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氏《伤寒论》笔记10

郝氏《伤寒论》笔记10

太阳变证的证治

变证失治、误治后,使六经病临床症状发生变化,新的病证不能用六经正名来命名。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变证),桂枝不中(犹言不可,症状已变,已不是桂枝汤证)与之也。观其脉证(了解他现有的脉证表现),知犯何逆(过去用过何种错误的治疗方法,逆,乱也,错也),随证(辨证论治)治之。(16

举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体质)是变化的根据。

里阳虚或里实证:

发汗后,恶寒者(已无发热,里阳虚),虚故也(温里散寒);不恶寒,但热者,实也(里实热证)。当和胃气(清泻实热),与调胃承气汤。(70

表里阴阳俱虚:

下之后(误下,伤了里阴),复发汗(发汗,伤了表阳),必振寒(阳气被伤的表现,是病人出现了寒战),脉微(阳虚)细(阴虚)。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表里阴阳都虚)也。(60)(当用四逆加人参汤治疗,用四逆汤补阳气,人参益气生津。)

辩寒热真假: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真寒假热证,阴盛格阳证,阴盛阳浮证,还可查舌、大便);身大寒(手足厥冷),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真热假寒证,热邪内伏,使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厥阴病之热厥,胸腹灼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便秘尿赤)(若里热未成实,用清法,厥阴篇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已成实用下法。)(11)(辩寒热真假)(第7条是常规现象,此条是非常规现象)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太阳表证),今自汗出(此为阳气虚,阳不摄阴,非中风表证,故无恶寒发热),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胃阳不足,阳虚,虚性的代偿,非阴虚、热,结合症状口不能食看出)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虚阳躁动),口不能食(胃阳不足);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粥为阴性的,为胃虚寒表现),欲食冷食(假象,虚阳浮躁),朝食暮吐(胃家虚寒,腐熟无权),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小错)。(120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一般情况),而反吐者(不能消谷),此以发汗,令阳气微,隔气虚(阳虚以后的虚性抗奋现象,虽数,虚数而无力),脉乃数也。数为客热(假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122

表里轻重治法:

一、表证兼里实:(无汗有汗都用桂枝汤)

1)先解表后攻里,先汗后下。实人伤寒发其汗。

2)只有里证重且急,表证轻的时候才可以先下后汗。但在《伤寒论》少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也有注家认为脉已变化,已无表证),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本(原应当)发汗而复(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第一种情况)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第二种情况)(90

二、表证见里虚:(里气恢复后用桂枝汤发汗)

先补里后解表。虚人伤寒建其中。中泛指里,不局限于中焦。

发汗是通过人体正气运药驱邪外出,若力气虚,不能振奋力量,即使用发汗药也发不出汗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拉)利(稀),清(便、排、拉)谷(不消化食物)(两组并列的动宾词组)不止(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不是单纯的脾阳虚,脾阳虚就是单纯的大便稀溏,只有肾阳虚才可见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身疼痛(有表证)者,急当救里(表证兼里虚);后身疼痛(等里阳恢复以后还留下身疼痛这种表证),清(拉)便(拉的大便)自调(正常)(里阳已恢复)者,急当救表(此时不可观望,没准表邪还能内陷,造成里证复发)。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不可用麻黄汤,因里阳刚恢复,已免发汗太多,再伤阳气)。(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发热表证应当浮,沉为表证兼轻度里虚)(可考虑太阳少阴两解,麻黄细辛附子汤,第二天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解表,附子散少阴里寒,甘草和缓),若不差(chai差:愈,差、间、知都为愈),身体疼痛(虽有表证),当救其里(重视正气、阳气),宜四逆汤。(92

三、表里同病

1)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

2)里证不是大虚大实证

大青龙汤证:表证:寒邪闭表,里证:阳郁化热,郁热扰心。不汗出而烦躁。

1)因寒邪闭表,才导致阳郁化热

2)里证不是大虚大实,只是里热。

小青龙汤证:外有表寒,内有水饮

1)因外有表寒,而引动水饮,导致水寒射肺

2)里证也不是大虚大寒

五苓散证:

1)表邪循经入里,影响膀胱气化机能

2)里证不是大虚大实

葛根芩连汤证:外有表证,内有里热的下利

桂枝人参汤证:外有表证,里有脾虚寒,非很重的肾阳虚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阳少阴同治,太阳表证,轻度的少阴里阳虚:脉沉,未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逆。

一、变证—热证

1、虚烦证治:

成因:太阳病汗吐下后,余热留扰胸膈,蕴郁心胸。

主证:郁热扰心,轻者心烦不得眠,重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火郁气机,则兼见胸中窒,气郁及血,血络不和,心中结痛,余热未退。身热不去或烦热,故其证当按之心下濡(ruan,通软,因未形成实邪),治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兼证:①若火热伤气,而兼见少气者,用栀子甘草豉汤,清宣郁热,兼以益气。

②若火热扰胃,而兼见呕吐者,用栀子生姜豉汤,清宣郁热,兼以和胃降逆。

③若火热下扰,使腹部气机不畅,而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治用栀子厚朴汤,清热行气,宽中消满。

④若虚烦兼脾虚便溏者,则用栀子干姜汤清上温下。

凡是素体脾阳虚、中焦有寒、大便溏者慎用。

发汗吐下后,虚烦(此虚指热未与有形病理产物相结:痰、水、饮、食、瘀血、虫积,若相结合用“实”字,是无形邪热,而非指正气虚,)不得眠(邪热留扰胸膈,郁热扰心,此为轻者,眠指闭目,与瞑同);若剧者,必反复颠倒(辗转反侧,坐卧不宁)心中懊憹(心中烦郁,无可奈何。胃脘部和胸中的噪杂,似痛非痛),栀子(有清)豉(有宣)汤主之。若少气(正气被耗,不是短气,短气是有形邪气的阻滞,气不畅的感觉,少气是气不足的感觉)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清宣郁热,兼以益气,因是热证,故用人参容易助热,用甘草来补气)。若呕者(火热扰胃,加生姜,兼以和胃降逆止呕),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掰,味甘寒)  香豉四合(绵裹,味苦寒)(80ml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2次量)。得吐者,止后服。(热郁胸中,宣散胸中郁热,调动了人体正气,正气祛邪外出的趋势,是病情的机转,故有吐的现象,是机体排除毒素的反应)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余热留扰胸膈,心烦而余热未尽),胸中窒(火郁胸中气机)者,栀子豉汤(清宣胸中郁热而不用加行气药,火郁宣泄,气机自然畅达)主之。(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余邪未尽),心中结痛(火郁胸中气机,由气及血,血络不和)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先解决火郁,栀子本身也有止痛)。(78

    伤寒下后,心烦(余热留扰心膈,郁热扰心)、腹满(火热下扰,腹部气机不畅)、卧起不安(辗转反侧,坐卧难宁)者,栀子厚朴汤(栀子清胸中郁热,厚朴和枳实来行气消满)(未用豆豉,因豆豉宣散,先火热已下扰)主之。(7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太阳病篇小结】精二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23
胡希恕讲伤寒论251条~270条
第23 讲 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
胡希恕讲伤寒论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61)搜狗网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