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歌VS李奇:百变胡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公众号胡椒不胡说:hjbhs920


李奇:胡歌是个狠货


他(胡歌)的外表是一个大偶像,内心是一个糙老爷们儿”,2014年年底,在凤凰网拍摄关于胡歌的纪录片《顺流逆流》的时候,摄影师李奇对记者这样说道,“以我对他的这么些年的了解,他其实内心真正有更多狠的东西是大家没有看到的,然后呢我就试图把这些东西慢慢慢慢拿出来,他那些里头的东西远远胜过一个外面的壳,完全胜过。

李奇在微博上称胡歌是“狠货”,说他“生就一副俊俏脸庞是德积足了,但更钦佩那皮囊之下的倔强灵魂释放的人性与自由”,连新年祝福也是祝他“更残暴一些”。

←向左滑动查看李奇微博截图(共3p)


所以在李奇的镜头下,胡子和香烟成了胡歌造型的标配。

在2012年的一次拍摄中,这种塑造达到顶峰,不仅有一贯的胡子和烟,还有裘皮、粗链、带血的纱布和创可贴。此前,胡歌虽然已经在《香格里拉》中饰演过粗犷的康巴汉子,但他在大众心中的主要印象仍然是个俊朗小生。李奇在微博里解释了为何要拍这样一组颠覆的照片:“他身上的潜力比现有的电视电影还要强大数倍,只是没人去动。”他认为胡歌身上的狠劲儿“不用挖掘”,“只是拿起来放大一下”。


虽然看起来可能有点“用力过猛”,但效果确实达到了,它展现了胡歌身上惊人的可塑性。

↑后来李奇的摄影展里选用了这一组的其中一张(图源网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共6p)


李奇和胡歌相识多年,私底下是关系很好的哥们儿,所以这种“狠”和“酷”,自然有他对胡歌的观察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跟李奇的审美偏好有关。李奇在某个采访中说,他喜欢“简单粗暴的态度”。作为中国现在最好的时尚摄影师之一,他却并不喜欢当下所谓的时尚,与之毫无共鸣。他更喜欢的,是那些所谓的小众,比如“古着、复古、墨西哥黑帮、以某些宗教体系衍生出的帮派文化”。

所以尽管李奇也能按照品牌方的要求给胡歌拍过不少或精致或软萌或搞怪的“商业照”,但他在心底并不认同,甚至直言说“不喜欢”,说这不是胡歌。

事实上,就算是胡歌早期的俊秀小生造型,李奇也力图拍出他灵魂中深邃的一面,比如下面这组2009年的照片,一样可以在胡歌的众多帅照里脱颖而出,让人过目难忘:


胡歌:拍照是写实和创作的结合


总之,在李奇的眼中,似乎只有狠和糙才是真正的胡歌。那么胡歌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


胡歌在《顺流逆流》里回应说:“他(李奇)老想撕开我身上所谓的偶像的这层皮,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嘛,可能他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此外,他在审美偏好上也跟李奇相似,并不介意自己的扮相偶像不偶像。他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说:“现在帅哥太多了,再怎么拍怎么修得完美无瑕都没意思。我不喜欢明信片式的自己,我喜欢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是用心去看的照片,而不仅仅是眼睛。”他对李奇的评价是“艺术大于商业,照片里呈现的东西很有艺术感”,看得出来,胡歌是很认同和欣赏这一点的。


不过话说回来,摄影毕竟是一种创作,胡歌对此也有准确的认知:“摄影师手里的镜头,躲在灯光后面就像一黑洞,那里面有我,有我想要的,还有别人想要的我。一不小心,就不是我了。”他在2016年的古月广播里,分析了他与李奇的合作方式:“我觉得我跟他拍摄的过程,是一种写实和创作的结合”,至于在摄影作品中表现灵魂,“并不是说真的他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一样,把我的皮肉一点点地切开,然后把我的灵魂拽出来”,而是一种双方共同创作的过程。


李奇所说的“更狠更深层次的东西”,胡歌认为没有办法用几句话说清楚,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不过因为他俩的私交太好,所以在李奇给他拍照的时候,他并没有把它当做是一种工作,同时对李奇也非常信任:“当他有些创意有些感觉的时候,我当然首先是认同。”所以准确说来,最终呈现在李奇作品里的胡歌,并不一定百分百的都是胡歌,里面既有胡歌自己,也有李奇想要的胡歌,还有想配合李奇的胡歌。

那么,真正的胡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个例子来。我有两位相处了好几年、关系不算特别亲密但也比较亲近的同学,其中一位对我的评价是“boring”,而另一位却说我是“我们班最有个性的女生”——“无趣”和“个性”,我自认为不算很复杂的人,也能得到这样两极的评价,更不用说胡歌。每个人都是多面而立体的,在他人面前的表现,跟两个人之间的化学作用有关,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对方的观察能力。


跟胡歌有一定接触的人,都能察觉到胡歌的丰富和多面。安静-活泼,严肃-搞怪,坚定-纠结,温和-叛逆,精致-粗糙……众多相反的特质在他的体内奇妙地和谐共存。胡歌在圈内圈外的人缘都很好,但他的朋友们的个性却不尽相同——原因之一,大概是人总是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而胡歌的丰富与多面,总能让他人找到共同点吧。其实我认为,胡歌与李奇真正的共同点,不一定是表面的“狠”和“糙”,而是“真”——这个“真”,包括敢于卸下包袱、撕裂包装的勇气,追求艺术的本真以及为人处世的真诚、善良和仗义。“我觉得人和人之间是有气场的,非要说一个底线或者原则的话,我觉得善良是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对于交什么样的朋友,胡歌是这样认为的。


这种丰富和多面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极大的优势。而胡歌作为演员也有演员的贪心,不管什么类型的角色,什么样的造型,都想尽可能多地尝试。所以除了李奇,其他一些摄影师也能在胡歌身上挖掘出自己想要的一面。李奇的糙狠、黎晓亮的文艺、韦来的精致、陈漫的柔美……构成了镜头前的百变胡歌——立体、丰富、多面、真实的胡歌。

←向左滑动依次查看黎、韦、陈的作品(各2p)


胡歌与李奇:全新的平衡


如前文所说,我认为在李奇以往的作品里,既有胡歌自己,也有李奇想要的胡歌,还有很想配合李奇创作的胡歌。有时这三者会在镜头前互相角力,作品中会留下一些拉扯的痕迹。不过随着胡歌年龄增长,气质沉淀,内心成熟,他跟李奇心中的“硬汉”形象逐渐接近,这种角力有所减轻,尤其是在2017年《智族GQ》4月刊的拍摄中,达到了一种难得的平衡。

同样是糙汉形象,但这次没有烟、没有浓密的胡须、没有机车、没有皮衣。胡歌也没有刻意皱眉、摆姿势、凹造型,只是这样站着,注视着镜头背后的你,不动声色中就撼动了观者的内心。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让我想起当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安妮·莱博维茨为姚晨拍摄的一张照片:

那次拍摄的主题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女性”,从全球领域挑选了13位女性进行拍摄。出乎姚晨意料的是,安妮没有让她画什么美美的妆,而是让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不要穿鞋,随意、自然、松弛地坐在一把椅子上。


后来姚晨在采访中直言:“第一次看到那张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很难看。但是你再仔细一看,你会觉得那个感觉很熟悉。因为你看久了自己的时尚照片,你已经变成一种惯性的审美思维。后来你猛地看见一张这样的自己,真的是久违了的那种感觉……我觉得最有内容的是眼睛,眼睛里更多的是平和和经历。我后来看到自己的那张照片,终于明白她为什么是最伟大的摄影师了。那张照片确实有让人感觉到某种力量。”


胡歌的这张封面也是如此。看惯了帅气精致的胡歌,第一眼看到这张图会有点不舒服,但是它有一种奇妙的魔力,经得住你长时间的反复观看,而且越看越好看。胡歌是这样看待这次拍摄的:“今天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拍摄,基本上是没有经过修饰。可能大家会看到一个不是那么的精致、 不是那么的帅气的我,但绝对是一个真实的我。所以大家可能看到的是一个挺粗糙的我,颗粒感很强,甚至还有点丑……但是我觉得很难得,可以敢于在媒体上、在那么多的读者面前去展现自己的这一面。不追求帅气,放弃精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拍摄吧。


安妮·莱博维茨当时拍摄姚晨的时候,拍得很快,两个小时就结束了,但为了这次拍摄,安妮查看了姚晨大概2000多张照片(而且还是那种精修的时尚照片)。她做了大量的功课,再加上对于艺术的敏锐和对女性的洞察力,才会在初次拍摄中就捕捉到了如此独特而深刻的照片。它告诉我们,力量感不是靠吼出来的,也不是刻意凹出来的,真正的力量,是从看似平静的每一个毛孔中自然散发出来的。


李奇这次的照片也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李奇还是胡歌,两个人都更自信、更成熟、更自如,他俩都进步了。我个人认为,这是胡歌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张照片,它不是什么讨喜的商业照,而是展现灵魂的艺术作品,它的艺术冲击力完全经得起时间的冲刷和考验,再过十几年来看,也一样能打动人心。


如果把这张照片放大来看,又有另一番感受:

这张照片,当然有李奇一贯的“糙”,但绝不仅仅是糙,它具有一种混杂了各种矛盾和暧昧的丰富感。胡歌右眼的伤疤,不美、不丑,它只是在那儿,只是胡歌的一部分,不是要回避的伤痛,也不是用来吹嘘的勋章。它变得不那么特别了,它退居其次,让位于胡歌的眼神与五官之间的张力。


胡歌这里的眼神,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哀伤,让人不由地想要上前安慰,再加上毫无修饰的素颜、刚刚冒出的胡茬,如此真实亲近,引动观者近身抚触,但转眼看到那坚挺的鼻梁、冷淡的嘴角,微微俯视的角度,又在无形中将人推远。观者虽然想与他亲近,但又冒犯不得,唯一能做的,只是在矛盾的心绪中长久地凝视,浮想联翩,暗自喟叹。


艺术是相通的。这张肖像照勾动人心的魔力,让我忽然领悟到了李安此前对于3D拍摄的看法。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的剧情,但没有谈及李安在此运用的至关重要的新技术:3D4K120帧。李安在这部电影中运用高清技术拍摄了很多脸部的特写画面,这个举动被某个所谓的影评人讥笑为“大头照电影”,而事实上是,他完全没有理解李安的深意。

李安认为,人是喜欢看别人的脸的,因为看别人的脸就是看我们自己,是我们的眼睛最重要的一个工作,通过对脸的观察,可以了解人性。3D跟2D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在“读脸”这个方面。3D4K120帧,不是数字的叠加,也不是数学的解剖。人眼可以看到900帧,当电影跟人眼很像的时候,观众对镜头前的这个人,会有一种“体会”的感觉,而不光是“看”。一个演员有这么多内心、思绪和感情可以给你,那么观众用3D4K120帧去清楚地看待他,其实是对他的尊重,同时在观众心中也会唤起一种呵护和爱的感受。所以把人看通透,不光是犀利,而是一种全新的美感,并且能让人投射更多的同理心。因此在这种新技术下,演员的表演方式也要发生巨大的改变,跟以前相比,要更加自然和生活化,同时也不能化妆,不能用粉底遮住真实的毛孔,否则在那么清晰的镜头下,一切都会变得虚假,令观众出戏。所以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所有的演员都被要求素颜出镜。


胡歌的这张素颜照,让我更深地理解了李安的这个观点,并且意识到他超前的英明。虽然我前阵在电脑上二刷时,画面感受确实跟在电影院一刷最高版本的时候相去甚远,但男主角乔·阿尔文毕竟是张新面孔,我以为自己在电影院观影时对他的强烈的同情,是出于他的表演天分和李安的调教,但现在看来,3D4K120帧对于人脸精微的捕捉,确实是功不可没——如果不是胡歌这张素颜的肖像特写在我这个天天舔屏的粉丝心中唤起陌生而强烈的情感,我很难有这么深的体会和认同。所以说艺术是相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互相应证、加深观者的理解。


不过李奇拍摄的这张照片会有如此的冲击力,不仅是因为胡歌素颜的真实,还因为黑白本身的力量。李奇酷爱黑白照,他说:“黑白对于我而言是我对摄影的主观意识,这一点是彩色无法比拟的。摄影本就应该属于那种单纯且纯粹的影调。彩色对于我来说因为它太现实、太过饱和从而无法让我平静。”而胡歌的五官有着亚洲人少见的深轮廓,天生适合用黑白和光影来“雕刻”,于是两人的合作,可以算得上是天作之合。


2008年,有位记者问李奇:“如果任你选择,你会从事哪一个领域的拍摄?”李奇答道:“ 始终是人,单单这一种生命体,足够你花很多的时间去揣摩和体会。”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持续拍摄着各种各样的人,一直坚守着他最初的信念——用镜头去爱抚每个人,捕捉对方灵魂的魅力。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照片呢?李奇说:“摄影是将所有流动立体的时间和空间切割成平面静止的视觉习惯。好的照片里面永远都存在着真诚。”他讨厌那些不够自然、可以雕琢的照片,尤其是时尚行业中“修得像个假人”的风气。他的真诚和真实让他和他镜头下的胡歌与众不同,这也是他俩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愿李奇与胡歌,在这个旁人看来浮夸又浮躁的行业里,永远保有这份不流于世俗的真诚,以及对艺术最真切的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霍相爱多年,但把胡歌从小鲜肉变成硬汉竟然是这个有妇之夫的功劳
俄罗斯摄影师镜头下的《彩妆艺术照片》
比单身更可怕的是…找了一个不会拍照的男票!
如何修炼成优秀的摄影师【下】
动物们毁掉的12张照片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镜头下的毕加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