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楹联的起源

2楹联的起源

中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什么是桃符?是古人用来驱邪避鬼、护卫安全的一种图腾。据《山海经》记载,东海度朔山上有大桃木,树上有神荼、郁垒两个神人,能治服和统领各种鬼怪,并且能用苇索把它们捆绑起来喂虎。因此,传说中的黄帝制定了一种礼仪,在除夕或元日那天,让人们在门上树立大桃人,上面画神荼、郁垒两个神像,以求避鬼驱邪,保护一家人的安宁。后来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在每年春节时把桃符悬挂在门上。

据文献记载,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公元10世纪)过年时在卧室门外的桃符上题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上下两句对仗工整,渲染了喜庆的气氛。一般认为,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但据清代谭嗣同的《石菊影卢笔识》记载,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公元6世纪)罢官后闭门不出,在门上题了两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他的三妹续题两句: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谭嗣同认为,这两句虽然像诗,但对仗工整,又题写在门上,应当是对联的开始。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现,据媒体报道,湖北省黄梅县的一位农民献出一副晋代王羲之(公元5世纪)题写的对联,联云: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这一墨迹目前真伪难辨,如果确属真迹,那么对联的产生既不是公元10世纪的五代,也不是公元6世纪的梁代,而是公元4世纪到5世纪的晋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对联写作知识(1)
楹联精选| 第一辑
对联源流(转载)
对联起源考证
对联撰写知识(一)
引经据典话首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