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溪穴的研究进展2

太溪穴的研究进展2

5.6 太溪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5]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1]

太溪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2]

太溪穴的位置

5.7 太溪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太溪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2]

正坐或仰卧位,内踝尖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凹陷处取穴[6]

快速取穴:

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太溪穴[7]

5.8 太溪穴穴位解剖

太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前方有胫后动、静脉。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踇长屈肌[2]

皮肤→皮下组织→踇长屈肌[8]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干经过[8]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1]

太溪穴的位置

5.9 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

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的作用[2]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位于足内踝关节之处,“输主体重节痛”,故可治疗内踝关节扭伤等病症[9]

太溪穴为肾经之原穴,乃原气输注之处,《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因此本穴可治疗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病证[9]

足少阴肾经脉“络心”,交接于手厥阴心包经,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故取太溪穴可治疗神志病[9]

太溪穴为治疗肾脏的一切疾病及踝关节疾病的重要腧穴[9]

太溪穴有调补肾气、通利三焦之功,主治咽干,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咯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封穴,中封穴的准确位置图,中封穴的功效与作用
经外奇穴一又名截癌穴
三阴交穴位是女人的不老穴?
穴位治疗.doc
太溪穴的作用
足少阴肾经 人体经络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