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味地黄丸的十三种用法2

六味地黄丸的十三种用法2

4、脾肾双培法

1)固肾培土生金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去山萸肉,参用西洋参为丸;生地黄汤加西洋参、白术、陈皮、半夏、甘草、阿胶、百合为丸等为代表。

常用于阴阳两伤,脾肾双亏,以致风伏肺经,哮喘屡发之“哮喘”;秋燥伤肺,痰嗽益甚,气促似喘,内热便泻,上下交损之“咳嗽”。宜固肾培土生金,清上实下辅之,守常调治。

2)养阴健脾举陷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合十味资生丸、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黄连为代表。

常用于精通之岁,阴未和谐,久泻伤阴,寒湿水气,交并中州,腹中气坠,湿郁化热之“泄泻”。养阴以清其热,健脾益气以化其湿。

3)滋阴益火健胃法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制附子、东洋参、白术、归身合附子治中汤(理中丸加青皮、陈皮)为代表。

常用于肾水不足,胃火素亏,服治中汤虽然益火,未能达下之“积聚”。滋肾之阴,益火之本,亦中病下取之法。

5、养阴明目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桑叶、黑芝麻(明目地黄丸合扶桑丸);熟地黄汤去泽泻,加苁蓉、白术、当归、枸杞子、五味子、天冬、麦冬、洋参、甘草、龟板、橘红、菟丝子、柏子仁,熬膏等为代表。

常用于肝阴不足,气火上炎,掩闭神光之“失明”,此亦养肝清肝法也;肾水素亏,木燥生风,风火交并于上,阴液消耗于下,致令瞳睛暗淡,瞳子无光,色兼蓝碧之“内障”,宜壮水济火,补阴潜阳,兼顾脾气。

6、交通心肾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汤加枣仁、阿胶、鸡子黄;生地黄汤去山萸肉,加柏子仁、归身、枣仁、麦冬、洋参、蜜丸;地黄汤加蜜楂、夜交藤、淡菜等为代表。

常用于心肾两虚,肾水不升,心火不降之“不寐自汗”;壮火食气,气不摄血,湿热相乘之“溺血”,服“知柏八味”不效者,情志所病;先天后天皆虚,劳嗽后频频走泄,时有心悸,体倦食少,劳心耗肾,心肾两亏,脉不宁静,心相火旺,阴虚精遗于下,阳虚热冒于上,心肾不交,水不济火之“遗精”者。当补坎泻离,固肾清心,交通心肾。

7、益肾纳气法

方药以熟地黄汤去牡丹皮、泽泻,加龟板、五味子、磁石、车前子;六味地黄丸加牡蛎、沙苑子;六味地黄丸加归身、五味子;六味地黄汤山萸肉减半,加川贝、麦冬、五味子;熟地黄汤加鹿角霜、五味、胡桃肉;都气丸加龙齿、紫石英等为代表。

常用于衰年下元虚乏,动则气喘之“哮喘”,治用填补,虚喘治肾;金残水涸危症,虚里穴动应衣,宗气无根,孤浮于上之“久嗽”,乃至气促似喘,腹鸣便泄,藩篱不固,有痰涌喘汗暴脱之虞者;水火不济,神志不安,宗气上浮,虚里穴动之“怔忡”时作诸症。治用填补,镇摄纳气固脱。

8、养阴益气生津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牛膝为代表。

常用于病久气馁中伤,胃不清和,阴液未能遽复,心烦口渴之“心腹痛”。养阴益气,生津和胃。

9、养阴燥湿利湿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汤加黄柏、苍术、蜜;生地黄汤加橘红、薏苡仁为代表。

常用于肾胃两亏,胃气不能敷布,气血源流不畅,屡发不瘳之“腰痛”,头倾视深,步履欹斜。“六味”“二妙”,肾胃兼治,以渐图功;“湿热”生痰,两尺滑数不静。湿热伤阴,利湿伤阴,以三补三泻法,兼以利湿。

10、滋阴润燥法

方药以地黄汤去山萸肉,加五味子、麦冬、杏仁、胡桃肉;六味地黄丸去牡丹皮、泽泻,合生脉散加当归、牛膝、枸杞,蜜水为丸为代表。

常用于阴亏之“燥咳”。金之所畏者火也,金之化邪者燥也,燥甚则痒,痒甚必咳,当滋阴清肺,润燥止咳;高年血燥阴亏,胃不能食,便不能下之“心腹痛”,宜滋阴养胃润燥。

11、滋阴引火归原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汤去山萸肉,加肉桂为代表。

常用于宿疾阴亏,颠顶时痛,面色戴阳,脉来软数,浮阳上扰清空之“头痛”。暂以壮水之主,引火归原。

12、清上实下法

方药以六味地黄汤去山萸肉,加牛膝、车前、天花粉(一作蒌皮)、葛花、橘红、青皮、昆布为代表。

常用于大便结如羊粪、食不能下之“关格”。少阴脏水耗竭,阳明腑火上炎,一任三阳转结,清上则肃降而膀胱之液化,实下则五液充而三阳之结解。

13、滋肾通关法

方药以熟地黄汤去山萸肉,加冬葵子、郁李仁、冬瓜仁、火麻仁、柏子仁、车前子、姜半夏为代表。

常用于脉来洪数,气郁填胸,汩汩有声,隐隐作痛,不能食,二便俱阻之“关格”。宜滋阴通关,赖子仁润而沉降。

小结:本文就王九峰运用六味地黄丸及其加减方药的案例,分析归纳为13法。其所涉金匮肾气丸方病案,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六味地黄丸为肝肾阴虚而设。就王氏运用六味地黄丸的案例而言,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山萸肉,“水不制火,火旺阳经”之血证、湿热、伏邪诸证多去之;其次是牡丹皮、泽泻,“内无实火”“血燥阴虚”者去之;阴虚水亏者去茯苓;痰火、湿热者去怀山药。本文谓“地黄丸方”者,必有地黄,且山萸肉、怀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五药,不得少于三味,否则非地黄丸方。

王氏运用地黄丸方时所加诸药,常为立法眼目,除“知柏”“杞菊”“麦味”“归芍”及“明目”“都气”“左慈”等与加味地黄丸方诸法相类外,立法用药常有巧思,如以沉香纳气、引火归原等,宜细心体会。王氏治病,辨证详明,立法严谨,相互渗透配合,应用自如,叹为观止。其服法剂型,符合轻重缓急原则,丸药汤剂常有“早服”“午后服”“晚服”等通变方法,以适应治疗之需。

21世纪,医学科技水平与王九峰所处的时代已不能同日而语,他所惯用的五行生克制化的思维模式,自然也更应深入研究,发掘其合理的内涵及其科学的精髓和方法学方面的作用,以适应现今的临床需要。但研究学习历代医家临床学术经验,继承并发扬之,却不落其窠臼,去芜存精,当是现今医家所必须把握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肾炎治疗
肾病综合症(3)
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用药治疗!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精癃】
『水肿』小儿水肿的辨证论治
治疗“郁证”方剂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