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扶阳中级班第1讲:除湿法体系授课实录

体湿的表现: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而湿邪则不同,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
  •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就是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还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请关注拔罐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女人天生属于阴,易生寒

寒湿体,百病生!

人体达到五级寒湿,命在旦夕!

来测一测你是几级寒湿?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 状:皮肤骚痒,长湿疹。长过湿疹的朋友都知道,奇痒无比,反反复复~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 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 .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寒湿:在脏腑

症 状:(寒湿在子宫、卵巢、睥胃、肺),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宫寒、妇科疾病、乳腺增生……随之而来!冬病夏治,祛寒湿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今夏,再等一年!


五级寒湿:在身上

症 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

然后就会发生於堵,'淤'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郑卢医学常用祛湿药味茯苓、藿香、泽泻、猪苓。

茯苓,关于茯苓的运用呢,卢太师说“因其入肺入脾,肺能通调,脾能转输,其功皆在于利小便一语”。在桂枝法系列里,桂枝可以宣化膀胱,白术可以上快胃口,茯苓可使沤渎之壅塞可行,也就是说桂枝可以外达,茯苓可以内通,术可以沟通表里,故卢太师曰,三者配合使用可以“内通外达”。

 在附子法系列里有姜、附助气化的前提下使用茯苓,由于姜温中焦,附子暖下焦,则茯苓利水湿的功能就会增强,就可以使上焦成雾,中焦成沤,下焦成渎,从而气化畅行,脏腑功能协和,内外气机畅通。故,卢太师说茯苓“得姜、附,使中下温暖,上下清澈,脏腑调和而内外安舒。”

 茯苓与茯神在临床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茯苓是生于大山之中的松树,经过多年的樵斫之后,松根的精灵之气抑郁不绝,便结成了茯苓,茯苓离根较远,精气也比较足。那么茯神呢?附根而生的就是茯神,也就是说茯神是抱着松木之根而生长的,大片茯神之中都抱着一根松树的根,也就是说茯神是有心的。由于茯神抱心以生,所以能入心宫,故卢太师曰茯神能“降心包之水,镇心宫之神”,也就是说茯神既可以祛心包积水,又可以安神。

下面我们讲广藿香,广藿香产于岭南,气味芳香,能入脾胃,况且“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表明广藿香处于一种光明正大的状态。因此,广藿香可使邪气无处滋生,故卢太师曰广藿香能“香通脾胃,清洁尘氛”。又由于辛能通肺,尘氛清则膻中清静而自开,故卢太师曰广藿香“又通肺窍,又开膻中”。因为广藿香可以内健脾胃,外通皮毛,故卢太师又曰广藿香“能内能外,引膈间之秽浊,外出皮毛,上通鼻孔,下出魄门,为分清分浊之能使”。

 在扶阳医学立法体系中,广藿香可以与厚朴、法半夏同用,三者配合可以开胸膈,降冲逆,疏膜原。凡廊廓不清肺不洁者,胸膈不开上焦堵塞者,昏闷不解头目不清者,按照卢太师的说法都可以“以此开之解矣”,使清升而浊降,自然天空廓清。

1、桂枝法——桂苓术甘汤法

【组方】:桂枝,术,茯苓(茯神,朱茯神),生楂肉,炙甘草,生姜,(淫羊霍)。

【歌诀】:

桂枝法加茯苓神,化气行水第一方;

炮姜蒲黄治血尿,蓄尿菖蒲茱萸汤;

【法解】:

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茯苓。用桂枝开太阳之气,使气化宣通。云苓通入水泉,使水精之气上升于离宫,离火得助,相火安位。苍术引胃之水达脾,转入小肠,以入膀胱,并交太阳,阑魄两门无阻。炙草安脾土,奠后天,以接先天。生姜宣通神明,交达于三焦。此法之用:行水与化气流行,化源与运化不息;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肺能通条,脾能转输;太阳寒水环环相扣,天地交泰旋转自如。

【应用要点】:

此法作用为化气行水。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则头眩,脉滞(湿)、脉紧者可服。湿重,无汗者可用苍术;湿重,年老体弱易汗者,则用贡术。

注1:此法治血尿则加泡姜或生蒲黄。

注2:蓄尿加吴萸,石菖蒲。

注3:有燥气则加用油厚朴。

注4:茯苓(茯神),渗淡之品,平淡之性,利水、淋、蓄尿、尿血均可医。因其入肺入脾,肺能通条,脾能转输,其功皆在利小便,小便利则水行气化(此法之关键)。水湿停留则关节痛;水湿不运化则烦满;宿食(停食),则中宫阻塞而津液不生,津液不生乃口焦口干。以上诸疾皆小便不利所致,小便利,则诸疾可愈。

注5:茯苓,桂枝,贡术相合,宣化膀胱,上快胃口(吃饭香),凡沤渎壅塞可行,内通而外运。

注6:茯苓,姜同用,上下清澈而脏腑调合。

注7:茯苓,甘草同用,地气升,天气降,阴阳得理。

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用茯苓,什么情况下用茯神,什么情况下用朱茯神?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什么情况下,临床上可以采用郑卢医学的朱茯神法?

3、此法为什么可以治疗蓄尿、血尿、腿肿、烦满、宿食、口焦、口干,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4、出现什么脉象的情况下,可加用油厚朴?油厚朴的功用是什么?

5、为什么彭师在应用要点上说“脉滞,脉紧者可服”,如何理解滞脉和紧脉?湿滞与气滞有什么区别?怎样辨别?

2、桂附法——扶阳行水法

【组成】:附片、桂枝、术、生姜、淫羊藿、茯苓(神)。

【方解】:

本法乃附子桂枝基本法一,去楂肉、炙甘草,加茯苓(或茯神)。

茯苓得附子、生姜,使中下温暖,水湿随阳而化,上下清澈,而脏腑调和,内外安舒矣。得桂、术,宣化膀胱,上开胃口,沤渎之壅塞可行,内通而外达,清升而浊降,水湿得以气化分消而行矣。

【应用要点】:

此法升阳化气利小便,运化全身和脾胃的水湿。

变法】:

小便不利,酌情加菟丝子、海金沙;气升降不畅,加西砂仁;若加西砂仁和淫羊藿,就可以助阳化阴,引阳入阴,使阴阳平衡。

3、非桂附——藿香法

广藿香、苍术、石菖蒲、南山楂、陈皮、砂仁、茯苓、白芷、炙甘草、厚朴、生姜

袪湿的方法大体上有三种,哪三种方法呢?挖沟排水、太阳晒、风吹。比如地上有一滩水,怎样才能把地上的这滩水弄干净呢?挖条水沟把水排出去,这是第一种方法;用太阳晒,直接把这滩水晒干,这是第二种方法;风吹,刮大风把地上的这滩水吹干,这是第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铁锨挖一条沟,顺势将积水(也就是湿)排出去,比如茯苓这味药就像是一把铁锨,挖个水沟就顺势把水排出去了。桂枝法加茯苓,就是彭重善师父讲的行水法,也就是卢太师说的“其功皆在利小便”,利小便就是行水。用茯苓挖条沟就可以把这个水(湿)排出去,在桂枝法系列里,桂枝加茯苓就起这个作用。

二是用太阳晒可以气化祛湿,比如苍白术。下雨之后地是湿的,太阳出来晒一晒,就可以气化祛湿了,地上的这滩水就被晒干了,这就是苍白术的作用。在桂枝法系列里,用桂枝加苍术或白术就相当于太阳,这是第二个方法。 

第三个方法是风吹可以行气去湿,比如藿香等风药,凡是风药都有祛湿作用,风一吹,地上的积水就被吹干了。藿香可以在桂枝法系列里使用,当然也可以直接用藿香法,但是这个风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热风与冷风的区别,下面我们谈谈燥湿的另一个层面,苦寒燥湿。

一般情况下扶阳医学是慎用寒凉的,但有的时候也会偶尔用到,寒凉药不当用时坚决不能用,但当用时则还得用,但使用寒凉药,只是权宜之计。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苦寒可以燥湿。湿这个病很缠绵,袪了又来,来了又去,吃药的时候好一些,药一停舌苔又厚腻了,久治难愈。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种情况就是湿邪入里太深了,湿邪的时间也太久了,这个时候就会久治难愈。什么叫湿邪入里太深太久呢?举个例子,比如在露天广场的地面上有一大堆稻草,刚刚被雨淋湿的时候,整个稻草堆还没被雨水淋透的时候,这个时候天突然晴了,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用太阳晒,用风吹,用铁锨挖沟排水,稻草就很容易干,湿就很容易出去,因为稻草堆没被水淋透,里面没有湿,湿都在外面。

但是,如果下雨时间很久,整个稻草堆被雨水都淋透了,也就是湿邪全部都入里了。这个时候突然天又晴了,太阳照射在这堆水淋淋的稻草堆上,大家想想看,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想大家是一定都有过这个经历的,特别是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常常见到这种场景。

这个时候啊,表层的稻草,也就是处在外面露天部分的稻草,可能会被太阳晒干。但是,里面的稻草呢?你把手伸进稻草堆里面去试试看?不仅湿还存在,湿漉漉的,而且还很烫,烫手!太阳的光热被里层潮湿的稻草吸收之后又化成了热,郁在里面。所以呀,很多医家一旦谈起湿,后面就加了一个“热”字~就变成了湿热。

 很多湿邪缠身的患者,其状况就象这堆被雨水淋透了的稻草,接着又可能被太阳暴晒过。什么叫被太阳暴晒过呢,有很多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在不具备服用姜附的条件下,过早地使用了姜附,不但湿邪未除去,又造成了身体内部的湿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饮食起居不常,肾气太弱等等。这个时候呢,舌苔会出现白底罩黄,有时还会出现外燥内湿的情况。什么叫外燥内湿呢?就是皮肤很痒很干燥,身体里面却很湿,也就是三阴经的湿很重。

所以呀,这个时候你再怎么去挖沟排水,行气风吹,即便用太阳晒作用都有限了。大家在临床上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你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的。这时你从舌诊上看,患者的舌苔是厚腻罩黄的,有的患者舌苔腻得可怕,黄得可怕,特别是重病危病患者,比如很多癌症患者的舌苔就是这样。

 这种湿热太重太深的患者,肾气耗散太厉害的重病患者,当然还是要用挖沟、风吹、太阳晒这三大法宝去袪湿,但作用都非常有限,厚腻黄胎还是退不下去。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必须下定决心,适当用一点苦寒的凉药~用苦寒燥湿!置之死地而后生!

 苦寒燥湿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湿的对立面是燥,燥是湿的反义词,燥和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用这个燥,就可以去治这个湿。燥和湿的概念就相当于寒和热,我们常常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那么再引申一下这个说法,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也可以湿者燥之,燥者湿之。

 这个时候临床上应该怎么处理呢?这就需要慢工出细活,不能急,我也把这个治疗过程称为反复折腾。因为中焦湿阻严重,你这个时候直接去补肾,直接去添精,是补不进去也添不进去的,效果不会好。就如同往茶壶里加水,但茶壶的盖子没有拿掉,这个时候水是加不进去的。怎么办呢?当然首先要把茶壶盖子拿开,也就是把中焦湿阻打通,然后才能往茶壶里加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法药一体论(二)
零基础学扶阳中医(4):如何化湿?
脉法药一体论(一)
体内湿气吃什么药
治湿五法
除湿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