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禹王碑》释义6

《禹王碑》释义6

明末岳麓书院山长,人称嵝山先生的吴道行着《禹碑辨》曰:

  考《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此禹碑之所从来久矣,历千百年无传者,道士偶见之,韩文公、刘禹锡索之不得,致形之诗词。宋嘉定壬申(1212),何致游南岳,遇樵者导引至碑所,始摹其文。过长沙,转刻之岳麓山顶,隐藏三百馀年,至明嘉靖癸巳年(1533),潘太守(镒)搜得之,剔土塌传,朝野始复睹虞夏之书。

  从上述文字可知禹碑来源之大概。但对禹碑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述何致在南岳发现禹碑时说:

  何过长沙以一献连帅曹彦约,并柳子厚所作书般若和尚第二碑……曹甚喜,牒衡山令搜访。令报云:柳碑在上封寺,去冬雪多冻裂,禹碑自昔人罕见之。反疑何取之他处以诳曹。

  但岳麓山之禹碑刻自嘉定间无疑,禹碑石岩右有古刻两通,字迹隐约可辨,其一为“大宋嘉定神禹碑刻成“乐舞增光”宋张之才钎。”据此禹碑镌刻近800年,实属珍贵古迹。旧志说禹碑“色相斐蕤,神色焕发,岳麓之奇,当无最此。”

  明代学者杨慎曾释碑文,其释文为

  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禋,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明崇祯进士、长沙知府石公荫《登禹王碑憩望》诗云:

  为觅神碑夏后铭,丹梯陡绝屡回经。

  禹王碑

  危峰拔地雄南楚,远水蟠天漾北溟。

  渺尔城寰犹列俎,飘然身世此孤亭。

  九洲何处罡风吐,环现空疑拱万灵。

  显然,此诗对杨慎的释文表现出一种虚无缥缈的空疑之感。白杨慎释文后,又有明代沈镒、杨时桥、郎瑛,清代杜壹,当代长沙童文杰、杭州曹锦炎、株洲刘志一等人先后作“岣嵝碑释文”。许多考释者都没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近年一些学者则认为“禹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楚庄王三年(前611)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

  刘先生认为岣嵝碑所用文字为夏代官方文字,早于商周金文。这种文字到战国末期逐渐消亡。秦汉文字改革后,绝大多数文人无法识读了。加上内容南楚方言,又多通假,字体又采用对称型装饰手法,更难辨认。刘志一花费10年心血破译此碑文,其译意与《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所载楚庄王灭庸的过程大同小异。刘的成果得到了中国先秦史学会专家们的肯定。无论将来另外的考释结论如何,刘先生的释文都能成一家之言。

面东而立,据古时记载源出衡山南岳,是块令人扑朔迷离的瑰宝、古今称颂的名碑,刻于紫苍色石壁上,高1.84m,宽1.4m9行,每行9字,末行空4字,计77字,每字直径约16cm,字体奇古,如行走龙蛇,似蜷身蝌蚪。自明代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对碑文进行注释,但因凡人不识“天书”,释文难免附会,如何解释此古今聚讼,有赖于考古专家的进一步发掘。

文物部门很重视此碑的保护,于1935年建碑亭护碑,现已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贺山则认为:郭沫若在杨慎造禹碑的问题上,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属于业内人士说了外行话。众所周知,造字是需要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不是谁想造字就造得了的,武则天造字失败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天下谁能与武后相比,他造的字能让天下读书人认可吗?离开具体时间具体环境,即使是造出的字,也是无意义的,也不会流传的,文字是需要约定俗成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到具体事情上,竟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思维方式太单一了吧。

顺便说一句,禹碑的文字是后人造不了的,杨慎是破译禹碑第一人,功不可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禹碑
蝌蚪文
长沙禹王碑
《禹王碑》全译文--西安谢子展译
夏禹书迹探秘
【图】拓本 禹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