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经方之生姜泻心汤证

名医经方之生姜泻心汤证

    41生姜泻心汤证

    1水气痞案一

    医案:苏××,女,28岁。自1982年生育后得心下痞证,至今已4年。心下痞而鸣响如雷,伴腹胀,小便不利,干呕不渴,常有低热,大便正常。他医曾用苓桂剂,柴胡剂及香砂六君子汤等方药治疗皆无寸功,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此属水气凝滞于中,脾胃气机失和。

    生姜12 干姜3  黄连6 黄芩6 党参10 茯苓15

    半夏10 炙甘草6 大枣10  五剂。

    服药后诸证均有明显减轻,上方加竹茹,陈皮,续服六剂,诸证皆消,数年顽疾告愈。

    2水气痞案二

    医案:丁××,男,47岁。患心下痞满,时而隆起一软包如鸡蛋大小,按之而痛。两胁下鸣响不适,嗳气频作,口苦纳减,并见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每日三四次。舌苔白厚,脉沉弦滑。证属脾胃不和,寒热之气痞塞于中,兼挟胁下有饮气。

    生姜12 干姜3  黄连4.5 黄芩4.5 党参9 茯苓18

    半夏9 炙甘草6 大枣12

    仅服两剂则诸证悉减,心下隆起之包块平消未作,小便利而饮食增。 

    上方又服六剂而安。

    3呃逆案

    医案:郭××,男,46岁。患呃逆证八个多月,呃逆频作,顽固不休,以致不能坚持工作。曾服丁香柿蒂汤,旋复代赭汤及香砂六君子汤等无效。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每日一二次,脉沉弦无力,舌苔润滑。上有呃逆之气,下有泻利之情,此必先病其中,脾胃升降失司。用手按其心下,告知有堵塞之感,当按心下痞证治疗。生姜12干姜3 半夏12 黄连6 黄芩6 党参10 炙甘草6 大枣7枚刀豆子10。连服六剂,呃逆不作,心下痞与便溏均消,从此病愈。

    4失眠案

    医案:马××,女,50岁。患失眠证,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而且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舌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由此而知病根在于脾胃不和。张景岳曾指出:“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生姜12 干姜3  半夏15 黄连6 黄芩6 党参10

    炙甘草10  大枣7枚。

    服药六剂后,夜寐稍安,心下痞减,又服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

    解说: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并减少干姜的用量而成,其组方原则亦属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但本方重用生姜,加强了消水散饮的作用,所以治疗重点在于胃中不和,而挟水饮,在《伤寒论》中被称为“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一方面指出了本证的病机与水气有关,另一方面说明水气可以停留于胁下,临床可见到胁下胀满或疼痛等证。此外,水气的临床表现还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所以,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嗳气,下利,腹中鸣响,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服用本方多有良好效果。如果水气比较明显,还可在方中加入茯苓,以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疗效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35 讲 痞证及其类证
经方生姜泻心汤临床应用发挥
24经典必读-伤寒经方——生姜泻心汤
今天要做的是依然是回顾经典。解除心下痞,...
小半夏加茯苓汤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101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