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谨:梅兰芳与京剧之美 | 光明讲坛

主讲人:傅谨,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中国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研究对象横跨美学与戏剧两个领域,近十年主要研究中国戏剧。




“徽班进京”与京剧的诞生


京剧诞生于北京,承接宋、元以来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一脉,是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所谓“地方戏时代”出现的许多剧种之一。京剧的出现,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后,“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是京剧诞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徽班进京”并不等于京剧诞生,只能说是京剧诞生的契机与前兆。


京剧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从“徽班进京”到京剧诞生,经过了五六十年的演变,直到1840-1860年之间,徽班的演出在剧目、声腔、音韵、表演等方面才形成了有异于其他剧种的鲜明特色,世上才有“京剧”,而“京剧”的名称,则出现得更晚。


在戏曲领域,这一格局的象征,就是京剧代昆曲而起。昆曲始终是京剧最重要的参照系。京剧诞生之前,满清宫廷里的戏剧演出只能以昆曲为主。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它在文学、音乐和表演这三大艺术门类所达到的不菲成就,都足以代表汉族雅文化的艺术巅峰。

 
京剧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它用扮演的方式,通过戏剧人物音乐化的演唱和程式化的虚拟表演,为观众讲述一个文学化的戏剧故事。这样的演出形制从南宋时代就已经基本形成,并且一直具有极强的市场魅力,至今已经有将近千年历史。


中国戏曲的代表


因此,要总结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以昆曲为基础,比起以京剧为基础或许更为适宜,而昆曲也比京剧更有资格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如果念及京剧在近现代的广泛影响,那么,以京剧为中心探讨戏曲表演体系并不是不可以,但是相较京剧内部的各个行当,无论从艺术成就还是风格特征上看,老生都比旦行更适宜于被遴选为京剧表演艺术的代表。



至于京剧的旦行,梅兰芳固然是晚近最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但要说到在戏剧表演方面的较成体系的探讨与总结,那么,程砚秋比起梅兰芳来,有更多的理性思考,他留下的表演艺术理论更完整,更成体系。

 
京剧成熟的标志,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老生行“三鼎甲”的出现。在这个时期,京剧拥有了它独特且成熟的声腔艺术,那就是以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为主体,用“湖广音,中州韵”为准绳的音乐形式;兼之在剧目和表演两方面都形成了基本的规范,不仅满足了一个剧种所需要的所有元素,而且因为在成熟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南北雅俗诸多地方戏剧的养份,在老生、旦、花脸和小生等多个行当内,都形成了多个流派,因此迅速成为影响波及全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的大剧种。

京剧在戏曲音乐唱腔上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有着最丰富的声腔,而且因为在西皮和二簧中都形成了多种板式,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唱腔表情达意和叙述能力,而且还在多个行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法,给予各个不同的表演艺术家创造了充分展现个人风格的机会。

京剧虽然不像昆曲,经历文人数百年的精雕细琢;但是,因为诞生发育在京都,比起其他的地方戏,受到京城内独一无二的高端观众群更大的推动力与更多压力,促使它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走向精致化,因此才有京剧无与伦比的精美。

从程长庚等“三鼎甲”到谭鑫培,是京剧第一个全盛时期,而从谭鑫培到梅兰芳等“四大名旦”,京剧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市民社会的发育、女性观众的增加以及现代传媒的影响,为这个时代的京剧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内涵,“四大名旦”几乎成为谭鑫培之后京剧最响亮的招牌,尤其是梅兰芳的声誉,超过了当时中国的任何一位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的艺术人生


梅兰芳出生于1894年,他的艺术生涯始于他的幼年科班时代,8岁开始学艺,1904年他10岁时第一次出台,因为独具禀赋而声誉迅速崛起。


1913年他以19岁的低龄、且以一个旦行演员的身份,在他与艺术地位非常高的著名演员王瑶卿同台演出时得到唱“大轴”的机会,在等级森严且老生依然是最受敬重的行当的京剧舞台上,实为难得,假如不是由于他的过人天赋以及刻苦钻研的成就断无可能。这次特殊的机会缘于该年11月应邀去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这也是他的影响首次及于外埠。



他在上海的演出,尤其是他担纲第一主演的《穆柯寨》引起强烈反响,使他立刻跻身于京剧名家之列。但是,真正令他在京剧界获得首屈一指的市场霸主地位的,并不完全是由于他的艺术天赋以及成就,尽管天赋与成就已经使他在京剧界获得了广泛认同———至迟到1910年代的中后期,无论是曾经的剧坛霸主谭鑫培,还是当年背着他去学戏的杨小楼,他都已经可以与之同台演出大轴,并且可以在戏单上并列其名以示其地位相埒———真正决定梅兰芳地位的,是他1914年末第二次上海演出时获得的空前强烈的反响。


当时,报界票选所谓“伶界大王”时,正在上海并且连续演出了45天的梅兰芳,最终以22万多张票当选;然后,在1927年《顺天时报》的四大名旦评选中,梅兰芳又一次因其演出《太真外传》而荣登四大名旦之列,并且渐渐被人们公认为“四大名旦”之首,由此成为京剧观众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所以,梅兰芳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媒体英雄。


但他并没有像绝大多数因媒体包装而走红的明星那样瞬间就被人们忘却,他的艺术之树之所以能够保持长青,是由于他拥有深厚的传统艺术积淀,他并不是因《一缕麻》、《牢狱鸳鸯》之类的新编剧目获得观众爱戴,而是由于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汾河湾》这些传统戏的表演中,既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虽因大众媒体的鼓动,经历过一段除旧布新的喧嚣时光,终因回归传统风范而成为一代宗师。

1930年,他在国内的艺术影响与市场号召力臻于全盛时,得到张彭春、齐如山等知名学者和银行家的协助,东渡太平洋赴美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935年他再度出国赴当时的苏联演出,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苏联及东欧著名戏剧家的隆重欢迎,再次在欧洲引起巨大轰动。





光明讲坛工作室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兰芳与京剧之美
“京昆”与京剧中的昆曲遗留(孙红侠)
蜿蜒曲折的京剧形成
【戏曲大观】230年前的 “艺术跨界”与“国粹”京剧的诞生
京剧为什么能使我倾倒
关注丨古老戏曲掀起一场“青春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