雷神号驶往中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实施破袭作战,成为第四艘前往海上作战的德国辅助巡洋舰。7月上中旬,雷神号在南大西洋击沉5艘盟国商船,计25911吨,并俘获荷兰克尔托索洛号内燃机船(9289吨)。7月28日,雷神号与英国阿尔坎塔拉号辅助巡洋舰在南大西洋进行交战,使阿尔坎塔拉号辅助巡洋舰(22209吨)遭到重创,遂驶抵里约热内卢;雷神号受到轻伤,修复后继续进行破袭作战。9月29日,雷神号在中大西洋发现并击沉挪威的科斯莫斯号鲸鱼加工船(17801吨)。 
 12月5日,雷神号又驶入南大西洋,在里约热内卢东南与英国卡那封城堡号辅助巡洋舰(20122吨)进行交战,并将其击伤。随后英国派出3艘巡洋舰坎伯兰号,企业号,纽卡斯尔号搜索雷神号,但未能找到。1941年4月4日,  
 雷神号在中大西洋与英国沃尔太尔号辅助巡洋舰进行炮战,将沃尔太尔号(13301吨)击沉。救起该舰197名幸存者。 
 1941年4月23日,雷神号辅助巡洋舰在进行长达322天的海上破袭作战之后驶抵比斯开湾。后于4月30日抵达汉堡。这次破袭作战的总战果:击沉11艘商船,1艘英国辅助巡洋舰(共96602吨),击伤2艘英国大型辅助巡洋舰。在1941年11月30日第二次行动,直到1942年1月14日被部署破坏大西洋到英国的航线。行动区域是印度洋,在途中,它计划捕获盟国在南极的捕鲸船。在321天的任务后,在1942年10月19日结束于日本横滨。1942年11月30日和补给船乌克马克号一起起火爆炸沉没,并有13名船员死亡。雷神号辅助巡洋舰在第二次行动中击沉10艘船只,合计56037吨。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第一次行动: 
 荷兰 / 货船 / Kertosono / 9,289 / 1 July 1940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Delambre / 7,032 / 7 July 1940 / 击沉 
 比利时 / 货船 / Bruges / 4,983 / 9 July 1940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Gracefield / 4,631 / 14 July 1940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Wendover / 5,489 / 16 July 1940 / 击沉 
 荷兰 / 货船 / Tela / 3,777 / 17 September 1940 / 击沉 
 挪威 / 鲸鱼加工船 / Kosmos / 17,801 / 26 September 1940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Natia / 8,715 / 8 October 1940 / 击沉 
 瑞典 / 货船 / Trolleholm / 5,047 / 25 March 1941 / 击沉 
 英国 / 客船 / Britannia / 8,799 / 25 March 1941 / 击沉 
 英国 / 客船 / Voltaire, AMC / 13,245 / 4 April 1941 / 击沉 
 瑞典 / 货船 / Sir Ernest Cassel / 7,739 / 16 April 1941 / 击沉 
 共计 12艘 96,547 载重吨 
 第二次行动: 
 希腊 / 货船 / Pagasitikos / 3,492 / 23 March 1942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Wellpark / 4,649 / 30 March 1942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Willesden / 4,563 / 1 April 1942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Aust / 5,630 / 3 April 1942/ 击沉 
 英国 / 货船 / Kirkpool / 4,842 / 10 April 1942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Nankin / 7,131 / 10 May 1942 / 捕获 
 荷兰 / 油船 / Olivia / 6,307 / 14 June 1942 / 击沉 
 挪威 / 油船 / Herborg / 7,892 / 19 June 1942 / 捕获 
 挪威 / 油船 / Madrono / 5,894 / 4 July 1942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Indus / 5,187 / 20 July 1942 / 击沉 
 共计 10 艘 55,587 载重吨 
 合计 22 艘 152,134 ??

六、彗星号辅助巡洋舰 KMS Komet,Schiff 45,Hilfskreuzer VII 

 第六艘前往海上作战的德国辅助巡洋舰。原为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的货船埃姆斯号(Ems)。1937年建造于不莱梅的Deuschimag船厂。长115米,宽15.3米,吃水6.2米,排水量7500吨,载重吨位3287吨。安装两台6缸柴油机,3900马力,航速16节,载油2485吨,9节时续航能力5100海里。1939-1940年改建成辅助巡洋舰,1940年6月2日服役。安装6门150毫米炮,2门37炮,4门20炮,6具533鱼雷发射管。船员270人,船长罗伯特·埃森(Robert  
 Eyssen)。 
  
 彗星号辅助巡洋舰1940年3月7日-1941年11月30日在太平洋海区活动,它在几艘苏联破冰船(“正义”的苏联干的助纣为虐的事情不止这些)的协助下,于1940年8-9月穿越了西伯利亚的北极冰海,在离开挪威的3个月后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彗星号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袭击行动将近1年后于1941年11月30日返回德国。 
 彗星号辅助巡洋舰在布罗克西海军上校指挥下于1942年10月13日从法国勒阿佛尔出航,准备通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大西洋。  
 为彗星号辅助巡洋舰担任护航的舰艇有扫雷舰和第3鱼雷艇支队(T1号,T10号T14号和T19号鱼雷艇)。英国发现德军的上述企图后,派出一支较强的舰艇兵力进行截击。这支兵力包括:摩托鱼雷艇(MTB49,MTB55,MTB56,MTB84,MTB95MTB203,MTB229,MTB236)和5艘护航驱逐舰。10月14日晨,  
 彗星号辅助巡洋舰在英吉利海峡阿格角遭到英国舰艇的截击,被MTB236号摩托鱼雷艇发射的两条鱼雷击沉,全部舰员无一幸存。随后,德国鱼雷艇和海岸炮也击伤1艘英国驱逐舰。彗星号辅助巡洋舰战果如下: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第一次行动: 
 英国 / 货船 / Australind / 5020 / 1941-8-14 / 击沉 
 荷兰 / 货船 / Kota-Nopan / 7322 / 1941-8-17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Devon / 9036 / 1941-8-19 / 击沉 
 共计 3 艘 21,378 吨  
 第一次行动中,奥利安号和彗星号从1940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合作击沉的船只: 
 英国 / 货船 / Holmwood / 5462 / 1940-11-25 / 击沉 
 英国 / 客船 / Rangitane / 16712 / 1940-11-2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iona / 4413 / 1940-12-6 / 击沉 
 挪威 / 货船 / Vinni (彗星) / 5181 / 1940-12-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Komata (彗星) / 3900 / 1940-12-7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iadic (奥利安) / 6378 / 1940-12-8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Triaster (奥利安) / 6032 / 1940-12-8 / 击沉 
 共计 7 艘,43,162 吨 
 第二次行动:无战果 
 合计 6.5 艘 41,294.5 ??
七、鸬鹚号辅助巡洋舰 KMS Kormoran,Schiff 41,Hilfskreuzer VIII 

 鸬鹚号辅助巡洋舰,第七艘、也是最大的一艘前往海上作战的德国袭击舰。原为德国汉堡-美洲公司的货船斯蒂尔马克号(Steiermark)。1938年在基尔的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长164米,宽20.2米,吃水8.5米,排水量19900吨,载重吨位8736吨。安装四台9缸柴油机,最大功率16000马力,单轴,航速18节,载油5200吨,续航力84500海里@10节,船员400人。  

  
 1940年,斯蒂尔马克号被德国军方征用,改造成辅助巡洋舰,安装了6门150毫米炮、2门37炮、5门20炮、6具533鱼雷发射管和300枚水雷。此外还有2架Ar196A-1s型水上飞机。1940年10月9日,鸬鹚号加入德国海军,首任船长西奥多·戴特莫斯(Theodor  
 Detmers)。1941年1月,鸬鹚号辅助巡洋舰在突入大西洋的航途中,击沉4艘英国舰船(计28399吨),其中包括1艘飞机运输舰和非洲之星号冷藏船(11900吨)。英国海军收到上述舰船被击沉的消息后,立即派出2艘重巡洋舰(德文郡号,诺福克号)和1艘辅助巡洋舰搜索鸬鹚号,但未获结果。  

 1941年11月19日,在澳大利亚的卡那封以西30海里海域,澳大利亚的悉尼号巡洋舰发现了鸬鹚号辅助巡洋舰,鸬鹚号首先开火并发射两条鱼雷击中悉尼号,悉尼号反击的火炮和发射的一条鱼雷也击中了鸬鹚号,此时一艘来与鸬鹚号辅助巡洋舰会合的日本潜艇发射一条鱼雷击中悉尼号巡洋舰,鸬鹚号和悉尼号双双沉没。鸬鹚号辅助巡洋舰在352天的破袭作战中战绩如下: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希腊 / 货船 / Antonis / 3729 / 1941-1-6 / 击沉 
 英国 / 油船 / British Union / 6987 / 1941-1-18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Africa Star1 / 1900 / 1941-1-29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Eurylochus / 5723 / 1941-1-29 / 击沉 
 英国 / 油船 / Agnita / 3552 / 1941-3-22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Canadolite1 / 1309 / 1941-3-25 / 捕获 
 英国 / 货船 / Craftsman / 8022 / 1941-4-9 / 击沉 
 希腊 / 货船 / Nicolas D. L. / 5486 / 1941-4-21 / 击沉 
 南斯拉夫 / 货船 / Velebit / 4153 / 1941-6-26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Marecba / 3472 / 1941-6-26 / 击沉 
 希腊 / 货船 / Stamatios G. Embiricos / 3941 / 1941-9-26 / 击沉 
 澳大利亚 / 巡洋舰 / HMAS Sydney / -- / 1941-11-19 / 击沉  
 合计 11 艘 68,274 .

八、米歇尔号辅助巡洋舰 KMS Michel,Schiff 28,Hilfskreuzer IX 

 原为波兰的格丁尼亚-美洲海运公司的水果冷藏货船Bielsko号。汉堡德意志船厂(Deutsche Werft  
 AG)建造。长132米,宽16.8米,吃水7.4米。排水量10900吨,载重吨位4740吨。装备2台8缸柴油机,功率6650马力,最高航速16节,装油2500吨,10节时续航能力34000海里。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该船在但泽船厂被德国俘获,就地改建成医院船鲍恩号(Bonn),但是在1941年改建成辅助巡洋舰,安装6门150毫米炮、1门104毫米炮、4门37炮、4门20炮、6具533鱼雷发射管、2架Ar-196水上飞机,于1942年9月17日加入德国海军。有趣的是,它的船名是用大天使长米歇尔(迈克尔)命名的,而米歇尔是犹太国家的保护神。 
  
 维德尔号袭击舰返回法国后,其船长赫尔穆特·冯·鲁克歇尔被任命为米歇尔号辅助巡洋舰的舰长。在第5鱼雷艇支队(5艘鱼雷艇)和9艘扫雷艇的护航下,米歇尔号于1942年3月13日通过英吉利海峡。英国海军派出摩托鱼雷艇,摩托炮艇和驱逐舰进行拦截。双方进行激烈战斗,2艘英国驱逐舰被击沉,而德国舰艇无一损伤。米歇尔号辅助巡洋舰于3月14日驶抵法国勒阿弗尔,15日驶抵圣马洛,17日驶抵布雷斯特。3月20日,米歇尔号辅助巡洋舰从布雷斯特启航,驶往大西洋。 
 1942年7月16日,米歇尔号在南大西洋击沉美国油轮威廉·F·汉佛莱号(7983吨)。 
 1942年8月14日,米歇尔号在南大西洋击沉英国货船阿拉比斯坦号(5874吨)。 
 1943年1月3日,米歇尔号在南大西洋发现英国货船帝国进行曲号(7040吨)。并将其击沉。 
 第一次破袭作战中,米歇尔号辅助巡洋舰共击沉了14艘船只,合计94362吨。米歇尔号大约在1943年3月,到达了日本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整修和改装,于1943年5月1日开始了第二次行动,这一次,它的舰长是曾为雷神号舰长的京特·冈普里希。1943年5月21日起,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击沉3艘船只,合计27632吨。米歇尔号在1943年10月17日在日本横滨以东33°39'北纬139°01'东经被美国潜艇SS-175海鲢号用鱼雷击沉。它是第一艘在太平洋地区被美国潜艇击沉的德国袭击舰。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第一次行动: 
 英国 / 油船 / Patella / 7468 / 1942-4-19 / 沉没 
 美国 / 油船 / Connecticut / 8684 / 1942-4-22 / 沉没 
 挪威 / 货船 / Kattegat / 4245 / 1942-5-20 / 沉没 
 美国 / 货船 / George Clymer / 7176 / 1942-6-7 / 沉没 
 英国 / 货船 / Lylepark / 5186 / 1942-6-11 / 沉没 
 英国 / 客船 / Gloucester Castle / 8006 / 1942-7-15 / 沉没 
 美国 / 油船 / William F. Humphrey / 7893 / 16 July 1942 / 沉没 
 挪威 / 油船 / Aramis / 7984 / 1942-7-17/ 沉没 
 英国 / 货船 / Arabistan / 5874 / 1942-8-14 / 沉没 
 英国 / 货船 / Empire Dawn / 7241 / 1942-9-10 / 沉没 
 美国 / 货船 / American Leader / 6778 / 1942-9-11 / 沉没 
 英国 / 货船 / Reynolds / 5113 / 1942-11-2 / 沉没 
 美国 / 货船 / Sawokla / 5882 / 1942-11-29 / 沉没 
 希腊 / 货船 / Eugenie Livanos / 4816 / 1942-12-8 / 沉没 
 英国 / 货船 / Empire March / 7040 / 1943-1-2 / 沉没 
 共计 15 艘 99386 吨 
 第二次行动: 
 挪威 / 货船 / Hoegh Silberdawn / 7715 / 1943-6-15 / 沉没 
 挪威 / 油船 / Ferncastle / 9940 / 1943-6-17 / 沉没 
 挪威 / 油船 / India / 9977 / 1943-9-11 / 沉没 
 共计 3 艘 27632 吨 
 合计 18 艘 127,018 
九、金牛星座号辅助巡洋舰 KMS Stier,Schiff 23,Hilfskreuzer VI 

 第九艘派往海上执行破交任务的德国袭击舰。原为德国阿特拉斯-利凡特海运公司的货船,原名开罗号(Cairo)。1936年建于基尔的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长134米,宽17.3米,吃水7.2米,排水量11000吨,载重4778吨。安装一台7缸柴油机,3750马力,航速14节。载油3200吨,续航力12节时50000海里。1941-1942年,德国海军着手将其改建为金牛星座号辅助巡洋舰,安装6门150毫米炮,2门37炮,4门20炮,2具533鱼雷发射管。船长为霍斯特·格拉赫(Horst  
 Gerlach)。 
  
 完工后的金牛座号在第5鱼雷艇支队(4艘鱼雷艇)和16艘摩托扫雷艇的护航下,于1942年5月12日驶离荷兰鹿特丹,准备通过英吉利海峡。5月13日凌晨,设在多佛尔海峡的英国岸炮连对德舰进行炮击。随后,英国派出摩托鱼雷艇进行攻击。德国2艘鱼雷艇被击沉,人员遭到严重损失。英国损失1艘摩托鱼雷艇(MTB220号)。金牛星座号辅助巡洋舰继续航行,再也没遇到英军的拦击。5月19日,驶入法国纪龙德河。5月20日夜,金牛星座号在未被英军发觉的情况下,突入大西洋。 
 1942年6月4-6日,在中大西洋将英国格姆斯通号货船(4986吨)和一艘巴拿马油船(10170吨)击沉。9月27日,在南大西洋航行时,由于能见度差,与美国斯蒂芬·霍普金斯号货船相遇。在交战中,金牛星座号辅助巡洋舰击沉了斯蒂芬·霍普金斯号货船(7181吨,装有1门4英寸炮,2门37毫米炮和6挺机枪),但金牛星座号也遭受了重创,以至舰员只好将其舍弃。11月2日,金牛星座号的舰员乘一艘偷越封锁线的船只抵达法国纪龙德河。金牛星座号辅助巡洋舰的海上破袭战斗战果如下: 
 国籍 / 船舶类型 / 船名 / 载重吨位 / 日期 / 结果  
 英国 / 货船 / Gemstone / 4986 / 4 June 1942 / 击沉 
 巴拿马 / 油船 / Stanvac Calcutta / 10170 / 6 June 1942 / 击沉 
 英国 / 货船 / Dalhousie / 7072 / 9 August 1942 / 击沉 
 美国 / 货船 / Stephen Hopkins / 8500 / 27 September 1942 / 击沉  
 合计 4 艘 30,728
附:德国海军的另外两艘辅助巡洋舰 
 10,科罗内尔号 KMS Coronel,Schiff 14 
  
 原为沃尔曼海运公司的货船多哥号,1938年建于不莱梅伏尔铿船厂。长134米,宽17.9米,吃水7.9米,排水量12700吨,载重5042吨。装四台9缸柴油机,5100马力,17节,燃油2600吨,续航力36000海里@10节。1942年在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改装,安装6门150毫米炮、6门37炮、8门20炮、2具533鱼雷发射管。船员350人。该船是最后一艘试图离开德国前往海上作战的辅助巡洋舰。船长恩斯特·西内曼(Ernst  
 Thienemann)。1943年初该船服役时,轴心国的船只已经不可能穿越英吉利海峡了。科罗内尔号在1943年2月9日夜间曾经两次试图穿越海峡,但是都被对方海岸炮台的炮火打了回去,然后又被一架蚊式飞机轰炸,西内曼不得不返回布洛涅港。2月13日,科罗内尔号再次被英美飞机轰炸,无法前往海上,最后只得于2月28日返回德国库克斯港。德国海军将其改为无线电引导船,利用无线电设备指引德国战斗机拦截盟国轰炸机。二战末期,科罗内尔号恢复了多哥号的原名,作为运兵船执行了从波兰和东普鲁士运送难民的行动。战后,该船作为货船被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直到70年代仍在使用

11,汉萨号 KMS Hansa, Schiff 5, Hilfskreuzer XI 
  
 最后一艘改建为辅助巡洋舰的商船。原为丹麦的Burmeister &  
 Wain公司为阿尔弗雷德·霍特海运公司建造的货船格伦加利号(Glengarry),长153米,宽20.1米,吃水8.7米,排水量19200吨,载重9138吨。装两台6缸柴油机,9000马力,16节,燃油4500吨,续航力65000海里@10节。1940年在哥本哈根被德国俘获。起初改名梅尔斯堡号,作为鱼雷艇训练靶舰使用。1943年德国海军决定将其改建为辅助巡洋舰。它先被送往鹿特丹,之后又改在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改装,安装8门150毫米炮、1门105毫米炮、8门37炮、36门20炮、4具533鱼雷发射管、1座飞机弹射器。船员350人。如果该船改建工作完成,将是德国海军威力最大的辅助巡洋舰。但是由于战争期间劳动力和材料的短缺,该船的改造工作拖延了很久,最后不得不重新作为靶舰。战后,阿尔弗雷德·霍特海运公司成功地打赢了官司,从英国海军的手缝中夺回了这条船(英国人宣称该船是军舰,所以准备没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舰》德国最强伪装袭击舰,战绩不输U艇王牌,舰长极富骑士精神!
致命相逢:德国袭击舰 VS 澳洲巡洋舰
二战最大谜团之一:盟军巡洋舰被“客轮”击沉,六百官兵无一幸存
纳粹德国舰船损失一览表
卢克纳尔:一战中,以德服人的“海上骑士” | 循迹晓讲
纳粹的辅助巡洋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