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是“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说明四时阴阳的升降出入,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人是虽然贵为万物之灵,也应顺之。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生长为阳,春夏应养生长之气,所以说“春夏养阳”;同理,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收藏为阴,所秋冬应养收藏之气,称“秋冬养阴”。 这是《内经》的本意,其指导意义是原则性的,动物还是植物都会遵循。

但到具体的养生方法时,只要既符合这条原则,又符合临床或生活中的实际,就可以有多种解释,这是所有经典著作所具有共同特点,养阳与养阴的解释与应用也不例外。

阴阳互制论:春夏要适当吃凉性食物,以制自然界阳热过盛,如南方人盛夏吃些苦瓜绿豆,以消酷暑。反之,秋冬要适当吃温食以制阴寒过盛,如四川人立冬之日要吃附子炖羊肉,冬天火锅盛行,以抵严寒;

阴阳互根论:春夏为阳,为阴之根;秋冬为阴,为阳之根,如果春夏过度贪凉纳寒,脾胃阳气受伤,到秋冬容易犯洞泄寒中之病,或发疟疾打摆子;反之,如果秋冬过度劳作,阴精未能藏好,阳气不能潜藏,来年春天易得温热之病,用《内经》的原方话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正是应用这一原理,阴寒之慢性疾病可在春夏进行补养,乃借天之阳以补人之气,如老慢支,肺气肿,常说的冬病夏治,三伏天灸等方法,能明显地减轻或控制其秋冬的发作。

阴阳盛衰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有“夏月伏阴之病”春夏时要补养阳气。现实中,夏天阳气浮盛于体表,脾胃阳气反较秋冬空虚,不能过吃寒凉吹空调,相反要吃些带温暖的;秋冬阳气内潜于内,脾胃反而容易积热,不能过吃温补厚味,相反要吃些带凉性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以及北方人严冬吃冰葫芦,南方人夏天泡艾叶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的一组...
至简文化传播 zhi
“春夏养阳”要大补?“夏吃姜”真能不用医生开药方?
厥热胜复_《伤寒说意》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思考中医(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