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2

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两人并称“二程”,是中国儒学史上千秋璀璨的双子星,他们兄弟二人初创了宋代理学体系。

程颐的四传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在二程所创立的本体论框架下进行系统的理论创造,而将儒学发展至最光辉、最鼎盛。

程颢是哥哥,程颐是弟弟,程颢比程颐大一岁。二人虽是亲兄弟,成长背景相同,一起接受教育,但性情却截然不同。

弟弟程颐性格极为严谨、冷峻,甚至刻板。他律己极严,自幼不乘轿子,认为是“以人代畜”。而程颢则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待人接物“浑是一团和气”。

在教学上,程颢循循善诱,门人朱光庭接受程颢的教育,对人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这就是“如坐春风”这一典故的来历。

故《近思录》卷十四载:伊川先生撰《明道先生行传》称其待人接物“如春阳之温,如时雨之润”。

(宋·程颢)

史书称他:“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溢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

谢显道也有云:“明道先生如泥塑人,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

又侯师圣云:“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民国期间,有一北平名医王益三先生,师承清末御医,留下的养生遗训仅仅四个字,即“不急不怒”。

做到不急不怒,满面春风,便是养气之本。斯人气乃壮也。

三、养神——顺乎自然,自求口食,为养神之道

《易经·颐》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集解》引宋衷曰:“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

什么是“正”?正,就养生角度而言,即是顺合自然,顺应自然。自求口食即求其正、求其自然。这句话来自《颐卦》的《彖传》之语,揭示了人生颐养的根本规律。

营养过剩和强迫关怀,都是社会经济条件提高,而衍生出的违反自然的做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说:“食能养人,亦能伤人,取养之道贵在有度。”

我国宋代伟大诗人陆游说“多寿只缘餐饭少”,这是他长寿的经验之谈。陆游出生于仕宦家庭,一生不愁衣食,然而他在饮食上,从来不过饱,少吃盐;以素食为主,多吃野菜,常喝粥和羹。

他在《居室记》中说:“朝晡食饮,丰约惟其力,少饱则止,不必尽器。休息取调节气血,不必成寐。读书取畅适性灵,不必终卷。”主张少食餐饭,反对暴饮暴食。在他的诗篇中,多次提到“起居饮食每自省”。

(宋·陆游)

其实,“多寿只缘餐饭少”,主张节制饮食,历来是我国养生界的共识。

《黄帝内经》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管子说得明白:“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苏东坡在《养生颂》中也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控制饭量不只是胖人的事
夏季时令与起居饮食闲散人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易学人物二程及程氏易传
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开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享年75岁)
【原创】好民官——程颢
秋日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