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对联溯源(一)

17对联溯源(一)

  本章是“楹联史话”的扩展和深入。对联溯源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多远?怎样从对仗过渡到对联?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充分认识对联历史的源远流长,对联文体的优美成熟,从而为研究对联结构和对联艺术打下良好基础。

四声的发现

  发现四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四声的发现,开创了齐梁骈俪的一代时尚,奠定了盛唐律诗的坚实基础,正如钱基博所说:“立骈文之鸿轨,启律诗之先路”(《中国文学发展史》1996年中华版,第189页)。如果承认对联属于格律文学,是讲究平仄对仗的,那么显而易见,对联不可能产生在发现四声以前。更准确地说,发现四声是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

  四声是梁沈约、谢眺、王融、周等人发现的。沈约(441-513),字休文,武康人。笃志好学,博览群籍,善属文。仕宋及齐,累官司徒左长史。梁武帝受禅,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撰《四声谱》,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帝雅非所好,竟不遵用。

  沈约《四声谱》已亡于唐僖宗以前,于是,纪晓岚根据沈约的诗文,对其四声作了精密考证,撰写了《沈氏四声考》一书。下面是从《沈氏四声考》(1985年中华版)摘录的有关文献以及纪晓岚按语。

  《南史·陆厥传》云:“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纪昀按:“此为四声即五音之证。”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云:“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四字疑有讹脱)。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所,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非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

  纪昀按:“休文声病之学尽于此论。此后来律体之椎轮也。但律体以二四回,换字有定程。此则随字均配,法较后人为疏。故《答陆厥书》有巧历不尽之语。律体但分平仄,此则并仄声亦各不相通,法较后人为密。故杼山《诗式》称其碎用四声。钟嵘亦曰:平上去入,仆病未能。盖苦其难于措词,故不乐用也。然浮声切响之说,究阅今千载不能易。”

  又按:“高下低昂,音求相配,回环宛转,则无定程。偶举一端,故以若字例之。非谓浮声必在前,切响必在后也。”

  沈约《答陆厥书》云:“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仿佛矣。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也?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是以子雄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自古词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也。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晤次处。若以文章之音韵,同管弦之声曲,则美恶妍蚩,不得顿相乖反。譬喻子野操曲,安得忽有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天机岂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士衡虽云炳若缛锦,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附。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辨此。”

  纪昀按:“此书则赋亦用四声,不但诗也。篇末韵与不韵,指换韵而言,同一韵则相叶,换一韵则不相为韵矣。此无定法可执,故曰:轮扁不能言。”

  从以上文献和纪晓岚按语可知:(1)四声是沈约、谢眺、王融,周等人发现的;(2)四声(平、上、去、入)即五音(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为入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3)虽有浮声(指平声)切响(指仄声)之说,尚未简化为平仄;(4)四声不仅用于诗,也用于赋;(5)从此以后诗赋才讲究平仄。

声律结构与文字的关系

  沈约《答陆厥书》有一段话值得重视:“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

  在这段话中,沈约提出了声律结构与文字关系的数学问题:设汉字字集含一万个各不相同的汉字,从其中任选取十个字按一定要求排列,使其声调高下低昂,其数量是难以穷尽的。

  当时流行五言古诗,所谓“十字之文”应指五言二句,特别是对偶句。在四声尚未简化为平仄,句式尚未规范之时,变量太多,问题极其复杂。即使把四声简化为平仄,按五言律诗句式计算,也很难穷尽其变化,因为在海量的可能组合中,仅仅五个字很难确定是否成文。令人感兴趣的是:沈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可能已经认识到:五言律诗的句式,为数有限;由文字组成的五言诗句,变化无穷。明此道理,只要掌握有限的句式结构,就可以创作变化无穷的联语来。在文字上有大量选择余地,相比之下,格律的“束缚”是微不足道的。

  沈约的四声理论,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例如,《早发定山》全诗由对偶句组成,其中律句成分大大超过他提到的前辈“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

  沈约《早发定山》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流海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曹植《又赠丁仪王粲一首》(子建《函京》之作)

从军度函关,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承露泰清。

皇祖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王粲《七哀诗》(仲宣《灞岸》之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涉阳候作诗一首》(子荆《零雨》之章)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

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王《杂诗一首》(正长《朔风》之句)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昔往鶬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仄互叶
《词学集成》卷四[清]江顺诒辑宗山参订
对联写作第二讲:音韵平仄。
《诗词平仄谱》 第一讲 四声与平仄
唐代诗人是以何种语音语调吟诗的?
对联千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